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质量监测
生物答案
CABDD CBADA DCCCA
16、14分
(1)类囊体 ②④⑦⑧ ②⑦
(2)升高 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对脱水不敏感,脱水不影响呼吸作用速率(1分),而光合作用有关酶对脱水敏感,脱水降低了光合作用的酶活性,减低了光合速率(1分),导致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升高(1分) 取脱水的浒苔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子代浒苔(1分),置于正常环境中培养(1分),检测其光合作用速率是否得到恢复(1分)
17、10分
(1)血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1分),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1分)
(2)甲、乙 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④
18、10分
(1)有机物
(2)叶片中ABA的含量野生型低于突变体,颖果中ABA的含量野生型高于突变体(1点分,共2分)
(3)温度升高促进D基因转录(2分)
(4)高温下D基因转录量增加,蛋白D合成增多,促进ABA从叶片转运到颖果(2分);颖果中ABA含量增加,激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种子合成淀粉,从而确保水稻籽粒正常灌浆(2分)
19、8分
特异性 使用稀释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多次给药)(1点1分)
催化、运输 (横纵坐标一分,图一分)
20、13分
(1)①A/a与D/d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分),且A与d在一条染色体上(1分),B/b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分)
②抗虫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2分)抗虫∶不抗虫=15∶1
(2)①不完全相同 ② ①链 ③3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月考质量监测
生物试题
(全卷共两大题20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
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
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 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信阳毛尖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盛名传播国内外。下列关于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C.制好的成品茶相比新鲜茶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高
D.新鲜茶叶的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2. 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B.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某植物组织细胞液浓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相同试管分为甲、乙两组,依次编号为1~6号,相同的试管编号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甲试管中放入待测植物材料一段时间后,从中取小液滴滴人乙试管(如图所示) ,结果如表所示(注:甲试管内加人适量的甲烯蓝,甲烯蓝可使蔗糖溶液变蓝,忽略甲烯蓝对蔗糖浓度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上述实验中蓝色液滴均上升,则需适当降低外界溶液浓度
B.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待测植物的细胞液浓度相当于1.5~2.0 mol/L的蔗糖溶液
C.上述实验不能用等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
D.蓝色小液滴在1~3号试管中均下降,下降速度最快的是在1号试管中
4. “生命在于运动”,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强度会影响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运动强度越低,骨骼肌的耗氧量越少。如图所示为在不同强度体育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呼吸消耗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对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为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葡萄糖和脂肪越少
B.在高强度剧烈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释放的CO2量大于吸收的O2量
C.骨骼肌在不同强度运动过程中主要供能的物质不同,催化反应的酶也完全不同
D.在不同条件下,催化丙酮酸的酶不同,说明不同的酶可作用于同一底物
5. 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DA-6)是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丙二醛是膜脂过氧化产物,其含量与生物膜受损程度呈正相关。为研究DA-6对不同光照强度下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实验12天后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A-6可通过影响光反应阶段来缓解遮光对光合作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B.DA-6可通过增大气孔导度和提高RuBP羧化酶活性来提高光合速率
C.遮光条件下,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RuBP羧化酶活性降低
D.不遮光条件下,DA-6处理对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6.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DNA序列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逐渐缩短后,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损伤,导致细胞衰老。端粒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修复端粒。研究芪莲舒痞颗粒(QLSP)对胃炎模型鼠胃黏膜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端粒酶的功能类似于RNA聚合酶
