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蓝溪中学2023年12月高一地理月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长三角地区 D.华北地区
左图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的热力环流,右图示意该地近地面与600米高空的气压差随水平距离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各点( )
①气温:乙>甲>丙>丁 ②乙地降水概率较大
③气压:乙>甲>丙>丁 ④近地面空气由乙流向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此时F点吹(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北风 D.南风
2019年,在墨西哥某史前人类设置的陷阱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左图示意复原的猛犸象,其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右图为地质年代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批猛犸象生存的地质年代应为右图所示的( )
A.③时期 B.④时期 C.⑤时期 D.⑥时期
5.据资料推测,符合猛犸象当时生存的气候环境特点是( )
A.炎热 B.寒冷 C.多雨 D.干旱
6.猛犸象盛行时期( )
A.海洋中蓝藻大爆发 B.冈瓦纳古陆开始解体分离
C.陆地被子植物繁盛 D.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
下图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图。花岙盐场是浙江省仅存的一座海盐手工晒盐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长江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沿岸洋流 B.纬度位置 C.入海径流 D.海陆轮廓
8.推测花岙盐场晒盐旺季时的气象条件( )
①气温较高 ②湿度较大 ③风力较小 ④降水较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每年中秋节前后的钱塘江大潮蔚为壮观,其成因主要有( )
①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叠加 ②台风活动频繁 ③钱塘江水量丰富
④盛行东南风 ⑤太阳辐射剧烈 ⑥喇叭形湾口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主要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下图示意雅丹空间分布及雅丹体最高点位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流水堆积-风化作用-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堆积
C.流水堆积-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风力侵蚀
抛物线状沙丘常分布于半干旱、半湿润的沙质草原环境。新月形沙丘的两侧月牙尖受地形或植被阻挡而移动缓慢,中部继续受到风力侵蚀和搬运,可逐步演变成抛物线状沙丘。读我国某地新月形沙丘演变为抛物线状沙丘的过程示意图(虚线表示沙脊线)。完成下面小题。
1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B.该地主导风为西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C.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西侧为缓坡
D.该地主导风为东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为缓坡
13.移动沙丘可侵害农田村庄,因此防护林应建在( )
①陡坡一侧 ②缓坡一侧 ③迎风坡一侧 ④背风坡一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在一定的地质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称为海退,反之称为海侵。滨岸地带垂向粒度大小是研究陆海变化的依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滨岸地带垂向上的沉积颗粒自下而上的分布特征是( )
A.下部细上部粗 B.由粗变细再变粗
C.下部粗上部细 D.由细变粗再变细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从图中可知(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044m B.③地海拔可能为1010m
C.①处陡崖相对高度为10~20m D.区域内最大高差近60m
16.图中①③④⑤四地中,在②地可以看到的是( )
A.①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读某地流水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除特殊标注,每空两分)
(1)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A岸/B岸),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适合建码头的是 (A岸/B岸),原因是 (4分)。
(2)丙处通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形成的过程是 (8分)。
(3)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 (左/右)岸相连。
1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常在0℃以下,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4分)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 标出纽芬兰渔场,并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8分)
(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的路线。有趣的是,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分析原因。(4分)
(4)2010年4月20日,美国墨西哥湾发生原油泄漏事件,为什么欧洲迅速制定应急措施,以防止原油带来的海洋污染?(利用图中洋流序号回答)(2分)
19.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实验器材:长方形带风口的纸箱,吹风机、一定数量颗粒混杂的干砂砾、阻挡物。
实验过程:电吹风开不同档位,形成大小不同的风,吹向沙堆。
实验结果:形成沙丘;砂砾出现分选;吹风机开启后,纸箱附近尘土飞扬。吹风机关闭后,纸箱内外均有沙石分布。
实验不足:实验持续时间短;水平方向颗粒分选性差;室内粉尘较多。
(1)指出风力大小与吹走沙砾碎屑物数量以及颗粒大小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并推测纸箱内沉积物从沙堆到阻挡物之间颗粒的排列特征。(6分)
(2)简单绘制出沙丘平面示意图,并画出风向。(4分)
(3)说出针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改良措施。(4分)
安溪蓝溪中学2023年秋高一地理月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我国下列地区中,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因而其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 因此A 项正确。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晴天相较于西北地区较少,因而太阳辐射较西北地区少,因此BCD 错误。故选A。
2.A 3.D
【解析】2.读图2可知,甲处近地面与其 600 米高空垂直气压差大于乙处,即丁地和甲地的气压差大于乙地和丙地的气压差,由于近地面的气压总比 600 米高空气压高,当“高者更高,低者更低”时就会造成近地面和相对应的高空垂直气压差增大,所以可以得出近地面气压甲>乙,高空气压丙>丁,故四地气压甲大于乙大于丙大于丁,③错误。近地面空气由甲流向乙,④错误。乙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降水概率大,②正确。该图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低压处气温高,高压处气温低,乙地气温高于甲地,丙受来自乙地的热空气影响,丙地气温大于丁地,所以气温:乙>甲>丙>丁,①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F地位于高空,摩擦力小,丙地气压高于丁地,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作用下,F地盛行南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D 5.B 6.C
