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县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三次段考
地 理
本试卷总分值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范围:新教材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二章第六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冲浪是以波浪为动力的极限运动,波浪的高度要在1m左右,最低不少于30cm。下左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域月平均风速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冲浪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波浪产生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
A.日月引力 B.海底摩擦 C.风力作用 D.地转偏向力
2.该海域海上冲浪最刺激的季节是当地(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3.关于图中波浪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波浪越高,能量越大 B.风速越小,波浪越大
C.波浪越高,波峰越低 D.波的传播方向与风向相反
下图为我国局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四个城市中,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丰富的是( )
A.兰州 B.台北 C.上海 D.北京
5.成都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上海小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阴雨天气多 C.空气湿度小 D.日照时间长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A.① B.② C.③ D.④
7.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②减弱,④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增强,③减弱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相互转化的,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下图示意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表示水汽输送的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城市建设中不透水地面建设会导致( )
A.⑤减少 B.⑥增多 C.⑦减少 D.⑧增多
11.图中③①④⑤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称为( )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气间循环 D.海陆间循环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形成图中溶洞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溶)蚀
13.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 ②峰林 ③石柱 ④石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
A.丰富旅游资源 B.利于发展水运 C.降低基建成本 D.增加耕地面积
如图示意甲、乙两土壤剖面构造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与甲相比,乙土壤腐殖质层较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上植被以高大乔木为主 B.生物量大,促进岩石风化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D.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
16.若近年来乙土壤有机质层变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B.降水季节变化减小
C.地表径流堆积加强 D.区域气候类型改变
二、综合题(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纬37.16度,东经116.34度)发生了5.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材料二:左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右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填正确选项)。
A. B. C.D.
(2)图中界面②为 ,B波向下穿过界面②时波速明显 (填“上升”或“下降”)。
(3)图中地球内部圈层D表示 ;岩石圈包括图中的 (填字母)和 (填字母)的顶部;科学家推断软流层是火山爆发的 主要发源地。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8年。我国科学家根据一件产自河北青龙的带羽毛恐龙化石,发现了一个和鸟美条蜂关系很近的恐龙新属种一巨嵴彩虹龙。下图为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
(1)发现巨嵴彩虹龙化石的地层与乙地的 (填字母)地层形成时代大体一致,这一时期被称为“ 动物的时代",该时代 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成为了重要的 (矿产)形成时期,该时代三叠纪晚期,由于板块运动剧烈, 开始解体。
(2)甲地AB地层形成于 代,该时代早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是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图。
图一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海区某年2月份洋流与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其中Z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图二
(1)读图一中字母ABC中,代表海水温度的是 (填字母),说明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 ;代表海水密度的是 (填字母);代表海水盐度的是 (填字母)。
(2)图二中甲、乙 、丙、丁四处海域的水温由高到低排序为 。(用>符号表达)
(3)比较图二中M地和N地盐度高低,并说明理由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北方某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左图示意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的变化。
(1)在右图中绘制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标注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状况)
(2)该城市要在甲地建一座化工厂,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
(3)冬季强降雪可能导致城区与郊区之间温差 ,请尝试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
C D A A B C D A A C D D C A C A
17.(1) D (2分)
(2) 古登堡界面 下降 (4分)
(3) 地幔 C D 岩浆 (8分)
18.(1) Y 爬行 裸子 煤炭 联合古陆(10分)
(2)古生(2分)
19.(1) A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 C (8分)
(2)丁>乙>丙>甲 (2分)
(3)M小于N或M<N (2分)
理由:M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河流淡水的汇入对海水盐度起到稀释作用;M地附近有寒流流经,降低盐度。 (4分)
20.(1)(4分)
(2)不合适;化工厂位于城市与郊区之间;受热力环流影响,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会将化工厂的污染带向城市。(3分)
(3) 增大 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较少;郊区地面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3分)
用
郊区
市区
郊区
冷
热
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