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0 10: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岛国。人多,地少,
 资源贫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 国力日强请思考日本发展资本主义中存在什么矛盾??改革不彻底 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
小 资源少生产发展
受到阻碍广大工人、农民生活极端贫困,阶级矛盾尖锐 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甲午中日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说:“光绪1875年登极时年幼,我不得不垂帘听政,到1886年改为“训政”,1889年“归政” 。我什么都不过问了,修修花园养老还不行么?”慈禧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1894.1东学党
起义1.日本推行大陆政策,蓄意侵华。2.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契机3.清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4.西方纵容、默许的态度。
丰岛海战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 黄海大战后,实力尚存。由于李鸿章消极避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黄海大战 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 1894年9月,北洋舰队在黄海遭遇日军舰队阻截,双方均受到损失,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黄海海战
议一议:①黄海海战中,谁先退出战场?②谁胜了?③李鸿章的命令及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中国 日本北洋海军“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內,不许巡海迎敌,使日本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从而大大便利了日本的进一步侵略。李 鸿 章伊藤博文1895年4月 马关《马关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开商埠设工厂请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沙市 重庆 苏州 杭州《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香港岛
2100万银元
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协定关税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二亿两白银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香港岛成为以后英国侵略中国的基地
清政府财政更加吃紧,中国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①《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面条约有何变化?
②《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③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在战争中,除了爱国官兵奋勇杀敌外,各地人民纷纷组织团练协助清军作战,“同申义愤,愿做前驱”,“壮夫老幼,死战不降”。日军进攻旅顺时,让农村教师阎世开带路。阎世开怒斥敌人:“宁做中华断头尸,不做倭奴屈膝人!”请思考爱国官兵、爱国民众已经做了英勇抵抗,但中国在战争中仍然惨败。为什么??外因日本
制度
先进

蓄谋
已久西方
列强

日本

支持?内因中国制度落后
且统治者
腐败无能 软弱可欺瓜分中国的狂潮
----民族危机的加深 结合时局图,请你以一个爱国者的身份向全国民众讲述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德国俄国英国法 国日本京师南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香港岛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九龙司地方一区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新 界1898年,英国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200多个岛屿,统称“新界”,租期99年。123甲午中日战争一、日本蓄意挑起战争1.日本的扩张政策—根本原因 2.朝鲜东学党起义—提供借口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软弱可欺-助长夷焰二、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 1894.9 黄海战役 1895.初 威海战役三、《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四、瓜分中国的狂潮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