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考真题汇编12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练习 (含解析)2024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合格考真题汇编12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练习 (含解析)2024年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全国通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20: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格考真题汇编12氮元素及其化合物
(2023下·浙江宁波·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人工固氮是将氮单质转换为氨,氨气的分子式为
A.N2H4 B.HN3 C.NH3 D.NH2OH
(2022下·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工业生产中为了盛装大量浓硝酸,下列金属可作为罐体材料的是
A.镁 B.铂 C.铜 D.铁
(2023·四川·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
A. B. C. D.
(2022·西藏·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4.下列含氮物质常用作保护气(如填充灯泡,焊接保护等)的是
A. B.NO C. D.
(2023下·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5.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生石灰制取氨气 B.氨气可用浓硫酸干燥
C.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氨常用作制冷剂
(2022上·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6.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产电动汽车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理念,减少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典型的氮氧化物,危害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叙述正确的是
A.有毒气体 B.黄绿色气体 C.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小
(2023·云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7.下列关于氨的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刺激性气味 B.难溶于水
C.常温常压下密度比空气的小 D.遇HCl时产生大量白烟
(2023下·黑龙江·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8.化工工程师设计流程,实现了硝酸的工业生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B.HNO3热稳定性良好
C.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NO2 D.可用NaOH溶液处理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
(2021·宁夏·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9.合成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下列关于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氨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液氨可用作制冷剂
C.实验室常用铵盐与强碱反应制取氨 D.氨的水溶液显酸性
(2022·海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0.如图所示,在烧瓶中充满干燥的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内分别盛放液体,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喷泉的是

A.氢气和水 B.氨气和水 C.氮气和水 D.氧气和水
(2023下·新疆乌鲁木齐·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1.打开充满NO的集气瓶,瓶口出现红棕色(2NO + O2 = 2NO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NO是无色气体 B.NO2是红棕色气体
C.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 D.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023下·新疆乌鲁木齐·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2.合成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这是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氨气遇到氯化氢时,会产生白烟
B.工业合成氨是最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
C.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可以用作制冷剂
D.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中氨气体现氧化性
(2023·天津河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3.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铜丝逐渐变细 B.铜丝表面有无色气体产生
C.溶液变蓝 D.产生的气体遇到空气无明显变化
(2023·北京·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4.下列关于氮的化合物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氨可做制冷剂 B.的过量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C.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 D.工业合成氨是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
(2022下·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5.下列关于二氧化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红棕色气体 B.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C.能与水反应 D.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
(2023上·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6.下列关于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氨可作制冷剂 B.氨气属于电解质
C.氨气极易溶于水,可用于喷泉实验 D.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023·福建·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17.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的水溶液显酸性
B.将转化为属于氮的固定
C.绝大多数铵盐难溶于水,受热不易分解
D.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近海水域会出现赤潮
(2023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8.氮肥的使用提高了农业产量,也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肥的使用造成水污染,使用氮肥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错误
B.氮肥的使用给农业带来丰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C.科学合理使用氮肥,可以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防止污染
