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练习测量
【教材分析】
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体积等,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本节设计了三个巧妙的实验,借助各种实验器具帮助测量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整体难度不大,对于测叶片面积和葡萄的体积虽有一定难度,但是课本上都给出了测量方法和图示。由于测量时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本节介绍了一种减少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
【学生分析】
学生在小学接触过测定体温、水的温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空气的温度,所以他们对测量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但没有接触过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因而在测量方法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另外不太理解什么是测量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他们也许会把“误差”与测量时出现的“错误”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出测量不规则生物体面积、体积等物理量的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够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能够用体温计测量体温。
能够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
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与同学交流测量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和周长。
难点: 测量叶子的面积。
【教学准备】
大屏幕、量筒、树叶、细线、刻度尺、划有均匀方格的纸、葡萄(或其他大小类似的物体)、热水、体温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说起“曹冲称象”这个故事,你一定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陌生。对于一头体大身重的大象,许多大人都想不出称量体重的好办法,而7岁的曹冲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方法: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在船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后,称一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冲多聪明呀!在生物学习上我们也会经常测量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的周长、面积,形状规则的我们可以直接求出,不规则的怎么办呢?像老师手里这片叶子,它的周长怎样测量呢?现在让我们发动脑筋想办法和老师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探究一
教师: 分小组讨论测量叶片周长的方法,先测量自己手中的叶片,然后小组成员间再交换测量。
学生:小组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测量方法。在测量时注意记录结果,并把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报告单
测量叶片的周长
实验用品:细绳、叶片、刻度尺。
次数 1 2 3
周长
教师:提问学生测量结果,比较各个结果之间的差异,引出误差的概念。
引起误差的原因: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解决办法: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误差。
探究二
教师:我们已经会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了,可是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请学生小组讨论,大胆设想。
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利用工具开始操作,把结果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
实验报告单
测量叶片的面积
实验用品:方格纸(每小格边长1厘米)。
探究三
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的体积,比如要测量一快石头的体积,你会怎样测量呢?
教师:在未实施方案前,引导学生看书第10页的图片资料,提问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各小组讨论,最后确定测量方案,小组成员操作,交流测量结果。
提示: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把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即可。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量筒是厚壁容器,绝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液体,也不能在其中溶解物质、稀释和混合液体,更不能用做反应容器。
探究四
教师:教师准备四个大烧杯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别盛有热水、冷水、同样温度的温水(两杯),要求学生把左手放入热水中,右手放入冷水中,然后拿出两手同时分别放入两杯温水中,凭手的感觉判断两杯温水温度的高低。
学生:讨论、实验。
教师:在研究生物时,我们需要了解生物生存的环境,如水温就是人工养殖虾蟹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水温是否适宜呢?
学生: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提示: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接触烧杯壁、水银球应该在液面以下,读取数据时,视线应与液面的下凹面平行等。
【本节总结】
提问:我们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都学了学到了哪些技能?为什么组内测量同一个物体会有误差?这些误差是如何产生的?
总结: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方式和工具。由于测量工具和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存在。
提问:我们如何对待这些误差?如何获得最准确的数据?
补充:我们要多重复几次操作,在整理数据时,有一些数据是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的,在统计数据时要舍弃,其他的数取平均值获得较为准确的数据。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实验室常用到的测量仪器的是( )
A、放大镜 B、温度计 C、显微镜 D、试管
2、测量胸围差得出的数据是:第一次10厘米,第二次9厘米,第三次11厘米,则胸围差值是( )
A、10厘米 B、9厘米 C、11厘米 D、30厘米
3、用量筒测量一些物体的体积,能够作为被测物的是( )
A、馒头 B、葡萄 C、糖块 D、棉花
4、测量一片大叶黄杨树叶的周长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A、刻度尺 B、天平 C、温度计 D、方格纸
【课后实践】
1.测量一株小草的体积。2.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练习测量
一、精确描述物体,离不开测量。
二、实验
(一)测量叶子的周长。
(二)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葡萄的体积。
(四)测量热水的温度。
三、总结
(一)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采用特殊的方式和工具。
(二)由于测量工具和人为因素导致误差的存在。
(三)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第三节 练习测量
【课堂导入】
在研究生物时,经常需要测量生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而生物体又是不规则的,那么用什么方法来测量呢?这堂课带大家去解决这个难题。
【学习目标】
1、尝试测量生物体的长度,质量,温度,面积,体积。
2、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前回顾】
取放显微镜时右手握住________,左手托住________,放在试验台距离边缘________厘米左右处,略偏________侧。
在视野内看到的图像是_______像,目镜与物像放大倍数的_______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观察要有明确的_______,要按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定的_______进行;观察时要_______,尽可能从多方面进行观察。对观察结果反复审查,以确保其_______性。
【课前热身】
1、测量时由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_______值的方法,尽量少出差错。
2、测量人体体温的部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处。
3、利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在________读数比较准确。
【合作探究】
讨论:如何测量一片叶子的周长?
请设计实验测量一枚一元硬币的周长和体积,说明怎么进行。
参照课本第10页测量葡萄体积的实验,测一测你的橡皮体积多大并记录数据。
用体温计测量你的体温,比较你和其他同学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关于测量物体你还有问题和疑惑吗?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用寒暑表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读数时要将玻璃泡留在液体中
D、可以用体温计测量20℃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没有遵守操作标准造成的
B、误差与错误同样不可避免
C、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3、观察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若仰视量筒内液面,则读数比实际( )
A、相同 B、偏大 C、偏小 D、无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