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生物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D图()中过程①在():缺乏或充足的条件下均可以进行.与()2浓度无关,A错误;图(b)中(O2浓度为d
时,酵母菌无氧呼吸过程中CO的释放量为0.说明不进行无氧呼吸.只进行有氧呼吸,那么细胞中产生C()2
的场所是线粒休,B错误;图 )中过程①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代表酵母菌无氧呼吸
的第二阶段,过穆③花表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图(b)中甲曲线代表无氧呼吸.可用图()中的过程①②
表示C错逸图(b)中在O2浓度为b时.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和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量相等.又因为有氧呼吸过程中()2的吸收量等于C()2的释放量,因此该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
量相等.D正确。
2.C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为协助黄散决定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转运
蛋白的数量,A错误;细胞内葡箱糖术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B错误;细胞呼吸何以产生ATP,使得细胞内
ATP含量升高;ATR作隋号分子,与ATP敏感的K*通道蛋白上的识别位点结合,导致ATP敏感的K
通道关闭,K+外流阻,故细胞膜上K+通道的开闭与ATP浓超关联,C正确;膜电位变化会导致Ca2+通
道开放,促进胰岛素分泌,D错误。
3.A常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与R品系水稻1张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R品系水稻能有效抵抗高温胁迫引起
的严重减产,说明R品系水稻在矫温茶佛下产生的D1蛋白含量多,为证明R品系水稻细胞中迹量表达的
D】蛋白能正确定位到类囊体胍上,应将野生型水稻和R品系水稻都高温处理一段时间眉进行检测,支持结
论的实验结果应为R品系水稻中类囊体膜上胶体金的数量显著高于野生型水A正确,BCD错误。
4.C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是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的,不局就生於诱导的结果、A错误;抑菌圈边缘的
菌落对抗生素的抗性较大,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娶细继续培养,连续选择几代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
小,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细菌耐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利于增加
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有利于细菌的
生存,属于有利变异,D错误。
5.D若F,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平均分配且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则RRr产生的配子种
类和比例为1/6RR、4/6Rr、1/6rr.F,植株测交结果为5/6紫茎,1/6绿茎.F植株自交结果为35/36紫茎,1/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HD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生 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a)表示酵母菌体内发生的物质变化过程,图(b)表示酵母菌在不同 O 浓度下的 O 吸收量和无氧呼吸过程中CO 的释放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a)中过程①一定发生在 O 充足的条件下
B.图(b)中 O 浓度为d时,细胞中产生 CO 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C.图(b)中甲曲线代表的生理过程可仅用图(a)中过程②表示
D.图(b)中O 浓度为 b时,甲乙曲线的交点可以表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 量相等
2.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进入胰岛 B细胞,引起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其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决定葡萄糖转运速率的因素是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
B.细胞内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在线粒体内被分解
C.细胞膜上 K 通道的开闭与 ATP浓度相关联
D.膜电位变化会导致Ca 通道关闭,促进胰岛素分泌
3.在叶绿体内,光合色素通常与D1蛋白结合形成位于类囊体膜上的光合复合体 PSII,用于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psbA 是编码D1蛋白的基因,科研人员将psbA 转入野生型水稻染色体DNA上,获得了产量显著提高的纯合 R品系水稻,该品系水稻能有效抵抗高温胁迫引起的严重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1页(共6页)】 HD
