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4 18:16:35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2019年10月5日2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轨道高度:630千米),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分十号卫星升空过程中( )
A. 依次经过臭氧层、平流层和对流层
B. 经过C层时,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C. 经过A层时,有若干电离层
D. 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2.B层气温( )
A.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
B.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
C.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因为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D.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是因为臭氧浓度降低
蓝巨星的质量、体积、亮度分别是太阳的4-40倍、5-15倍、500多倍,其引力很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围绕其公转的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蓝巨星属于( )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卫星
4.与以蓝巨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同级别的是( )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③分别表示( )
A. 赤道海区、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
B. 高纬度海区、赤道海区、副热带海区
C. 高纬度海区、副热带海区、赤道海区
D. 副热带海区、高纬度海区、赤道海区
7.③海区( )
A. 表层水温较①海区高
B. 随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迅速减小
C. 表层盐度较②海区高
D. 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稳定
兰州市某高中学生根据多日观测,沿南北方向绘制了T时刻谷地兰州附近大气的等压面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该时刻( )
A. 谷地中央为上升气流,多谷风
B. 谷地中央为上升气流,多山风
C. 谷地中央为下沉气流,多谷风
D. 谷地中央为下沉气流,多山风
9.在山谷风的作用下,兰州污染程度最大的时刻为( )
A. 傍晚
B. 子夜
C. 黎明
D. 中午
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天山中段天格尔峰北麓,海拔为3850m,天山一号冰川冰舌的末端分布有夹杂着碎石的泥质堆积物。2001年、2008年和2018年,该冰川冰舌末端逐渐后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2001—2018年,天山一号冰川所在区域( )
A. 泥质堆积物逐渐变多
B. 冰舌末端海拔逐渐变低
C. 冰川总面积逐渐变大
D. 低海拔山地冻融作用变强
12.推测冰舌末端分布的夹杂着碎石的泥质堆积物直接形成于( )
A. 冰川的搬运作用
B. 冰川的冻融作用
C. 冰川的堆积作用
D. 冰川的侵蚀作用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平均海拔约1300米,年降水量约360毫米。浑善达克沙地表层为浅黄色粉沙,底层为红色黏土,沙地中分布着众多的小湖水泡子和小河,是著名的“有水沙漠”。该区域东部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西部以半固定、流动沙丘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浑善达克沙地成为“有水沙漠”的原因是( )
A. 该地年降水量多
B. 该地有众多河流汇入
C. 固定、半固定沙丘多
D. 底层黏土阻止水分下渗
14.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后,沙丘移动的方向是( )
A. 东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南
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图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 )
A. 由河口向海洋变细
B. 大小混杂分布
C. 由海洋向河口变细
D. 较冲积扇更粗
16.三角洲所在河段( )
A. 以“V”形河谷为主
B. 河床呈槽形
C. 河流落差大
D. 河流径流量小
10.兰州市的山谷风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表现为( )
A. 谷风增强,山风减弱
B. 谷风减弱,山风增强
C. 谷风减弱,山风减弱
D. 谷风增强,山风增强
5.与地球相比,围绕蓝巨星公转的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 )
①光照条件差 ②宇宙环境不安全 ③体积太小 ④温度过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17.(本题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气是地球的外衣,影响着近地面热量的转化。下图示意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1)指出地面热量的主要来源。
(2)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分别指出高原近地面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强弱。
(3)简述地面辐射对地面温度和近地面温度大气温度的直接影响。
18.(本题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滇池位于昆明城西南部,湖面海拔1886m,面积330km ,平均水深5m,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南盘江、宝象河等河流汇入其中。近些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滇池面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说出图中①②⑤⑧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面对滇池面积缩小的情况,试提出改善措施。
