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考真题汇编11硫元素及其化合物
1.用浓硫酸干燥,是利用了浓硫酸的
A.脱水性 B.难挥发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2023下·黑龙江哈尔滨·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下列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A. B.CO C. D.
(2023上·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3.下列关于含硫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干燥,体现了其脱水性
B.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C.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体现了其吸水性
D.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为了增强抗氧化、防腐等作用,可大量添加
(2023·湖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4.硫可与许多金属单质及非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 B.
C. D.
(2023下·云南红河·统考学业考试)
5.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利用风能发电 C.使用含硫煤供暖 D.使用大排量汽车
(2023下·四川广安·统考学业考试)
6.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分CO2和SO2气体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溶液;②氢硫酸;③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④氯水;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除①外 D.全部
(2023下·新疆乌鲁木齐·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7.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上应贴的图标是
A. B. C. D.
(2023上·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8.酸雨的pH小于5.6,在一定天气条件下会形成酸雨的物质是
A. B. C.CO D.
(2023下·湖南长沙·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9.已知能使酸性褪色,此反应中体现了的性质是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氧化物 D.漂白性
(2023·云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0.下列关于SO2的叙述错误的是
A. SO2是有毒的气体 B. 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C.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SO2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2023·江苏南京·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1.下列有关浓H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 B.可用于干燥NH3
C.加热时能与Cu反应 D.常温下不能与Fe反应
(2023·辽宁鞍山·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2.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问题。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除HNO3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H2SO4 B.HCl C.NaOH D.Ba(NO3)2
(2023·辽宁鞍山·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3.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问题。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
A.硅 B.铁 C.铜 D.硫
(2023·辽宁鞍山·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4.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有SO3生成 B.硫为白色晶体
C.硫与铁反应时生成硫化铁 D.硫是一种难溶于水晶体
(2023下·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5.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ⅥA族。根据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回答问题。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有
A.SO2、O2、N2 B.HCl、Cl2、CO2
C.SO2、Cl2、O2 D.CH4、H2、CO
(2023下·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6.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对自然界有很大的危害
B.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
C.有机合成农药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
D.果汁饮料中可以添加适量苯甲酸钠,它是一种抗氧化剂
(2023下·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7.下列关于,说法错误的是
A.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B.的大量排放造成酸雨
C.可以超量使用做食品添加剂 D.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2023·天津南开·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8.下列事实表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是
A.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大
B.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
C.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
(2023·湖南株洲·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9.下列对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
C.能使溴水褪色,体现漂白性 D.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
(2023下·湖南邵阳·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0.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理的是
A.Cu+2H2SO4(浓)CuSO4+2SO2↑+2H2O
B.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C.CH2=CH2+Br2CH2Br—CH2Br
D.Fe + CuSO4 = FeSO4 + Cu
(2023·天津南开·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1.酸雨的形成示意如图,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5.6
B.酸雨形成的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汽车尾气及含硫物的燃烧都会形成酸雨
D.酸雨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
(2023·广东·高三学业考试)
22.我国科学家被遴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代言人”。某小组同学利用反应:S+2H2SO4(浓)3SO2↑+2H2O,进行如图所示的含硫物质的转化实验(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①中,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B.试管②中,溶液褪色,体现+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
C.试管③中,有淡黄色沉淀出现,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
D.烧杯中的反应为SO3+2NaOH=Na2SO4+H2O
(2023上·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3.硫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工业上一般以硫黄或其他含硫矿物(如黄铁矿)为原料来制备硫酸。工业制硫酸充分体现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化学学科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如图为工业制硫酸的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上述流程不涉及的核心化学反应是