减产(常温条件下野生型水稻与 R品系水稻 D1 蛋白的含量无显著差异,高温条件下,R品系水稻D1蛋白的含量明显多于野生型水稻)。为证明 R 品系水稻细胞中过量表达的 D1蛋白(可用胶体金标记的 D1蛋白抗体进行检测)能正确定位到类囊体膜上,下列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将野生型水稻和R 品系水稻都高温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B.应将 R 品系水稻分为两组,分别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C.应将野生型水稻置于常温条件下,R品系水稻置于高温条件下,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
D.支持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 R品系水稻中类囊体膜上的胶体金数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水稻
4.抗生素是抑制细菌感染的传统方法,但是抗生素滥用已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耐药危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变异
B.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中,从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培养,抑菌圈的直径会逐代变大
C.细菌耐药性基因的产生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D.细菌产生的耐药性变异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属于不利变异
5.传统栽培的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基因组复杂,其紫茎与绿茎互为相对性状,纯合紫茎RRRR与纯合绿茎 rrrr杂交获得 F ,下列叙述不支持“F 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平均分配且随机移向细胞两极”的推测的是
A. F 植株与绿茎杂交,F 中紫茎所占比例为5/6
B. F 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 Rr的配子的比例为2/3
C. F 植株间相互授粉,F 中紫茎:绿茎的比例为 35:1
D.切取 F 植株地下块茎繁殖,F 马铃薯植株全为紫茎
6. DNA 杂交技术可用于两物种亲缘关系的判断、尸体辨认和刑事侦察证据等。下表所示为研究人员在 2004年底的东亚海啸中,分别从尸体和死者生前的生活用品中提取的三条相同染色体、同一区段DNA单链的碱基序列。
A组 B组 C组
尸体 ACTGACGGTT GGCTTATCGA GCAATCGTGC
生活用品 TGACTGCCAA CCGAATAGCT CGGTAAGATG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A组尸体DNA中的胸腺嘧啶数与A组生活用品 DNA中的腺嘌呤数相等
B.若同一组内的两条 DNA 单链可以通过磷酸二酯键结合形成双链DNA分子,则可以认定两份样本有可能来自于同一个人
C. B组尸体 DNA 中嘧啶所占比例与 B组生活用品 DNA 中嘌呤所占比例相同
D.不同个体相同组织细胞的核 DNA分子中(A+T)/(G+C)的值不同,表明DNA分子结构具有特异性
7.美国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和科学家德鲁·韦斯曼荣膺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核苷酸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 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 mRNA疫苗在人体内靶向递送,mRNA 疫苗递送到胞内后需要完成内体逃逸,并避免胞内免疫才能发挥作用,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2 页(共 6页)】 HD
A.内体小泡内的 mRNA 无论逃逸成功与否,都有可能在胞内发生降解
B. mRNA 疫苗不会进入细胞核内,无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
C.抗原蛋白分泌后能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D. LNP 中的 mRNA 疫苗进入靶细胞与细胞膜的流动性相关,但不消耗能量
8.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利用动物生产人的血清蛋白成为可能,下图是上海某研究所培育生产血清蛋白奶牛的流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此操作流程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等
B.在进行性别鉴定时,需要取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做 DNA分析
C.据图分析,小牛 1、2、3的性别都是雌性
D.饲喂促性腺激素,对母牛1、2、3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9.人“恶心一呕吐”的机制大致是:当胃肠道遭受肠毒素入侵后,分布在肠道上皮的肠道内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被激活并释放大量5—羟色胺,肠嗜铬细胞周围的迷走神经感觉末梢通过响应5-羟色胺来接收病原入侵的重要情报,这一信息通过迷走神经传到脑干孤束核Tacl+神经元,Tac1+神经元释放激肽,一方面激活“厌恶中枢”,产生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另一方面激活脑干的呼吸中枢,通过调节负责膈肌和腹肌同时收缩的神经元,引发呕吐的运动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5-羟色胺作用于迷走神经感觉末梢,可引起神经冲动
B.食用变质食物后引发呕吐的反射弧中,膈肌和腹肌属于效应器
C.食用变质食物后,与“恶心”相关的厌恶性情绪产生于大脑皮层
D.通过抑制 Tac1+神经元细胞膜上相关神经递质受体的基因表达,或促进与合成激肽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都能够抑制“恶心一呕吐”
