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基础练
1.(2023·淮北统考)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BaSO4(s)+4H2(g) BaS(s)+4H2O(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B.在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加入H2,BaSO4的转化率不变
C.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D.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2.(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CO2(g) H2O(g)+CO(g) ΔH>0,已知H2(g)和CO2(g)的初始浓度均为0.01 mol·L-1,测得H2的平衡转化率为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B.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增大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5
D.若初始H2(g)、CO2(g)、H2O(g)、CO(g)浓度均为0.01 mol·L-1,则反应逆向进行
3.(2023·广州模拟)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强温室气体,且易转换成颗粒污染物。碘蒸气的存在能大幅度提高N2O的分解速率,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I2(g) 2I(g) (快反应)
第二步 I(g)+N2O(g)→N2(g)+IO(g) (慢反应)
第三步 IO(g)+N2O(g)→N2(g)+O2(g)+I(g) (快反应)
实验表明,含碘时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0.5(I2)(k为速率常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N2O分解反应中,k(含碘)>k(无碘)
B.第一步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
C.第二步活化能比第三步小
D.I2浓度与N2O分解速率无关
4.(2022·浙江模拟预测)
含氮化合物(NOx、NO等)是环境污染物,除去含氮化合物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话题。使用V2O5/(TiO2-SiO2)催化剂、采用NH3还原技术能有效脱除电厂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消除其污染,反应机理(以NO为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中间体有5种
B.该过程总反应的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
C.V2O5作催化剂不仅能加快反应,还能提高氮氧化物的平衡转化率
D.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均上升
5.(2023·重庆三次联诊)甲烷是一种温室气体,将它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甲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工业上的甲烷转化大多需要先通过重整生成合成气(CO、H2)再转化为甲醇,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2CH4(g)+O2(g) 2CO(g)+4H2(g) ΔH1=-71.2 kJ/mol
反应Ⅱ:CO(g)+2H2(g) CH3OH(g) ΔH2=-90.7 kJ/mol
在密闭容器中通入3 mol CH4和2 mol O2,假设只发生反应Ⅰ和Ⅱ,分别在0.2 MPa和2 MPa下进行反应,其中CH4和CH3OH的平衡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对于反应Ⅱ,v正=k正·p(CO)·p2(H2),v逆=k逆·p(CH3OH),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为0.2 MPa时,表示CH4和CH3OH的曲线分别是b、d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体系已达到平衡
C.在升温的过程中,反应Ⅱ速率常数增大的倍数:k正>k逆
D.500 K,2 MPa条件下,若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CH4的转化率约为66.7%
6.(2023·珠海模拟)某温度时,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 2NO(g)+O2(g) ΔH>0。实验测得:v正(NO2)=k正c2(NO2),v逆(NO)=k逆c2(NO)·c(O2),k正、k逆为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容器 编号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c(NO2) c(NO) c(O2) c(O2)
Ⅰ 0.6 0 0 0.2
Ⅱ 0.6 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66.7%
B.Ⅱ中达到平衡状态时,c(O2)<0.2 mol·L-1
C.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
D.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7.(2023·湖南高三联考)向2 L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2 mol H2,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ΔH,测得反应在不同压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CH3OH体积分数如图Ⅰ所示,测得反应时逆反应速率与容器中c(CH3OH)关系如图Ⅱ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