A. B.
C. D.
(2023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4.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A中白色粉末变蓝证明产物中有
B.装置B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产物中有
C.检验产物的先后顺序一定是:水、、
D.装置C中紫色褪去且装置D中出现白色沉淀,证明产物有
(2023下·湖南邵阳·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5.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与SO2大量排放有关的是 (填字母)。
A.温室效应 B.酸雨 C.白色污染
(2)燃烧煤能产生大量的SO2,可对燃煤进行脱硫处理或综合处理如:煤的干馏、气化、液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常温下,可用 “铝制”或“铜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4)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体现① (填“吸水性”或“脱水性”或“氧化性”),并膨胀、产生大量CO2、SO2气体,可用② (填“品红溶液”或“石蕊溶液”或“澄清石灰水”)检验SO2。
(2023·上海·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26.SO2是葡萄、荔枝等水果储存时常用的保鲜剂,能降低水果腐烂率,提高维生素C留存率。
(1)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 。
(2)硫与硅为同一周期元素,通过下列事实能比较两者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
A.热稳定性:H2S>SiH4 B.溶解度:SO2>SiO2
C.单质的熔点:Si>S D.酸性:H2SO4>H2SiO3
(3)保鲜时若SO2不慎用量过大,会使水果表面明显褪色,上述现象说明SO2 。
A.易溶于水 B.是酸性氧化物 C.具有漂白作用
(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规定,水果中SO2残留量不得高于。某种测定水果中残留SO2的方法所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已知:
称取某水果样品2kg,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最终得到BaSO4沉淀的质量为0.233g。通过计算,判断该水果样品中SO2残留量是否超标 (写出计算过程)。
(2023下·新疆乌鲁木齐·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27.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实验方案】
(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Na2S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边振荡边滴加H2SO3溶液,反应现象是 ;向另一支试管中边振荡边滴加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两个反应中,Na2S中硫元素的价态均 (填“升高”或“降低”)。
(2)如下图所示连接仪器装置,向试管中加入1 mL浓硫酸和一小块铜片,塞上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加热,浓硫酸和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浸有 NaOH溶液的棉团塞住试管口,其作用是 。
(2023下·黑龙江哈尔滨·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8.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硫气体的性质。
请回答:
(1)实验室用铜和浓硫酸共热可制得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①、②中的溶液均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依次是 、 。
(3)装置③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若①中的试剂换为溶液, (填“能”或“不能”)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
(5)若①中的试剂换为紫色石蕊溶液,可观察到现象是 。
(2023下·山西·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9.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可选用的实验试剂如下:
A.溶液 B.浓硫酸 C.溶液
D.稀硫酸 E.酸性溶液 F.品红溶液 G.铜丝
实验序号 预期转化 选择试剂 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
i
ii
实验i选择的试剂是E和 (填字母),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 。
(2)该小组同学利用所选试剂,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实验ⅱ。
①试管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试管乙中的现象是 ;若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乙中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③下列关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正常雨水的等于7,酸雨因为溶解了,其小于7
b.金属冶炼时产生的含废气经回收后可用于制备硫酸
c.在适当的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
(2023下·上海嘉定·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30.实验小组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并测定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E的作用是 。
(3)装置B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其中所盛试剂为 ; 装置D用于验证SO2的 性。
(4)装置C中的现象是 ;若将等物质的量SO2与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现象为 。
(5)如果用硫酸溶液和 Na2SO3固体反应制取 SO2装置如图所示。其中a导管的作用是 ;所用硫酸为70%浓硫酸,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 。
(6)拟用以下方案测定空气中SO2含量(假设空气中无其他还原性气体)。
空气溶液固体mg
实验中若通过空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最终所得固体质量为0.233g,通过计算确定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 。(结果精确到0.00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后,再加入 CCl4,下层呈紫红色,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I-
B.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则食盐中一定无添加碘酸钾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一定含 Na+,无K+
D.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
