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4 22: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课程标准
1.通过分析材料、识读图片等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
二、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五四运动的时代背景;利用数轴知道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期。
2、【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家国情怀】感悟五四运动青年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提问为什么是五四奖章
教师:五四青年节,因为1919年的五四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四运动的始末。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 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环节三:自主学习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时间、地点、主力?
2、五四运动的结果?
3、五四运动的影响?
环节四:新课讲授
五四运动爆发前的背景:
教师:结合材料分析当时的国内政治背景
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
——《伟大的中国革命》[美]费正清著
学生:
教师: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政府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及其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
材料二:
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
学生:
教师: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
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学生: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教师:再来看看国际环境,PPT展示一战相关材料,1918年11月一战以协约国胜利而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之一,即将赴法参加巴黎和会并让学生回答下面问题:
在巴黎和会上,满怀希望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对于这些要求,西方列强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你觉得中国外交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① 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 废除“二十一条”
③ 收回青岛主权
感受: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引导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分析引导得出结论:
学生:
教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火索)
根本原因:军阀割据,中国人民与北洋军阀政府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及其封建主义的矛盾尖锐。
PPT展示总结
二、爆发:
教师:PPT展示五四运动的时间、地点、领 导 人、主力、斗争形势、口号、
要求、结果,让同学们回答
学生回答:检测自学结果
教师重点指出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这一口号最能体现五四运动的性质。
(2) 展示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图
展示史料思考火烧赵家楼。
三扩大:
PPT展示学生被捕后各界的反应。
北洋政府公报:倘再有借名纠众,扰乱秩序,不服弹压者,著即依法逮捕惩办,勿稍疏弛。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军阀吴佩孚: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
乞丐:自罢市以来,路上乞丐,几不见其踪迹。闻天后宫中人云,乞丐之首领,六日曾有通告,不准在路行丐,以免妨碍
国人救国之行动。其业扒手掏摸者,亦各有首领,与丐首下同一之通告,戒令罢市期内,不许行偷。故六日以来,市上绝无失窃之事。——《五四爱国运动》(下)
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上海理发馆贴出的广告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教师:最终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五四运动扩大
学生总结扩大的原因:
1、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
2、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
3、6.3日逮捕北京游行的八百名学生
教师:
①学生罢课:②商人罢市③工人罢工: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至此五四运动的目标初步实现。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签和约。
展示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以上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工人罢工,北洋政府倍感压力。
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主力,登上了政治舞台,显示出伟大的力量
展示表格
教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其中两条要求没有实现
教师: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的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历史走过昨天,历史见证今天,历史畅想明天,让我们一起感悟五四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 特点
(1)展示史料:思考五四运动的性质?
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
——新京报书评周刊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彻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特点
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3)意义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②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我国反帝反封建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整个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之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后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对比新旧民主主义
教师: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
学生: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反帝反封建
(4)新的群众力量:广泛的群众基础
2.弘扬五四精神
教师: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
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大家通过前面的内容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总结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教师: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新时代我们传承爱国主义,应当从小事做起,努力获取科学知识,好学善思,知行合一,做一群和而不同,雅而有致的少年,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开始
地点:北京
五四运动的过程 参加者:北京3000多名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
发展:北京(学生)——上海(工人)
直接目标实现:(略)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