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不全)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不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5 07: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濮阳市一高 2021 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国产科考破冰船“雪龙 2 号”考察期间所途经的部分地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 1~2 题。
1.在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弗里曼特尔到蓬塔阿莱纳斯的最短距离大约为( )
A.1100km B.5500km C.10500km D.15500km
山东潍坊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了影子日变化观测活动。下图示意该小组测得的某日一 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 3~4 题。
3.推测该小组测量当天的日期是( )
A.3 月 21 日 B.6 月 22 日 C.9 月 23 日 D.12 月 22 日
4.推算当地的经度是( )
A.118°E B.119°E C.121°E D.122°E
下图为长江河谷某地地形剖面图及某时刻等温面(等温面是指空间中气温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面)分布图。读图完成 5~6 题。
5.据图分析,该时刻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的主要原因有( )
①白天因地形阻挡,谷地内部获得太阳辐射少,谷地气温较低
②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
③白天因江水比热容大,升温慢,谷地气温较低
④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此时,图中四地之间的气流应该是( )
A.甲流向乙 B.乙流向丙 C.丙流向丁 D.丁流向甲
南美洲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地势平坦。图 1 为潘塔纳尔湿地所
在区域略图,图 2 表示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各月径流量。完成
7~8 题。
7.潘塔纳尔湿地主要气候类型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8.科伦巴雨季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 )
A.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助涨助落的作用 B.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大气降水 C.不一致,因为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 D.不一致,因为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来自于地下水
读“2017 年 5 月 31 日 20 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 9~10 题。
9.此时图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10.此时下列四个地区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是( )
A.陕甘宁大部 B.内蒙古西南部 C.青藏高原中部 D.塔里木盆地中北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甲为断层),据此完成 11~12 题。
11.图中地质作用形成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丁晚于丙 B.甲晚于乙 C.甲晚于丙 D.丁晚于乙 12.图中石灰岩厚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 )
A.岩性差异 B.侵蚀差异 C.水热差异 D.堆积差异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 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 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发生河流袭夺后,河系重新组合成袭夺河、被夺河、 断头河以及风口等地貌形态。图 2 是图 1 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Ⅰ 经Ⅱ演化到Ⅲ,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 13~14 题。
13.发生河流袭夺前,图 1 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14.图 1 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 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这三个湖是罕见的内陆淡水湖,合称为哈蒙湿地。近年 来,哈蒙湿地开始萎缩。下图示意哈蒙湿地地理位置及某年各月赫尔曼德河源头气 温曲线和降水量统计。据此完成 15~16 题。
15.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
A.2 月 B.5 月 C.7 月 D.10 月
16.甲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
A.季节性河流 B.河流径流量大 C.水能资源丰富 D.河流含沙量大
青海湖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部干旱区和西南部高寒区交汇地带,并具有 其自身的湖泊效应,区域内西北季风盛行,湖风与陆风交替出现。青海湖在地质历 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形成初期是一个大 淡水湖泊,那时气候温和多雨。至 13 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 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闭塞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在区 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完成 17~18 题。
17.青海湖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
A.湖水蒸发加剧 B.入湖径流减少
C.入湖盐类物质减少 D.外泄河道被阻断
18.研究表明该地气候有暖湿趋势,推测近期青海湖湖水面积的变化( )
A.先增大后减小 B.持续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持续减小
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 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 世纪美国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 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据此完成 19~20 题。
19.图中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20.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 )
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 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某小集水区(海拔介于 3565~3716 米)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降水稀少。某 科研小组通过样带调查发现,坡向和坡位对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影响较大。下图示 意该集水区及样带设置。据此完成 21~23 题。
