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4 23:22:32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个小题,每小题 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B A D B A C D B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C A C D A C D
1.【答案】B
【解析】泥质海岸又称平原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
用下输运、沉积而成;基岩海岸是由岩石组成的海岸,包括海蚀洞、海蚀拱桥、海蚀崖、海
蚀平台和海蚀柱,基岩海岸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 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分侵蚀和堆积地貌,泥质海岸是堆积地貌,基岩海
岸是侵蚀后遗留地貌海岸不断受到海浪的影响,由于组成海岸的物质不同,相对松软的岩石
或土块受到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经过海水不断侵蚀,海蚀洞坍塌,形成海蚀崖。海蚀崖
形成后,继续受海水侵蚀而不断后退,最后形成海蚀平台。故选 A。
3.【答案】D
【解析】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递减,A错;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B错;低层
大气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C错;臭氧吸
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D对。
4.【答案】B
【解析】中纬度一般对流层厚度 10-12千米,图示季节对流层厚度 15千米,厚度大、对流
强应为夏季,选 B。
5.【答案】A
【解析】以 7.5千米为研究对象,在地面到 7.5千米温度从 30℃降到零下 30℃,降 60℃。
从 7.5千米到 15千米,温度从零下 30℃到零下 45℃,降 15℃,所以 7.5千米以下降得多,
垂直递减率大,对流强。选 A。大部分学生看斜率就错了,因为这个坐标系横坐标是温度,
纵坐标是高度,与普通坐标系不一样。
6.【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吸收、反射、散射的理解,东方鱼肚白是散射,蓝盈盈的天也是散射,
山明水净夜来霜是保温作用弱,天际霞光是散射。所以该题选 C。
1 4
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YiEggAgAABAARgCAQlICEKQkBEACAoGwAAAoAABwQFABAA=}#}
7.【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对知识准确把握。大气从高压到低压是水平运动的规律,A错。气温低
气压高气温高气压低是热力环流近地面的规律,非热力环流就不对。B错。海南岛白天吹海
风,多雨,晚上吹陆风,多晴天。C错。同一地点,高度越高气压越低,这是从气压的概念
推出来的,因此本题选 D。
8.【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上凸,
等压面向下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在山
谷中白天,山坡上接受太阳光照多,升温快,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气压低,山谷接受太
阳光照少,温度低,形成下沉气流,气压高,因此白天吹谷风;晚上,山坡降温快,温度低,
形成下沉气流,气压高;山谷升温慢,温度高,形成上升气流,气压低,因此,晚上吹山风”。
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B正确。
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A.此诗的意思是还在欣赏两岸猴子的叫声中,
我乘坐的小船已经过了很多座山,与热力环流无关,故 A选项错误。B.此诗是写诗人登山
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
到的春景,说明了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与热力环流无关,故 B选项错误。C.“巴山”就是
指现在的四川盆地,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
所以夜雨较多,故 C选项正确。D.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
忽又开朗的情景,与热力环流无关,故 D选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利用雨棚收集雨水,能减缓城市地表径流,缓解城市洪灾,增加雨水汇流,但
不会收集污水,①②错误;利用雨棚收集雨水,收集的雨水可以灌溉绿地等,实现雨水资源
化,同时也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③④正确。故选 C。
11.【答案】A
【解析】读图,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规律应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
低纬度地区水温,故①为温度曲线;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
故②为盐度曲线;则③为密度曲线。综上所述 A正确。
12.【答案】C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③为海水密度曲线,②为海水盐度曲线,海水盐度最高的
海域位于北纬 30°左右,对应的海水密度为 1025kg·m-3,C正确,A、B、D错误。
13.【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涵道接城内蓄水塘,城内蓄水塘的积水通过涵道排进月坝,当月坝
水位高于月坝外侧的涵道时,积水通过月坝外侧的涵道排到城墙外的护城河中,D正确。
2 4
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YiEggAgAABAARgCAQlICEKQkBEACAoGwAAAoAABwQFABAA=}#}
14.【答案】A
【解析】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时,水流将木塞向城内方向推移,木塞堵在内侧涵
道口,阻挡洪水倒灌,使城内免受洪水侵袭,此时,洪水积在月坝内,月坝水位较高,起到
滞洪的作用,故 A正确。
15.【答案】C
【解析】①处海水表层和底层盐度小,说明受河流影响大,A结论错误。②处底层盐度
大,说明受河流影响小,B选项错误。综上①处海水比②处离河口近。C对。淡水密度小,
多影响表层海水,导致表层海水盐度低于底层,从图上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D错。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水在垂直方向上一般表层盐度小,底层盐度大,而①处海水
表层和底层盐度几乎一致,说明水体上下扰动混合强,使表层和底层的海水盐度相互融合,
差异减小,D选项正确。其余答案和问题无关。至于成因可能与上升流有关,可以探讨。
二、综合题(本题共 52分。)
17.【答案】
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冰斗、角峰;
冰川堆积地貌:冰碛垄。
内蒙古高原: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沟谷、风蚀柱、风蚀残、丘风蚀沟槽;
风力堆积地貌:沙丘、沙垄。
黄土高原:河流侵蚀地貌:V形谷、瀑布、阶地;
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
云贵高原:喀斯特溶蚀地貌:溶沟、石芽、峰林、孤峰、溶斗、溶洞;
喀斯特沉积地貌:石钟乳、石柱、钙化、石笋。
(各高原地貌类型写对 1个给 1分,地貌名称写对 1个给 1分。按高考给分原则,找对不找
错。峡谷不说形状不给分,喀斯特溶蚀可写为侵蚀地貌,黄土高原没有三角洲,答错不给分,
有冲积平原河套平原,答冲积平原给分。答案外正确合理可给分。)
18.【答案】
(1)水体比热容或热容量比陆地大,水体升温降温比陆地慢。(2分)白天库区气温升温慢,
比周围陆地气温相对低,晚上库区气温降温慢,比周国陆地气温相对高。(2分)库区
大气中水汽含量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2分)
(2)白天陆地升温快温度高,垂直方向大气上升。水库升温慢温度低,垂直方向大气下沉。
(2分)陆地上空空气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气压高,形成高气压。水库上空空
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气压低,形成低气压。于是,高空大气从陆地上空向水
库上空运动。(2分)近地面,陆地气体上升外流,空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低,水
库气体下沉,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大气从水库流向陆地,从而形成热力
3 4
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YiEggAgAABAARgCAQlICEKQkBEACAoGwAAAoAABwQFABAA=}#}