D.化学合成的新物质,在使用前需要科学评估对环境的影响
(2023下·浙江温州·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19.以铜为原料制备硝酸铜的4种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节约原料和环境保护角度,最适宜采用反应②
B.参与的反应中,仅在反应③体现了酸性
C.③④反应中的加热,能加快被氧化的速率
D.得到相同质量的时,消耗最多的是②
(2022下·辽宁·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0.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与土壤中氮元素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N2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
B.无机物与有机物中的氮元素可相互转化
C.硝化细菌将转化为可能需要O2参与
D.在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氮元素均发生氧化反应
(2023·四川·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1.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的饥饿问题,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贡献,下图为合成氨以及氨氧化制硝酸的流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流程中发生氮的固定的设备是
A.合成塔 B.氧化炉 C.吸收塔 D.尾气处理装置
(2023·四川·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2.自然界存在多种元素的循环,下图表示的是自然界中的
A.碳循环 B.氮循环 C.氧循环 D.硫循环
(2023下·云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23.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胶头滴管中预先吸入水
C.该实验证明氨极易溶于水 D.喷泉呈红色说明氨水显酸性
(2023·广东·高三学业考试)
24.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自然界里,氮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
B.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O反应生成
C.硝酸是强氧化性酸,在常温下能与铜发生反应
D.与反应时,只作还原剂
(2022·甘肃·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5.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图为氮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空气中a点所示物质体积分数最高
B.b点所示物质遇空气变为红棕色
C.c点所示物质为硝酸
D.d点所示物质可能是一种复合肥料
(2023·上海·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26.“价—类”二维图是认识和预测元素化合物及其转化关系的重要认知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浓溶液需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B.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NH3能直接转化为NO D.反应①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023·上海·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27.NH3是制备氮肥的原料之一。
(1)写出NH3的电子式。
(2)下列关于NH3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极易溶于水 B.可用作制冷剂 C.属于电解质 D.属于共价化合物
(2022·山东·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8.利用图示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氮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a溶于水所得溶液呈 (填“酸性”或“碱性”)。
(2)a与e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为 (填化学式),该化合物属于 (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3)b→c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的化学式为 。
(2022·海南·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29.下图所示烧瓶中充满了NH3,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使水进入烧瓶。烧瓶中出现红色喷泉。回答下列问题。

(1)NH3是 气味的气体。
(2)由压力传感器的数据图可知,b点压强最小,烧瓶中压强变小的原因是 。线段cd显示压强不再变化,说明 。
(3)下列方程式中,能解释喷泉呈红色的原因是 (填序号)。
a.NH3+H2ONH3·H2ONH+OH-
b.NH+H2ONH3·H2O+H+
c.H2OH++OH-
(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固体的方法制备N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1·天津·高一统考学业考试)
3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一氧化氮的性质,欲选用下列实验装置来制取一氧化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上图中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氮,选用仪器连接的顺序应是接 。
(2)现欲用溶液配制、溶液时,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外,还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
(3)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就可以和铜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采用了微热的方法,目的是 。
(4)实验开始时,该小组同学发现在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请你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5)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汽车尾气中的和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取铜与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混合气体(假设其组成仅为和)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则该硝酸中的物质的量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N2H4表示肼,故A错误;
B.HN3能表示叠氮化氢或叠氮酸,故B错误;
C.氨气的分子式为NH3,故C正确;
D.NH2OH表示羟胺,故D错误;
故选:C。
2.D
【详解】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金、铂不与浓硝酸反应,铂成本太高,不适用与作为罐体材料盛装浓硝酸,常温下,铁、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不被进一步氧化,故选D。
答案为:D。
3.B
【分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气体溶于水后显碱性,据此解答
【详解】A.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A错误;
B.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正确;
C.氢气溶于水显中性,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错误;
