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4 23: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拥抱理性的价值,点亮人性的光辉 ——选择性必修中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理论的价值”,对应“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将为选修下第四单元学习科学推理、科学逻辑推理奠基。
二、选文特点:
本单元七篇文章,包括了恩格斯、毛泽东、张岱年、卢梭、柏拉图等大家的经典,由一篇书信、两篇政论文、一篇社论、两篇学术论文、一篇对话体组成。选文涉及中外文化,都有思想深度,观点深邃,思辨性强,逻辑严谨。阅读这些文章,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
三、学习目的:
本单元作为“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学习任务群之一,学习目的是认识理论著作的价值,探寻伟人对革命文化的理性思考,增强理论自信;同时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选文还阐述了真诚、怜悯心和坚持正义的意义,既蕴含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邃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情怀和丰富的理趣,大大有益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智润心。
四、单元导语:
学习本单元,要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升思维品质。有些文章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要参考相关资料增进了解;阅读时要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注意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五、学习目标:
1. 阅读相关作品,初步接触人文社科经典论著,了解这些论著的观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会其理性探索的精神。
2. 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强大的思想力量和逻辑力量。
3. 体会社科经典论著的表述方式,把握文章的论证、论辩艺术和严密、准确的语言风格。
4. 积极思考社会现象,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观点的深刻性,提升理性思维水平。
六、教学设计:
6课时(本单元七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板块。前四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中心,是第一板块,后三篇以立身处世的思想认识为中心,是第二个板块。)
任务一:夯实理论基础 强化知识储备
1.掌握论述类文本概念类型、三要素、论证方法、论证方式、论证结构、论证角度、论证语言等知识。
2. 掌握论述类文本速读的方法。
步骤一:标——关键词句
步骤二:理——句段关系
步骤三:串——文本思路
任务二:推理作品的时代价值
1.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指,研读理论作品的历史背景,了解作品的时代价值。
任务三:学习文章的章法结构
1. 请认真阅读这四篇文章,圈画关键信息,总结提取关键词句。理解每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分析每一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思维导图,初步对比文章之间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的异同。
例:比较《修辞立其诚》与《怜悯是人类的天性》在议论文类型、论证结构、论证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任务四:学习行文的逻辑脉络
1.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分析如何论证观点。
2.学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第6自然段,勾画关联词,并理解其作用。
“但是……并不是……甚至不是……正因为如此……但是……如果……就……并且……但是……但是……假如……就……每当……就……如果……那么……而……”这样有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条件关系等,使得表达集中统一、摇曳多姿、意涵丰富、说理深刻,全段表达文脉贯通,集中饱满,逻辑严密。以关联词或脉络词勾连起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使表达不粗糙、不跳脱、不散乱、不偏移。
任务五:学习文章的语言特色
1.快速阅读七篇课文,梳理七篇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论述语言,学习有理性有分寸、客观科学、富有个性地表达观点。
具体步骤为:每位学生从七篇文章中选定一篇,谈作者的论述语言特点。要求至少从文章中选取三个例句,且三个例句要呈现出不同的词句特点,比如引用他人语言、多用成语俗语、比喻论证等;说明喜欢该篇论述语言的理由。
例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因为这是一篇动员报告,所以作者使用的语言通俗、具体、明确,多用口语、群众习见的俗语来说明问题;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又夹杂着一些成语甚至文言词语,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如“闭塞眼睛捉麻雀”使用了俗语。而“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等,则采用了整散结合的句式,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任务六:探究“‘真’‘善’‘正义’的时代内涵”
通读三篇课文,思考:真诚、怜悯、正义之于人立身处世的重大意义。
1.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
2.卢梭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在中国,最著名的莫过于孟子的“性善论”。请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怜悯是人的天性”的理解。
3.苏格拉底拒绝越狱逃跑的态度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历来广受赞赏,但也有人认为,雅典法庭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罪名是“不敬神明”,这种判决是不正义的,苏格拉底欣然接受不正义的判决,这种态度不值得赞赏。你怎样看?为什么?
4.在当代社会,永恒的“真”“善”“正义”真的存在吗?是否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借鉴本单元所学的论证策略和辩证思维方法,围绕“‘真’‘善’‘正义’的时代内涵”这个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