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4 20:09:04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本题3分)据浙江省统计局调查:“1965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3元,比1957年的87元增长52.9%,年均增长5.4%。”这一时期浙江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可能得益于( )
A.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 经济调整八字方针实行
D. 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
2.(本题3分)余秋雨写道:“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孔子、释迦牟尼和亚里士多德。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与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黄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材料反映了( )
A.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
B. 世界各地处于隔绝状态
C. 东西方的价值观趋同
D. 区域文明形成条件相同
3.(本题3分)上古时期的埃及,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两河流域王国时代,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西周时期,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据此可知( )
A. 区域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B. 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基本趋同
C. 大河文明各区域均采用官僚政治
D. 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
4.(本题3分)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知( )
A. 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
B. 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
C. 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
D. 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5.(本题3分)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国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的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材料反映了( )
A. 航海贸易给殖民地带去西方文明
B. 航海家成为各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 航海家活动得到本国统治者支持
D. 国家力量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6.(本题3分)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 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
D. 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7.(本题3分)《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
A. 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 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 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 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8.(本题3分)巴黎公社秘书长曾谈道:“我们每天收到大批口头和书面的建议,其中有些是个人提出的,有些是在俱乐部或在国际支部通过的。这往往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应该提交公社审查。”事实上,有些群众意见直接成为公社的决策。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 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
C.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D. 践行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9.(本题3分)西班牙规定西属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西班牙国内的商人想要到殖民地去,必须得到西班牙王室设立的“贸易署”的许可。这表明西班牙政府( )
A. 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
B. 剥夺了商人的合法权利
C. 注重调节殖民地的贸易纠纷
D. 重视发展殖民地的经济
10.(本题3分)1919年4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并把它列为后来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第一部分,它被同时载入协约国对德、奥、保、匈、土等五个和约,作为各和约的第一章。这反映出当时( )
A. 协约国对德国崛起的严防死守
B. 参战各国认真反思一战教训
C. 巩固战后帝国主义体系的需要
D. 欧美列强结成战后维和同盟
11.(本题3分)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提出,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这一主张( )
A. 加强了国家对粮食的控制
B.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
C. 推进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D. 有助于卫国战争取得胜利
12.(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要保证是( )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
B. 美苏对法西斯国家有力制裁
C. 国际法对战争的制约
D. 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协同作战
13.(本题3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实质是( )
A. 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自我调整
B.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挑战
D. 工人阶级的斗争
14.(本题3分)1968年,沙特阿拉伯、利比亚等国发起成立了“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通过相互支持,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提高了自己的石油收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成立和行动( )
A. 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B. 根源于阿拉伯国家利益一致性
C. 标志着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舞台
D. 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15.(本题3分)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成员国要及时公布贸易政策,包括:对产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国内税税率和其他相关费用;有关反倾销、反补贴、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贸易政策措施等。这体现了( )
A. 国际贸易的透明化
B. 发达国家对贸易的主导
C. 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D. 经济全球化的阻力重重
16.(本题3分)英国《大宪章》规定,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国王应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召开有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以便了解“全国人民”对重大事务的意见。这表明英国( )
A. 国王行政权受到严格限制
B. 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C. 代议制的建立有历史渊源
D. 贯彻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简答题
17.(本题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8.(本题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庄园制是古代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应仁之乱(1467年)后,大部分庄园趋向没落,名田进一步解体,与庄园体制不同的新的租佃关系开始出现。加上15世纪农民的反年贡斗争不断高涨,频繁的农民暴动如“土一揆”“国一揆”“一向一揆”和“德政一揆”等也成为加速庄园制解体的重要因素。土豪与富农成为这一时期“地下请”的主体,加之“守护”和“战国大名”的存在,使庄园制越来越有名无实。武装大名代官逐渐支配了农村,取代了原来的庄园机构。一般认为,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恶党”应属于瓦解庄园制度或具有一定变革性质和作用的势力。这一时期,各庄园均普遍出现了村民百姓反对领主的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明庄园制从基础上遭到瓦解,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摘编自王军《日本庄园公领制初探》
材料二 在西欧早期的封建体制下,以庄园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本能地抑制商业的发展。从理论上讲,中世纪欧洲的庄园是自成一体、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大小土地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作为报偿,封臣要为封君提供武装支持。这种“采邑”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他名义取消的,但不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这些“封土”成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它是西欧当时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
——摘编自田红贺淑俊《浅析日本与西欧封建庄园制产生的异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庄园衰落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庄园的特点,并说明其与日本庄园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19.(本题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才是择、又糊名、誉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街,祖宗以未不可易之制也!