【解析】4.由材料可知,在墨西哥某史前人类设置的陷阱遗迹中发现一批猛犸象遗骸, 说明猛犸象处于人类时代,可能是新生代第四纪,图中③时期为前寒武纪,④时期为古生代,⑤时期为中生代,⑥时期为新生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据题干“复原的猛犸象,其身披黑色细密长毛,皮很厚,具有极厚的脂肪层”可知,猛犸象具有抵御寒冷的功能,可推测其生存的环境寒冷,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据上题可知猛犸象盛行于新生代第四纪,据地质年代表可知,该时期陆地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结合所学可知,海洋中蓝藻大爆发是于寒武纪时期,A错误;三叠纪晚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B错误;地质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为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D错误;故选C。
7.C 8.B 9.B
【解析】7.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盐度较低,即长江口附近的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区盐度低,主要原因是长江河水的汇入稀释了长江口附近海域的盐度,故长江口附近海区的盐度大小主要受长江径流(入海径流)的影响,C正确;洋流、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和盐度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8.根据所学知识,晒盐旺季要蒸发旺盛的季节,即要选在天气晴朗、气温较高、降水较少的天气,①④正确;湿度较大、风力较小的季节蒸发较慢,不利于晒盐,②③错误。故选B。
9.根据所学知识,钱塘江大潮成因有: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①正确;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河流深度大,顶托作用明显,③正确;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④正确;此外,大潮与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⑥正确;台风活动频繁不利于进行观潮,太阳辐射与钱塘江大潮关系不大,②⑤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C 11.A
【解析】10.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的,雅丹地貌由土墩和凹槽组合,图示中土墩在雅丹体最高点附近,凹槽在两个相邻土墩之间的低地,所以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①正确;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是一致的,②错误;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地面支离破碎,③正确;雅丹地貌区风力侵蚀严重,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土墩奇形怪状,④正确。①③④正确,故选D。
11.雅丹地貌是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其形成之初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后经过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之后,经过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作用,从而形成了风蚀土墩和凹槽组合而成的地貌,A正确;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与流水侵蚀作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雅丹地貌景观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地面支离破碎,土墩受风力侵蚀形状奇特。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
12.A 13.D
【解析】12.由所学风沙地貌知识可知,新月形沙丘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陡而下凹,往下风向延伸出两翼,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地主导风是西风,CD错误;由图可知,抛物线状沙丘的沙脊线靠近东侧,说明抛物线状沙丘东侧是陡坡,西侧是缓坡,A正确,B错误。故选A。
13.在沙丘的背风坡一侧(即陡坡一侧)风力、风速较小,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植树种草容易成活,成活后能阻挡沙丘的迁移,因此防护林应建在陡坡一侧、背风坡一侧,故选D。
【点睛】风沙地貌分布区,可以根据风力堆积物判断盛行风向。其中,新月形沙丘为例,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大致垂直。因此,可以通过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判断风向,迎风坡缓而微凸,背风坡坡陡而下凹。
14.A
【分析】14.滨岸地带指的是靠近海岸的地带。若图示海岸线由a→c变化时,是发生了海退现象,滨岸地带由海相沉积转变成陆相沉积,导致垂直方向上,自下而上,沉积颗粒由细变粗,因此A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A。
【点睛】地质学上,把海水从海岸入侵陆地的过程叫“海侵”, 海水退出陆地的过程叫“海退”。
海退序列由下至上一般是:①沉积物由细变粗或由碳酸盐岩变为碎屑岩;②沉积时的海水由深变浅;③海相沉积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和陆相沉积,④与之伴生的生物群也随之由海相生物群逐渐演变为海陆交互相生物群和陆相生物群。海进序列与此相反。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可以把沉积相划分为陆相、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三个类型。顾名思义,海相就是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进一步划分为滨海相、浅海陆棚(大陆架)相、半深海相、深海相等。
15.C 16.A
【解析】15.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等高距为5米,则图中山峰的海拔为1035-1040m之间,A错误;③地海拔在1010-1005m之间,B错误,①处陡崖有3条等高线相交,根据陡崖计算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以算出相对高度为10-20米,C正确;区域内海拔最高为1040-1045m之间,在图中北部中间,最低海拔为990-995m之间,最大高差为45-55m之间,D错误。故选C。
16.由图中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分布可知,①②之间为凹坡,②③之间为凸坡,②⑤之间为谷地,在②地可看到①⑤,看不到③,BD错误;②④分别位于陡崖的上、下方,但②地不在陡崖边缘处,不能看见④,A正确,C错误;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1) B岸 河漫滩 A岸 凹岸侵蚀,河道深,适合航行
(2)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3)左
18.(1)洋流②为暖流,增温作用明显,都柏林受其影响,气温较高;洋流①为寒流,降温作用明显,圣约翰斯受其影响,气温较低。
(2)该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3)A路线是逆洋流航行,速度较慢;B路线是顺洋流航行,速度较快。
(4)④暖流会扩大污染的范围。
19.(1)风力越大,吹走的碎屑物越多,颗粒越大。(4分)从沙堆至阻挡物,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2分)
(2)或者
(3)增加沙石含量;多种不同大小级别的沙石颗粒混合;在室外宽阔场地进行实验(或该换透明密闭性好的箱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