B.端粒严重缩短后,可能引起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
C.同正常鼠相比胃炎模型鼠的黏膜细胞更易癌变,较高浓度的QLSP使端粒酶活性降低
D.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可能与端粒酶的低活性有关
7.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PORD)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其携带者的概率为1/100。图1是某POR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图2中a、b、c、d条带分别是Ⅰ1、Ⅰ2、Ⅱ5、Ⅱ6的该对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不考虑突变及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的一个致病基因只能来源于Ⅰ1个体,不可能来源于Ⅰ2个体
C.Ⅱ5和Ⅱ6再生育一个表型正常的儿子,其基因电泳检测结果与c相同
D.Ⅲ7与人群中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婚配,后代女孩患病概率为1/800
8.“小卫星DNA”是总长度由几百至几千个碱基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不同个体间存在串联数目的差异,表现出高度的个体特异性。“小卫星DNA”中有一小段序列在所有个体中都一样,称为“核心序列”。若把“核心序列”串联起来作为分子探针,与不同个体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就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杂交图谱,被称作“DNA指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指纹”中杂交带的位置在亲子代中不会发生变化
B.不同个体的“小卫星 DNA”中嘌呤碱基所占比例相同
C.利用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得到的“DNA指纹”相同
D.不同个体的“小卫星DNA”中的“核心序列”碱基排序相同
9. 图1表示某种哺乳动物(2n=6)个体甲某一细胞正常分裂的图像。图2是同种动物个体乙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该细胞分裂过程仅发生了一次染色体异常分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为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两套遗传信息,两个染色体组
B.图2中处于T3时期的细中Y染色体数量可能为0、1、2
C.图1细胞所处时期与图2的T2时期相同,该细胞中可能含有等基因
D.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4个精细胞中染色体数分别为4、4、2、2
10. 某地草地贪夜蛾(二倍体)幼虫大量啃食植物的茎和叶,严重危害农作物。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对其防治一段时间后,其抗药性快速增强。研究发现其常染色体上抗性相关基因a可突变为a1、a2。对该地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基因型%
aa aa1 aa2 a1a1 a1a2 a2a2
比例 20 18 24 1 15 22
草地贪夜蛾的基因型及比例
A.贪夜蛾的某个细胞的染色体上可能同时存在a、a1、a2
B.各基因型的产生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不定向性
C.该种群中a1、a2基因频率分别为21.9%和51.9%
D.a、a1、a2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11. 谷氨酸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释放、回收的途径如图所示。EAAT是谷氨酸转运蛋白,物质X可提高EAAT活性,物质Y可提高谷氨酸受体离子通道复合物的数量。谷氨酸堆积在突触间隙会导致神经元受损,引发相关疾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元A为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只介导了图中神经元A、B之间的信息交流
B.据图可推测突触小泡膜上可能存在EAAT将细胞质基质中的谷氨酸运至突触小泡中储存
C.神经元A、B的信号转换形式相反,且谷氨酸在突触间隙中的运输不耗能
D.物质X和Y可分别促进谷氨酸的回收和神经元B将谷氨酸吸收至胞内
12. 研究证实,被良好照顾的大鼠幼崽通过下列途径,使脑内激素皮质醇的受体表达量升高。据下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鼠的情绪受多个基因的共同调控
B.皮质醇受体的高表达与表观遗传有关
C.据图可知组蛋白乙酰化与 DNA 甲基化成正相关
D.大鼠的情绪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
13. 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①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B.随着曲线②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变慢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μU/ml时,血糖浓度能保持动态平衡
D.在低血糖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
14. 呼吸道、消化道等黏膜下分布有约50%的淋巴组织,组成了人体黏膜免疫系统(MIS)。鼻喷式疫苗模拟呼吸道病毒侵染,鼻喷式流感减毒活疫苗是我国首个只需要在鼻孔里喷一喷就能预防流感的新型疫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属于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鼻喷式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鼻喷式疫苗也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病毒疫苗
D.与注射疫苗相比,接种鼻喷式疫苗可避免触痛、骚痒等不良反应
15. 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瓢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
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0-m点之间时,种群很可能会灭亡
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
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n-p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两分,共55分)
