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木兰诗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15: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鉴 湖 女 侠 秋 瑾木 兰 诗文学常识抢答   1、《木兰诗》出自我国古代哪部诗集?答:《乐府诗集》  2、《乐府诗集》的
编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
的人?答:郭茂倩,宋朝人。文学常识抢答  3、《乐府诗集》
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它收录了汉魏
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
兼有先秦至唐末的歌谣,
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
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
仿作。(乐府是汉朝官
府设立的音乐机构,专
门从事制作乐章并收集
整理各地民歌。)4、“乐府双璧”:

南朝:《孔雀东南飞》
北朝:《木兰诗》文学常识抢答文学常识抢答  5、我们曾学过哪些
选自《乐府诗集》的诗篇?  答:《观沧海》(曹
操)   6、有一个成语出自
本文,请找出来,作出解
释并造句。 答:扑朔迷离:比喻
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这个神秘人物的出现使
整个案件更加扑朔迷离。)课文朗读:(抽读)检查字音jī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jiān yān jiū róng shuò tuò jiāng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扶将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请读准字音课文朗读(听读)观图片,找诗句(理顺序)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观图片,找诗句课文朗读(齐读)文章脉络梳理 全文叙述了木兰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征战沙场、凯旋归朝、
建官受封、辞官还家
的故事,充满了传奇
色彩。想象力大比拼 任选两句或多句诗,
加进自己的创造性想象,
描绘自己由诗句想象到
的画面。
戏曲欣赏 豫剧《花木兰》。
课堂练习 一、解释句中红色字体
的词语。
1、军书十二卷
2、原为市鞍马
3、策勋十二转
4、赏赐百千强
5、著我旧时裳
6、对镜帖花黄 课堂练习 一、解释句中红色字体
的词语。
7、木兰不用尚书郎。
8、惟闻女叹息
9、木兰当户织
10、可汗大点兵
11、出郭相扶将
12、双兔傍地走 课堂练习 一、解释句中红色字体
的词语。
13、问女何所忆
14、旦辞爷娘去
15、愿驰千里足
16、不闻机杼声
17、东市买骏马
18、愿为市鞍马 课堂 练习二、翻译下列诗句。
1、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4、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三、背诵这首诗,准备
再次默写。识记通假字汉字区分识记杼 柝
抒 析戎

形近字生僻字鞯 辔 1、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通“伙”,伙伴。
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1、东市买骏马 市: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 市:动词,买。
2、昨夜见军帖 帖:文书。
对镜帖花黄 帖:通“贴”,贴上。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只。今义:但是。
2、策勋十二转
古义: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义:转过。
3、赏赐百千强
古义:多,有余。
今义:与“差”相对。特殊句式词类活用1、愿为市鞍马 市:名词作动词, 买。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
3、策勋十二转
策:名词作动词,记。 1、愿为市鞍马。
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译文: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2、问女何所思
倒装句: “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讨论交流: 从课文的“____”一句,可以看出花木兰是一个既___又 的人。 木兰形象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
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美的女儿,
既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
既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
既不慕高官厚禄又热爱和平生活。讨论交流: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其一,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忠孝的美德,木兰代父从军,既是对父亲的孝,也是对国家的忠,因此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其二,中华民族历来崇敬不恋功名、洁身自好的节操,木兰英勇善战,不恋高官厚禄,功成身退,归隐故乡,不改劳动人民本色,是人民心中美好品德的化身。
其三,中华民族自古从军征战的都是男人,木兰敢于打破传统,以女儿之身从军数年,巾帼不让须眉,让人刮目相看,真心敬佩。
其四,中华民族一直有阳刚阴柔的审美主张,木兰上马有男儿的勇武,下马有女儿的娇柔,具有巨大的持久的魅力。杜

诗《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祝明妃。想一想: 合作探究本文是写木兰的女儿情态多还是征战沙场多(请找出具体句子证明)?目的是什么?
替父出征征战沙场凯旋受封辞官回乡—— 详 写—— 略 写—— 详 写—— 详 写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因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深明大义、勇担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冷淡。(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好 处合作探究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过,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主题归纳修辞大比拼本文共运用了八种修辞:
1、比喻 2、排比
3、反问 4、复沓
5、夸张 6、对偶
7、互文 8、顶真
请任选一个修辞,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并分析其作用。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十分困难了。
说明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充满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1、比喻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是排比句。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也是排比句。
表达效果:既渲染了气氛,强调了所叙述的情节,又使语言流畅富有韵味,体现了民歌中常用的手法。
渲染家中的欢乐气氛渲染紧张而周密地准备戎装的气氛2、排比3、反问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复沓4、复沓复沓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反复。 复沓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5、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找出本文的对偶句6、对偶对偶句有: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工整的对偶1、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3、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不太工整的
对偶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7、互文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的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这两句的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译一 译(注意整体意思)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这两句的意思是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互文作用: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8、顶真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这两句是顶真句。顶真,又称“联珠”。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顶真作用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艺术特色1、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具有民歌风格。(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
3、风格明朗刚健,质朴生动。乐府诗的特点1.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和完整的故事情节。
2.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如个性化的对话,人物行动和细节的描写等。
3.形式多样。有四言、五言、杂言。五言是乐府民歌的创新。
4.有丰富奇特的幻想,具有浪漫色彩。 列举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温习巩固(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1)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 ”一句诗文。
(2)诗中的“ 、 ”一句,用 和 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温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