(8)将一块锌片投入到100mL18.5mol·L-1 浓H2SO4 中,使之充分反应,观察到锌片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33.6L(标准状况下)。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为0.1mol·L-1,求:消耗的锌的质量 ;气体A的成分以及含量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用浓硫酸干燥,是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是水溶液呈碱性,不会形成酸雨,故不选A;
B.CO难溶于水,不会形成酸雨,故不选B;
C.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的酸性较弱,不会形成酸雨,故不选C;
D.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会形成酸雨,故选D;
选D。
3.B
【详解】A.浓硫酸干燥,体现了其吸水性,故A错误;
B.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二氧化硫有毒,故B正确;
C.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体现了其脱水性,故C错误;
D.是一种食品添加剂,适量可增强抗氧化、防腐等作用,但二氧化硫有毒,不能大量添加,故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S的氧化性较弱,与Fe反应只能生成低价态的FeS,反应正确,故A正确;
B.S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硫化氢,反应正确,故B正确;
C.S的氧化性较弱,与Cu反应只能生成低价态的Cu2S,反应为:,故C错误;
D.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燃放烟花爆竹产生污染性气体和烟尘,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不A符合题意;
B.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B符合题意;
C.含硫煤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气体,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大排量汽车产生大量废气,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①因SO2和CO2均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不能鉴别;
②二氧化硫与氢硫酸反应生成单质硫和水,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鉴别;
③因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观察到溶液褪色,而二氧化碳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则能鉴别;
④因二氧化硫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氯水褪色,而二氧化碳与氯水不反应,则能鉴别;
⑤因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而二氧化碳不能,则能鉴别;
答案选C。
7.A
【详解】浓硫酸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危险药品,在装运浓硫酸的包装箱上应贴的是腐蚀品的标志,故答案选A。
8.D
【详解】酸雨有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分别有SO2和氮氧化物与水和空气中的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SO2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选D,
9.B
【详解】酸性高锰酸钾能将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氧化成硫酸,自身还原为无色的二价锰离子,是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的体现,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故选:B。
10.D
【详解】A.SO2是大气污染物,是有毒的气体,A正确;
B.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B正确;
C.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
D.SO2虽然有毒,但有时也用作食品添加剂,如葡萄酒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硫,可起到抗氧化、杀菌等作用,D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浓硫酸与水混合时放出热量,A错误;
B.浓硫酸不可以干燥NH3,反应生成硫酸铵,B错误;
C.浓硫酸加热时能与Cu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C正确;
D.浓硫酸常温下与Fe钝化,不是不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某溶液中可能含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先用HNO3溶液除去,再加Ba(NO3)2,若生成白色沉淀,则含有,所以还需要的溶液是Ba(NO3)2,故选D。
13.D
【详解】A.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故A错误;
B.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水不反应,故B错误;
C.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水不反应,故C错误;
D.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是SO2,故A错误;
B.硫是浅黄色固体粉末,不是白色的,故B错误;
C.硫的氧化性不强,所以与铁反应生成的是硫化亚铁,故C错误;
D.硫是一种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15.D
【详解】A.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A不符合题意;
B.HCl和CO2属于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B不符合题意;
C.SO2和Cl2属于酸性气体,不能用碱石灰干燥,C不符合题意;
D.三者均不与碱石灰反应,可以用碱石灰干燥,D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详解】A.pH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酸性较强,对自然界有很大的危害,A正确;
B.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有利于节能减排,符合绿色环保要求,B正确;
C.有机合成农药向着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可以减少环境污染,C正确;
D.果汁饮料中可以添加适量苯甲酸钠,它是一种防腐剂,D错误;
答案选D。
17.C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呈酸性,所以大量排放二氧化硫会使雨水的pH小于5.6,造成酸雨,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有毒,可以作红酒的添加剂,起到杀菌和抗氧化的作用,但超量使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故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与有机色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C。
18.C
【详解】A.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大,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致,A错误;
B.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体现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错误;
