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临川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临川县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2月)物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5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5 07: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川二中 2023-2024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科试题
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种导电溶液,在时间 t内有 n个二价正离子通过某一横截面,同时有 2n个电子(电子电荷量
为 e)反向通过同一横截面,则该导电溶液中的电流为( )
A 0 B 2ne C 3ne 4ne. . t . D.t t
2 1.如图所示,A、B、C三个小钢球的质量分别为 2m、 2 m、m,A球振动后,通过张紧的水平细
绳给其他各摆施加驱动力,当 B、C振动达到稳定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振动周期最大
B.C的振动周期最小
C.C的振幅比 B的振幅大
D.C的振动频率比 B的振动频率大
3.1932年,查德威克用未知射线轰击氢核,发现这种射线是由质量与质子大致相等的中性粒子(即
中子)组成。如图,中子以速度 v0分别碰撞静止的氢核和氮核,碰撞后氢核和氮核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设碰撞为弹性正碰,不考虑相对论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氮核的动量比氢核的小 B.碰撞后氮核的动能比氢核的小
C.v2大于 v1 D.v2大于 v0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电路图都是由一个灵敏电流表 G和一个电阻箱 R组成的,丙电路图是由
一个灵敏电流表 G和电源、滑动变阻器组成,已知这三个灵敏电流表规格相同,满偏电流 Ig=2mA,
内电阻 Rg=30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第 1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A.甲电路图表示电流表,R增大时量程增大
B.乙电路图表示电压表,R增大时量程减小
C.丙电路图表示欧姆表,插孔 l是“+”插孔,表笔 A是黑表笔
D.在乙图中,若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 3V,则 R=1200Ω
5.如图所示,一大型气球初始时悬停在空中,喷气口被绳系着,某时刻系在喷气口的绳子突然松
开,内部气体竖直向下喷出,由于反冲作用气球开始向上运动。已知内部气体的
密度为 ,气球连同内部气体最初的质量为 m,喷气口的横截面积为 S,绳子松开
瞬间喷出气体的速度为 v,重力加速度为 g,不计空气阻力,则绳子松开瞬间气球
的加速度大小为( )
Sv2 Sv2A B C Sv
2
D Sv. . g . g .
m m m m
6.下列四幅图中,A图中条形磁铁以恒定的速度沿水平方向穿过导体环;B图中两导体棒以相同
的速度沿水平导轨向左运动;C图中的导体框沿竖直轴线以恒定的角速度转动;D图中两导体棒以
相同的速度沿水平导轨向左运动。在电路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 B.
C. D.
7.如图所示,现有两根通电长直导线分别固定在正方体 ABCD A B C D 的两条边BB 和BC上且彼
此绝缘,电流方向分别由 B流向 B 、由 B流向C,两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大小相等,在A点形成的磁
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已知通电长直导线在周围空间某位置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k I ,其中 k为常数, I 为电流大小, r为该位置到长直导线的距离,则 A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r
为( )
试卷第 2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A 2. B B 3 3 6. B C. B D. B
2 3 2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8.甲、乙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在两个地方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回来后共同绘制了
T 2 -L图像,如图甲中 A、B所示,此外甲同学还顺便利用其实验的单摆探究了受迫振动,并绘制
了单摆的共振曲线,如图乙所示,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摆的固有周期由摆长和摆球质量决定
B.A图线所对应的地点重力加速度较小
C.若将单摆放入绕地球稳定飞行的宇宙飞船中,
则无法利用单摆测出飞船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D.如果甲同学减小摆长,他得到的共振曲线的峰
将向右移动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3和 R4皆为定值电阻,R5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动势为 E、内
阻为 r。设电流表 A的读数为 I,电流表 A1的读数为 I1,电压表 V的读数为 U,当 R5的滑动触点
向图中的 a端移动时( )
U
A.I变小 B.I1变小 C. I 不变 D.U变大1
10.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 a、b两个物体,水平推力F1、 F2分别作用在 a、b上,一段时间后撤
去推力,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两物体的 v 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AB//CD,整个过程中
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分别为 t1,t2 ,水平推力的冲量分别为 I1,I2。则整个过程中正确的有( )
I1 t1 F1 tA 1. I t B.2 2 F2 t2
F1 tC 1
F t
. F t D
1 2.
2 2 F2 t1
试卷第 3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4 分.
