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三合一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三合一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11:1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2.逐渐养成边阅读边点评的阅读习惯,注重通过语言进行思维训练,学会搜集同题材资料并归类储备。 1.学习《荷塘月色》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修辞手法的运用。2.掌握《荷塘月色》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3.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社会内容。
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
1.分析作者矛盾思想感情,颂扬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好情怀。
2.赏析精美语言,提高情景交融的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聚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感情。
教学建议
1.本文语言优美,音律和谐,特别适合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以通篇朗读,也可以择段朗读。要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为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可适当补充一些背景材料,让学生结合文本以及有关材料理解作者其人。学生可各抒己见,不求统一答案。当然,老师可以有倾向性指导。
3.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如准确的用词,恰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修饰语,叠词的使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等。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适当讲解,也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好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并背诵、默写或仿写。
自主梳理
1.正字音
闰儿( ) 琐屑( ) 踱步( ) 弥望( )
敛裾( ) 鹢首( ) 酣眠( ) 幽僻( )
袅娜( ) 斑驳( ) 霎时( ) 渺茫( )
2.辨字形
缀(zhuù) 棹(zhào) 裾(jū)
辍(chuò) 淖(nào) 倨(jù)
啜(chuò) 悼(dào)
掇(duō) 绰(chuò)
3.释词义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受用:本文中的意思是享受,动词。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玉的一种,这里指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大概的轮廓。
4.辨析词语
宁静:(环境、心情)安静。
宁谧:安宁。
例:(1)多么诱人 的夜啊!
(2)这几天心里颇不 。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羞赧:因害臊而红了脸的样子。
例:(3)(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地打着朵儿的。
(4)她 地笑着,跑开了。
幽僻:昏暗偏僻。
偏僻:离城市或中心区远,交通不便。
例:(5)这是一个多么 多村庄!
(6)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
风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
风致:美好的容貌举止。
例:(7)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了。
(8)她虽然已经五十开外了,但 犹存。
(9)她一下子就被他的 吸引了,犹如落进漩涡的树叶。
受用:享受,得益。
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例:(10)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11)这种待遇,我真的 不了。
5.名句名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 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
似的。
6.文学常识
(1)朱自清,我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 、 等。
(2)《西洲曲》是我国 时期流行于长江流域的民歌,收在 中。
7.认识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8.熟悉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正是白色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怖笼罩中国大地的时候。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呐喊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他从斗争的“十字街头”消失,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了。他毫不掩饰地表白这种思想的变化:“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指政治上的左中右三条路──编者),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一个题目。”(《哪里走》)“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一封信》)
集思探究
1.解释文题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近春园里的荷花池,表明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荷塘月色”这里是一个并列词组,两者都是文章描绘的中心。文中描写荷塘(月下的荷塘)、月色(荷塘上的月色)的美景,抒发了“心不宁静——独处求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的感情,表达了渴望自由、不满现实、幻想超脱却又无法超脱的心境。
2.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1-3):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及来到荷塘的感受。(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4-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表达憧憬)
3.重点详解
(1)怎样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提示:这句是“文眼”,确立了全文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基调。所谓“文眼”,是我国散文创作的经验总结。古人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散文有“眼”,意境才会有虚实,题旨才会有隐现。起首句“心里颇不宁静”是“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的“片言”,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2)作者为什么会突然说“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提示:在文章中,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话起着行文转接过渡的作用。江南是作者的故乡。1920年,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台州、温州、宁波等地任教,前后共6年。其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志同道合,写了不少具有进步倾向的诗歌和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写了《我的江南》一诗,表达丁他的思乡之情。就在写《荷塘月色》的同时,在《一封信》中写道:“今天吃过午饭,偶然抽出一本旧杂志来消遣,却翻着三年前给S君的一封信。信里说着台州,在上海、杭州、宁波之间的台州。这真是‘我的南方’了。我正苦于想不出,这却指引我一条路,虽然只是‘一条路’而已。”
因此,如果要深究,“惦着江南”便有着身处忧烦而忆往怀旧的意义。
(3)作者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
提示:“另一世界”是指超脱了困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平常的我”是指被裒愁困扰的“我”;“此时的我”是指借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暂时摆脱了哀愁而变得淡淡的喜悦的“我”。
4.难点突破
(1)《荷塘月色》的感情如何理解?