——掬娟自欧阳修《文忠集》老旧3
材料二 “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尔等其定议各布政司名数以闻。” ——《明仁宗实录》卷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朝南北分卷制度。
20.(本题12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则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两到三个人物,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概括一个主题并简要评述。
沃波尔 华盛顿 瓦特 史蒂芬孙 马克思 爱迪生 贝尔 列宁 甘地 扎格鲁尔 斯大林 卡德纳斯参考答案
1.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得益于八字方针的实行,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增长,C项正确;据所学,以工业化为中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非国民经济调整和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据所学,1956年基本结束的社会主义改造并非20世纪60年代浙江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人类文明早期不同地区的文明具有各自的特色,说明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A项正确;当时世界各地处于相对隔绝状态,排除B项;东西方的价值观存在差异,排除C项;区域文明条件不同,因此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解析】根据材料“帝国国王掌握着官僚的任命、军事大权和神权”“阿卡德王国君主萨尔贡自称‘正义之王’,维持着庞大的常备军”“周王设置事务官管理天下,诸侯均要向王承担义务”可知,早期大河流域的国家,在国家治理上均突出王权,说明的是农耕文明早期国家治理的同一性,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趋同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中国属于贵族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里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后,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并且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这些都反映了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D项正确;A项交流频繁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伊斯兰教于8-9世纪开始传入北非,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社会稳定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解析】根据材料“航海活动得到专制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可知,当时的航海活动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从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西方殖民航海贸易得到国家支持,而非航海贸易对殖民地的影响,排除A项;欧洲的航海家在本国被视为英雄,但在被殖民国家却被视为殖民者、掠夺者,排除B项;西方殖民航海活动得到了专制国家的支持,但不一定是本国的支持,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解析】据材料可知,商品交易所是新航路开辟后新出现的商业经营方式,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B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贸易中心转移”“世界贸易形成新格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D项;材料提及“商品交易所”,没有“股份制贸易公司”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
7.D
【解析】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建立和发展“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即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D项正确;据所学,牛顿力学是第一次而非“完成”了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排除A项;据所学,奠定国家制度理论基础的是启蒙思想,而非牛顿力学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牛顿力学体系与工业技术革新的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解析】由材料“我们每天收到大批口头和书面的建议,其中有些是个人提出的,有些是在俱乐部或国际支部通过的。这往往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应该提交公社审查”,甚至部分群众意见成为公社决策,由此可知,巴黎公社建立后,人们积极为公社的发展建言献策,体现出较高的政治热情,说明巴黎公社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D项正确;巴黎公社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而非废除封建君主专制,排除A项;巴黎公社并非工农联盟,排除B项;对于巴黎公社运动,一般认为,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但巴黎公社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则是肯定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解析】根据材料“西班牙规定西属殖民地不能擅自与别国有任何的经济往来”可知,西班牙政府控制殖民地的贸易经济,在殖民地实行贸易垄断政策,从而维护宗主国的利益,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政府剥夺商人合法权利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调节殖民地贸易纠纷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西班牙重视发展殖民地经济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决定成立国联,其作用是帮助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巩固战后帝国主义体系,C项正确;国联不光针对的是德国,排除A项;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分赃会议,非参战各国认真反思一战教训,排除B项;国联是英法控制下的工具,非维和同盟,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解析】十月革命四周年时为1921年,列宁主张通过批发商业把千百小农联合起来,引起他们经营的兴趣,也即发挥商业的作用,发展农业合作经营,这一主张与当时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相符的,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稳定,B项正确;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苏维埃政权实行余粮收集制,加强国家对粮食的控制。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此种控制放松,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展的,排除C项;苏联卫国战争发生在1941-1945年,而材料所述发生在1921年,两者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解析】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及所学可知,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D项正确;“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并不是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A项;“美苏对法西斯国家有力制裁”并不是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排除B项;“国际法对战争的制约”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A
【解析】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等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的自我调整,A项正确;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并非其变化的实质,排除B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挑战只是客观背景,排除C项;工人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国家变化的具体原因,不是其实质,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成员国的统一行动,逐步赢得了同西方石油公司协商决定原油标价和石油税率的权利,这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冲击了传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殖民体系,排除A项;阿拉伯石油输出国是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维护自身石油利益、反对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而建立的组织,根源在于西方石油公司的垄断和剥削,排除B项;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不结盟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5.A
【解析】据材料可知,世贸组织成员国要及时公布贸易政策,说明国际贸易政策的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发达国家是否主导国际贸易,排除B项;贸易自由化的实现,与当今世界贸易现状不符,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没有体现全球化的阻力,排除D项。故选A项。