11.(8分)“祖冲之”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 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先将 A球从斜槽轨道上某点由静止释放,在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压痕,重复实验多次,记下
平均落地点 P;再把同样大小的 B球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 A球仍从同一位置由静止
释放,和 B球相碰后,两球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的不同位置,重复实验多次,记下平均落地点 M、N,
图中 O点为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悬挂的重垂线所指位置。
(1)为完成此实验,以下所提供的器材中必需的是 ;
A.螺旋测微器 B.打点计时器 C.天平 D.秒表
(2)实验中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A.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B.A球的半径必须大于 B球的半径
C.轨道必须光滑
D.A球的质量必须小于 B球的质量
(3)经测定,A、B两球的质量分别为 mA=35g、mB=7g,小球落地点的位置距 O点的距离如图乙
所示。利用此次实验中测得的数据计算碰撞前的总动量 p与碰撞后的总动量 p '的比值为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碰撞是弹性碰撞,还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用题中所给物
理量的符号表示)。
12.(8分)某学习小组测定某电池的电动势与内阻,已知其电动势 E约为十几伏,内阻 r约为几欧
姆,实验室中提供以下器材:
A.量程为10mA、内阻未知的电流表G;
B.电阻箱R1 0 9999.9Ω ;
C.定值电阻R0 50Ω ;
D.滑动变阻器R3 0 100Ω ;
E.滑动变阻器R4 0 2000Ω ;
F.开关 2只,导线若干。
试卷第 4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先用如图所示甲的电路来测定电流表 G内阻。实验步骤与如下:
①按图甲连接好电路,断开 S1、S2,将滑动变阻器R 的滑片调至图中 a端所对应的位置;
②闭合S1,调节R ,使电流表G满偏;
③保持R 不变,再闭合S2,调节电阻箱电阻R1 100.0Ω,使电流表G的读数为5mA;
④调节电阻箱时,干路上电流可视为几乎不变,即可测定的电流表G内阻 Rg的大小。
(1)为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滑动变阻器应该选取 (选填“R3”或“ R4 ”);而实际干路上电流
会发生变化,故测得的电流表内阻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按图乙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R1的阻值,记录每次电阻箱的阻值 R及对应的
1
电流表的示数 I 。作出 RI 图像如图丙所示,处理数据得到斜率
k大小为 0.2,纵轴截距b为 8,则
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 V,内阻为 (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11分)一列简谐横波沿 x轴传播,a、b为 x轴上相距0.5m的两质点,如图甲所示。两质点的
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1)请写出 b点的振动方程;
(2)若该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5m/s,求该波的波长;
(3)若该波的波长大于0.3m,求可能的波速。
试卷第 5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14.(11分)2023年 10月 2日中国蹦床名将朱雪莹在杭州亚运会蹦床比赛中夺得女子个人冠军,
实现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大满贯”。假设朱雪莹的质量为 45kg,她从离水平网面 3.2m
高处自由下落,着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 5.0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0.8s,
g取10m/s2。试求:
(1)朱雪莹第一次与水平网接触时的速度大小以及离开网时的速度大小;
(2)网对朱雪莹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15.(16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 M=4.0kg的平板车,车的上表面右侧是一段长 L=2m
1
的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是一半径 R=0.25m的 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 O'点相
4
切。车右端固定一个尺寸可以忽略、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弹簧,一质量 m=1.0kg的小物块(可视
为质点)紧靠弹簧,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 7.5J,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弹簧解除锁定,小
物块被弹出,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 A。不考虑小物块与
弹簧碰撞时的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取 g=10m/s2.求:
(1)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物块第二次经过 O'点的速度大小;
(3)从弹簧解除锁定至小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高点过程中,平板车的位移。
试卷第 6页,共 6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临川二中 2023-2024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科试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A 6.D 7.C
【详解】设正方体棱长为 l,通电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 I ,两条边BB 和BC上通
A I电导线在 点产生的感应强度大小均为 B0 k ,方向分别沿 AD方向和 A l A方向,
I
互相垂直。则 A点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B20 B20 2B0 2k ,A 点的磁感应强l
2 2
B I 度大小为 k