提示:《荷塘月色》一文,是一篇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景散文,又是一篇抒情散文。其写景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写荷塘上的月色,写月光下的荷塘,相当成功。至于抒情是抒的什么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表现了愁闷的心境,有的认为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激之情,有的认为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其实,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低调情绪笼罩着全文,如作者心里不宁静,路是幽僻、幽静的,云、月是淡淡的,树色是阴阴的。蝉声与蛙声虽热闹,但与“我”无缘。不满现实,但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至于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到日日走过的荷塘,“总该有另一番样子吧”,于是欣然前往。通向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了。到了荷塘,心系美景,暂得自由,怡然自得之情顿生。于是,由赏景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淡淡喜悦之情也是笼罩在全文的。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两个句子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提示:这两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叫通感。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谓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个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简言之,就是感觉的转化、迁移。 “微风过处……歌声似的”,句中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两个优美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扩大了意境的内涵,使意境变得更加优美。而且将“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也烘托出环境的幽雅与宁静。“塘中的月色……奏着的名曲”,句中的“月色”原属于视觉的,在这里,作者把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化静为动,写活了景物,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像。同时,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其间有某种相通之处,两相烘托,也是意象的叠加,艺术效果倍增,给原有的意境带来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5.写作特色
(1)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静”,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路是幽僻、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这里,作者流露出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作者的感情是复杂的,与“淡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愁”相伴随的,还有“淡淡的喜悦”。课文开头,“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可见作者是想摆脱忧郁情怀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着荷塘的小路,往日阴森森的,“今晚却很好”,经过一番澄思静虑,便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暂得自由,心系于美景,怡然之情顿生;由赏景则思接千载,想到古人采莲那个“热闹的季节”,“风流的季节”。
通观全文,作者一路写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忧愁与喜悦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淌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文章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2)巧妙的圆形结构。
《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文章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图。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一求静一得静一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摆脱不了现实的于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 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哪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喧闹中去。结构和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
(3)荷塘与月色描写的巧妙结合。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段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荷叶、荷花,都处在朦胧的月光中,有着奇异的光彩。把盛开的和含苞欲放的荷花比喻成“明珠”“星星”,从色彩和光华上写荷花之美。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把荷叶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个“泻”字,给人一种乳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又表现出月光下荷叶、荷花那种缥缈轻柔的姿态。又如:“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这里写“黑影”和“情影”,还是在写月色,因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4)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
本文的语言朴素、典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充满诗意。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是比喻的运用;二是通感的运用;三是叠字的运用。比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分别写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再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修饰语“静静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幽静优美,就不能不令人佩服作者的炼字功夫。作者锤炼语言的另一方面,是许许多多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势,使文气舒展,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绿树、“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薄薄”的青雾,真是比比皆是,别具匠心。
多维链接
荷香月色,诗情画意(刘泰隆)
《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景象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像朦胧的幻梦,像缥缈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但是,在那诗情画意里,却蕴含着作者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朱自清曾说,作家应“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地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含有惊异之感”。荷塘就在清华园里,是作者“日日走过”的,可谓“平常身历之境”了,但他却以诗人灵敏的触觉去感受它,不但游目骋怀地观察,而且严辨淄渑地品味,从而细致地描绘了令人“惊异”的“无边的荷香月色”。
