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训练卷
一、单选题
1.2021年《化学教育》第3期,报道了一种“氧化铜还原实验”一体化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氧化铜部位,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不能还原氧化铜
B.气球可防止有害气体外逸,污染空气
C.加热炭粉过程中发生反应:CO2+C2CO
D.先用酒精灯加热炭粉再加热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证明炭粉还原氧化铜
2.、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在高温条件下与一定质量的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3.21 B.4.01 C.3.59 D.7.41
3.碳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家族。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CO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可燃性
D.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变
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
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
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A.A B.B C.C D.D
5.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6.山西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补集加工成为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它是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关于碳纳米管说法正确的是
A.提炼过程发生物理变化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由碳原子构成
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图①: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
B. 图②: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
C. 图③: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D. 图④: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8.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先点燃①中酒精灯再通入CO B.①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该实验证明CO具有还原性
9.“见著之微,见微之著”是化学的思维方法。下图为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构成它们的原子的种类和大小都不同
C.构成它们的原子种类相同,但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只有石墨和足球烯能在氧气中燃烧,金刚石不能燃烧
10.检验某气体是否是CO2的方法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B.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不灭
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D.在集气瓶口上方闻气味
1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验满
A.A B.B C.C D.D
12.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C2O3的化学性质与CO相似。下列关于C2O3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由CO和CO2混合而成 B.用途:可用于冶金工业
C.性质:有可燃性 D.分类: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13.在俄罗斯发现世界上第一颗嵌套钻石(如图),也就是钻石里面还包着另一颗钻石,其被取名为“俄罗斯套娃钻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金刚石和石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相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D.相同质量的金刚石、石墨和C60中所含碳原子的数目相同
1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使用等量的同种钙片和白醋开展四组实验,分别测得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选取CO2的浓度从0-8%为研究对象,下列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对比①②③④,①的反应速率最快
B.对比②③,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小,反应速率越慢
C.对比①③,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D.对比③④,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二、非选择题
15.“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结合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面有关问题:
(1)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三大循环中有一种循环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这一循环是 ,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引起的。
(2)下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
①图1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写出反应方程式 。
②图2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据此推断Y的化学式为 。
③图1、图2中的转化1分别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
④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植物的光合作用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逐年提升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大
C.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能保持相对稳定
D.碳、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中国政府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碳达峰到碳中和中的“碳”是指 ,请你联系生活,写一条低碳生活的做法 。
16.碳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和化合物.
(1)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
①石墨的结构是 (填字母)。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金刚石属于 ( “物理”或 “化学”)变化,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2)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请利用该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净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
②CO和CO2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
③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的性质是 。
17.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 (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2)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4)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
实验室中常用CO2→CaCO3检验CO2气体,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应用角度
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18.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
(3)该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 ,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A
6.D
7.D
8.A
9.C
10.A
11.B
12.A
13.A
14.B
15.(1) 水循环 水分子的运动
(2) C6H12O6 反应条件不同 CD/DC 二氧化碳/CO2 绿色出行(合理即可)
16. B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疏松多孔 分子的构成不同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7. B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18. H2 温室效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