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同步训练(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00: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元素与物质分类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
A.CO B.SiO2 C.H2O2 D.MgO
2.下列有机物的分类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CH2=CH2 烯烃
B CH3OH 醇
C CH3COCH3 醛
D CH3COOH 羧酸
A.A B.B C.C D.D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Fe(OH)3胶体 C.CH3COOH溶液 D.NaOH溶液
4.按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Na2SO4属于(  )
A.碱 B.氧化物 C.盐 D.单质
5.体操运动员比赛时为了防滑,常在手掌上涂抹碳酸镁粉末。碳酸镁属于(  )
A.酸 B.盐 C.氧化物 D.碱
6.室内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甲醛(化学式为CH2O),它来源于室内装潢所用的油漆胶合板等材料.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是一种氧化物
B.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6:1:8
C.甲醛分子中含有氢分子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
7.如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正确的是(  )
  X Y Z
A 纯碱 碱 化合物
B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C 蛋白质溶液 胶体 分散系
D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A.A B.B C.C D.D
8.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CO2 B.Na2O2 C.SiO2 D.CaO
9.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通直流电胶粒向两极移动,非电解质溶液通直流电溶质不移动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
D.溶液稳定,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胶体不稳定,放置会生成沉淀
10.下列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选项 酸 碱 盐 混合物
A 自来水
B 干冰
C 硫酸铁溶液
D 洁净的空气
A.A B.B C.C D.D
11.在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A.氧化物、化合物 B.溶液、分散系
C.化合物、电解质 D.溶液、胶体
12.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盐酸——纯净物 B.一氧化碳——酸性氧化物
C.氯化银——碱 D.氯化钠溶液——混合物
13.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是两性化合物的特征.下列物质属于两性化合物的是(  )
A.Al B.Na2CO3 C.Al(OH)3 D.(NH4)2SO4
14.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三氧化二碳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HCl、HNO3 B.SO2、NO2
C.N2、O3 D.Na2SO3、KMnO4
1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将纳米碳均匀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一种分散系,下列有关该分散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属于溶液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D.纳米碳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16.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10mL0.1mol/LFeCl3溶液逐滴加入50mL沸水中,生成的Fe(OH)3胶粒数目为0.001NA
B.依据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C.有色玻璃、豆浆、血液、碳素墨水均属于胶体
D.采用多次渗析的方法可以除去蔗糖溶液中的NaCl
二、综合题
17.如图为一“铁链”图案,小明在图案上由左到右分别写了H2,CO2,Na2O,NaCl,FeCl3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属为一类,相交部分由左到右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依据代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分类依据代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两种物质都是气体
   两种物质都是钠的化合物
   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两种物质都是盐
(2)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饱和的上图中某种物质M的水溶液,继续煮沸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物质M的化学式为   .
②证明有红褐色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
18.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氯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
①填写二维图缺失的类别A   和化学式B   。
②某同学利用以下试剂研究HCl性质,进行了如下预测:
a.NaClO b. Fe c.NaOH d.KMnO4 e.CuO
从物质类别上看,HCl属于   ,可能与   发生反应(填序号);
从化合价角度看,Cl-具有   性,可能与   发生反应(填序号)。
(2)①含有3.01×1023个H2SO4分子中含原子的数为   ,该H2SO4的质量为   g。
②12.4g Na2X含0.4mol Na+ ,则 Na2X的摩尔质量为   ,Na2X的化学式为   。
③实验室用25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铁屑反应,已知制得氢气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L,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要求写出计算步骤)。
19.根据题意填空:
(1)现有下列16种物质:①H2O ②空气 ③Mg ④CaO ⑤硫酸 ⑥Ca(OH)2⑦CuSO4 5H2O ⑧碘酒 ⑨酒精⑩NaHCO3 Na2O2 CO SiO2 SO3 纯碱 Al(OH)3,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正盐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
(2)①1mol H2SO4中共含有   个氧原子,H2SO4的摩尔质量为   .
②   mol 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与1.5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③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   ,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中所含氧原子为   个.
20.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回答下列问题.
①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   溶液,继续煮沸至   ,
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制取Fe(OH)3胶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   离子(填离子符号)的作用,使胶体形成了沉淀,这个过程叫做   .
③区分胶体和溶液常用的方法叫做   .