在全篇结构中,作者集中笔力于荷塘月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在中间三段(第4、5、6段),我们就以此为例,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设色着墨、行文布局的。首先着力写荷塘,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这是静的画面。朱自清写景向来不满足于对客观景象作静止的摹写,他说“若能将静态的变为动的,那当然更乐意”(《〈欧游杂记〉自序》)。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这是动的画面。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在这一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被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接下去着力写月色,先写月光如流水般倾泻在花叶上的情景,“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是实写;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则又是虚拟,但虚中见实,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虚实为用,写出一种勾人心魄的意境。单写月光比较单调,因此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斑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影”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连结在一起,构成了美丽而繁杂的图案,由是荷塘在其衬映下更显得风情绰约了。这里着意写月色,但处处又不忘荷塘,那月光如流水般静静泻在花叶上所形成的“薄薄的青雾”,就是月色和荷塘里的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最后写荷塘四面,凝聚点在柳树。写月下的树景,因为远近高低尽是柳树,把一片荷塘围住了,只有几段空隙,漏进了月光,所以“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而杨柳的“丰姿”就在这一团迷蒙雾气中显露出来。这里着墨较浓。继之,则写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鼓。这只是随意点染。浓淡相间地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
作者写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写荷塘是月光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荷塘,层次里复有层次,使整个画面有立体感、渗透感;其中动静、虚实、浓淡、疏密,是画意的设置,也是诗情的安排,这就不仅使画面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氤氲着一种浓郁的诗意。
《荷塘月色》运用的手法是多种的。有鲜明的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有明显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有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鼓来烘托四周的寂静;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摹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
《荷塘月色》描写的细,来自作家对客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象观察的细,体味的细。仅以对蝉声这一细节的描写就足以说明问题,由于有些读者提出异议,以为月夜不应有蝉鸣,因此他请教了好些人,最后还是亲自体察,“又有两回亲听到月夜的蝉声”,才打消了本想修改的念头,因此他深深地体会到“观察之难”,以为不能“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关于“月下蝉声”》)。整篇《荷塘月色》均体现了作者这种缜密审察的创作精神,他不但对荷塘作整体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审视,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时而摹写花叶,时而描绘岸柳,时而淡勾云彩,时而轻描树影,层层铺陈,步步开拓,细腻地展现了荷塘月色之令人“惊异”之美。朱自清还认为“花和光固然有诗,花和光以外还有诗”,“山水田园固然有诗……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一些味觉,一些触觉,也都可以有诗”(《诗与感觉》)。艺术家的任务就是要以敏锐的感觉去发现这些“诗”。从《荷塘月色》里不难发现,作者正是这样地努力去发掘蕴含在大自然里的这些“诗”,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极力摹写了月夜荷塘的声、光、色、味,从而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荷塘月色》的艺术成就,除了描写技巧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例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等,均平白如话,自然流畅,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读着令人感到分外亲切。优美的艺术境界是要通过高质量的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凡杰出作家无不重视语言的锻炼。朱自清十分注意遣词用字的准确和贴切,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这“泻”字和“浮”字,把月光和雾气点活了。又如写微风过处“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一丝”“一道”“一带”“一两点”,都是量词当形容词用,起到了丰富、润色、强化形象,以及渲染和加强诗情画意的作用。在《荷塘月色》里,作者还运用了许多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如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来表明它的深度,用“曲曲折折”来表示荷塘的广度。又如“蓊蓊郁郁”是“蓊郁”这一双音节词的重叠,不但说明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夜色浓重的气氛;“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是远近高低的连用,极写了荷塘四面树丛之茂密。这种例子很多,简直俯拾即是,这些多样形态的叠字叠词不仅富有艺术表现力,而且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总之,《荷塘月色》的语言艺术确是达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顺口”“顺耳”“顺眼”的境地(《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
《荷塘月色》之无限动人,还在作者融情入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景抒情,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受用无边荷香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不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这里不浓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么调和、适中、安逸的境界,不就是作者从中和主义思想出发追求一种适度的生活情趣的流露?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分明也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不满。但作者毕竟不能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不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宁静的心情复又纷然。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从六朝的风流季节,忆起梁代的《采莲赋》,当时“嬉游的光景”虽“有趣”,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到底惦着江南了”。作者思绪一直驰骋在历史记忆中,宁静复又不宁静,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很明显,为作者思维所决定,这篇作品是以“背着手踱着”尽情观赏无边荷香月色为行文线索,从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从空间顺序中来表露内在的情思。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随着景象描写的展开,构成了宁静与不宁静交替出现的感情层次,流贯在无边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选自《朱自清作品欣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有删节)
激发思维
[联想引申]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阐释:“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眼”,确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后三句紧接着由此自然地破题,点出“荷塘”与“月色”。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才想起荷塘,继而夜游荷塘。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欲念中的内心的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复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这个“文眼”安在篇首,如一锤定音,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联想引申:朱自清在写这篇《荷塘月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只是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当然不可能想到自己20年后的命运。但是,我们从这篇文章所体现出的高洁品格,却完全可以理解20年后朱自清所作出的选择。作为一直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他有过苦闷和彷徨,然而他一旦将祖国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起来的时候,他就毅然走向了时代的潮流,成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独抒己见]
朱自清先生,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果你也处于朱自清那样贫病交加的困境中,你会如何选择呢?
