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上数学第2章 有理数第8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和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七上数学第2章 有理数第8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和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5-20 07:43:5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教学内容:P38-39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
2、能初步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更准确地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
难点:将一个加减混合运算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向:
本节是在对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及减法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所以必须对有关法则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能在运算中加以灵活运用。
二、新课:
1、知识基础: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其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其三:“+”、“-”在不同情形的意义(运算符号及性质符号)
2、知识形成:
(引例)计算:
根据减法法则,按照运算顺序,有:
原式
在一个加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即有:
这个式子仍看作和式,有两种读法,
按性质符号: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
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加上10减去6减去4”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例:按运算顺序直接计算:
三、巩固训练:
P39练习1、2
四、知识小结:
本节课所涉及到的新知识点比较少,但在其中就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保证学生在省略特号时,能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并能对省略加号的算式的准确读法。
五、家庭作业:
P41习题2.8 1、2
六、每日预题:
如何结合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对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化运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2.8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二)
学习目标:
1、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灵活计算。
2、能熟练掌握有关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学习重点:如何使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更准确更灵活。
【一】复习引入
其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
其二: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的方法与步骤。
例:把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两种读法)。
【二】接受新知
由上节所学内容知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通常适当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也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如例1:
解:原式=
=
=(3+5+9)+(728)
=17+(17)
=0
解题小技巧:运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相加。
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中,一般要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例2:
解:
=
=
=
=
练一练:
例3:
解:原式=(-0.5)+(+0.25)+(+2.75)+(-5.5)
=-0.5+0.25+2.75-5.5
=(-0.5-5.5)+(0.25+2.75)
=-6+3
=-3
解题小技巧:在式子中若既有分数又有小数,把小数统一成分数或把分 数统一成小数
练一练:
【三】合作练习
例4:
解:
解题小技巧:分母相同或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
练习:教科书第40 页的练习1、2
【四】课堂小结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技巧总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0-(2+3.9) 5+6+3+2.7
【五】课后练习
1.将下列各式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合理交换加数的位置。
(1)(+16)+(-29)-(+11)+(+9)= ;
(2)(-3.1)-(-4.5) + (+4.4) - (+103) + (-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 ;
(4)(-2.6)-(4.7)-(+0.5)+(+2.4)+(-3.2)= ;
2.计算:
(1)(-6)-(+6)-(-7) (2)0-(+8)+(-27)-(+5)
(3) (-)+(+0.25)+(-)-(+) (4) (+3)+(+4)-(+1)+(-3)
(5)10-[(-8)+(-3)-(-5)] (6)-1-(6-9)-(1-13)
(7)[1.8-(-1.2+2.1)-0.2]-(-1.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