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市东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二试题
高一生物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0题,共80分,其中第1至20题,每题3分;第21至30题,每题2分。在每道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80.0分)
1.下列关于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和染色体不是同一物质 B. 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C. 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中 D.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主要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
B. 原核细胞有拟核、核仁、染色质等结构。
C.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随意通过核孔出入细胞质
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合成、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
B. 液泡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
C. 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
D.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4.下列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最能体现细胞膜结构特点的是( )
A. 水进入根尖成熟区细胞 B. CO2进入幼苗叶肉细胞
C. K+进入神经细胞 D. 胃蛋白酶被分泌出胃腺细胞
5.白细胞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
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 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 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下列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 动物肺泡细胞释放CO2 B. 蔗糖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C. 苯分子进入人的皮肤细胞 D. 丽藻细胞吸收的过程
7.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但小肠上皮细胞仍能吸收葡萄糖。由此推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A. 易化扩散 B. 主动运输 C. 渗透 D. 胞吞
8.如图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之间水分流动方向示意图。图中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
A. 甲>乙>丙 B. 甲<乙<丙 C. 甲>乙,乙<丙 D. 甲<乙,乙>丙
9.如图甲为渗透作用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
B. 图乙表明图甲液面不再上升的原因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 图丙中③④⑤组成原生质层
D. 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支持,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
10.如图表示两种细胞输入和输出物质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表示胞吐,乙表示胞吞
B. 甲和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甲需要消耗能量,而乙不需要
D. 抗体等分泌蛋白的释放方式均与甲中的方式相同
11.协助扩散也叫易化扩散,是在细胞中常见的运输方式。下列哪项是协助扩散的特点( )
A.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
B. 不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
C. 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能量
D. 需要转运蛋白,但不需要能量
12.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 B.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相同
C. 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 D. 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
13.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 在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14.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 B. 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 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D. 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相同
15.如图两条曲线代表某化学反应在有酶催化和无催化剂下的反应曲线,结合曲线,下列式子中,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的是()
A. A-B B. A-C C. B-C D. C-D
16.下列实例与渗透作用无关的是
A. 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 B. 将适量的红墨水滴加在清水中
C. 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 D.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7.酶是生物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极少数特殊的酶是DN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B.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
C. 酶只在细胞内才具有催化作用
D. 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酶的底物
18.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 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要用过氧化氢做为实验材料
B. 利用淀粉酶、淀粉和蔗糖研究酶的作用的专一性的实验,用碘液检测实验的结果
C. 探究温度对酶的影响的实验,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D.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必须将酶和底物调到预设的pH条件下再混合
19.下列关于“比较 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
B. 试管中 H2O2分解速率属于自变量
C. 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滴加量属于因变量
D. 各试管中的 H2O2溶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
20.下图为同一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大
B. 图c中1处的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C. 图c细胞放入清水中就一定能复原
D. 图中细胞液浓度大小与a细胞所在溶液浓度相似
21.洋葱鳞片叶放在 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0.25g/mL的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0.29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似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A. 洋葱表皮细胞已经死亡 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 细胞液浓度为0.29 g/mL左右
22.正常生理条件下,肌细胞外的O2浓度远高于细胞内,且O2进入肌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则O2进入肌细胞的运输方式是( )
A. 主动运输 B. 胞吞 C. 协助扩散 D. 自由扩散
2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过程中进行了3次观察,采用了自身对照的方法
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进行实验,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 紫色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
24.下列有关细胞吸水和失水叙述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
B.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
C. 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D. 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不再通过半透膜
25.放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是 ( )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 干种子细胞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D. 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
26.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
B. 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 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D. 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
27.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穿过细胞膜,不同物质穿过细胞膜的方式不同。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的三种不同情况。A、B、C可表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别是( )
A.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B.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C. 自由扩散、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被动运输
28.下列有关胞吞、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吞和胞吐过程要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 B. 胞吞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供能才能完成
C. 胞吞和胞吐过程中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 胞吞和胞吐都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29.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是()
A.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B. 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C. 提高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D. 提供使反应开始所必需的活化能
30.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 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 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 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1.Ⅰ、下图是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模式图:
请回答:
图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 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 (填编号)。发生此现象的内部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