书山有路
一、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煤屑(xué) 敛裾(jū) 邂逅(hòu)
B.宁谧(mì) 熨帖(yù) 踱步(duó)
C.脉脉(mò) 袅娜(niǎo) 独处(chù)
D.倩影(qiàn) 媛女(yè) 冠冕(mi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幽避 诅咒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
B.弥望 斑驳 专心至志 小心翼翼
C.寂莫 缥缈 蓊蓊郁郁 游目骋怀
D.嬉游 坐落 豁然开朗 迥然不同
3.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4.下面对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的意思,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了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荷塘月色”与“江南采莲图”两幅画面,在“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中,写尽了作者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荷香的浓郁。
C.作者在结尾处,突转笔锋,追怀江南采莲的旧俗,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D.作者在文章里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图景:荷叶田田,荷花朵朵,荷香缕缕,月色融融,真可谓有画,有诗,有情。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现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B.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C.大学毕业以后,他曾经先后在几个单位供职,也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经历了不少的波折,最后任职于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
D.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 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在文中空格里填上恰当的叠词,并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
8.从写景抒情的角度分析下面几个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1)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2)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答:
9.月光是“淡淡的”,“不能朗照”,而作者为什么说“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指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素淡朦胧的月色赋予荷塘静谧清幽的韵味,令人喜爱。
B.它与作者不爱热闹的性格正好吻合。
C.它与作者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的心绪相一致。
D.它使作者可以暂时摆脱“颇不宁静”的心情。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13题。
松堂游记(节选)
朱自清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堆叠得还不算傻瓜。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林,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上了两三支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一九三六年
10.松堂内的白皮松在布局上具有什么特征?
答:
11.作者分别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松堂“高大轩敞”的特点的?
答:
12.本文的题目是《松堂游记》,可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写松堂周围的衬景,而对松堂这一主景却写得很少?
答:
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有错的两项是( )
A.松堂原是一处人迹罕至的故园而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容易引起人们悼古伤今的落寞情怀,而作者朱自清却用俭省的笔墨勾画出一幅神韵天成、灵思独具、真趣盎然的松堂美景图。
B.作者从层次的深浅,地形的高低,视角的俯仰,色彩的浓淡,建筑的参差等方面来烘托映现松堂的景色。
C.《松堂游记》一文以时间和游踪作为贯串全篇的结构,文中的时间和游踪起到指引笔路的“文眼”作用。
D.作者对松堂晚上的黑暗达不到郭沫若在《夜步十里松原》诗中所描写的那种“够阴森森味儿”的情景,而感到遗憾。
E.文章最后“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一句,惊破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幻梦,流露出尘世难以超脱的淡淡惆怅。
三、语言运用
14.阅读下面一句话。如果用口语向同学传达这句话的意思,该怎么说?
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藏,音zàng,宝藏的意思),最早包括经(佛经)、律(戒律)、论(对经文的解释)三部分。
答:
15.为下列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消息:近日,由中国自行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原名HT—7U)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调试。调试中,最受关注的低温调试和磁体通电测试获得通过,为年内运行及国家验收奠定了可靠基础。
据介绍,科学家们把这类装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比喻为“人造太阳”,因为它可以像太阳一样为人类提供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和安全的能源。据悉,这个装置将在今年八九月间建成并开始实验。
答:
16.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的这句话。(不超过50个字)
人生就像是一次旅行,不在于是否到达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答:
四、直通高考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2006年全国卷Ⅰ)
阳光的香味
林清玄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未了,一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稻作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得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楝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涨破土地。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里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得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吸到什么没有?”
