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0 10: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背景:
时间:
主要发起者:
上书内容:
影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民族危机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拒和、变法、练兵等上书虽然失败,但是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在能“自强保种”。 ——严复“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李鸿章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现代化国防。维护封建统治。 维新派: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采用改良的方法使中国走向富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同二.警世洪钟《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创办报刊(《国闻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强学会)
开办学堂(万木草堂)
积极宣传变法思想(如严复)严复于天津创办的《国闻报》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最早的学会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谭嗣同在长沙发起的时务学堂2.严复与《天演论》: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康有为:“中国西学第一”①主要观点:②政治上:主要影响: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光绪帝名载湉(tian),是慈禧太后的姨侄,他被选定继位时才四岁,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束缚,而有一番作为。
而且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上书所痛陈,再不及时变法、国将不国的言词,深受震动,于是,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变法的背景:
2.时间及标志:
3.主要内容: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力衰弱,面临亡国之险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议一议】1、哪些措施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2、哪些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哪些措施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4、哪些措施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政?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张之洞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谭嗣同夜访袁世凯第二天,袁世凯向荣禄告密,荣禄立即进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除光绪帝。 顽固封建势力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慈禧太后(1835--1908),1861年开始掌握清廷权力,1889年宣布“撤帘”,由光绪亲政。1898年9月21日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廷全权。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因为他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值得的,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希望用鲜血来唤醒世人。刘光第谭嗣同杨 锐杨深秀康广仁林旭戊 戌 六 君 子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变法的背景:
2.时间及标志:
3.主要内容:
4.变法结果: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力衰弱,面临亡国之险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维持103天,最终失败。畅想天地 戊戌变法是一次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你认为戊戌变法的失败仅仅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造成的吗?为什么? 如果戊戌变法是维新派精心培育的一
棵幼苗,在当时的环境下它能不能茁壮成长?光绪帝资产阶级老百姓顽固派无实权麻木软弱破坏 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3、对顽固势力报有幻想
4、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思考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维 新 变 法 运 动兴起发展高潮结局 公车上书 《天演论》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