C.用浓硫酸在纸上书写的字迹变黑,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纸张中的植物纤维脱水炭化所致,C正确;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故选C。
19.C
【详解】A.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
B.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B正确;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C错误;
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三氧化硫,D正确;
答案选C。
20.C
【分析】“原子经济”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对于无机反应来说应该是化合反应,对于有机反应来说应该是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
【详解】A.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A不符合;
B.该反应中除了生成硝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氮和水,B不符合;
C.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产物只有一种,C符合;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除了生成FeSO4 外还生成 Cu,D不符合;
故选C。
21.B
【分析】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含硫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硫也可以和水分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气氧化成为硫酸。硝酸型酸雨的形成:汽车尾气中含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
【详解】A.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A正确;
B. 据分析,酸雨形成的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正确;
C. 酸雨分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汽车尾气及含硫物的燃烧都会形成酸雨,C正确;
D. 酸雨有较强酸性,能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D正确;
答案选B。
22.C
【详解】A.在试管①中发生反应S+2H2SO4(浓)3SO2↑+2H2O,浓硫酸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SO2,故浓硫酸仅体现了强氧化性,A错误;
B.在试管②中看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由于SO2具有还原性,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体现+4价硫元素的还原性,B错误;
C.在试管③中,SO2与Na2S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S,S是不溶于水的淡黄色固体,因此看到有淡黄色沉淀出现,S元素化合价由Na2S的-2价变为S单质的0价,这体现-2价硫元素的还原性,C正确;
D.在烧杯中SO2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4价的Na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SO2+2NaOH=Na2SO3+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3.C
【详解】工业制硫酸时,煅烧硫或黄铁矿制备SO2,二氧化硫被氧化为SO3, SO3溶于水转化为H2SO4过程中放热,产生酸雾降低SO3吸收效率,故在吸收塔内用 98.3%的浓硫酸吸收SO3,但反应为,则选项C中的反应不是该流程的核心反应;
选C。
24.D
【分析】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生成SO2、CO2和H2O,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装置B中品红溶液检验SO2,装置C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检验CO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产物中有H2O,A正确;
B.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装置B中品红溶液褪色,则可证明产物中有SO2,B正确;
C.SO2、CO2的检验是在水溶液中进行,为排除水的干扰,则最先检验的是水。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为避免SO2干扰CO2的检验,则先检验SO2,将SO2除净后再检验CO2,C正确;
D.装置C中紫色褪去,则SO2有可能过量,过量的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此现象不能由此证明产物中有CO2,D错误;
故选D。
25.(1)B
(2)化学变化
(3)铝制
(4) 脱水性 品红溶液
【详解】(1)A.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与二氧化硫无关,A不符合;
B.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B符合;
C.白色污染与聚乙烯等塑料废弃物有关,与二氧化硫无关,C不符合;
选B。
(2)煤的气化是用煤来生产水煤气等,煤的液化是用煤来生产甲醇等,煤的干馏可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3)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常温下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故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
(4)浓硫酸能使蔗糖变黑,则蔗糖被脱水,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膨胀、产生大量CO2、SO2气体是因为碳和浓硫酸在加热下发生反应所生成,生成的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故可用品红溶液检验SO2。
26.(1)第三周期,第VIA族
(2)AD
(3)C
(4)0.233g BaSO4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由的反应关系知,,,则,,故该水果样品中SO2残留量不超标
【详解】(1)硫元素属于氧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第VIA族;
(2)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和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规律一致,A符合题意;
溶解度和单质的熔点均属于物理性质,与非金属性强弱没有必然联系,B、C不符合题意;
硫元素和硅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为H2SO4和H2SiO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也越强,D符合题意;
故选AD;
(3)水果表面明显褪色,说明SO2有漂白作用,故选C;
(4)0.233g BaSO4沉淀的物质的量为,由的反应关系知,,,则,,故该水果样品中SO2残留量不超标。
27.(1) 出现淡黄色浑浊 降低
(2)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防止转化反应中的SO2直接排放后污染空气
