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写作《 论证要合理》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20:53:5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7张PPT)
论证要合理
写作——
教学目标:
1.学写议论文,观点要统一,论证要严密。
2.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能够支持观点。
3.使用多种形式的论证方法,使文章结构合理。
4.做到说话、写文章思路清晰,令人信服。
提示:
1.在标题或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一)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
乐。”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以上。
可以以“知足常乐”“知足与快乐之间的关系”作为观点,
写一篇立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也可以以“知足未必常乐”或批驳“知足常乐”这一观点,
写一篇驳论文(可采用直接批驳对方的观点、论据或论证)。
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采用比喻论证、举例
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写作点拨】
一、文体知识
写议论文,不管是立论还是驳论,都要摆事实,讲道理,
也就是要进行论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论证的合理呢?
就是围绕 ,把经过选择的 组织起来,使两者
有机结合,从而推导出令人信服的合理的 。
论证——
观点
论据
结论
二、方法点拨
(四)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清晰。
(一)论证要符合逻辑,观点要一致,概念要统一。
论证是用 和 对观点进行证明和推理,必须符合
逻辑规律。例如,在《怀疑与学问》一文中,中心论点始终是:
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道理
事实
(二)明确观点和材料的联系,使用的材料要能支持论点。
要通过恰当的分析,使读者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避免出
现论据与论点不相干或论据不足的情况。
(三)要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要对材料进行分析——
1.“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不足蛇吞象”,多么贴切的比喻。贪婪之心,就像是
一个恶魔,一旦附身,就会让人难以善终。仔细再想,其实我
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
乐》中,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瞌睡的
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
他打瞌睡的倦态中以及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飞扬和流露出由
衷的开心。
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
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
2.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
——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其)五
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它提醒人们要学
会满足,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过于贪婪和追求过多的物质享
受。当一个人能够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不过分奢求,他就能
够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平静和满足,无论身处何处都能过上安稳
的生活。  
这句诗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平和对于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
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培养一种感恩和满足的心态,以获得内
心的宁静和快乐。
这句话提醒我们,要懂得满足,不盲目追求物质财富和名利。
一个内心充满感恩和满足的人,会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宁静。
“知足者常乐。”这句名言反映了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懂得满足的人更容易获得快乐,因为他们更容易感恩和珍惜身边
的一切。这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乐观心态,珍惜自己
所拥有的,不要过多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
3.“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我们可以以前人的正反事例来警示自己。现实中的许多人,
因为贪婪,以至于身败名裂,留下千古骂名,到头来后悔晚矣。
我们要以这些事例时刻警示自己,消除贪婪心理。
4.衔接、拓展——
我们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了,那么,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知足呢?
人不快乐,往往因为忽略了拥有,而想要的却太多,把心
放正,一帆风顺;把心放平,风平浪静。世上无完美,想开了,
想通了,知足了,少欲了,就是完美。
①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
②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具有
权威性、吸引力。
③正反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
象深刻,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
④比喻论证: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
人接受。
论证方法及作用:
写立论文,可采用“ —— ——
”的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
开头、结尾、中间段落衔接自然,详略安排恰当,全文
结构严密完整。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写驳论文,可采用直接批驳对方的 、 或批驳
对方 的方法来进行。
观点
论据
论证
论证结构要合理,思路清晰:
1.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曾国藩
2.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
——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咏》其)五
(曾国藩:中国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清末汉族地主武装湘军的首领。)
【素材】(一)道理论据
3.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
1.陶源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知足常乐,所以才会
写出释然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也体会到
了人生的乐趣。
【素材】(二)事实论据
3.胡九韶,明朝金溪人。他的家境很贫困,一面教书,一面
努力耕作,仅仅可以衣食温饱。每天黄昏时,胡九韶都要到门口
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说:
“我们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是清福?”胡九韶说:
“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又庆幸我们全家
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是家里床
上没有病人,监狱中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甚么?