环流。(2分)(热力环流给分标准,先有垂直运动形成高空和近地面的高低压,再有水
平方向的气流运动。热力环流 4个箭头均正确才能给 1分,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别 1
分,共 3分)
(3)蒸发变多,降水变多,地表径流增多,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每环节 1分(意思
表达正确即可)
19.【答案】
(1)海域封闭,(2分)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2分),很少或几乎无
河流汇入。(2分)
(2)吃水深度变深,(2分)相对于红海印度洋盐度小,密度小。(2分)
(3)速度变快。(2分)原因是由于红海封闭,降水少,蒸发旺盛,海平面略低于印度洋,
(2分)表层海水将从印度洋流入红海,该船从印度洋向红海运动为顺水,(2分)速
度变快。
4 4
高一年级地理参考答案 第 页 (共 页)
{#{QQABKYiEggAgAABAARgCAQlICEKQkBEACAoGwAAAoAABwQFABAA=}#}2023 年秋期六校第二次联考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75 分 钟 试卷满分:100分 )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岸按照物质组成可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泥质海岸。 图甲示意泥质海岸,图乙示意基岩海岸及其各种地貌。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图示泥质海岸和基岩海岸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海水搬运 B.流水沉积、海水侵蚀
C.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D.流水搬运、海水沉积
2.图乙中各种地貌类型形成具有统一演化的过程,按其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B.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洞
C.海蚀拱桥一海蚀洞一海蚀柱 D.海蚀柱—海蚀洞—海蚀拱桥
3.关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说法正确的是
A.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大约降低6 摄氏度
B.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任意部分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D.大气中的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为 10—12 千米。 下图是郑州某季节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图。据此回答4~5题。
4.从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流层厚度小于全年平均值,此时应是郑州的冬季
B.对流层厚度大于全年平均值,此时应是郑州的夏季
C.对流层厚度小于全年平均值,此时应是郑州的夏季
D.对流层厚度大于全年平均值,此时应是郑州的冬季
5.与7.5千米以上相比,此季节7.5 千米以下
A.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对流运动更显著 B.气温垂直递减率小,对流运动更微弱
C.气温垂直递减率大,对流运动更微弱 D.气温垂直递减率小,对流运动更显著
6.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是
A.东方的天空泛起了鱼肚白一大气的保温作用
B.清凌凌的水,蓝盈盈的天—大气的反射作用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一大气的保温作用
D.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大气的吸收作用
7.关于大气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总是从高压向低压运动 B.气温低气压高,气温高气压低
C.海南岛白天多晴朗,夜间多雨 D.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①该时段为夜间 ②该时段为白天
③该时段吹谷风 ④该时段吹山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 2页(共6 页)
9.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有关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右图示意利用雨棚收集雨水。据此回答第10题。
10.利用雨棚收集雨水的意义是
①加重城市涝灾
②增加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③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下图为大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
12.盐度最高海域对应海水密度数值约
A.1021 B.1023 C.1025 D.1027
安徽省寿县的古城墙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朝古城墙,城墙内侧有蓄水塘,由月坝(与城墙等高)、涵道、护墙石堤构成了对洪涝灾害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2020年7月,淮河流域爆发特大洪水,淮河支流河畔的寿县城内却安然无恙。右图为寿县古城御洪最为严密的外部防线的结构图。 据此完成13 ~14题。
13.非汛期,涵道的主要作用是
A.供水 B.御敌
C.航运 D.排水
14.当护城河洪水入侵寿县古城时
①木塞向城内方向移动 ②木塞向城外方向移动
③月坝水位较低 ④月坝水位较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 3页(共6页)
下图示意我国长江口外①②海域两个观测点海水盐度垂直方向变化图。 据此完成15~16题。
15.下列关于长江口外海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①处底层受长江径流影响小 B.②处底层受长江径流影响大
C.①观测点比②观测点更靠近长江口 D.垂直方向上表层盐度大于底层
16.导致观测点①处海水垂直方向变化差异小的原因是
A.海域深度浅 B.海水盐度低 C.海水温度高 D.水体扰动强
二、综合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 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课本习题改编)欣赏锦绣中华需要旅游者具备一定的地质地貌知识才能体会到内在的美。下图示意我国四大高原分布。
请结合四大高原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出其代表性外力地貌类型及地貌名称。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 4页(共6 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它为南阳人民贡献了一片“海”,对周边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简述库区相对周边陆地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6分)
(2)在图中横线上添加箭头表示白天水库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画出此时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弯曲情况。并简述白天水库和陆地之间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9分)
(3)分析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水循环各环节可能发生的变化。(5分)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5页(共6页)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红海是地球上盐度最高的海,与相邻的印度洋之间有较大的盐度差异,对沟通两水域的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简述红海盐度高的原因。(6分)
(2)指出轮船从红海进入印度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吃水深度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分)
(3)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考虑表层海水流向的影响,船只在曼德海峡从印度洋进入红海的过程中,速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高一年级地理试题 第6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