【详解】(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Na2S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边振荡边滴加H2SO3溶液,反应生成S沉淀,反应现象是出现淡黄色浑浊;向另一支试管中边振荡边滴加酸性KMnO4溶液,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溶液的紫色褪去。两个反应中,Na2S被氧化,Na2S中硫元素的价态均升高。
(2)浓硫酸和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二氧化硫有毒,浸有 NaOH溶液的棉团能吸收二氧化硫,其作用是防止转化反应中的SO2直接排放后污染空气。
28.(1)
(2) 漂白性 还原性
(3) 吸收未反应的,防止污染
(4)不能
(5)溶液变红
【分析】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通入品戏溶液中检验其漂白性,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检验其还原性,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1)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硫酸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为;
(2)当观察到①中溶液颜色变浅时,说明有SO2气体通过品红溶液,由于SO2气体有漂白性,因此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当观察到②中溶液颜色变浅时,说明有SO2气体通过高锰酸钾溶液,由于SO2气体有还原性,因此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漂白性;还原性;
(3)NaOH是碱,可以与酸性氧化物SO2反应,所以装置③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污染环境;;
(4)若①中的试剂换为溶液,因亚硫酸的酸性弱于盐酸不发生反应,故不能看到明显的白色沉淀;
(5)若①中的试剂换为紫色石蕊溶液,因二氧化硫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呈酸性,故可观察到现象是溶液变红。
29.(1) A或AD 酸性溶液褪色或溶液紫色褪去
(2) 品红溶液褪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a
【详解】(1)+4价S转化成+6价,需要加入氧化剂,根据所给试剂,试剂为Na2SO3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即A,高锰酸钾溶液显紫红色,证明实现转化的现象是酸性溶液褪色或溶液紫色褪去;故答案为A;酸性溶液褪色或溶液紫色褪去;
(2)①试管甲中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试管乙中的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可以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又恢复颜色,所以实验结束后,将试管乙中的溶液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③a.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CO2,约等于5.6,酸雨因为雨水溶解了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其小于7,a错误;
b.二氧化硫可以生成硫酸,可实现废物利用,b正确;
c.在适当的温度并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生成,c正确;
故选a。
30.(1)
(2)吸收多余的,防止倒吸
(3) 品红溶液 氧化
(4) 溴水褪色 溶液变红
(5) 平衡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间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 硫酸浓度过高,氢离子浓度小,反应慢;硫酸浓度过低,易溶于水,难以获得
(6)0.067%
(7)A
(8) 97.5 g SO2:0.3 mol,H2:1.2 mol
【分析】A中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SO2,装置B中品红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C中溴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二氧化硫,则试管C中溴水褪色;二氧化硫和硫化氢能发生归中反应得到硫,则试管D中溶液变浑浊;试管E为NaOH溶液,用于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装置A中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据分析,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倒吸。
(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则装置B中所盛试剂为品红溶液; 装置D中发生反应:,二氧化硫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则装置D用于验证SO2的氧化性。
(4)装置C中发生反应:;溴水被还原,故现象是溴水褪色;若将等物质的量SO2与Cl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的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故现象为溶液变红。
(5)装置中a导管联通了蒸馏烧瓶内的气体与分液漏斗上方的气体,故其作用是:平衡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间的压强,使液体顺利流下;所用硫酸为70%浓硫酸,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硫酸浓度过高,氢离子浓度小,反应慢;硫酸浓度过低,SO2易溶于水,难以获得SO2。
(6)空气通过过氧化氢时,二氧化硫被过量过氧化氢氧化得到硫酸,进一步转变为0.233g硫酸钡,故n(SO2)= n(BaSO4)=0.001mol,空气的体积为33.6L(标准状况下) 、即为1.5mol,则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是。(结果精确到0.001%)
(7)A.向某无色溶液滴加氯水后,再加入 CCl4,下层呈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由于碘水呈黄色,原无色溶液中不存在碘单质,通入氯水后碘离子被氧化得到碘单质,则可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I-,A正确;
B. 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不变,则食盐中一定无碘单质,但难以证明是否添加了碘酸钾,B错误;
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故可证明原粉末中一定含 Na+,检验是否存在钾元素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故难以判断是否存在K+,C错误;
D. 加入稀盐酸酸化的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则难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O,D错误;
选A。
(8)锌片完全溶解于100mL18.5mol·L-1 浓H2SO4 中,同时生成气体33.6L(标准状况下),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为0.1mol·L-1,即剩余硫酸为0.05mol,实际消耗硫酸1.8mol,根据方程式和知,生成的H2和SO2的物质的量之和即为消耗掉的Zn的物质的量,由题意知生成的H2和SO2共为33.6L(标况下)、即其物质的量为1.5mol,则消耗掉的锌的物质的量为1.5mol,消耗的锌的质量为1.5mol×65g/mol=97.5g;按锌元素守恒,反应后的溶液中含硫酸锌为1.5mol,按硫元素守恒,实际逸出的二氧化硫为1.8mol-1.5mol =0.3mol,则氢气为1.5mol -0.3mol=1.2mol ,故气体A的成分以及含量为:SO2:0.3 mol,H2:1.2 mol。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