B.p1
C.K(C)>K(A)=K(B)
D.图Ⅱ中当x点平衡体系升高至某一温度时,反应可重新达平衡状态,新平衡点可能是d
8.(2023·重庆调研)已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如图1(第1步快速平衡),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和O2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体系中部分物质的量(n)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决速步骤的活化能为E4-E2
B.a点后,n(N2O2)迅速减小的原因是第2步速率加快,第1步平衡逆向移动
C.b点后,n(N2O2)增加的原因是第2步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比第1步的大
D.其他条件不变,改为恒压状态,反应速率减慢
9.(2023·蚌埠高三质检)氨催化还原脱除NO的一种催化机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即MnO2)是反应的催化剂
B.该过程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
C.MnO2能结合NH3的原因是Mn原子有空轨道能接受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D.该催化过程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6NO5N2+6H2O
二、提高练
10.(2023·沈阳高三联考)向1 L刚性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A气体,发生反应2A(g) B(g)。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已知A有颜色,B无色)
T/℃ 25 40 50 60
A% 20 25 40 66
B% 80 75 60 3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5 ℃,10 s反应达平衡,0~10 s速率v(B)=0.13 mol·L-1·s-1
B.室温时,将此容器放入冰水中,颜色变浅
C.向40 ℃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A,达新平衡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D.50 ℃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75%
11.(2023·荆门模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BrO+5Br-+6H+===3Br2+3H2O反应速率(v)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在20 ℃进行实验,所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相关数据 ① ② ③ ④ ⑤
c(H+)/mol·L-1 0.008 0.008 0.004 0.008 0.004
c(BrO)/mol·L-1 0.001 0.001 0.001 0.002 0.002
c(Br-)/mol·L-1 0.10 0.20 0.20 0.10 0.40
v/mol·L-1·s-1 2.4×10-8 4.8×10-8 1.2×10-8 4.8×10-8 v1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若温度升高到40 ℃,则反应速率增大
B.实验②、④探究的是c(BrO)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若该反应速率方程为v=kca(BrO)cb(Br-)cc(H+)(k为常数),则c=2
D.实验⑤中,v1=4.8×10-8mol·L-1·s-1
12.(2023·河南十所名校模拟)由Rh2VO簇介导的光辅助水蒸气重整甲烷的两个连续催化循环机理如图所示(“UV”代表紫外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h2VO在循环中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可用于制取合成气CO、H2
C.过程中包含反应Rh2VO2CHRh2VO-+CO↑+H2↑
D.反应过程中金属元素Rh、V的价态均不变
13.(2023·河北示范校三模)乙烯(C2H4)、丙烯(C3H6)、丁烯(C4H8)都是基础化工原料,这三种烯烃之间存在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Ⅰ:3C4H8(g)??4C3H6(g) ΔH1=+78 kJ·mol-1
反应Ⅱ:2C3H6(g)??3C2H4(g) ΔH2=+117 kJ·mol-1
反应Ⅲ:C4H8(g)??2C2H4(g) ΔH3
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三种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Ⅲ的ΔH3=+104 kJ·mol-1
B.700 K时,反应Ⅱ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平衡常数K≈2.22×10-2(以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
C.提高C4H8的物质的量分数,需研发低温条件下活性好且耐高压的催化剂
D.超过700 K后曲线a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逆向移动,反应Ⅱ正向移动
14.(2023·福州质检)Ni活化C2H6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中间体2→中间体3
B.反应历程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极性键的形成
C.三种中间体比较,中间体2最稳定