21.相对于乙样带,甲样带的土壤( )
A.厚度大、含水量高 B.厚度大、含水量低
C.厚度小、含水量高 D.厚度小、含水量低
22.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①生物量 ②成土母质 ③土壤水分 ④地表径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三个样带中,丙样带的土壤( )
A.黏粒比重小 B.腐殖质分解快 C.保水性能强 D.通气效果好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 24~25 题。
24.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D.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25.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洋流 B.地形 洋流
C.纬度 大气环流 D.地形 大气环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0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葡萄牙位于南欧伊比利亚半岛西部,以特茹河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气候南 北差异大,北部终年温和湿润,南部四季不分明,4~10 月为旱季,11 月~次年 3 月 为雨季。葡萄牙拥有 250 多个葡萄品种以及多鲁河谷、特茹河谷等 30 多个法定葡 萄酒产区。下图示意葡萄牙地理位置。
(1)描述葡萄牙的地理位置特征。(4 分)
(2)与南部比较,分析葡萄牙北部降水更丰富,雨季更长的原因。(4 分)
(3)与北部地区相比,分析葡萄牙南部地区葡萄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4 分)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澙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巴西最大的 湖泊帕图斯湖为一澙湖,与大西洋仅隔一条泥沙堆积形成的沙坝,湖水最大深度仅 5 米,湖泊南端有宽约 1.6 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辟有人工航道,7000 吨的海 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下图示意帕图斯湖位置。
(1)说明帕图斯湖东侧沙坝的形成过程。(4 分)
(2)推测受沙坝影响,帕图斯湖湖水盐度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6 分)
(3)评价沙坝的形成对阿雷格里港航运的影响。(4 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第四大沙漠, 该地年降水量 40~80mm, 蒸发量超过 3000mm,已探明的湖泊有 144 个,被称为“沙漠千湖”。这些湖泊冬季不结冰, 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经测定该区域湖泊水的矿化指标与周边地表水差异 较大,与断裂带深层的地下水相近,与沙漠东南缘和南缘山区的大气降水具有同源 性。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地理位置及周围地区。
(1)描述黑河的水文特征。(3 分)
(2)说明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主要水循环类型及过程。(4 分)
(3)分析巴丹吉林沙漠中湖泊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的主要原因。(6 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 分)
雪兔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植株矮小,一般植株高约 30 厘米左右,
茎叶白色绒毛发育,酷似棉袄,毕生仅开一次花,主要生长在海拔 4500-5000 米的 高山流石滩、山坡岩缝中、山顶沙石地。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丽江)、西藏(亚东、 错那)等地区,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下图为雪兔子植株实体景观。
(1)结合雪兔子植株特点,分析雪兔子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6 分)
(2)推测雪兔子种子的传播方式并说明理由。(3 分)
(3)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雪兔子被列入珍贵保护植物的原因。(2 分)
濮阳市一高2021级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地理答案
1.C 读图可知,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中山站位于极圈内,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C 弗里曼特尔大约位于(32.1°S,115.8°E),蓬塔阿莱纳斯大约位于(53.1°S,70.9°W),两地经度相差约186.7°,可推知两地大约位于同一经线圈上,两地间最短距离为沿弗里曼特尔所在经线向南到南极点,然后再从南极点至蓬塔阿莱纳斯,所跨纬度为94.8°,故其最短距离大约为94.8×111 km=10522.8 km。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D 根据题意可知,图示为山东潍坊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显示日出和日落连接太阳运动轨迹小于180°,应为昼短夜长。结合选项日期与潍坊昼夜长短的特点可知,该日最可能是12月22日。故选D。
4.B 根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4时,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最短,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可知,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4分钟,经度差1°,且120°E位于东边,因此当地经度为119°E。故选B。
5.D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①③是谷地气温低的原因,可直接排除;原因是黑夜因散热不畅,谷地内部气温偏高;黑夜因江水比热容大,降温慢,谷地气温较高,D正确。
6.A 图中河谷中部等温面向上弯曲,说明河谷中部气温高于两侧,谷地中部气流上升,上升后向两侧流,然后从甲流向乙,从丁流向丙,乙和丙向谷地中部流,A正确。
7.C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右图科伦巴各月降水量图可知,该地的年降水总量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夏秋季多(11月至次年5月多雨),最高值在200毫米到300毫米之间,冬春季少(6-9月少雨)。结合其所在纬度为热带,潘塔纳尔湿地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C 结合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可知,湿地面积大,对下游河流的径流有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图中巴拉圭河流经潘塔纳尔湿地,潘塔纳尔湿地位于巴拉圭河上游,所以潘塔纳尔湿地对下游河流的径流有调节作用,使下游河段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即科伦巴降水量峰值和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汛期在时间上不一致,科伦巴降水量峰值提前于流经该地的巴拉圭河径流量的峰值,因湿地对该河流量有延缓峰值作用。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B 读图可知,①比②等压线稀疏,因此风力更小,A错误;①位于高压脊控制区,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③位于冷锋锋后,可能有云雨,因此①比③云量少,B正确;读图可知,③位于低气压中心附近,气压低于1000百帕,②处气压为1000-1002.5百帕之间,②比③气压高,C错误;读图可知,②地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一侧,④地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一侧,因此②比④气温低, D错误。故选B。