2.颜回:孔子门生,“一箪食,一瓢饮”,生活贫穷,但很
满足,自得其乐。
4.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是单身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
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有人
问他?“和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高兴
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
流感情,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
都成了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他
仍然很快乐。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还有
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又说,我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
位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
这怎么不令人高兴呢?”
三、例文赏析
知足就会常乐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岁月就这样流逝,不留痕迹。有人喜
欢伤春悲秋,有人喜欢享受当下,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珍惜现
在的一切,明白知足方能常乐。  
不知足常悲。有句俗语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吞
象,受苦的还是自己,就像人如果只看到自己没有的,只会令自
己郁闷,自寻烦恼。追名逐利一直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原本是
为了让自己更快乐,却在追寻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本的快乐,即使
后来成功拥有了名和利,也是不快乐的,何苦呢?很多人为了名
利放下亲情、友情,等到后来才明白这些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可
是这些都已经消逝,再找不回来了,因此他们只能空悲叹。不知
足常悲,因此我们不要不知足,否则只会令自己后悔。
知足常乐。多想一下自己拥有什么,你会学会知足,同时,
你也会快乐起来。唐伯虎曾写下“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
作田。”与仕途擦肩而过,唐伯虎没有悲伤,反而对自己的田园
生活感到快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
若的恬适生活令他沉醉,他满足于这样的生活,所以他是快乐的。
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乐观令世人感慨,虽仕途不顺,
但他不过分悲叹自己,反而生出这样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
佩?还记得那个“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吗?“你且去浅斟低唱,
何要浮名?”皇帝的一句话,即刻就断送了柳永的仕途。他悲伤
过,低回过,但他最后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在勾栏瓦肆之地浅
斟低唱,追寻自己的内心。朝廷只是少了一位小官,却成就了两
宋的大词人,璀璨了两宋文坛,照亮了宋词的前程。不要老想着
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你就会快乐的。
人生就像一场梦,要做个好梦,就得带着微笑,多看看自己
拥有的,比如亲情、友情。如果你懂得自己拥有多少珍贵的东西,
怎么会不快乐呢?
作者在开篇就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那就是知足方能常乐。
紧接着使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两种方法对观点进行了论证,
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名师点评】
有句老话“知足常乐”,意思是人若懂得满足就可以常快乐。
真的是这样吗?人知足了就可以常乐了吗?
我觉得知足只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知足就是说自己沉浸
在过去的荣耀之中。不求上进。一个人应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成功已是过去的,不代表现
在。如果因为取得一点成功,就认为可以“知足常乐”了,就放
弃了追求进取,在原地踏步,那还不如不获得成功呢。也许还不
如失败的好呢,因为得到了失败的教训,这样反而会激起人的斗
志,获得更大的成功。
不知足者常乐
被人誉为“发明大王”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留
声机等之后,就“知足常乐”了,骄傲自满了,并说出了“不要
向我提出什么意见,因为再好的意见也比不上我的头脑”这样的
话。最后,因为他的固执,不肯将直流电改为交流电,使这件事
成为他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而与爱迪生刚好相反的则是另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
人。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了一克镭,但她并
没有因为发现了镭而知足常乐,而是马不停蹄地继续研究,之后,
她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她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
一人。据说,有一次居里夫人的一个邻居带着一个小女孩到她家
玩,那个小女孩临走时竟然想把居里夫人获得的诺贝尔奖的奖杯
拿走,邻居急忙阻止女儿,可居里夫人却说:“不要紧,那是过
去的事了,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地发现才更有意义。”
看,居里夫人与爱迪生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一个“不知足”,
一个“知足”,带给人的却是不同的处世方法。我认为,知足
是一种不思进取的想法,而不知足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不知足可以成为人不断前进的动力,可以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
向上发展。
所以,我认为不知足才能常乐。
四、写作实践
知足常乐,语出《老子·俭欲第四十六》:“罪莫大于
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
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
满足的快乐的。)
提示:
1.在标题或文章的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2.恰当安排论证的结构,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3.注意对运用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
(一)俗话说:“知足常乐。”有的人却说:“知足未必常
乐。”围绕“知足与快乐”这一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写一篇议论文,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