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必修上册7《短歌行》《归田园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15:4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比较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诵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领会诗歌主旨,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鉴赏诗歌中的艺术手法,领会诗歌主旨,理解诗人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进一步了解曹操。(板书)
二、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比较诗人同处乱世,不同的人生态度。
1.首先检测大家的预习成效,请同学们完成导学任务单里的预习检测部分。要注意先填空再给所填字注音。
2.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诵读这首诗歌。(表扬,这位同学读音很准,展现出较好的基本功。)
3.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三、合作学习
“诗以言志,歌以咏声”,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看准字形,更要读出诗中的情感。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第二环节,解读诗歌,读懂诗意。
(一)小组合作完成两个问题。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请找出这首诗歌中感彩最浓的字眼?
围绕这个字眼诗人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用诗中原句来阐释。小组活动小结。
(刚才同学们在活动中问的最多的是“枉用相存”中的“相”的意思,枉是枉驾,谁枉驾呢?存是问候。问候谁呢?曹操。相在这里就是偏指一方指曹操了。)
我们来看第二问题,这首诗中感彩最浓的字眼是什么?——忧(板书),围绕“忧”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小组讨论,发题展示)人生苦短(板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贤才难得(板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功业为成。(板书)
功业是什么?一统天下,这便是曹操的志向。这三层忧是层层递进的,“人生苦短”是诗人说给自己的,“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同时也是说给贤才的,人生太短,抓紧时间来投靠我吧,我给大家展示的平台。可惜贤才难得啊。所以忧的第二层就是贤才了,有了贤才就该建立功业了但是现在功业未就。
(二)自古诗人多愁忧,站在历史的关口,很多人都会产生危机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因壮志难愁而忧,“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因亡国而忧,“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因思乡而愁,曹操也不例外。结合背景可知,此时已经53岁的曹操,年事渐高,但是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他的忧明显不同于前面的忧,这便是政治家的胸襟
(三)让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美读诗歌,更深体会诗人的博大胸襟。
请看诵读指导,“——”为重音,“\”为停顿,箭头为语调,老师范读,请同学们根据提示来试着美读。请同学展示诵读点评词:音很准,停顿到位,感情饱满,节奏适中。
易中天老师说: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
四、合作学习《归园田居(其一)》
问题探究
1.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反映了诗歌的核心内容,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结合题目理清诗歌的内容。
【整体理解】(1)表现诗歌核心内容的词是?
(2)表现诗人对田园态度的词是?
(3)表现诗人对为官经历的看法的词是?
(4)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受的词是?
(5)表明诗人弃官场归园田的根本原因的词是?
2.引导赏析意象,明情感
【比较延伸】1.这两首诗中出现了“明月”“乌鹊”“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意象,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蕴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从物象的象征意义角度思考完成表格。
明确:《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乌鹊”“绕树三匝”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归园田居》中,“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表示诗人已看透官场的污秽黑暗,对官场充满了厌恶。“羁鸟”“池鱼”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自然的心志。(预设学生理解不到位时备用资料)
【拓展延伸】
“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感情。无论曹操笔下的“乌鹊”还是陶渊明笔下的“羁鸟”,内涵是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变化着的。请分别用四个字概括下列诗句中相关“鸟”的内涵。
①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赵嘏《寒塘》)
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④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
⑤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明确:①思乡怀亲
②羁旅愁苦
③爱情相思
④忠贞不渝
⑤离愁别绪
任务设计(二)赏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忧”真的是想借酒浇愁吗?“守拙归园田”,“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一个政治家身处乱世渴望招募贤才、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慷慨之叹。表面上是要借酒浇愁,放浪形骸,实际上表现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政治家深感人生苦短、贤才难求的苦闷心理。“守拙归园田”,“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2.曹操想“掇明月”,陶渊明重“返自然”,各自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掇明月”,表现曹操思慕人才而不得的惆怅心理,“明明如月”流露出对人才的仰慕之情,在诗人心中,人才如悬空之月,明鉴宇内。明月可望不可即,即为人才难得,也反映诗人欲得人才的迫切之情。“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自然环境,又是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与开篇的“丘山”照应,是点题之语,表明诗人对田园的向往是源自“质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3.叶嘉莹:““读诗的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再触及到自己”。(拓展延伸)
请替曹操或者陶渊明给对方写一封信,劝说对方改变原有出世或入世的观点。穿越时空,只是一种处世态度的碰撞,不存在孰是孰非,但想象要合情合理
明确:(示例)
陶兄:久仰你大名了,与您鸿雁往来,真是人生一大乐事啊!曾为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孤高所震撼,拜读大作,更深深地羡慕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清闲。您的大作无不表现出您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田园生活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您是位隐士,如菊一般,遗世独立,高洁雅致,气韵超逸;但是这样与世何益?何不如菊一般,不畏严寒迎风斗霜,与那污浊的社会一搏呢?企望陶兄您能勇敢地面对现实,成为浊世中的一枝独秀的菊花。不过人各有志,只要您认为自己所为没有违背自己的原则,也就此生无憾了。曹操顿首。
小结:大家也有忧的时候,为学习忧,大家应该像曹操一样,由小我走向天下,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的青年,在苍茫地主起沉浮!叶嘉莹老师曾说“读诗的人,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再触及到自己”。让我们所有人自由吟诵诗歌,感受诗人的逆境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