D.升高温度,Ni+C2H6??NiCH2+CH4的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15.(2022·怀化高三统考)甲烷部分催化氧化制备乙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反应原理为:2CH4(g)??C2H2(g)+3H2(g),一定温度下,将1 mol CH4充入10 L的固定容积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实验测得反应前容器内压强为p0kPa,容器内各气体分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t1min时反应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气体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B.用H2浓度变化表示0~t1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2)=mol·L-1·min-1
C.t1时刻充入He,反应仍处于平衡状态,甲烷的分压保持不变
D.反应的平衡常数K=0.012
16.(2023·河北部分学校冲刺练)在T ℃时,向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一定量的H2发生反应:CO2(g)+2H2(g)??HCHO(g)+H2O(g) ΔH<0。若起始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1.2 kPa,达到平衡时,HCHO的分压与起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5 min到达c点,则v(H2)=0.12 mol·L-1·min-1
B.b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p≈3.5
C.c点时,再加入CO2(g)和H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大0.05 kPa,α(H2)减小
D.容器内H2O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17.(2023·德州统考)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CO2(g)+3H2(g) CH3OH(g)+H2O(g) ΔH<0,反应在起始物=3时,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体系中甲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x(CH3OH),在t=250 ℃下的x(CH3OH)~p、在p=5×105Pa下的x(CH3OH)~t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图中对应等温过程的曲线是b
C.当x(CH3OH)=0.10时,CO2的平衡转化率约为33.3%
D.当x(CH3OH)=0.10时,反应条件可能为2×105Pa、210 ℃或9 × 105Pa、280 ℃
18.(2023·日照高三统考)三氟甲基(-CF3)在药物分子中广泛应用,如图为一种三氟甲基烯烃()的氢烷基化反应的反应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NinBr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B.物质Ⅲ质子化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反应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当主要发生路径B的历程时,消耗锰粉的质量减小
19.(2023·湖南百校高三联考)在一定温度下,以I2为催化剂,氯苯和Cl2在CS2溶液中发生反应。
反应①:C6H5Cl+Cl2 C6H4Cl2(邻二氯苯)+HCl ΔH1<0
反应②:C6H5Cl+Cl2 C6H4Cl2(对二氯苯)+HCl ΔH2<0
反应①和②存在的速率方程:v1正=k1正·c(C6H5Cl)·c(Cl2)和v2正=k2正·c(C6H5Cl)·c(Cl2),k1正、k2正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反应①和②的ln k~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对二氯苯比邻二氯苯稳定,则ΔH1<ΔH2
B.保持反应体系温度恒定,体系中两种有机产物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
C.通过改变催化剂可以提高产物中对二氯苯的比例
D.相同时间内,v正(C6H5Cl)=v正(对二氯苯)+v正(邻二氯苯)
参考答案
1.A [A.在恒容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A正确;B.在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加入H2,平衡正向移动,BaSO4的转化率变大,B错误;C.该反应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故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错误;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不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D错误。]
2.D [A项,根据题目已知信息,列三段式:
H2(g)+CO2(g)??H2O(g)+CO(g)
起始量(mol/L) 0.01 0.01 0 0
转化量(mol/L) 0.006 0.006 0.006 0.006
平衡量(mol/L) 0.004 0.004 0.006 0.006
因此,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为60%,A项正确;B项,此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K增大,B项正确;C项,依据选项A中的三段式,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2.25,C项正确;D项,若初始H2(g)、CO2(g)、H2O(g)、CO(g)浓度均为0.01 mol·L-1,则此时浓度商Q==13.A [A.由题意可知,碘的存在能提高N2O的分解速率,v=k·c(N2O)·c 0.5(I2)中v与k成正比,则k(含碘)>k(无碘),A正确;B.慢反应对总反应速率起决定作用,则第二步起决定作用,B错误;C.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反应发生消耗的能量就越高,反应就越难发生,反应速率就越慢,第二步反应慢,因此该步反应的活化能比第三步大,C错误;D.根据N2O分解速率方程v=k·c(N2O)·c0.5(I2),I2浓度与N2O分解速率有关,D错误。]