(2) 图中6处充满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A、B、C、D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三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3)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不同,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_(填物质名称)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图甲中可以表示乙图中CO2跨膜运输方式的是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2.酶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有关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并将探究结果绘制成下图A。
实验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并将探究结果绘制成下图B。
实验三的实验流程及现象:
甲组:淀粉+蔗糖酶→斐林试剂鉴定→不出现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蔗糖酶→斐林试剂鉴定→出现砖红色沉淀
(1)实验室有过氧化氢酶与唾液淀粉酶,可提供给兴趣小组进行实验一、二的探究,实验一应该选择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该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
(2)实验二中,a点对应的pH称为酶的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_________。绝密★启用前
东方市东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月考二试题
高一生物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答案】1-5 ACADD 6-10 DBBBB 11-15 DDCCA 16-20 BDDDD
21-25 DDBCD 26-30 CBDAC
31、(1) 原生质层 2、4、5
(2) 蔗糖溶液
(3) 蛋白质 c
(1)唾液淀粉酶 蛋白质
最适pH值 (3) 探究酶具有专一性(或探究蔗糖酶的专一性)
(4)能更加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A错误;
B、核仁与rRNA的合成有关,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因此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B正确;
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核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原核细胞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所以没有核仁、染色质等,只有拟核,B错误;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C正确;
D.脱氧核糖核酸是DNA,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D错误。
故选C。
3.【答案】A
【解析】A、高尔基体是修饰加工、包装的场所,不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A错误;
B、液泡中贮存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B正确;
C、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纤维,与细胞分裂、分化及信息传递密切相关,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D正确;
故选A。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
A.水进入根尖成熟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A错误;
B.CO2进入幼苗叶肉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B错误;
C.K+进入神经细胞是主动运输,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不能体现流动性,C错误;
D.胃蛋白酶被分泌出胃腺细胞,该物质的分泌过程属于胞吐,最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D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白细胞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说明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重在考查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实例,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CO2属于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不符合题意;
B.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以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壁,B不符合题意;
C.苯分子属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C不符合题意;
D.丽藻细胞吸收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B
【解析】肠腔中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逆浓度方向进行,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知识点,考查学生理解知识和正确识图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
水的运输方式是
【解答】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渗透作用,和浓度差有关系,溶液浓度越大,吸水能力越强,由图可以看出,甲到乙,说明甲<乙,乙到丙,说明乙<丙,甲到丙,说明甲<丙,所以三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关系是甲<乙<丙,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
9.【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和质壁分离现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解答】
A.图甲中的渗透作用发生需要两个条件:有半透膜c及半透膜两侧的溶液a与b之间具有浓度差,A正确;
B.图乙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的浓度仍小于b;B错误;
C.图丙中③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组成原生质层,C正确;
D.如果丙细胞没有细胞壁,就相当于动物细胞,置于清水中也会发生吸水涨破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1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胞吞和胞吐,掌握胞吞和胞吐的过程及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分析题图:从甲和乙中小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甲是胞吞,乙是胞吐。
【解答】
A.从甲和乙中小泡移动的方向可以判断,甲是胞吞,乙是胞吐,A错误;
B.胞吞和胞吐实现的结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无论胞吞还是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抗体等分泌蛋白的释放是胞吐,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耗能量。
A、协助扩散中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A错误;
B、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B错误;
C、协助扩散中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协助扩散需要转运蛋白,但不需要能量,D正确。
故选D。
12.【答案】D
【解析】A、离子也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错误;
B、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作用机制不相同,B错误;
C、水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两种方式,C错误;
D、胞吞和胞吐过程需要膜上蛋白质参与,D正确。
故选:D。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
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有胞吐和胞吞。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3.【答案】C
【解析】红细胞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A错误;在0.9%NaCl溶液中,进出红细胞的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错误;在低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C正确;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散,D错误。
14.【答案】C
【解析】【分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是生物催化剂,不参与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高温或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详解】A、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A错误;
B、酶是生物催化剂,在生化反应前后其性质和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
C、高温、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分子结构被破坏而失去活性,C正确;
D、酶是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即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其中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这样能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 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即为AB段,A正确。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解答】
A.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浓度差。将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会变硬,原因是青菜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A项不符合题意;
B.将红墨水滴加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清水会变红,不是渗透作用,B项符合题意;
C.将土豆放入盐水中会变软,这是因为土豆细胞渗透失水,C项不符合题意;
D.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洋葱表皮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和吸水,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催化活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一般需要温和的条件发挥作用。
【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
B、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具有专一性,B错误;
C、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可起催化作用,C错误;
D、酶要与其催化的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则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称为酶的底物,D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和分析、设计实验的能力。
【解答】
A.过氧化氢本身的分解受温度影响,因此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选用过氧化氢酶,A错误;
B.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就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分解作用,一般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不用碘液是因为蔗糖与碘液混合没有现象,不能说明蔗糖是否被水解,B错误;
