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作品简介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奇书,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寓言体讽刺小说,是饱寓讽刺和批判的文学杰作 ,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传世之作,是18世纪讽刺艺术的一座高峰。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可是他本质上却是一个平庸的人,而斯威夫特正是利用了主人公的这种局限达到了最充分的讽刺效果。
全书由四卷组成,在每一卷中格列佛都要面临常人难以想象的特殊情况。 第一卷写的是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普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普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小人们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此时,该国正遭到另一小人国(布莱夫斯库)入侵,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尽管格列佛立了大功,但后来因在几件事情上得罪了国王,国王决定刺瞎他的双眼,将他活活饿死。格列佛得知消息,仓皇逃向邻国,修好一只小船,起航回家。 第一卷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船被刮至一片陌生的陆地。这陆地叫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有如铁塔。格列佛一到这里,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置身大人国,自己仿佛变成了一个利立普特(小人国)人,比例倒了过来,成了一比十二。在大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作玩物带回家。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得以与大人国的国王相处。逐渐地,格列佛思乡之情日益浓烈,在一次随国王巡视边境时佯称有病,去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当他在岸边钻进小木箱睡觉时,一只大鹰将木箱叼走。后来木箱落入大海,被路过的船只发现,里面的格列佛获救,终于又回到英国。 第二卷第三卷写的是飞岛国。这一卷比较松散,铺得较开,写格列佛以勒皮他(飞岛)游历为中心,兼及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和日本四个地方的游记。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在贤马国(“慧骃国”)的所见所闻。这是历来最为争议的部分。在那里,格列佛遭到智慧而理性的慧骃的放逐,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愤怒而又无可奈何地与一帮“野胡”在一起度过自己的余生。 约拿旦·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靠叔父抚养长大。1686、1692和1701年分别获得都柏林三一学院学士学位、牛津大学硕士学位和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此间曾任邓波尔爵士私人秘书、英国国教会教士以及乡村牧师等。1710年到1714年为托利党内阁大臣主编《考察报》,托利党人失势后,他回到爱尔兰,在都柏林作圣帕特尼克大教堂的副主教。斯威夫特以大量政论和讽刺诗等抨击地主豪绅和英国殖民主义政策,受到读者热烈欢迎。而他的讽刺小说则影响更为深广,所以高尔基称他为世界“伟大文学创造者之一”。 作者简介小人国被俘——《格列佛游记》节选
你能分别用两个字的词语来概括本文的情节吗? 试试看海难被俘劝降进餐 简短的故事在作者的笔下却如此引人入胜,让我们遐想不已,你能找到其中的原因吗? 细读课文,圈划自己喜爱的片段,选择角度来赏析。
想想看丰富奇特的想象
细致生动的描写
强烈鲜明的对比
身高不足六英寸小人国格列佛庞然大物“赫够”个头虽小但派头十足个头虽大但
狼狈不堪食物小得可爱一口吃胃口大得出奇……一百多枝箭射向“我”像针刺一样痛“我“被俘后,小人们是采取攻击的敌对态度,而第三节中一个有身份的大老爷的出现扭转了局势,到底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使原本一触即发的气氛缓和下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补写两个片段:
1、“这中间就有一个看上去像是有身份的人,对我发表了一通长长的演讲,只是我一个字也听不懂。”补写150字的演讲内容。
2、“我看得出来他用了不少威胁的话语,有时也许下诺言,表示其同情与友好。”用80字补写这段话。写写看我们深深被故事吸引,希望能陪伴格列佛一起行走在这奇幻天地。回首小人国,我们用最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次经历。说说看神奇奇妙难忘惊险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