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普文章的兴趣,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培养学生对科普文章的兴趣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学生通过朗读生字卡片和词语,巩固基础知识。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所学词语。
(二)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蝙蝠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些神秘的动物是什么吗?”引出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问:“你们知道蝙蝠是在什么时候飞行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探究新知
1. 学习任务一: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的句子。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总结出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一是利用超声波定位;二是飞行速度很快;三是飞行高度较低。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交流讨论,理解超声波在蝙蝠夜间飞行中的作用,并深入了解蝙蝠的生理机制。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要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概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2. 学习任务二: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和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叙述层次和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思路。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发现本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按照“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结构进行组织。
教师可适当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层次。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过渡句和总结句能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层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学习任务三: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并理解其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发现这些说明方法能够使抽象的科学原理变得形象易懂,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练习和反思,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四)拓展提高
教师提出问题:“除了蝙蝠外,还有哪些动物也具有夜间活动的能力?它们是如何在夜间活动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更多具有夜间活动能力的动物及其活动方式。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拓展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动物的夜间活动与人类的关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的习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习题设计
1. 填空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原理,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文中提到的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超声波在蝙蝠夜间飞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选择题:下列关于蝙蝠夜间飞行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蝙蝠利用声纳系统探测障碍物。
B. 蝙蝠靠耳朵探测周围环境。
C. 蝙蝠靠嘴巴发出声音探测周围环境。
D. 蝙蝠靠眼睛探测周围环境。
3. 判断题:下列关于本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蝙蝠夜间飞行速度快是因为它们的视力非常好。( )
②超声波定位系统是蝙蝠夜间飞行的关键。( )
③课文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
④超声波是一种声音,它可以被人耳听到。( )
⑤在黑暗的环境中,蝙蝠可以依靠其他感官来定位和导航。(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和理解《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不仅了解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和原理,还深入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方法,我们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探究精神,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合作学习和自主思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时,有些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问题的设置和引导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