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20: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金属、金属材料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用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用于制造炊具
C.铝合金轻而坚韧,可作为汽车、飞机和火箭的制作材料
D.钛合金的熔点低、密度大,常用作导弹和通讯设备的制作材料
2.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均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此时天平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只烧杯底部均无固体剩余,此时天平
A.偏向右边 B.偏向左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3.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归纳推理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铝表面会形成氧化铝保护层,则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也可起到保护作用
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4.现有一包由2.4g镁、6.5g锌、1.6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滤渣含有三种物质。则滤渣的质量可能是
A.10.5g B.35.6g C.44.8g D.45.8g
5.为了探究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铜生锈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和H2O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H2O和O2
C.对比实验①和④可知:影响铜生锈的因素是CO2和O2
D.此实验设计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6.利用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7.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
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8.北斗系统的全面建成彰显了中国航天的力量,在航天科技中会用到大量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一定只含金属元素
B.纯铜比黄铜的硬度更大
C.生锈的钢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D.钛和钛合金被广泛用于火箭、导弹等
9.线上学习,居家实验。小明用三枚洁净无锈的铁钉,设计如右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
B.只有甲试管中的铁钉有明显锈迹
C.乙丙两支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铁生锈需要水
D.实验表明铁生锈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口罩是抗击“新冠病毒”的重要物资,中层的熔喷布是以聚丙烯(CH2CHCH3)n 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过滤材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口罩可以阻挡空气中所有的气体和颗粒物
B.废弃口罩应放入指定有毒有害垃圾桶内
C.铝塑条中的铝属于金属材料
D.聚丙烯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
11.工业上利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少量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SiO3中硅元素显+4价
B.高炉气体中SO2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之一是生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2.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Fe2O3转化为铁的具体过程是: 。已知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其余均为黑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漏斗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B.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氧化铁是否完全转化为铁
C.该实验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里,氧元素的化合价均未改变
D.当硬质玻璃管内固体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4%时,固体成分是Fe3O4和FeO
13.将一定质量的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中只含有Ag时,滤液一定呈蓝色
B.滤渣中含有Cu和Ag时,滤液一定呈无色
C.滤渣中含有Zn时,滤液中的溶质只有Zn(NO3)2
D.滤渣中含有Cu时,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没有AgNO3
14.把铁粉加入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 )
A.若Fe粉完全溶解,则混合溶液中只含有溶质 Fe(NO3)2、Zn(NO3)2
B.若铁粉部分溶解,则滤渣中肯定含有 Fe、Ag、Cu、Zn
C.若溶液中只含有 Fe(NO3)2、Zn(NO3)2,则滤渣中可能含有 Fe
D.若滤渣中含有金属 Cu,则 Fe 粉已完全反应
二、非选择题
15.小明把用砂纸打磨好的铝丝绕成螺旋状,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1)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铝丝的目的是除去铝丝表面的 (填化学式)薄膜。将铝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2)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铝丝表面有大量红色物质生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小明同时还发现反应开始时铝丝表面产生了较多气泡。
①小明猜测气泡的主要成分可能是二氧化碳,小红立即指出这种猜测是错误的,你认为小红的说法主要理论依据是 。
②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产生的气体用尖嘴导管导入肥皂水中,出现大量肥皂泡。用燃着的长木条点燃肥皂泡,发出爆鸣声并看到火焰,证明铝片表面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检验该气体时,不是直接在尖嘴管口点燃,而是点燃从肥皂水中冒出的肥皂泡,从安全的角度看,老师要求小明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③如果硫酸铜溶液中只含一种阴离子,则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插入铝片前的硫酸铜溶液中含有H2O、CuSO4和 (填化学式)。
16.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1)写出①装置中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过程中要先通入纯净的 CO,后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的目的是 。
(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
A.装置①处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变红 B.一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
C.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 CO,后熄灭酒精喷灯 D.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生成物 CO2
E.酒精灯将尾气点燃,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4)酒精灯的作用是 ;
17.我国劳动人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炼钢,实验室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实验时,向 A 中注水的目的是 。
(2)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
①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 ;
③将B装置中的CO2送入C装置的溶液中。
(4)若取16g氧化铁粉末进行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经检测剩余黑色固体成分是 Fe 和 Fe3O4,称量固体的质量为X,则 X 的范围为 。
18.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
(1)商代文物黄金面罩,其制作工艺先进,薄如蝉翼,利用了黄金良好的 性。
(2)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炒钢法”的生产工艺是现代钢铁冶炼的先者。现代高炉炼铁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原料中焦炭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铝被广泛应用,原因之一是铝的抗腐蚀性能良好。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
1.D
2.B
3.A
4.B
5.D
6.A
7.C
8.D
9.C
10.A
11.D
12.D
13.B
14.C
15.(1) Al2O3 增大铝丝与硫酸铜溶液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现象更明显
(2)
(3) 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 防止爆炸,阻断火焰沿着导管进入制取装置(合理即可) H2SO4
16.(1)
(2)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3)BDE
(4)点燃未反应的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
17.(1)将CO压进B装置,参加反应
(2)4
(3)停止加热后,继续通CO气体,防止C中石灰水倒流入玻璃管中
(4)
18.(1)延展
(2) C+CO22CO
(3)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保护铝不被腐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