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中考复习
——小说阅读第一课时:宏观把握温知识:回顾有关小说的知识点.
明考纲:了解小说阅读的考点。
做考题:做近两年黄冈市中考小说阅读的考题。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1、小说是以塑造(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的叙述和( )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所以构成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
3、故事情节分( )、( )、( )、( )四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 );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 ),故事情节是( ) 的。?
4、环境描写分为( )环境和( )环境,其作用在于(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 人物 环境 情节 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序幕 尾声 虚构 自然 社会 为了衬托人物,渲染气氛,给情节发展提供背景和场所等。 一、知识温故:二、小说阅读考点一、关键词:
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二、具体考点: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 4.概括小说主题;
5.分析写作技巧; 6.品味语言特色;
7.标题作用分析 ; 8.谈体会说心得 。三、做中考小说真题2013年黄冈市《谁能让我忘记》
2014年黄冈市《长在心上的眼睛》 考点各个击破第二课时:人物形象回顾有关小说人物形象的知识点.
了解该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一、常见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二、赏析人物形象方法1.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三、 答题方法
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答出人物性格或精神品质。(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zxxk五、答案示例:
1、通过这段话分析父亲的形象: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我的叔叔于勒》
答案
①运用了语言描写。
②父亲急于打听,又不敢直言,怕露出破绽,所以说“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③表现了他的虚伪的性格。第三课时:小说情节回顾有关小说情节的知识点.
了解该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一、小说情节题型1.小说的情节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 常见题型
最常见的是概括故事情节。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①抓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一、概括故事情节答题方法:一、答案示例:
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述。(2015年《黄冈精典》选文10《天色已晚》)
1、借买肉之机去听电影。
2、偷看电影却被抓、
3、因为看电影错过卖肉。
4、受人帮助买到肉。 2、展开想象类答题方法:(如:1、补充小说的空白或补小说的结尾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1)读懂内容,心中有数
(2)注意语境关联,结构承上启下
(3)如是人物描写,要符合人物身份
(4)补充部分要符合当时情境
(5)合理想象第四课时:环境描写回顾有关小说环境描写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环境描写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一、环境描写的题型:
①在文中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 二、答题方法: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怎样的社会环境);
2、表现(衬托)人物 的性格;
3、揭示(烘托)人物 的心情;
4、渲染 的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二、答案示例:
1、第一段划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015年《黄冈精典》选文6《列车上》)
渲染了列车上所见所闻的单调乏味,表现了“我”无聊的心境。同时,也为下文”我“与同行者的聊天做铺垫。 第五课时:小说主旨回顾有关小说主旨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主旨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的典型环境的精当描写;3、有时还须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的动机;2、答题方法:4、从分析文章的标题、开头、篇末入手;5、从分析文中的抒情议论句入手。3、答题模板:
“通过…… 故事,
歌颂(赞美)了……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第六课时:小说技巧回顾有关小说技巧的主旨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技巧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小说技巧归纳: ①表现方法(细节描写、倒叙、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先抑后扬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语言运用(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几种修辞方法的分析与表述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 ,表达了 情感。排比:表现了 ,抒发了 ,增强语势,加强了感情。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反问:表达了 (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五、答案模板:
1、通过这段话分析父亲的形象: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我的叔叔于勒》
答案
①运用了语言描写。
②父亲急于打听,又不敢直言,怕露出破绽,所以说“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③表现了他的虚伪的性格。第七课时:谈看法启示、体验回顾有关小说拓展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拓展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一、谈看法、启示、体验等(1)联系背景,读懂内容;
(2)针对话题,选取角度;
(3)联系实际,具体阐述;
(4)中心明确,思想正确;
(5)简明扼要,准确无误。
方法指导: 二、答题步骤
①亮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②结合文本谈观点(为什么)
③ 结合现实谈体会( 怎么办)五、答案示例:
1、结合选文,谈一谈你读了本文的感受。(2015年《黄冈精典》选文4《传递》)
善良不仅温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观点)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了她的资助读完了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到好转。(结合文本分析)生活中,我们要作一个善良的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联系现实谈作法)
。第八课时:理解题目、文段作用回顾有关小说理解题目、理解某文段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该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1、理解题目的含义
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点明中心;
②是本文的线索;
③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④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人物;
⑤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答案示例:
1、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可谓言浅意深、谈一谈你的理解。(2015年《黄冈精典》选文1《梦里有你》) 小说以“梦里有你”为题,既在情节上照应了
李台阳梦见罗威这件事,也在主题上暗示人们
对纯真人性、友谊的怀恋与渴望。2、某一段或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①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引起下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②文中: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③文末: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
2、答案示例:
1、试分析结尾划线句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2015年《黄冈精典》选文4《传递》)
划线句在结构上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文章题目。内容上,点明了善良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第九课时:赏析语言回顾有关小说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的知识点.
了解小说该考点及常见题型。
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一、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 方法指导: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结合语境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或作品里的某人物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含义,即结合语境答题。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表达了……。
答题示例: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次的含义?
“镶嵌”原指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这里写
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
二、品味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用
1.从内容上说,常考查小说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
2.从结构上说,常考查小说中的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
3.从表达上说,常考查小说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解答方法:要思考:
一是句子自身的意思 二是句子深层的意思。 要想到:
“一想到”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
“二想到”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
“三想到”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还需结合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态度、感情等内容加以理解。 四抓:抓关键词、抓修辞、抓表现手法、抓表达方式
四联系:联系上下文、联系主题、联系作者情感、
联系写作背景或目的。? 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指出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和在具体语
境中的特定作用。)答题模板答案: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的轻盈、繁茂和艳丽的特点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