D.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溶液显酸性,因此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保护气必须是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与保护物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含氮物质中氮气性质稳定,故常作保护气,故选A。
答案为:A。
5.B
【详解】A.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加快一水合氨分解出氨气,故A正确;
B.氨气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弱碱一水合氨,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C正确;
D.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降低,因此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故D正确;
答案选B。
6.A
【详解】A.NO2为有毒气体,吸入后可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A正确;
B.NO2为红棕色气体,黄绿色气体为Cl2,B错误;
C.NO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硝酸,NO2易溶于水,C错误;
D.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故NO2的密度比空气大,D错误;
故答案选A。
7.B
【详解】A.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A正确;
B.氨气与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极易溶于水,B错误;
C.氨气相对分子质量17,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C正确;
D.氨气为碱性气体,遇HCl时产生大量白烟,发生反应NH3+HCl=NH4Cl,D正确;
故选B。
8.B
【详解】A.NH3中,H元素显+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A正确;
B.HNO3见光、受热都易分解,其热稳定性差,B错误;
C.NO为无色气体,NO2为红棕色气体,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的NO2,C正确;
D.V(NO2):V(NO)≥1:1的混合气,都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所以可用NaOH溶液处理硝酸工业产生的尾气,D正确;
故选B。
9.D
【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可以溶解700体积氨气,A正确;
B.氨气的熔、沸点极低,液氨可以做制冷剂,B正确;
C.氨气可以挥发,可以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共热得到氨气,C正确;
D.氨气溶于水得到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得到铵根和氢氧根,溶液呈碱性,D错误;
故答案选D。
10.B
【详解】这套装置要形成喷泉,内外形成压强差,则气体得易溶于液体或与液体反应;
氢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A错误;
氨气极易溶于水 ,故B正确;
氮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C错误;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1.C
【详解】A.NO是无色无味的气体,A不符合;
B.NO2是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B不符合;
C.NO遇到空气反应生成NO2,故不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C符合;
D.反应过程种由化合价变化,故是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
故答案为:C。
12.D
【详解】A.氨气遇到氯化氢生成氯化铵,会产生白烟,故A正确;
B.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合成氨是最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故B正确;
C.氨气易液化,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液氨可以用作制冷剂,故C正确;
D.氨气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氨气体现还原性,故D错误;
选D。
13.D
【分析】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和Cu反应生成Cu(NO3)2,同时生成无色气体NO;
【详解】A.Cu不断被溶解而导致铜丝逐渐变细,选项A正确;
B.生成无色气体NO,所以有气泡产生,选项B正确;
C.溶液中含有Cu2+,所以溶液呈蓝色,选项C正确;
D.生成的无色气体NO遇空气变成红棕色,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4.B
【详解】A.液氨易挥发,吸收热量,故液氨可做制冷剂,A正确;
B.NO2的过量排放引起酸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B错误;
C.铁遇浓硝酸钝化,常温下可用铁制容器盛装浓硝酸,C正确;
D.工业合成氨是重要的人工固氮途径,D正确;
故答案为:B。
15.D
【详解】A.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故A正确;
B.二氧化氮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故B正确;
C.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故C正确;
D.二氧化氮与氧气不反应,故D错误;
选D。
16.B
【详解】A.液氨气化吸热,所以可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氨气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其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有一水合氨的存在,所以氨气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氨气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所以可进行喷泉实验,故C正确;
D.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所以可以使石蕊变蓝,故D正确;
答案选B。
17.D
【详解】A.的水溶液显碱性,A错误;
B.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气转变为氮的化合物,则将转化为不属于氮的固定,B错误;
C. 绝大多数铵盐易溶于水,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C错误;
D.含氮、磷元素的大量污水任意排入近海水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赤潮,D正确;
答案选D。
18.A
【详解】A.科学合理使用氮肥,可以防止污染,故A错误;
B.氮肥的使用给农业带来丰收,提高了农业产量,对解决全球性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故B正确;
C.使用氮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同时科学合理使用氮肥可以有效防止污染,故C正确;
D.化学合成的新物质,在使用前必须科学评估对环境等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A。
19.C
【详解】A.①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NO2能污染环境;②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能污染环境;③Cu与氧气反应生成CuO,CuO属于碱性氧化物,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不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NOx;④Cu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生成SO2,SO2能污染环境;综上所述,从节约原料、环境保护角度,最适宜采用的是反应③;故A错误;
B.反应①②中硝酸表现氧化性和酸性,反应③硝酸只体现酸性,因此反应①②③中,硝酸均表现酸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因此反应③④中的加热,能加快Cu被氧化的速率,故C正确;
