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
一、教学设计思想
《鱼类》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和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鱼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并通过和鱼类的比较,得出鱼类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水产资源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本节课关于鲫鱼各种鳍的作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来说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鱼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
尝试进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活动。
情感目标
体会水污染对鱼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鱼类特征。难点是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媒体
鱼缸、鲫鱼(或其它常见的活鱼)、细线、木条、清水和冷白开水、一些水产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身边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的“身边事”进行引入。也可以首先调查哪位学生家里养着鱼,请他们描述一下鱼的生活,进而引入对鱼的生活进行探究的主题。 回忆鱼的生活有关的资料,引发探究的兴趣。
探究竟 本节的“探究竟”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以观察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后一部分是通过实验探究鱼鳍的作用。“探究竟”过程与“大家谈2”的问题紧密相关,因此,可安排学生在“探究竟”的过程中,组内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一)首先组织学生按照实验小组观察鱼类的外形,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并体会鱼的鳞片与体表的粘滑特点,安排学生讨论鱼类在外形和结构特点上是怎样适应水生生活的。 观察鱼的外形,认识鱼的各部分结构。
(二)组织学生观察鱼的“吞水”活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安排学生思考“鲫鱼吞水的意义。”。为了引导学生认识鲫鱼吞水活动与呼吸的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鲫鱼在冷开水中的呼吸实验”(实验方法:1.两只鱼缸中分别注入清水和冷开水。2.取两条大小相近的鲫鱼,分别放入两只鱼缸中。3.观察两条鲫鱼的表现。预期结果:清水缸中的鱼正常生活,冷开水鱼缸中的鱼吞水速度逐渐加快且躁动不安,最后吞水动作逐渐变慢而死亡。这是因为冷开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造成的。本实验也可作为思考题,组织学生进行结果推断。) 完成鲫鱼“吞水”的观察,认识鱼类是靠鳃进行呼吸的。
(三)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鱼类的标本、实物和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等。并组织学生列举本地存在的鱼类,完成鱼类的特征总结。(四)教师组织学生完成“鱼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对鱼鳍的作用进行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讨论确定出比较一致的假设即“鳍与鱼的运动和平衡有关”,并鼓励学生在课下针对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且给予一定的帮助。 认识鱼类以外的其它水产动物,并观察它们的外形。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实验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量设计出一套实验方案,并将课本的“步骤3”相关内容填充完整。并按照本组的设计完成实验,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对照实验”的应用。 通过设计探究实验,认识鱼鳍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分析各组实验设计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及结果的准确和详细程度。进而。完成“大家谈1”的问题。 交流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大家谈 本部分知识在“探究竟”过程中已经基本讨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过了,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对“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进行整理即可。(参考:①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②躯干部和尾部覆盖着鳞片,其表面生有一层黏滑液体,游泳时可减少水的阻力;③躯干部和尾部都有鳍。肌肉和鳍配合,使鱼能轻便地在水中游动;④用鳃呼吸。当水不断从口流人口腔,经过鳃并由鳃孔排出的时候,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渗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而水里溶解的氧气渗入鳃中的毛细血管。这样就保证了鱼体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综合“探究竟”中得到的结论,总结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特点。
知识链 本部分有四个方面的知识,一是鱼的外部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二是鱼类的呼吸器官,三是鱼类的特征。四是我国鱼类的多样性。其中,鱼类的特征在“探究竟”和“大家谈”中已经加以总结,是本节的重点,我国鱼类的多样性在“探究竟”部分已经有所体现。 通过对比多种多样的鱼类得出鱼类的特征。
实际用 本部分内容,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自学,然后,再引导学生对如何防止水污染进行讨论。
七、板书设计
第四章 第六节 鱼类
一、鱼类的外形和结构
二、常见鱼类
三、鱼类的主要特征第四节 鱼
教学设计思路
本部分内容主要以观察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探究鱼类在水中的运动、呼吸等生命现象核对鳃的介绍为主,重点带出鱼类的基本特征。同时,通过各种鱼类的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使学生认识鱼类的多样性和我国丰富的鱼类资源,并通过对鱼类的比较,带出鱼类的主要特征,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实际用”栏目中,重点说明水质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及保护水产资源的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节课关于鲫鱼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鳍的作用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的第一个探究活动,虽然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从实验操作技能本身难度都不会太大,但从做出假设到设计实验等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需要教师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和引导。由于本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和学生活动较多,故可以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2.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3.概述鱼的呼吸过程。
4.认识常见的鱼类。
5.阐明保护鱼类的方法。
能力目标
尝试实验、观察、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1.知道水产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建立保护和理利用水产资源的意识。
2.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难点:探究实验的完成过程,由于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给与较多的帮助,以保证实验设计和操作的顺利完成。
教学媒体
鱼缸、鲫鱼(或其它常见的活鱼)、细线、木条、清水和冷白开水、一些水产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鲤鱼、带鱼、黄花鱼、鲫鱼…这些动物你见过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我们不仅见过,还吃过它们的肉。在水产店里都有卖的。
学生:它们都生活在水里,属于鱼类。
新课教学
教师:它们在水中的生活情形怎样呢?