10.生长激素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直接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此外,生长激素还能促进肝脏细胞产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促进软骨细胞的生长,IGF-1含量过高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小鼠软骨细胞无生长激素受体,软骨就不能生长
B.人体内,并非只有肝脏细胞和软骨细胞能选择性表达生长激素受体基因
C.推测IGF-1 基因缺失的小鼠体内生长激素含量应低于正常小鼠
D.垂体接受下丘脑分泌激素的调节,合成并释放抗利尿激素
11.小鼠血糖调节既受激素调节,还受脑中 VMN区域的神经元调节,研究表明:光照条件下,VMN区的神经元不兴奋,黑暗条件下,VMN区的神经元参与低血糖条件下血糖含量的恢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饥饿处理和胰岛素处理都可构建低血糖的模型实验小鼠
B.光照条件下,VMN区域的神经细胞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
C.黑暗条件下,VMN 区神经元的作用可能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D.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小鼠血糖调节都受脑干血糖平衡中枢的调控
12.蚜虫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移动速度很慢的昆虫,以吸食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蚜虫种群中普遍携带有共生菌,蚜虫为共生菌提供生活场所和养分,共生菌为宿主合成必需的营养或共同抵抗外来压力,其中的布氏菌能合成蚜虫不能从植物汁液中获得但又是其生长发育和繁殖所必需的氨基酸,从而扩大蚜虫可利用的寄主植物范围,并且布氏菌可以像线粒体一样,为其宿主昆虫提供ATP,NADPH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测定布氏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能找到其合成蚜虫必需氨基酸的全部基因
B.蚜虫的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不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
C.蚜虫和布氏菌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能合成ATP 和NADPH
D.蚜虫肠道内的各种共生菌共同构成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3 页(共 6 页)】 HD
13.白沙蒿是流动沙地上的“先锋”植物,能固定流沙,改善环境,油蒿因此能够生长。多年来,我国通过“飞机播种造林”等方式逐渐缩小了毛乌素沙漠的面积,毛乌素沙漠正在逐渐变为“绿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飞机播种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毛乌素沙漠中的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沙漠逐渐变为“绿洲”的演替可反映出自然界的协同进化
D.与弃耕农田相比,毛乌素沙漠演替到乔木阶段所需的时间要长
14.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泡菜制作主要与乳酸菌的发酵有关。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坛、蔬菜等均未进行严格灭菌,而在发酵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其他杂菌大量繁殖的现象,其原因是
A.坛、蔬菜等中缺乏其他杂菌繁殖所需的碳源
B.泡菜制作的温度条件不适合其他杂菌生长
C.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不利于其他杂菌的生长
D.加入的蔬菜中的乳酸菌数量远多于其他杂菌
15.通过PCR的定点诱变技术获得的改良基因两侧的碱基序列和大肠杆菌的质粒(有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LacZ 基因及一些酶切位点)结构如下图所示,研究者欲将改良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的质粒中保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PCR 技术扩增时需要一个引物、多个 dNTP 及 Mg 等
B.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高效连接应选用限制酶 SmaⅠ
C.构建重组质粒需用到的酶有 Xma I 、Nhe I 和 DNA 连接酶
D.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培养基上,白色菌落的大肠杆菌含重组质粒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55分)
16.(11 分)光不仅是光合作用的动力,也可作为信号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F 蛋白在光信号转导途径中有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光敏色素是植物中的 种能够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其是 类 ,主要吸收 。
(2)拟南芥种植密度较大时,光能被上层叶片叶绿体中的 大量吸收,使下层叶片光合速率 (填“上升”或“下降”),细胞内自由基积累攻击叶绿体膜、核膜等构成的 系统,导致叶片衰老变黄。
(3)研究发现,与野生型相比,F基因功能缺失拟南芥突变体(突变体f)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在正常光照和遮光条件下都降低,且在遮光条件下,叶绿素含量下降更明显。由此分析,F基因的功能是对遮光诱发的叶片衰老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4)有研究表明,植物激素水杨酸会导致叶片衰老变黄,F蛋白质能抑制水杨酸的合成,延缓叶绿素含量的下降。试以野生型、水杨酸合成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甲、水杨酸合成基因和F 基因功能缺失的双突变体乙、突变体f作实验材料,结合教材实验,验证这一结论。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