(3)根据图中信息阐述水循环的意义。
19.(本题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为南美洲南部略图。乙地海岸线支离破碎,多深入陆地的峡湾。丙地为巴塔哥尼亚高原,现代风蚀、风积地貌广布,气候凉冷、干燥,且多焚风性强风,年降水量不足300mm。
材料二: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多喀斯特地貌,部分乡镇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贵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240mm,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但是据贵州省山地气候研究所统计,贵州旱灾频繁,缺水严重。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乙地海岸线破碎的原因。
(2)简述丙地风蚀、风积地貌广布的形成条件。
(3)贵州省年降水总量丰富,但农业缺水严重,旱灾频繁,分析贵州省旱灾频发的原因。参考答案
1.D
2.A
【解析】高分十号卫星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排除A。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的是A层,排除B。有若干电离层的是高层大气,排除C。随着海拔的升高,云层逐渐变少,大气越来越稀薄,故太阳辐射越来越强,D正确。故选D。难度系数:0.65
B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的紫外线,使大气增温,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A正确;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排除B;平流层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排除CD;故选A。
难度系数:0.75
3.B
4.C
5.D
【解析】材料“蓝巨星的质量、体积、亮度分别是太阳的4~40倍、5~15倍、500多倍”可知,蓝巨星的温度较高,自身能够发光发亮,因此蓝巨星属于恒星,因此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难度系数:0.85
由上题可知,蓝巨星属于恒星,故以蓝巨星为中心形成的天体系统是恒星系,与太阳系的天体系统等级相同,因此C项正确,ABD 错误。故选C。难度系数:0.85
由材料可知,蓝巨星亮度是太阳的500多倍,可见光照条件很好,因此①错误;“其引力较强,有时会吞噬行星”可见宇宙环境不安全,因此②正确; 蓝巨星的质量、体积分别是太阳的4-40倍、5-15倍,说明蓝巨星的质量体积应该比较大,因此③错误;蓝巨星的温度过高,导致周围行星的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存在,因此④正确;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难度系数:0.65
6.A
7.D
【解析】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密度的变化是随纬度增高,密度越大,纬度越低,受热膨胀,密度越小,因此曲线①表示赤道海区、②表示副热带海区、③表示高纬海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难度系数:0.65
据所学知识,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稳定,保持低温状态,D正确。读图可知,结合上题结论,曲线③所在海区为高纬度海区,表层水温较①海区(赤道海区)要低,A错误;随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逐渐增加,B错误;大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是由副热带海区(②)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区递减,③海区(高纬度)层盐度较②海区(副热带海区)要低,C错误。故选D。难度系数:0.55
8.B
9.C
10.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谷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说明此时谷地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谷地中央为上升气流,近地面坡地上冷气流下沉到谷底,形成由山顶吹向山谷的山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难度系数:0.45
夜晚较冷的山风吹如城市,暖空气抬升,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层,逆温层减弱对流运动,使得污染加剧,在黎明时刻逆温层最厚,兰州污染程度最大,C正确;子夜时刻逆温层还在继续发育,B错误;傍晚、中午逆温层还未形成,AD错误。故选C。难度系数:0.45
兰州市位于河谷中,白天山坡温度较高形成低压,风从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山谷温度较高形成低压,风从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较郊区高,白天城市热岛效应使得谷地气温增高,减小了山地与同高度谷地上空的温差,谷风减弱;夜晚城市热岛效应使得谷地气温增高,加大了山地与同高度谷地上空的温差,山风增强,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难度系数:0.35
11.A
12.C
【解析】天山一号冰川所在区域冰舌逐渐后退,冰川面积逐渐减小,因此,冰舌末端的泥质堆积物逐渐增多,A正确,C错误;随着冰川的退缩,冰舌末端的海拔逐渐升高,B错误;低海拔山地随着冰川的退缩,冻融作用变弱,D错误。故选A。难度系数:0.65
结合材料可知,碎石泥质堆积物位于冰舌末端,是冰川在消融作用中堆积而成的,直接形成于冰川的堆积作用,C正确;冰川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主要是提供堆积物的物质来源,但不是冰舌末端有堆积物的直接形成因素,AD错误;冰舌末端分布的夹杂着碎石的泥质堆积物与冻融风化作用关系不大,B错误。故选C。
难度系数:0.45
13.D
14.D
【解析】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降水量约360毫米,降水量较少,A错误;该地有众多河流汇入是“有水沙漠”景观的特点,不是形成原因,B错误;固定、半固定沙丘多与“有水沙漠”无关,C错误;浑善达克沙地表层为浅黄色粉沙,底层为红色黏土,黏土透水性差,阻止水分下渗,从事使水体在地表形成“有水沙漠”,D正确。故选D。难度系数:0.85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受西北风影响大,因此沙丘移动的方向是西北风的下风向,即东南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难度系数:0.65