4.B [根据反应机理图示,NH3、O2和NO是反应物,N2和H2O是产物,中间体是先生成后消耗,催化剂是先消耗后生成;A.该反应中V5+=O作催化剂,其他含V微粒为中间体,共3种,A错误;B.根据反应机理图示,NH3、O2和NO是反应物,N2和H2O是产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B正确;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质的平衡转化率,C错误;D.在此反应过程中,NH3和NO都转化为氮气,NH3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NO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D错误。]
5.C [C中当v正=v逆时,既达到化学平衡态,此时k正/k逆=Kp,因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Kp减小,所以升高温度k正/k逆变小,所以k逆增加的倍数更大。]
6.D [用三段式法计算出实验Ⅰ中各组分的改变浓度和平衡浓度:
2NO2(g) 2NO(g)+O2(g)
起始mol/L 0.6 0 0
变化mol/L 0.4 0.4 0.2
平衡mol/L 0.2 0.4 0.2
Ⅰ中NO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66.7%,故A正确;Ⅰ中平衡时c(O2)=0.2 mol·L-1,实验Ⅱ相当于在Ⅰ基础上再加入NO,平衡会逆向移动,c(O2)<0.2 mol·L-1,故B正确;平衡时v正(NO2)=v逆(NO),即k正c2(NO2)=k逆c2(NO)·c(O2),得==K,故C正确;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故D错误。]
7.D [A.根据图Ⅰ可知升高温度甲醇的含量降低,说明温度升高平衡逆向进行,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A错误;B.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甲醇含量增大,所以p1>p2,B错误;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由图可知,反应温度:B>A>C,则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C)>K(A)>K(B),C错误;D.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的浓度减小,则新平衡点可能是图中d点,D正确。]
8.D [由图可知,该过程的决速步骤为第2步,其活化能为E4-E2,A项正确;由图可知,2NO(g) N2O2(g) ΔH<0、N2O2(g)+O2(g) 2NO2(g) ΔH<0,第1步反应(快速平衡)使n(N2O2)增大,第2步反应使n(N2O2)减小,则a点后随温度升高,n(N2O2)迅速减小,是由于第2步反应速率加快,同时第1步平衡逆向移动,B项正确;升高温度,第1步和第2步反应的平衡均逆向移动,b点后,温度升高,n(N2O2)增加,说明第2步反应的平衡逆向移动的程度比第1步大,C项正确;总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改为恒压状态,相当于恒容条件时加压,反应速率加快,D项错误。]
9.D [A项,根据反应过程,反应前后MnO2没变,可知MnO2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B项,反应物有O2、生成物有N2,所以存在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故B正确;C项,氨分子中氮原子具有孤对电子,二氧化锰中锰原子具有空轨道,氮原子和锰原子通过形成配位键使二氧化锰和氨分子相互结合,故C正确;D项,根据图示,该催化过程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4NO+O24N2+6H2O,故D错误;故选D。]
10.C [列三段式:2A(g)??B(g)
起始/mol 3 0
变化/mol 2x x
平衡/mol 3-2x x
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3-x,据此分析解答。A.25 ℃时,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0%,即=0.8,解得x=,则v(B)=≈0.13 mol·L-1·s-1,A正确;B.由表格数据可知,升高温度,A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加深,则室温时,将此容器放入冰水中,相当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B正确;C.向40 ℃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A,等效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则达新平衡时,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即平均相对分子量增大,C错误;D.50 ℃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40%,即=0.4,解得x=,则A的转化率为×100%=75%,D正确。]
11.B [由于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实验②、④中,c(BrO)、c(Br-)都不相同,无法探究c(BrO)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实验②H+浓度为③的2倍,其他条件都相同,速率②是③的4倍,所以c=2,同理,通过实验①、②可算出b=1,通过实验①④可算出a=1,故C正确;③、⑤中,c(Br-)和c(BrO)浓度关系,⑤中的二者浓度都比③中的增大一倍,由于a、b均为1,则速率增大4倍,v1=4.8×10-8mol·L-1·s-1,故D正确。]