21.从下列选项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填入下列横线上:
A.聚沉 
B.凝胶 
C.布朗运动  
D.电泳  
E.丁达尔效应
(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   。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   。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CO是氧化物,但不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个盐和水,因此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SiO2属于氧化物,且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Na2SiO3)和H2O,因此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B符合题意;
C.H2O2不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Mg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不属于酸性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是对物质分类的考查, 结合酸性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即可。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答案】C
【解析】【解答】A.CH2=CH2的名称为乙烯,属于烯烃,故A不符合题意;
B.CH3OH的名称为甲醇,属于醇,故B不符合题意;
C.CH3COCH3的名称为丙酮,属于酮,不属于醛,故C符合题意;
D.CH3COOH名称为乙酸,属于羧酸,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含碳碳双键的烃属于烯烃;
B.-OH与碳链相连属于醇;
C.注意酮与醛的区别;
D.羧酸中含有-COOH。
3.【答案】B
【解析】【解答】A.酒精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使光束产生丁达尔效应,A不符合题意;
B.当光束通过Fe(OH)3胶体时,胶粒能够使光线发生散射作用而沿直线传播,即发生丁达尔效应,B符合题意;
C.醋酸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使光束产生丁达尔效应,C不符合题意;
D.NaOH溶液属于溶液,不能使光束产生丁达尔效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4.【答案】C
【解析】【解答】 依据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Na2SO4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故属于盐,故选C。
故答案为:C。
【分析】 依据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判断。
5.【答案】B
【解析】【解答】A.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镁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属于盐,故B符合题意;
C.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酸碱碱盐氧化物的组成进行判断。
6.【答案】B
【解析】 【解答】解:A、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以说一它不是氧化物,说法错误;
B、组成甲醛的各元素的质量比为6:1:8,说法正确;
C、每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
D、甲醛分子中不可能还有水分子,说法错误.
故选B.
【分析】A、氧化物(oxide)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 )、氧化钙(CaO)等;
B、甲醛中C、H、O的质量比为12:(1×2):16=6:1:8;
C、分子中不可能还含有其他分子,只可能含有原子;
D、甲醛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水分子构成,说法错误,理由同C.
7.【答案】C
【解析】【解答】A.纯碱为Na2CO3,属于盐,不属于碱,A不符合题意;
B.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离子反应,如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B不符合题意;
C.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胶体属于分散系一种,C符合题意;
D.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但属于金属氧化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熟悉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类别。
8.【答案】D
【解析】【解答】A. CO2与NaOH反应产生Na2CO3和H2O,所以CO2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 Na2O2与HCl反应产生NaCl、H2O和O2,所以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
C. SiO2与NaOH反应产生Na2SiO3和H2O,所以SiO2是酸性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
D. CaO和HCl反应产生CaCl2和H2O,所以CaO是碱性氧化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9.【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碳酸能电离,能导电,通直流电溶质能移动,故A错误;
B.溶液中溶质粒子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故B错误;
C.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显光带,故C正确;
D.溶液和胶体均是稳定的分散系,放置后不会生产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A.非电解质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
B.溶质粒子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均能通过滤纸;
C.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溶液和胶体均是稳定的分散系.
10.【答案】C
【解析】【解答】A.硫酸氢钠是盐不是酸,故A不符合题意;
B.碱式碳酸铜是盐不是碱,干冰不是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硝酸是酸,氢氧化钡是碱,碳酸钾是盐,硫酸铁溶液是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是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酸碱盐混合物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11.【答案】C
【解析】【解答】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因此后者包含前者,A不符合题意。
B、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一种,因此后者包含前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因此前者包含后者,C符合题意。
D、溶液和胶体都属于分散系的一种,二者属于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
B、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一种。
C、电解质属于化合物中的一种。
D、溶液和胶体都属于分散系中的一种。
12.【答案】D
【解析】【解答】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含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不能形成盐,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银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中含有NaCl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B、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例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
13.【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铝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A不选;
B.碳酸钠与碱不反应,故B不选;
C.氢氧化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反应,且生成产物都是盐和水,符合两性物质的概念,属于两性化合物,故C选;
D.硫酸铵与盐酸不反应,不符合两性物质的概念,不是两性物质,故D不选;
故选:C.
【分析】性物质指即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如Al2O3、ZnO、Zn(OH)2、Al(OH)3、氨基酸、蛋白质等,据此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答】A. HCl和HNO3属于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即两种物质均为酸,故A不符合题意;
B. SO2和N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与三氧化二碳属于同一类别,故B符合题意;
C. N2和O3属于非金属单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Na2SO3、KMnO4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各物质的相似点和物质分类的标准分析解答。
15.【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因此溶于水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故A错误;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故C正确
D、胶体粒子能产生布朗运动,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分散系是胶体,依据胶体的特征和性质分析判断问题.
16.【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铁胶粒为多个氢氧化铁集合体,将10 mL 0.1 mol·L-1的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数目小于0.001NA,故A不符合题意;
B、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故B不符合题意;
C、有色玻璃、豆浆、血液、碳素墨水的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均属于胶体,故C符合题意;
D、蔗糖和NaCl都不是胶体,不能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溶液是0-1nm,胶体是1-100nm,浊液是>100nm,其中溶液是最稳定的,浊液是最不稳定的,胶体是介稳的。
17.【答案】(1)A;C;B;D
(2)FeCl3;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解析】【解答】解:(1)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为气体,所以氢气、一氧化碳两种物质都是气体,所以A正确;钠的化合物为氧化钠和氯化钠,所以C正确;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为氧化物,满足的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钠,即B正确;含有酸根离子和阳离子的化合物为盐,满足条件的为氯化铁和氯化钠,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A;C;B;D;(2)①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物质M为FeCl3,故答案为:FeCl3;②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利用此性质检验胶体,方法为: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故答案为:用一束光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Fe(OH)3胶体.