16.C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大宪章》规定要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与国王共同参与治理。这一机构要定期召开,参加会议者包括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这一机构是议会制即代议制的历史渊源,C项正确;材料反映国王与议会共同治理,而没有提到国王的行政权,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排除B项;分权制衡理论是启蒙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7.(1)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调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实践;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2)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文献史料。解读:①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②改革的内容、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③改革的进程:先示范,后推广;在实践基础上确定方针政策。
【解析】(1)第一问,探索,结合所学可知,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包括: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调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对党内民主的探索实践;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第二问意义,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成功探索具有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理论准备。
(2)第一问史料类型,由材料“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可知,史料类型是第一手史料和文献史料。第二问解读,结合改革的必要性,改革内容、意义以及改革的进程可以进行解读。由材料“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可所学得出改革的必要性: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农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生活贫困。由材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及所学可得出改革的内容、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由材料“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及所学可得出改革的进程:先示范,后推广;在实践基础上确定方针政策。
18.(1)原因:“应仁之乱”的影响;反年贡斗争和农民暴动频发;“大名”势力的不断崛起;“恶党”势力的影响。影响:以天皇为首的朝廷权力日益衰微;幕府势力进一步增强;幕藩体制逐渐建立。
(2)特点:以封君封臣制度为政治基础;以采邑为媒介,层层封授;庄园逐渐走向世袭。相同点:都是以土地为核心纽带的封建制度。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应仁之乱(1467年)后,大部分庄园趋向没落”可知,“应仁之乱”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加上15世纪农民的反年贡斗争不断高涨,频繁的农民暴动”可知,反年贡斗争和农民暴动频发;根据材料一“武装大名代官逐渐支配了农村,取代了原来的庄园机构。”可知,“大名”势力的不断崛起;根据材料一“一般认为,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恶党’应属于瓦解庄园制度或具有一定变革性质和作用的势力。”可知,“恶党”势力的影响。
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一时期,各庄园均普遍出现了村民百姓反对领主的力量。这种自下而上的群众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表明庄园制从基础上遭到瓦解,并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天皇为首的朝廷权力日益衰微,幕府势力进一步增强;幕藩体制逐渐建立。
(2)特点:根据材料二“大小土地贵族为了各自的利益逐渐结合起来,达成了一种被称为‘封君封臣’制的契约。”可知,以封君封臣制度为政治基础;根据材料二“大地主作为封君把自己的土地作为‘采邑’,赐给投奔自己的下级地主贵族,使之成为自己的封臣。”可知,以采邑为媒介,层层封授;根据材料二“这种‘采邑’或恩赐地,起初是可以废除或以其他名义取消的,但不久就成为世袭的‘封土’了。”可知,庄园逐渐走向世袭。
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庄园制是古代日本中世纪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和材料二“这些‘封土’成了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它是西欧当时最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可知,都是以土地为核心纽带的封建制度。
19.(1)表现:取士不问家世,天下之人皆可自由报考;采用糊名法、誊录法,增加考试公平性。
(2)评价:兼顾地区平衡,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利于加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利于为国家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利于促进北方及边远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为后世考试制度提供借鉴;制度并不完全公平;易造成南北士子之间新的矛盾。
【解析】(1)根据材料“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可知宋朝科举考试报考限制很少,对门第和声望没有明确要求,取士不问家世,天下之人皆可报考;根据材料“而惟才是择、又糊名、誉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可知采用糊名法和誊录制度使主司不知考生家世状况,增加考试公平性。
(2)根据材料“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以十分论,南士取六分,北士四分”说明统治者实行南北分卷可以兼顾地区平衡,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性,利于促进北方及边远落后地区教育的发展;根据材料“科举之士,须南北兼取,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可知南北学生所擅长知识不一样,南北分卷有利于为国家选拔不同类型的人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分卷为我国现行高考采取分省命题和阅卷提供了范本,为后世考试制度提供借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分卷平衡南北教育差距,提高了北方录取比例,但也减少了南方学子录取比例,制度并不完全公平,易造成南北士子之间新的矛盾。
20.答案见例文
【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两个相关联的人物,结合所学可选择瓦特 史蒂芬孙 爱迪生等。因此可定一个主题: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论述时可从几个人的历史贡献开始,阐述其历史地位或意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例文:示例一 人物:瓦特 史蒂芬孙 爱迪生 贝尔
主题: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评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实现了机械化)。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机车;带来交通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电影放映机;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贝尔发明电话;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带来通讯工具的革命,使世界联系更加便捷。
示例二 人物:甘地 扎格鲁尔 卡德纳斯
主题:亚非拉民主运动的高涨
评述: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领导埃及民族独立运动);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建立君主立宪制,埃及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民族独立。卡德纳斯领导墨西哥民主改革;使墨西哥走上现代化道路。
示例三 人物:马克思 列宁 斯大林
主题: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
评述: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发表《共产党宣言》;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列宁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一国胜利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成为十月革命的指导思想。列宁领导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斯大林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形成“苏联模式”;(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示例四 人物:罗伯特·沃波尔、华盛顿
主题: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评述: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赢得独立,并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参与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对推动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