16.(14分)大型海藻广泛分布在潮间带,构成了海洋初级生产力的10%左右,对近岸碳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实验小组对广东汕头南澳岛潮间带海藻浒苔低潮时干出状态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进行测定,测定了不同脱水率对浒苔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甲所示。乙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可能发生在植物的生理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浒苔叶肉细胞中消耗H2O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发生在 。乙图过程中,能使ATP含量增多的过程是 (写标号),其中发生在生物膜上的过程是 (写标号)。
(2)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根据图示结果分析,随着浒苔脱水率的增大,其光补偿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含水量会影响酶活性,且不同酶的酶活性对水分依赖的敏感程度不同,试结合结果说明脱水导致光补偿点发生变化的原因
(3分)。脱水会改变浒苔的光饱和点,试设计实验探究这种改变是否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要求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3分)。
17.(10分)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正常人不同,乙餐后3小时血糖降低的主要原因 。
(2)据图初步判断 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 (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 (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细胞毒性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④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18.(10分)水稻籽粒灌浆是否充实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D基因在水稻叶片、茎和颖果中都有表达,其编码的转运蛋白D可运输脱落酸(ABA)。D基因功能丧失的突变体籽粒灌浆缺陷,导致种子饱满程度降低,科研人员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ABA是在植物一定部位合成,运输到特定器官,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
。
(2)图1为水稻植株的器官示意图,科研人员检测了野生型和突变体水稻授粉5天后不同器官中AB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2科研人员推测,颖果中的ABA 主要是由叶片合成后通过D蛋白转运过来的,其判断依据是 。随后科研人员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验证了上述推测。
(3)水稻灌浆结实的最高温度为35℃。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温下突变体灌浆缺陷较野生型的差距更为显著。为探究其原因,科研人员将24 ℃生长的野生型水稻转入35℃培养2小时,分别检测不同温度下颖果中D基因的转录量,结果如图3。据图推测: 。
(4)ABA可以激活颖果中淀粉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水稻籽粒灌浆充实。综合上述信息,解释高温下野生型水稻确保正常灌浆的机制:
(4分)。
19.(8分)肾上腺素是临床上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研究其合适的使用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下表为来自某医院的相关数据,请分析并回答:
病例(人) 年龄范围(岁) 给药方法 使用剂量 给药次数 不良反应(如血压过高) 死亡(人)
31 15--68 静脉注射 常规剂量 1次 多 5
36 14---72 静脉注射 稀释剂量 2-3次 少 0
(1)过敏性休克是 (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依据表中数据显示,为增加抢救该病有效性,在对患者用药时应注意采取 措施。
(2)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溶酶体膜上有一种蛋白质名为V-ATPase,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将细胞质基质中的H+转运到溶酶体内。由此可知该溶酶体膜蛋白具有功能是 ;请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如图所示)中画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V-ATPase运输H+的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
20. (13分)科学家从虹豆的果实内发现了一种cpti基因,该基因表达出的蛋白质—-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具有抗虫谱广特点,某研究团队将酶切后的cpti基因和质粒拼接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转入大麦细胞后,获得三个抗虫大麦品系甲、乙、丙。
(1)为进一步做抗虫的效果鉴定, 该研究团队将三个抗虫品系分别与普通品系大麦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且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抗虫∶不抗虫=3∶l。又将上述过程获得的甲、乙、丙三个品系相互杂交,得到的结果如下:
①若依次用A/a、B/b、D/d表示甲、乙、丙三个品系染色体上与抗虫性状相关的基因,由杂交实验结果推断出甲、乙、丙三个品系中抗虫性状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3分)。
②甲与丙杂交,F2出现不抗虫植株,这最有可能与F1减数分裂中 有关。甲、乙杂交的F1与乙、丙杂交的F1杂交,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为 。
(2)另一组科研团队通过诱变育种使m基因突变M基因,也获得了抗虫大麦品系丁
①大麦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转录过程时,启动的起始点 (“都相同”“都不同”或“不完全相同”)。
②大麦品系丁的另一个基因R也发生了突变,但是表达的蛋白质不变,推测R基因在表达过程中以 (选择①或②)为模板进行转录。
基因类型 R基因 R突变后的基因
碱基对序列 TGG-① ACC-② TGA-① ACT-②
注:部分密码子:(色氨酸:UGG;苏氨酸:ACC,ACU,ACA,ACG;终止密码子:UGA,UAA,UAG)
③M基因与m基因DNA序列相比,非模板链上第1072和1094位的两个碱基突变为A,致使M蛋白质的第358和365位氨基酸分别变为x和y(图3);按5'-3'的方向,转运x(第358位)的tRNA上反密码子第 位碱基必为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