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期末复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单质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1 B.1∶2 C.2∶1 D.3∶2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体现了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可供给呼吸
C.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 D.石墨可作铅笔芯
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葡萄酿酒 C.金属生锈 D.煤气爆炸
5、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7、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氧化二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有毒性
8、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9、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做法是( )
A.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10、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1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13、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D.绿色出行
14、《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表明中国用煤作燃料的历史悠久、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氧 D.钙
15、以下最清洁的能源是( )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16、下列物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二、填空题。
17、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烫,说明反应放出了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氢气具有______性。
1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9、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现有下列物质:a、一氧化碳、b、氮气、c、金刚石、d、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②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
③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_____;
④用作钻探机的钻头的是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放出二氧化氮、_____ 等空气污染物,这些气体会导致酸雨。
(3)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
21、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气候变化”。
认识水
(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L”,其中的铜、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填字母)
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A 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 吸附异色异味 C 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3)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想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活中常采取_____的方法。
三、实验题。
2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发生反应:H2+CuOCu+H2O。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如图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开始前需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是:
;
(2)上述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使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更严格更科学,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四、综合应用题。
23、碳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请将如图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构成它们原子的大小不同 b两种物质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碱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
______ 。
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4)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用碱液吸收法。
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
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 。
五、计算题。
24、某温室大棚需用到440LCO2(按标准状况计算,CO2密度为1.964gL),用足量盐酸与含CaCO380%的石灰石反应制取,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科粤版(2012)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章 燃料 期末复习含答案
科粤版(2012)第5章 燃料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白烟具有可燃性
B.验证水的状态变化是物理变化
C.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D.验证石蜡中含氧元素
【答案】D
2、两份质量相同的碳单质分别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1∶1 B.1∶2 C.2∶1 D.3∶2
【答案】C
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体现了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可供给呼吸
C.稀有气体可用作霓虹灯 D.石墨可作铅笔芯
【答案】B
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油分馏 B.葡萄酿酒 C.金属生锈 D.煤气爆炸
【答案】A
5、坚持低碳生活、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限制燃放烟花 B.发展燃煤发电
C.分类处理垃圾 D.倡导公交出行
【答案】B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7、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
A.三氧化二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有毒性
【答案】A
8、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可用作燃料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
【答案】A
9、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做法是( )
A.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
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
【答案】D
10、下列有关灭火的知识,错误的是( )
选项 情景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A 酒精洒在桌上起火 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氧气
B 炒菜时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氧气
C 楼房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森林着火 开辟隔离带 隔离可燃物
A.A B.B C.C D.D
【答案】C
1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煤 B.天然气 C.汽油 D.氢气
【答案】D
12、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作钻头
B.石墨有导电性,可制作电极
C.C60 具有稳定结构,不能燃烧
D.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水
【答案】C
13、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彰显了我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定力。下列做法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焚烧垃圾
C.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 D.绿色出行
【答案】D
14、《汉书·地理志》中的记载表明中国用煤作燃料的历史悠久、煤炭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
A.碳 B.氮 C.氧 D.钙
【答案】A
15、以下最清洁的能源是( )
A.氢能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答案】A
16、下列物质中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答案】C
二、填空题。
17、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______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______生成,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很烫,说明反应放出了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这个实验说明了氢气具有______性。
【答案】淡蓝 水雾 热量 2H2 + O22H2O 可燃
18、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
(4)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1)吸附 (2)煮沸 (3)2:1 (4)CD
19、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CO2的来源有 (写一点)。
(2)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
(3)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 (写化学式)。
(4)“碳捕捉和封存”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可达到消耗CO2的目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温室效应;
(3)H2O; (4)2NaOH+CO2=Na2CO3+H2O。
2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现有下列物质:a、一氧化碳、b、氮气、c、金刚石、d、二氧化碳,请选择合适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
②可用作气体肥料的是_____;
③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_____;
④用作钻探机的钻头的是_____;
(2)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放出二氧化氮、_____ 等空气污染物,这些气体会导致酸雨。
(3)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 。
【答案】b d a c 不可再生 二氧化硫 隔绝空气
21、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的主题为“水与气候变化”。
认识水
(1)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规定“铜<1.0mg/L,铁<0.3mg/L”,其中的铜、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
(2)“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填字母)
②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A 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 吸附异色异味 C 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3)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想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死病原微生物,在生活中常采取_____的方法。
【答案】元素 C B 煮沸
三、实验题。
2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在加热条件下与CuO发生反应:H2+CuOCu+H2O。某同学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如图由A、B、C三部分组成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实验开始前需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然后应先通一段时间氢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是:
;
(2)上述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使根据现象得出的结论更严格更科学,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
【答案】(1)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装置发生爆炸;
(2)在AB之间放一个干燥装置。
四、综合应用题。
23、碳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1)请将如图虚线框内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补画完整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构成它们原子的大小不同 b两种物质有不同种原子构成
c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d两种物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铁架台等略去)制取纯碱干燥的CO2,并探究CO2的性质。
①A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使反应停止的原理:
______ 。
②B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③证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 。
(4)制取CO2后的酸性废液需处理后再排放;除去CO2常用碱液吸收法。
①检验某废液是否呈酸性,可选用的一种试剂(或用品)是______。
②为探究足量NaOH溶液吸收CO2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Ca(OH)2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 。
【答案】(1) (2)d
当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的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多孔隔板上的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试管中的气体逸出,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盐酸压入试管中与石灰石接触,反应开始;
D中干燥紫色石蕊试纸不变红,E中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
(4)pH试纸(或紫色石蕊溶液等,合理即可)
加入Ca(OH)2溶液错误,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也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应为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红,溶质为Na2CO3;若溶液变红,溶质为NaCO3和NaOH
五、计算题。
24、某温室大棚需用到440LCO2(按标准状况计算,CO2密度为1.964gL),用足量盐酸与含CaCO380%的石灰石反应制取,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多少?
【详解】设产生440LCO2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需要这种石灰石的质量是245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