实验结果:野生型的叶绿素含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突变体f的叶绿素含量;突变体甲、乙的叶绿素含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突变体f的叶绿素含量。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4 页(共6页)】 HD
17.(13分)高丽槐产生的高丽槐素是一种能抵抗真菌感染的天然化学物质,该物质的产生受三对基因(D/d、E/e和F/f)控制,其中基因 D、E共同决定高丽槐素的产生,基因F 抑制基因D的表达。某研究小组用三种不产生高丽槐素的单基因突变纯合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亲本杂交得 F ,F 自交得 F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组别 一 二 三
亲本 品系1×品系2 品系1×品系3 品系2×品系3
F 合成高丽槐素植株比例 100% 0 0
F 合成高丽槐素植株比例 9/16 3/16 3/16
回答下列问题:
(1)组别 F 的基因型为 ,品系3的基因型为 。
(2)组别一 F 中能产生高丽槐素的植株自由授粉,后代中能合成高丽槐素的植株占 。
(3)能否通过一次自交实验检测组别三F 中不产生高丽槐素的植株是纯合子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致死性较强的真菌入侵密植高丽槐的地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F、f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分别为 、 。
18.(12分)低氧应激会使神经元过度兴奋,长时间会导致神经元损伤甚至脑损伤。回答下列问题:
(1)甘肃勗鼠长期生活在低氧地下洞道的环境中,形成了低氧适应机制。根据自然选择学说,适应形成的必要条件有 , 。
(2)低氧环境下突触前膜释放大量谷氨酸,能与突触后膜上的 N受体结合,引起大量的 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 ,造成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兴奋后,神经递质被 。
(3)将甘肃勖鼠、普通大鼠分别在低氧环境下处理两周后,甘肃勗鼠的神经元数量无明显改变,普通大鼠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为探究甘肃盼鼠海马区低氧应激下的保护机制,科研人员进行实验测定各组鼠海马区谷氨酸含量和 N受体蛋白表达量,获得如下所示的结果。请依据实验结果解释甘肃鼢鼠在低氧应激下的脑保护机制: 。若某人海马区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该人的 记忆功能就会降低。
(4)糖皮质激素(GC,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在小鼠急性低氧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正常机体调节 GC分泌的途径如下图所示(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GC的分泌受到 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若给小鼠模型注射 ACTH,一段时间后会导致 CRH 的分泌量 ,原因是 。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5 页(共 6 页)】 HD
19.(8分)二化螟以水稻茎秆纤维为食,褐飞虱主要刺吸水稻茎叶汁液,二者是导致水稻减产的主要害虫,且在水稻上寄生后导致水稻产生的防御性挥发物发生变化,“气味”有所不同;稻螟赤眼蜂是二化螟的天敌,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得到了稻螟赤眼蜂被吸引至 A、B两侧不同“气味”的水稻的百分率,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褐飞虱和二化螟的种间竞争程度较弱,原因是 。
(2)从三种生物的种间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科研人员进行该实验的实验结论为: ,题中 A、B两侧不同“气味”属于 信息,由此分析,信息传递的作用是 。
(3)稻螟赤眼蜂可将卵产在二化螟的虫卵内,会影响二化螟种群的 ,进而影响二化螟的种群数量。
20.(11 分)干细胞的成功培养是动物细胞培养领域的重要成就之一,许多科学家投入到相关的研究中。下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数量的指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血病与干细胞密切相关,它是由 引起的疾病,通过骨髓移植可治疗白血病,原因是 。
(2)从原理上分析,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不同之处是 ,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首先要将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细胞,所采用的方法有 。
(3)动物细胞培养 般会选用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进行细胞培养,原因是 ,为保证无菌、无毒的环境,需要对培养液和培养用具进行 处理并在无菌条件下操作,从图上可以看出,随着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传代的间隔时间 (填“显著变大”“显著变小”或“基本相等”),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出现细胞分裂受阻的现象,其原因是 (答出3点即可)。
(4)图中无限细胞系是由许多能无限增殖的细胞组成的,试分析无限细胞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皖八”高三二联·生物 第 6 页(共6页)】 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