D.反应①的方程式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反应②的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③的反应方程式为Cu+O22CuO,CuO+2HNO3=Cu(NO3)2+H2O;假设均生成1molCu(NO3)2三个反应消耗硝酸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mol、2mol,因此反应③消耗硝酸最少,反应①消耗硝酸最多,故D错误;
答案为C。
20.D
【详解】A.将N2转化为化合物的过程称为氮的固定,故A正确;
B.无机物与有机物中的氮元素可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故B正确;
C.硝化细菌将转化为发生氧化反应,可能需要O2参与,故C正确;
D.在硝化细菌作用下氮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氮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故D错误;
选D。
21.A
【详解】A.合成塔中发生N2+3H22NH3,符合氮的固定定义,该设备中发生氮的固定,故A符合题意;
B.氧化炉中发生4NH3+5O24NO+6H2O,2NO+O2=2NO2,不符合氮的固定定义,故B不符合题意;
C.吸收塔中发生4NO2+2H2O+O2=4HNO3,不符合氮的固定定义,故C不符合题意;
D.NH3、NO、NO2均污染环境,需要尾气处理,不符合氮的固定定义,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22.B
【详解】该体系中自然固氮、生物固氮、人工固氮均为N2的相关反应,铵盐、氨亚硝酸盐、硝酸盐中均含有N元素,所以该过程为氮元素的循环;
故选B。
23.D
【详解】A.为确保形成压强差,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正确;
B.胶头滴管中预先吸入水,挤压使氨气与水溶解,形成喷泉,故B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极易溶于水,从而在短时间内形成了较大的压强差,故C正确;
D.NH3的水溶液能够使酚酞试剂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24.D
【详解】A.N2在空气中占比78%,在自然界里,氮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于空气中,A正确;
B.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NO反应生成,B正确;
C.硝酸是强氧化性酸,在常温下能与铜发生反应,C正确;
D.与反应生成HNO3和NO,既是还原剂也是氧化剂,D错误;
故选D。
25.C
【分析】根据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分析得到a为氮气,b为NO,c为亚硝酸,d为硝酸盐。
【详解】A.空气中a点所示物质体积分数最高,达到约为78%,故A正确;
B.NO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因此b点所示物质遇空气变为红棕色,故B正确;
C.c点所示物质为亚硝酸,故C错误;
D.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d点所示物质可能为硝酸钾,是一种复合肥料,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26.D
【分析】根据N元素的价类图可知:X是HNO3,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分析解答。
【详解】A.X是HNO3,浓硝酸不稳定,受热或光照易分解,因此浓硝酸应该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放置在阴暗处,A正确;
B.在NO中N元素化合价为+2价,介于N元素的最高+5价和最低-3价之间,因此NO可以失去电子变为较高价态,也可以得到电子变为较低价态,故NO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 正确;
C.NH3能与O2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热,发生氧化反应直接转化为NO,同时产生H2O,C正确;
D.反应①化学方程式是NH3+HCl=NH4Cl,在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因此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27.(1)
(2)C
【详解】(1)NH3属于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
(2)A.氨气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故A说法正确;
B.液氨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B说法正确;
C.NH3溶于水形成,属于电解质,NH3属于非电解质,故C说法错误;
D.NH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说法正确;
答案选C。
28.(1)碱性
(2) 离子化合物
(3)
(4)(或)
【分析】由图可知,a-e分别为氨气、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或四氧化二氮、硝酸;
【详解】(1)a溶于水所得溶液为氨水,氨水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呈碱性;
(2)a与e反应为氨气和硝酸生成硝酸铵的反应,生成物为,该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3)b→c的反应为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
(4)由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为(或)。
29.(1)无色且有刺激性
(2) 氨气极易溶于水 烧瓶内外气压已达到平衡
(3)a
(4)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分析】根据喷泉实验,圆底烧瓶中充满气体,挤入水进烧瓶后,烧瓶后内气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被吸入烧瓶中,形成喷泉现象,以此分析;
【详解】(1)氨气无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故答案为:无色且有刺激性;
(2)氨气易溶于水,则导致烧瓶中压强变小,烧瓶内外气压已达到平衡时压强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氨气易溶于水;烧瓶内外气压已达到平衡;
(3)氨气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电离出氢氧根呈碱性;
故答案为:a;
(4)实验室常用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固体的方法制备NH3;
故答案为:。
30.(1)B
(2)容量瓶
(3) 加快反应速率
(4)
(5)
(6)0.15
【分析】A装置中铜和稀硝酸反应制备NO,由于NO难溶于水且能和O2反应生成NO2,故选用B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开始时,由于反应装置内存在空气,所以起初生成的NO会被体系中的氧气氧化为NO2,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NO能和O2反应生成NO2,不能采用排空气法收集,NO难溶于水,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故A接B。
(2)配制、溶液时,要用到的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量筒外,还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容量瓶。
(3)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采用了微热的方法,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4)实验开始时,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反应生成的NO被氧气氧化为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与在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和,其化学方程式是。
(6)的作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氧化剂,被还原为和,则,一部分做酸,则。所以该反应中消耗总的物质的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