12.D [A项,由催化循环Ⅰ、Ⅱ及催化剂性质知,A项正确;B项,图中循环Ⅰ、Ⅱ反应都为H2O重整CH4 (CH4+H2O===CO+3H2),得到合成气:CO和H2,B项正确;C项,由图示可知,循环Ⅰ中,在UV的作用下,Rh2VO2CHRh2VO-+CO↑+H2↑,C项正确;D项,Rh2VO-、Rh2VO、Rh2VO中钒的化合价一定不同,D项错误;故选D。]
13.D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Ⅲ=(反应Ⅰ+反应Ⅱ×2)/3,得到C4H8(g)??2C2H4(g) ΔH3=+104 kJ·mol-1,A正确;550 K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反应Ⅰ、反应Ⅱ和反应Ⅲ的化学平衡均正向移动,即丁烯(C4H8)的物质的量分数在不断减少,丙烯(C3H6)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加后减少,乙烯(C2H4)的物质的量分数在不断增加,故曲线a代表丙烯,曲线b代表丁烯,曲线c代表乙烯。700 K时,丁烯和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2,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反应Ⅱ的物质的量分数的平衡常数K=≈2.22×10-2,B正确;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反应Ⅰ、反应Ⅱ和反应Ⅲ的化学平衡均逆向移动,C4H8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故提高C4H8的物质的量分数,需研发低温条件下活性好且耐高压的催化剂,C正确;温度升高,反应Ⅰ、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均正向移动,超过700 K后曲线a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随着温度升高,反应Ⅰ丙烯的生成速率小于反应Ⅱ丙烯的消耗速率,D错误。]
14.D [Ni活化C2H6的反应历程分析,反应历程的决速步骤为反应速率最慢的反应,即活化能最大的反应,根据图示,中间体2→中间体3的活化能最大,A项正确;反应历程中断裂了C—C非极性键,形成了C—H极性键,B项正确;三种中间体中,中间体2的能量最低,最稳定,C项正确;Ni+C2H6??NiCH2+CH4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D项错误。]
15.D [A.恒温恒容下,根据质量守恒,气体质量始终不变,体积始终不变,故密度始终不变,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A正确;B.起始充入CH4的物质的量为1 mol,压强为p0kPa,由图可知,平衡时由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推知平衡时CH4的物质的量和H2相等,均为C2H2的3倍,则有:
2CH4(g)??C2H2(g)+3H2(g)
起始量(mol) 1 0 0
转化量(mol) 2x x 3x
平衡量(mol) 1-2x x 3x
即1-2x=3x,解得x=0.2,故平衡时CH4、C2H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 mol、0.2 mol、0.6 mol,则0~t1时间内v(H2)==mol/(L·min),B正确;C.恒温恒容,充入He,反应体系的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所以甲烷的分压保持不变,C正确;D.根据B选项列出的三段式,反应的平衡常数K===0.001 2,D错误。]
16.C [n(CO2)∶n(H2)=1∶2,投入n(CO2)=1 mol,n(H2)=2 mol;在恒容容器内n1∶n2=p1∶p2,反应前混合气的n(总)=3 mol,则反应后n(HCHO)==0.6 mol;根据化学反应列三段式得:
A.v(H2)==0.12 mol·L-1·min-1,A项正确;B.b点和c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故Kp=≈3.5,B项正确;C.c点时,再加入CO2(g)和H2O(g),使二者分压均增大0.05 kPa,则Qc=17.C [A.平衡常数是生成物平衡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与反应物平衡浓度系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A错误;B.随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x(CH3OH)增大,图中对应等温过程的曲线是a,B错误;C.当x(CH3OH)=0.10时,假设初始状态氢气物质的量是3a mol,转化3b mol,三段式为: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 a 3a
转化量/mol b 3b b b
平衡量/mol a-b 3a-3b b b
由题意得到:=0.1 ,整理后得: = , C正确;D.根据图示,对应等温过程的曲线是a、对应等压过程的曲线是b,当x(CH3OH)=0.10时,反应条件可能为5×105Pa、210 ℃或9×105Pa、250 ℃,D错误。]
18.C [A.由图可知,LNinBr既是分步反应的反应物,也是分步反应的生成物,是总反应的催化剂,A正确;B.由图可知,物质Ⅲ质子化可以转化为物质Ⅴ,也可以转化为物质Ⅴ′,反应历程共有2种,B正确;C.由图可知,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一样,故反应过程中会有碳元素化合价的变化,C错误;D.由图可知,路径B没有消耗锰粉,所以当主要发生路径B的历程时,消耗锰粉的质量会减小,D正确。]
19.A [A.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即ΔH1<0、ΔH2<0,又知对二氯苯比邻二氯苯稳定,则反应②放出的热量更多,即ΔH1>ΔH2,选项A错误;B.速率大小由v1正=k1正·c(C6H5Cl)·c(Cl2)和v2正=k2正·c(C6H5Cl)·c(Cl2)判断,影响因素只与k1正、k2正有关,温度恒定时,k1正、k2正保持不变,则两种有机产物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选项B正确;C.改变催化剂可改变选择性,可提高产物中对二氯苯的比例,选项C正确;D.反应①和反应②中C6H5Cl转化为对二氯苯和邻二氯苯均为1∶1进行,则v正(C6H5Cl)=v正(对二氯苯)+v正(邻二氯苯)成立,选项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