观察思考:
对照课本94页图4-29,认识鱼体各部分的结构。用科学术语描述各种鱼鳍的着生部位和划分身体各部分的界限。提出问题互相讨论。
学生:身体呈梭形,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学生:头部有口、眼和鼻孔,躯干部和尾部生有各种鳍。
学生:还有侧线呢!侧线有什么用呢?
学生:侧线是它们的感觉器官,可以感觉水的温度和水流的变化。
学生:鱼有那么多鳍,游泳时作用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这,还是问老师吧。
实验探究:
教师:你们自己设计一下实验方案,找出最好的,实际操作操作。
学生:想知道哪种鳍有什么作用,剪掉它,看鱼的游泳情况。
学生:不行,那样既伤害鱼了。我觉得可以把要观察的鱼鳍固定住,不让它动。
学生:怎么固定呢?你说具体点。
学生:用木板把它的鳍夹住,再用线扎紧就可以了。
学生:这个办法不错。可以试试。
学生:我固定了鱼的胸鳍和腹鳍,发现鱼能向前游动,但鱼体翻滚,无法平衡身体,最终鱼的腹部翻上来。
学生:我固定了鱼的尾鳍部分,发现鱼虽然能保持平衡,但几乎就是停止前进,也不能正常地转向。
学生:我固定了它的臀鳍和背鳍,发现它的平衡能力也变差了。
学生:鲫鱼在水中运动时,胸鳍和腹鳍能保持鱼体的平衡,尾鳍能推动鱼体前进,并起舵的作用。
学生:我还有一个问题,鱼总在不停的吞水,它怎么总是喝不够呢?
学生:它喝的水又都从鳃那里排出去了。不然的话,早撑死了。我也有一点不明白,它把水喝进去再排出来,又什么用呢?
答疑解惑:
教师:生活在水里的鱼类,必须从水中获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氧气进行呼吸。鱼不停的吞水、再由鳃排水,它这是在呼吸。鳃是它水中的呼吸器官。鲫鱼头部两侧的鳃盖里有鳃,每侧的四个鳃都是由鳃弓、鳃耙和并列的两个鳃片组成,每个鳃片上长着许多鲜红色的鳃丝,鳃丝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当水流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不断地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排到水里。
教师:鱼类是一个大家族,它们都像鲫鱼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鱼的身体里面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起着支持身体的作用。凡是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作脊椎动物。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教师:我国的水产动物资源十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除鱼类外,还有种类繁多的虾、蟹、海参、鱿鱼、牡蛎、文蛤、毛蚶等多种水产品。虾、蟹属于节肢动物,文蛤、牡蛎属于软体动物。这些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叫做无脊椎动物。
教师:近年来,不少水域的水质污染严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之酷渔滥捕,使水产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部分水域的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物种几乎到了绝迹的边缘。怎样才能恢复和保护好水产资源呢?第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规,重点治理污染源,防止水体污染,还水生动物一个优良的生活环境。第二,建立禁渔和休渔制度,杜绝掠夺式的捕捞野生水产资源。第三,有计划地发展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板书设计
第六节 鱼类
一、类的外部形态特征
二、鱼类的主要特征
三、常见的鱼类
四、鱼类资源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