“我吸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得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埕中间,伸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得嗅,那时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胸腔,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是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大学学生,暑假偶尔帮忙农作,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决心要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埕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来,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阳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得从童年流泄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关系。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和昙花的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了。”
【注】 ① 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17.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8.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
19.为什么农夫说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请联系他在家乡务农的选择,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
20.联系全文,概括写出本文的主旨。
答:
五、激扬文字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觉到友谊的可贵……?
请以“倾听……”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书山有路
1.B(A项“屑”应读 xiè;C项“处”应读 chǚ ;D项“媛”应读 yuàn。)
2.D(A 项“没精打彩”应写为“没精打采”;B项“专心至志”应写为“专心致志”;C项“寂莫”应为“寂寞”。)
3.C(C项的分析应是“将听觉的感觉转化为触觉的感受”。)
4.C(C项“总”表明作者揣测的语气。)
5.B(B项应是写出了荷花时断时续的特点。)
6.A(B项成分残缺,“加速”缺宾语。C项句式杂糅:“任职于”“副总经理”。D项搭配不当:“凝结”“成果”。)
7.静静 薄薄 淡淡 弯弯
8.(1)与上文“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应,写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月光的流动感,又与幽静的环境相吻合。(2)描摹出高低错落、明暗掩映的灌木影子,反衬出月光的轻柔。
9.B(文中说过“我爱热闹也爱冷静”,故B项错误。)
10.疏密安排得当,松与堂搭配合适。
11.以“亭亭直上”的松树从视觉上衬托松堂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观的高大;以人的身量的短小从自身的感觉上反衬松堂内部的轩敞;以晚上烛焰的含怯瑟缩从拟人化的物的情态上借喻松堂的高深宏阔。
12.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衬景、用虚笔写主景,是一种不同常人的写法,使主景显得含蓄,从而传写出景物所蕴含的神韵,以达到虚实结合的艺术效果。
13.CD(C潜在的结构线是作者的情思,是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借景抒发自己置身避暑佳境中的闲适、愉悦的真情妙趣。D看似惋惜实景的阴森不如郭诗的诗境够味,实是曲言松堂的黑暗恰到好处:既有暗夜的朦胧静谧之美,而无阴森可怖、空旷孤寂之感。在这里,作者之所以如此精细地实写松堂的夜色,目的是为了求得通篇意境和意趣的协调和谐。)
14.佛经的全集叫《大藏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是“宝藏”的意思。《大藏经》最早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经”,就是佛经;第二是“律”,就是戒律;第三是“论”,是对佛经的解释。(要口语化,适合“听”。书面语用括号表示的意思必须变成口头的解释。)
15.“人造太阳”年内“发光”。
16.人的一生是一个自然过程,活多少岁并不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重要的是他的生活质量怎么样(精彩、幸福、对待生活的态度及一生的经历是否有价值、有意义等)。(意对即可)
17.①植物生长的声音一般是听不到的,用“想”比“听”更合适;②这样写有一种品味大自然的意思,更富有表现力。
18.①“稻埕……光泽”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19.①夜来香与昙花夜间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其香味与阳光无关,所以称阴香;②“没有壮怀”是拟人的说法,与农夫决心在乡务农的行动形成对比;③体现了农夫肯定阳刚之美的观点。
20.①通过发现“阳光的香味”,肯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农夫的阳光生活、美好劳动、务农的选择,评价夜来香和昙花的香“没有壮怀”,强调人的嗅觉在都市里退化;②肯定一种贴近阳光、接近自然的生活和人生。
21.略
轻轻告诉你:
rùn / xiè /duó / mí/ jū / yì /hān / pì / niǎo nuó / bān bó / shà / miǎo mánɡ
轻轻告诉你:
点缀 船棹 裙裾
辍学 泥淖 倨傲
啜泣 悼念
拾掇 绰号
轻轻告诉你:
(1)宁谧。(2)宁静。(3)羞涩。(4)羞赧。(5)偏僻。(6)幽僻。(7)风致。(8)风韵。(9)风度。(10)受用。(11)消受。
轻轻告诉你:
亭亭的舞女的裙 / 羞涩地打着朵儿 / 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轻轻告诉你:
(1)《背影》/《欧游杂记》。(2)南北朝 / 《乐府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