【分析】(1)常温下为气态的物质为气体;含有钠元素的化合物为钠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含有酸根离子和阳离子的化合物为盐;(2)①根据“红褐色胶体”可知胶体为氢氧化铁胶体,M为氯化铁;②根据胶体的丁达尔效应进行解答.
18.【答案】(1)单质;HClO4;酸;bce;还原;ad
(2)3.5NA;49;62g/mol;Na2O;解:V(H2)==0.2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和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也为0.25mol,则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
【解析】【解答】(1)①Cl2是单质,所以A类为单质;B所属的物质类别为酸,+7价的酸为高氯酸,化学式为HClO4。
②根据“价—类”二维图,从物质类别上看,HCl属于酸,酸的通性有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和碱以及碱性氧化物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所以HCl可能和金属单质铁、碱NaOH、碱性氧化物CuO反应,
故答案为:bce;从化合价角度,Cl为-1价,是Cl的最低价,有还原性,可以和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NaClO和KMnO4都有氧化性,所以HCl可能与它们反应,
故答案为:ad。
(2)①3.01×1023个H2SO4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1个硫酸分子中有7个原子,则1mol硫酸分子中有7mol原子,所以0.5mol硫酸分子中有3.5mol原子,则原子数为3.5NA;该硫酸的质量为0.5mol×98g/mol=49g。
②含0.4mol Na+ 的Na2X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2X的摩尔质量为:=62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2-2×23=16,所以X为O,则Na2X的化学式为Na2O。
③解:n(H2)= = =0.25mol。根据反应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和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硫酸的物质的量也为0.25mol,则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1mol/L。
【分析】(1)该图为价类二维图,横坐标为物质类型,纵坐标为化合价,根据化合价进行判断即可。
(2)②根据钠离子物质的量,算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质量,算出摩尔质量即可,从而得到X的摩尔质量,确定X的元素符号即可。
19.【答案】(1)②⑧;①④ ;⑤;⑦⑩ ;⑦ ;⑨; ;④;
(2)4NA;98g/mol;3;0.5mol;1.5NA
【解析】【解答】解:(1)①H2O是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②空气主要由氮气、氢气构成,是混合物;③Mg是单质;④CaO是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为碱性氧化物;⑤H2SO4是二元强酸;⑥Ca(OH)2是二元强碱;⑦CuSO4.5H2O是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以及结晶水构成的正盐;⑧碘酒是碘单质和酒精组成的混合物;⑨酒精是有机物中的醇;⑩NaHCO3是弱酸碳酸的酸式盐; Na2O2是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和氧气,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CO是氧化物,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SiO2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 SO3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 纯碱为碳酸钠,属于正盐; Al(OH)3属于弱碱,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故属于混合物的是②⑧;属于氧化物的是①④ ;属于酸的是 ⑤;属于盐的是 ⑦⑩ ;属于正盐的是 ⑦ ;属于有机物的是 ⑨;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④,属于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故答案为:②⑧;①④ ;⑤;⑦⑩ ;⑦ ; ⑨; ;④; ;(2)①1个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则1mol H2SO4中共含有H2SO4分子含有4NA个氧原子,硫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故答案为:4NA;98g/mol;.②氧原子数相等,则有2H2O~~CO2,1.5mol 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与3mol H2O中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
故答案为:3;③3.01×1023个O2的物质的量是n= = =0.5mol,氧原子数相等,则有2O3~~3O2,与其物质的量相等的臭氧(O3)中所含氧原子为1.5NA个,
故答案为:0.5mol;1.5NA.
【分析】(1)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为碱;电离出的阴离子是酸根离子、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化合物为盐;酸跟碱完全中和生成的盐属于正盐;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的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能和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能和酸反应同时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属于两性氢氧化物,据此分析;(2)①根据1个硫酸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分析,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硫酸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②氧原子数相等,则有2H2O~~CO2,根据此关系式计算;③根据n= 计算,氧原子数相等,则有2O3~~3O2,根据此关系式计算.
20.【答案】饱和FeCl3;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SO42﹣;胶体的聚沉;丁达尔效应
【解析】【解答】解:①Fe(OH)3胶体的制备过程:向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停止加热,可制得Fe(OH)3胶体,
故答案为:饱和FeCl3;溶液呈红褐色;FeCl3+3H2O(沸水) Fe(OH)3(胶体)+3HCl;
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Na2SO4饱和溶液,由于硫酸根离子中和了氢氧化铁胶粒的电荷,导致胶体发生了聚沉,
故答案为:SO42﹣;胶体的聚沉;
③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据此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形成的,
故答案为:丁达尔效应.
【分析】根据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操作过程,以及胶体的聚沉和丁达尔效应进行分析即可.
21.【答案】(1)D
(2)E
(3)A
【解析】【解答】(1)Fe(OH)3胶体呈红褐色,插入两个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种现象叫电泳;
(2)光束通过Fe(OH)3胶体,可看到明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3)Fe(OH)3胶体中加入硅酸胶体,胶体变得浑浊,这是发生了胶体的聚沉。
【分析】熟悉胶体的电泳、聚沉、丁达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