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15:25: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2张PPT。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定舫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有关知识。
2、疏通字词。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
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清除字词障碍.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收到了200多份的设计方案,1951年国庆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另外3个方案来建筑纪念碑。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碑芯巨石重达百吨,自青岛运到北京,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10幅巨大的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碑文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 学习目标:
整体把握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三大特征
理清文章介绍纪念碑的顺序。
2.体会生动、准确的语言,初步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表达作用。
3.感受到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并铭记历史,体会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 据统计,从1946到1949年,三年解放战争牺牲了解放军将士30多万人。从1919年到1949年的30年中,旧中国经历国民大革命、十年国内革命战争、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死伤无数,仅抗日战争就死伤军民3500多万人。由此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与自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下面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诵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吧: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1949年,毛主席在人民英
雄纪念碑奠基典礼上致辞。 1949年,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亲奠基石。 一、请给下列红色字注音。奠基( ) 挑(tiǎo )
旌旗( ) 天堑( )
瞻仰( ) 逾越( )
镏金 ( ) 重幔 ( )
庑殿 ( ) 上溯 ( )
五卅(sà)永垂不朽(chuí)diànxìnjīngqiànzhānyú liúmànwǔsù 矗立:
永垂不朽:
慷慨激昂:
勇往直前:
丰功伟绩:
遥遥相对:
风起云涌:
怒形于色:
解释下列词语高大而笔直地挺立。垂,流传后世。朽,磨灭。指光辉的事业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充满正气,精神振奋,情绪激动、高昂。勇敢地一直向前走。伟大的功绩。丰,多、盛。遥遥,形容距离远。远远地相互对着。涌,升起,冒出。
比喻新生事物不断出现,势不可当。形,显示、显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正标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题 解: 1标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2.揭示全文中心意思。副标题: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题 解:1.表明了本文说明的对象。2.表现出作者对革命先烈万分崇敬的心情。作者思路:点题总领全文----介绍碑身浮雕----抒写瞻仰感受。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体裁:
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原文的词语概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整体特点二、默读,从文中找出具体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巍峨、雄伟、庄严 巍峨、雄伟:
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2.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 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8个大字。
3.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
改成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表达效果和原句有什么不同?
改成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它很高。”表达效果和原句有何不同? 明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精确具体地说明了纪念碑的巍峨雄伟的特点。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纪念碑的高度和天安门的高度作比较,具体鲜明地说明了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4.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8个镏金  
  大字。
5.雕刻着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8个大花圈。
6.第6段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和真人一样大小。庄严:
  刻着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精神万年长存 提问:这些句子是如何体现纪念 
   碑的特点的 ?课文思路点题总
领正文(1节)介绍碑
身浮雕(2—10节)抒写瞻
仰感受(11节) 渗透着:无限崇敬 深切怀念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内容:
第四自然段学法指导:
1、细读课文,学会画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概括。组织交流
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纪念的英雄究竟是哪些人?
朗读第四段的碑文,思考: 烈士们已经远离我们而
去了,作为新时期的青
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年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年至1949年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三十年以来: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整个历史时期。 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由此可以看出,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的是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碑文内容由近及远,层次清晰,充分表达了人民对近代历史各个阶段革命先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赏析4段中“闪闪发光”的含义
这句话既指镏金大字本身在阳光下具有闪闪发光的效果,又包含有烈士精神永远焕发光彩的意思。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同桌合作探究,学会在文段中寻找答案,不会的再参阅资料。
学习内容:
1、 找出表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画出参观路线的示意图,并指出作者的参观顺序。
2、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默读2—6段,找出表示作者参观路线的方位词,画出参观路线的示意图,并指出作者的参观顺序。方位词:东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走去、 台阶、平台  
    (碑身四周)、正面、背面、碑身东西两侧  
    上部、碑顶、大碑座四周。 路线: 进入广场--越过广场--踏着石道--走到碑前
台阶--平台(碑身四周)--碑身(正面、背
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大碑座 天安门东长安街 纪念碑台阶前第二层平台纪念碑北南西东人民大会堂 国家博物馆远近按照由远到近、四周到中间、正面到背面空间顺序介绍纪念碑
先 后 先 后 先 后四周中间台阶碑身正面背面正面背面四周:双层汉白玉栏杆中间:碑 心 石正面:题 字背面:碑 文说 明
顺 序大碑座小碑座碑 身碑顶第二层平台课文分析(6——10节)1.这一部分重点介绍了哪10座浮雕?
2.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分组讨论)销毁鸦片烟 1839年金田起义 1851年(东)武昌起义 1911年五四爱国运动 1919年五卅运动 1925年(南)(西)南昌起义 1927年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战争时期(北)胜利渡长江
解放战争时期热烈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西五四爱国运动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1 从东到南到西再到北的空间顺序2 从近代再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三、再读第7到10自然段,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举浮雕的时间、名称、所在的方位 。三、说明顺序:(1)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远近)
(2)介绍纪念碑结构的顺序(下上)
(3)介绍碑身的顺序 (正背)
(4)介绍浮雕的顺序 (东南西北)
(时间)四、对照碑文中的时间,给10幅浮雕分组,研读课文,思考:设计者为什么要选择这8个历史事件。由此说说为什么要建造这座纪念碑。明确:课文最后一段:人们可以从这里理解到……付出的巨大代价。
小结:文章用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浮雕,是为了与碑文相呼应,突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主题。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纪念碑的哪些内容?
1)交代了建碑的时间(决议兴建的时间和动工兴建的时间)
2)碑身的规模(用具体数字与天安门比较)
3)建碑的特殊材料(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
4)建碑的重大意义(象征着……标志着……)
建碑的特殊材料有何象征意义?
花岗石的特征是坚强,汉白玉的特征是洁白。用这两种材料象征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五、给介绍第一幅浮雕(7段)的文段分层。体会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浮雕的。一层(1):交代7—10段说明顺序。
二层(2-5):介绍第一幅图“销毁鸦片烟”(由实到虚,先描述画面,再交代画面意义)。
三层(6-8):介绍第二幅图“金田起义”(由虚到实,先写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再具体描述画面)六、文章几次提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大字?这样写用意何在?三次。第一次在2段中提到“毛主席亲笔题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第二次是在4段中提到“毛主席题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点明了纪念碑的主题;第三次是在11段写到“又一次瞻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紧紧围绕纪念碑的主题,反复强调对人民英雄的高度评价和热情赞颂,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七、第8段中,作者在描绘“武昌起义”的场面中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何表达效果?动词:摧毁、冲去、冒、打断、撕碎、践踏。
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起义者大无畏的革命气概,也揭示了清王朝腐朽衰弱的本质。八、第八段中哪些词语生动再现了“五卅运动”的场景?“成千上万”“举着”“冲破”“前进”“加入”“勇往直前”
这些词语生动再现了“五卅运动”的浩大声势,突出了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反对帝国主义的顽强斗争精神。九、第十段中作者在描绘“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时用了哪些动词?有何表达作用?····动词:吹起、举、发射、登上、踏着、冲去、前进。
这些动词真实再现了渡江战役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雄壮景象。、 十、拓展迁移(口述)
如果要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增加第十一块浮雕,纪念建国以来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民英雄,你认为浮雕的名称叫什么,画面再现那些内容? 抗美援朝战争
中越反击战
98年抗洪
非典时期白衣天使
南极科考作业: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