C.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所以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择斐林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C错误;
D.酶具有高效性,因此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将酶和底物调到预设的pH条件下再混合,D正确。
19.【答案】D
【解析】解:A、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不能为过氧化氢提供能量,但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A错误;
B、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的滴加量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
C、试管中H2O2分解速率属于因变量,C错误;
D、各试管中的H2O2溶液的量应该相等,属于无关变量,D正确。
故选:D。
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本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观测指标为冒泡速率,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量、酶的用量等。
本题考查了酶特性的相关实验,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明确高温条件和加入催化剂导致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的区别,难度不大。
2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渗透原理、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此类试题,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渗透原理才能准确答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图,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细胞的状态,分析出内外溶液浓度的高低,属于中等难度题。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解答】
A.图a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说明所处的溶液浓度最小,失水最少,A错误;
B.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图c中1处的溶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B错误;
C.图c细胞如果失水过多会死亡,所以放入清水中不一定能复原,C错误;
D.若为同一个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的最终状态,则可以从图中看出a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所以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最接近,D正确。
故选D。
21.【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质量浓度为0.3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外液浓度,且细胞保持活性;放在质量浓度为0.2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细胞外液浓度。
【解答】
A.由分析可知,洋葱表皮细胞保持活性,A错误;
B.细胞膜允许水分子通过,B错误;
C.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C错误;
D.当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说明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即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29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D正确。
故选D。
22.【答案】D
【解析】正常生理条件下,肌细胞外的O2浓度远高于细胞内,表明氧气是顺浓度梯度进入肌细胞的,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故为自由扩散。
故选D。
23.【答案】B
【解析】实验过程中进行了3次观察,分别是观察细胞的起始状态、质壁分离过程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A正确;黑藻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存在差异,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无色内表皮细胞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D正确。
2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解答】
A.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及其所夹的细胞质组成,A错误;
B.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不一定会发生质壁分离,只有活细胞才可能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C正确;
D.在渗透作用中,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水分子仍然在通过半透膜,D错误。
2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发生的条件,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解答】
发生质壁分离必须具备:①活细胞、具有大液泡的植物细胞;②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无液泡和细胞壁,A项错误;
B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干种子细胞无大液泡,BC项均错误;
D.洋葱内表皮细胞满足质壁分离的条件,能够发生质壁分离,D项正确。
故选D。
2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
质壁分离的内因是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外因是细胞外的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解答】
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可能因为细胞壁的束缚作用导致细胞液浓度仍高于外界溶液浓度,A正确;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有大液泡,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B正确;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错误;
D.低温能影响细胞膜上分子的运动,因此影响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速率,D正确。
故选C。
27.【答案】B
【解析】据题图分析,A图细胞外浓度与运输速率成正比,表示自由扩散;
B图中,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细胞外浓度的增加,运输速率加快,到达一定浓度时,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C图中物质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表示主动运输,因此B选项更符合题意。
28.【答案】D
【解析】【分析】
生物大分子的进出细胞方式主要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但需要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本题考查胞吞和胞吐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
【解答】
A、胞吞和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胞吞过程需要细胞表面受体和大分子物质的识别,需要细胞内部供能,B正确;
C、胞吞和胞吐过程中涉及细胞膜形成囊泡以及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过程,因此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胞吞和胞吐都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但没有涉及物质的跨膜运输,D错误。
故选D。
29.【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解答】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这是酶催化作用的本质,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酶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能力。
【解答】
A.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含有DNA合成的酶,A错误;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也有催化活性,如各种消化酶,B错误;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C正确;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37℃,但是应低温保存,D错误。
故选C。
31.【答案】(1) 原生质层 2、4、5
(2) 蔗糖溶液
(3) 蛋白质 c
【解析】(1) 图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分析图可知,图中2表示细胞膜,5表示细胞质,4表示液泡膜,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即图中的2、4、5。发生此现象的内部原因是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若进行后续实验,滴加清水细胞并未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死亡。
(2) 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图中6处充满外界溶液,即蔗糖溶液。
(3) 不同细胞的细胞膜选择透过性不同,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A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分析图甲可知,上侧有糖蛋白,所以上侧为细胞膜外侧。c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蛋白质协助,因此c表示自由扩散出细胞,CO2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出细胞,所以图甲中可以表示乙图中CO2跨膜运输方式的是c。图甲中的a表示逆浓度梯度运输,且需要消耗能量和蛋白质协助,所以a表示从细胞外到细胞内的主动运输,因此可表示乙图中钾离子的运输;同理d是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的主动运输,可对应图乙到的钠离子运输。
32.【答案】 唾液淀粉酶 蛋白质 最适pH值 探究酶具有专一性(或探究蔗糖酶的专一性) 能更加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
【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催化剂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3、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点所需的时间,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
【详解】(1)提供唾液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进行一、二实验探究,由于温度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因此不能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所以实验一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应选择唾液淀粉酶。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由图B可知,a点表示在此pH值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快,酶活性最强,故a点对应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值。
(3)由实验三流程和现象可以看出,甲、乙两组比较不同底物在相同酶催化条件下的反应情况,因此实验三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4)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原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比无机催化剂更高效,是因为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点睛】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