15.A
16.B
【解析】由材料“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可知,三角洲是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变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下来形成的。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因此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洋随着流速的减慢颗粒由粗变细,A正确,BC错误;冲积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冲积扇位于山前,一般地势较高水流从陡谷进入平地后堆积下来的物质,因地面坡度的突然变化,水流在平地上散开,无力将沙砾等冲走所致,因此冲积扇颗粒较三角洲粗,D错误。故选A。难度系数:0.85
在河流的上游,因地势通常较陡,水流速度较快,以下切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V”字型,A错误;在河口地区,水流速度减慢,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侧蚀)为主,河床横剖面呈槽型,B正确;由材料“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称为三角洲”可知,三角洲所在河段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积形成的,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落差小,C错误;由材料可知,河口处河面扩大,水流速度骤减,常有大量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洲,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是水流速度慢,不一定是水量较小,D错误。故选B。
难度系数:0.65
17.(1)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
(2)太阳辐射强;地面辐射弱;大气逆辐射弱。
(3)使地面温度下降;使近地面大气温度上升。难度系数:0.85
【解析】(1)由图可知,地面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使地面直接增温;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由题意可知,高原地区云层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故高原地区近地面太阳辐射强,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地面辐射弱;由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
(3)地面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释放出去,故地面辐射使地面温度降低;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温度上升,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18.(1)①水汽输送 ②降水 ⑤地表径流 ⑧地下径流
(2)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
(3)将各个圈层有机联系起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为海陆间联系的纽带;塑造地表形态。难度系数:0.75
【解析】(1)读图可知,①表示水汽输送,②表示海洋降水,③表示海洋蒸发,④表示陆地降水,⑤表示地表径流,⑥表示陆地蒸腾作用,⑦表示下渗,⑧表示地下径流,其中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水汽输送是海陆联系的纽带。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滇池面积缩小可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增加下渗和涵养水源能力;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从而缓解滇池水资源危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将岩石圈、水圈等各个圈层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让干旱的地方不至于一直干旱,让湿润的地方也不会一直湿润下去,同时水汽输送不能是水汽,还有热量的输送,为海陆间联系的纽带,塑造地表形态。
19.(1)纬度高,曾受较强冰川侵蚀;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2)气候干旱,降水少;多焚风性强风,风力作用强。
(3)贵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多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保存时间短;植被破坏严重,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难度系数:0.45
【解析】(1)海岸线破碎说明外力侵蚀作用强烈,可从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当地的主要外作用力。读图可知,乙地位于45°S附近,纬度高,多深入陆地的峡湾,曾受较强冰川侵蚀;地处西北风迎风坡,风大浪急,海水侵蚀作用强;多地形雨,流水侵蚀作用强。
(2)风蚀、风积地貌广布说明当地风力作用强。读图可知,丙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位于西北风的背风坡,多焚风性强风,降水西少,昼夜温差大,风力作用强,所以风蚀、风积地貌广布。
(3)降水总量丰富,但仍缺水,说明当地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地表储水条件差,或者需水量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贵州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由于溶蚀作用强烈,地下多溶洞和暗河,地表水下渗严重,地表难以储水,使地表水缺乏,地表崎岖,坡度大,水流快,存留时间短,由于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岩石大面积裸露,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使旱灾频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