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8课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九一八事变”使整个东北三省陷于日寇铁蹄的蹂躏之下。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
面对国土的沦陷,对于东北大地,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东北同胞当时的心境。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含义;
2.分析重点词句、段落的含义及作用,掌握人称的变化;
3.评价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风景》《大江》,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影响卓著,为世人所流传。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碾( ) 誓言( ) 嗥鸣( ) 山涧( ) 亘古( ) 埋葬( )
镐头( ) 土壤( ) 胸膛( )
污huì( ) 丰ráo( ) 耻rǔ( )
斑lán ( ) 缠rào( ) 默qì( ) 田lǒng( ) 高liang( )
niǎn
shì
háo
jiàn
gèn
zàng
gǎo
rǎng
táng
秽
辱
斓
绕
契
垄
粱
饶
2.解释下列重点词语。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挚痛:
(2)标直:
(3)嗥鸣:
(4)谰语:
(5)亘古:
(6)污秽:
诚恳而深切。
笔直。
(野兽)大声嚎叫。
没有根据的话。
远古。
肮脏的东西。
整体阅读
1.概括课文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
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
第二段:
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整体阅读
2.作者向家乡的土地发出了什么誓言?
第一:“我要回去!”
第二:“我要战斗!”
整体阅读
3.作者在第一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白桦林
马群
蒙古狗
整体阅读
高粱
豆粒
黑土地
整体阅读
山雕
足金
鹿群
煤块
重点研讨
1.作者在第一段中列举了大量物产、景色,有什么作用?
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恢复故乡的美好的信念和决心。
重点研讨
2.想一想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一词的确切含义
原意
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
思想、事物到处扩散
引申
激愤狂放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
感情
重点研讨
3.品味下面的句子。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叁
壹
写实: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
贰
联想:作者的内心也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喷涌而出!
写意:大地之心和作者之心都在颤栗着、愤怒着,即将以不可阻挡之势爆发出来
肆
“关东大地”有了生命与情感,召唤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重点研讨
重点研讨
4.想一想“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一词的确切含义
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
“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
重点研讨
5.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重点研讨
6.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
“污秽和耻辱”指故乡被日本侵略者蹂躏、强占而至沦丧。
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精神。
课堂小结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当堂检测
(一)客观题
见DCF课件
当堂检测
描写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色。
角度:视觉、嗅觉、听觉。
1.文中第二段描写了故乡哪两个季节的景物风情?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的?
(二)主观题
当堂检测
2.“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你怎样理解“或者我的坟前”这一句
“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即使死亡后,“我”的坟墓也要见到故乡的解放。
拓展延伸
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拓展延伸
流浪! 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才能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