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单元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9:5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单元训练题
一、单选题
1.在反应2A+3B═4C+2D中,已知30gA与4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20gD,则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6:5 B.5:6 C.3:4 D.2:3
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NH4HCO3)加热分解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和水:NH4HCO3NH3↑+CO2↑+H2O
B.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Al+O2=AlO2
C.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2P2O5
D.氧化汞加热分解: HgO=Hg+O2↑
3.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中的反应物只有过氧化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过程中其溶液总质量不变
B.小乐想多次重复该实验以获得普遍规律,但是实验中的二氧化锰不能重复利用
C.由于反应时快速产生氧气使得广口瓶内气压不断增大,气球会变小,红墨水会左移
D.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仪器是长颈漏斗
5.在反应 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C,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A.7:8 B.8:7 C.7:24 D.27:44
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g X(未知) 26 2 1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
B.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
C.乙是反应物
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 3:2 D.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 2 倍
8.对于化学反应:4P+5O22P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部分循环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
B.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Ⅱ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
D.该过程可实现H2SO4、SO2等物质的循环使用
10.先将8g A和10g B混合加热,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6g C和一定质量的D,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A和D的质量比是8:6
B.D的质量是12g
C.4g A完全反应后生成3g C
D.每8份质量的A和10份质量的B完全反应后生成6份质量的C
11.1.6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克CO2和3.6克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以下论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该物质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2;⑥该物质分子中C、H的原子数之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①②⑥ D.①②⑤
12.下列关于N2+O22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氮气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氮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1
1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14.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C.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二、非选择题
15.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A、B、C、D,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B、C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反应前质量/g 100 1 1 46
反应后质量/g 4 89 55 X
(1)A、B、C、D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序号)。
(2)X的值为 。
(3)该反应中B和C的分子个数比为 。
16.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现有下列微粒:①2O ②2O2③Al3+④,其中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由③和④两种微粒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2)“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字母)。
③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若有n个B分子参与反应,则生成物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 个。
⑤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选填字母)。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17.如图所示,根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图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 (填字母)。E和F属于同种 ,其原因是 。D微粒的符号为 。A和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镁的氧化物。
①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
②写出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图1中的简易装置来探究水的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试管1中收集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
(2)由电解水的实验可知,水是由 组成的,得出此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
(3)图2为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由图可知,水通电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序号,下同),不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①水分子 ②氢原子、氧原子 ③氢分子 ④氧分子
19.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指导着农耕生产和生活。
(1)立春——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 。
(2)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水属于混合物,可通过净化后作饮用水。常用于饮用水消毒,制取的化学方程式为:,则的化学式为 。
(3)夏至——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杨梅中含有丰富的钙、磷、铁,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
(4)小满一一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为促进小麦生长,需追加肥料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D
6.C
7.D
8.D
9.C
10.A
11.C
12.D
13.C
14.D
15.(1)B、C
(2)0
(3)2:3
16.(1) ② Al2(SO4)3
(2) 7:16 D 2NO2+4CO4CO2+N2 2n c
17.(1) ABCE D 元素 质子数相同 Mg2+ Na2O
(2) Mg3N2
18.(1) H2
(2) 氢元素和氧元素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3) ① ②
19.(1)不断地运动
(2)
(3)元素
(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