k
I 6k I 3 B
2l l 2 l 2
8.BCD 9.AC 10.AC
11.(每空 2分,共 8 ) C 2 2 2分 ; A ; 0.98 ; mAOP mAOM mBON
12.(每空 2分,共 8分) R4; 偏小 ; 15 ; 6.7
13
5
.(11分)(1) y 10sin t cm
5
2 2 ;(2)4m;(3) m/s,2.5m/s,0.5m/s 6
(1)由图丙可知,周期与振幅分别为 0.8s和 10cm,b点在 t=0时位移为-10cm,
则振动方程为 y 10sin
5
t

cm2 2 (3分)
(2)由图像得周期T 0.8s,波速 v 5m / s,波长为
vT 5 0.8m 4m (3分)
(3)该波的波长大于0.3m。若波由 a向 b方向传播,有
3 1 0.5m v

1
4 , 1 (1分)T
解得 v
5
1 m / s6 (1分)

若波由 b a 向 方向传播 2 0.5m v 24 , 2 (1分)T
解得 v2 2.5m / s(1分)

或者 1
1
3 0.5m

, v 3 (1分)
4 3 T
解得 v3 0.5m / s (1分)
14.(11分)(1)8m/s,10m/s;(2)1462.5N
答案第 1页,共 3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1)设朱雪莹第一次触网时的速度大小为 v1,下落过程有
mgh 1 21 mv2 1 (2分)
解得 v1 2gh1 8m/s(1分)
设运动员离开网后的速度大小为 v2,上升过程有
mgh 1 22 mv2 2 (2分)
解得 v2 2gh2 10m/s (1分)
(2)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触网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为
p mv2 mv1 810kg m/s(2分)
方向竖直向上,触网过程中,根据动量定理可得
F mg t p (2分)
解得F 1462.5N (1分)
15.(16分)(1)0.25;(2) vm 2.0m / s;(3)0.45m
(1)平板车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解除锁定前,系统
总动量为零,故小物块到达圆弧最高点 A时,平板车和小物块的共同速度
v 共=0 (2分)
设弹簧解除锁定前的弹性势能为 Ep,上述过程中系统能量守恒,则有
Ep mgR mgL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0.25 (1分)
(2)设小物块第二次经过 O'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m,此时平板车的速度大小为 vM,
研究小物块在平板车圆弧面上的下滑过程,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由系统动量守
恒和机械能守恒,有0 mvm MvM (2分)
mgR 1mv 2 1 m Mv
2
2 2 M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vm 2.0m / s (1分)
(3)弹簧刚释放时车和小物块速度分别为 v1、 v2,则
E 1Mv 2 1p 1 mv
2
2 2 2 (1分)
答案第 2页,共 3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Mv1 mv2 (1分)
由(2)可得小物块第一次到达 O'点时速度也为 2m/s,车速也为 0.5m/s,对车
mg Ma (1分)
解得a 0.625m / s 2
且 v2 v2车 1 2ax车1 (1分)
解得 x 1 0.4m车
车与小物块水平方向的分速度之比始终为 1:4,故
x 2 x物2 5x R车 车2 (1分)
则 x 2 0.05m车
故从开始至小物块到达小车圆弧轨道最高点过程,车的位移为 0.45m。 (1分)
答案第 3页,共 3页
{#{QQABDYIAogCgQBAAABhCEQU4CAMQkBEAAAoOBBAEIAIBg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