10.D 沙尘暴往往由强风引起,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塔里木盆地中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加上当地气候干旱,沙源充足,因此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而陕甘宁大部、内蒙古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此时等压线稀疏,风力较小,出现沙尘暴的可能性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C 图中丙砂岩覆盖在丁岩浆岩之上,为后沉积的,故丙晚于丁,A错误;甲断层切断了丙所代表的砂岩岩层,故甲晚于丙,C正确;甲形成后,又接受了堆积,形成断层上方的页岩,乙岩浆岩侵入了上方的页岩,故乙晚于甲,B错误;据上分析得知图中地质作用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丁丙甲乙,丁早于乙,D错误。故选C。
12.B 图中石灰岩在断层左侧较厚,右侧较薄,石灰岩形成后发生的断层。断层两侧石灰岩厚度差异主要是因为断层左侧岩体下沉,接受侵蚀少,右侧岩体上升,接受侵蚀作用强,大量石灰岩被侵蚀,故石灰岩厚度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侵蚀差异,B正确,D错误;同一石灰岩岩层,岩性一致,A错误;同一地区,水热差异一致,C错误;故选B。
13.A 分水岭两侧河流流向不同,结合图中分水岭两侧河流流向以及图中的方向信息可知,发生河流袭夺前,图1两水系之间的分水岭大致呈现南北走向,故选A。
14.C 结合两图的方向信息以及图2中分水岭演变等信息可知,图1中,偏东侧水系干流的支流袭夺偏西侧水系干流的支流,丙位于被袭夺河流下游河段,其流量减少,C正确,甲乙两河段流量变化不大,丁河段的流量显著增加,ABC错。故选C。
15.B 据图推测可知,赫尔曼德河源头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降雪量较大,形成较厚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通过河流汇入湿地,且春季降水量较多,为赫尔曼德河提供较丰富的雨水补给,故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月份是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A 春季时哈蒙湿地水域面积增大,三个湖泊连成一片,湖泊水位上涨,湖水顺着甲河流向盐沼,而冬季时,冰雪融水消失,哈蒙湿地面积减少,甲河流会现出现断流,故该河流是季节性河流,A正确;该河流为季节性河流,故径流量小,且甲河河道与图中610米等高线近乎平行,说明所经地区起伏较小,流速缓慢,泥沙沉积,含沙量不大,水能资源不丰富,BC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17.D 由材料知,青海湖在地质历史时期曾作为黄河水系古布哈河一倒淌河的一个“过境湖”,水体可以交换,湖水可以流出,盐分不易积累,所以为淡水湖。而后来地形隆起,形成倒淌河,青海湖成为内流湖,河流水只有注入没有河水流出,湖水不能与外界交换,盐分积累,逐渐演变为咸水湖。所以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D正确;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湖区蒸发量有所增加,但不是成为咸水湖的根本原因,A错误;根据材料原外泄河道成为汇入的支流,入湖的径流增加,B错误;湖中盐度增加是由于外泄河道被阻断,盐分无法排出引起的,入湖盐类增多不是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C错误。故选D。
18.B 该地气候有暖湿趋势,降水增加,冰川融水量大,故湖水面积会增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9.C 读图可知,②④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不封冻海区,不会产生冰山;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会出现冰山。拉布拉多寒流可挟带极地冰山至③附近海域。故最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是③地附近。
20.B 由图可知,甲乙之间航线与北大西洋暖流分布基本一致,北大西洋暖流自西向东流,由甲到乙顺流省时,由乙到甲逆流耗时较多。
21.A 分析材料可知,该集水区的土壤性质受坡向和坡位的影响较大。读图对比甲、乙样带坡位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更有利于发育深厚土壤,土壤厚度比乙样带大。因此,相对于乙样带,甲样带的土壤厚度大、含水量高,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2.B 腐殖质含量多少与枯枝落叶归还量以及分解量有关。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半干旱地区,甲地位于阴坡,光照较弱,蒸发弱,土壤水分多,植被较丰富,因此,生物量多于乙样带。因此,导致甲、乙样带土壤腐殖质含量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为①生物量、②土壤湿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3.C 丙位于河流下游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流速较慢,因此土壤黏粒比重较大,保水性能强,土质黏重,通气效果差,因此C正确,A、D错误。该集水区位于青海湖流域的北部,温度较低,腐殖质分解慢,B错误。故选C。
24.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③④自然带东西延伸,由高纬度到低纬度南北更替,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是高山地区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更替;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表现为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更替;地方性分异规律是地形、洋流等地方因素影响下自然带的表现。
25.D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相对平坦。根据图示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西风带控制,由于该地地势相对平坦,海拔较低,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可以深入内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和大气环流;深入内陆的分布区距离海洋较远,受洋流影响较小;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热量,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较好。
26.【答案】(1)位于北半球(1分);东半球(1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或亚热带地区)(1分);位于亚欧大陆西部(1分);西临大西洋(1分);东部和北部与西班牙相邻(1分)。(任答4点得4分)
西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山地阻挡抬升多地形雨(2分);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长(2分)。
(3)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1分);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1分),昼夜温差大(1分);纬度低,冷空气影响小,低温冷害影响小(1分)。
【解析】(1)地理位置主要从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特殊位置等方面来描述。读图,根据经纬度,西班牙位于40°N,位于北半球,位于20°W以东、0°以西,属于东半球,位于中纬度地区。西临大西洋,位于欧洲大陆西南部,东接西班牙。
(2)降水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大气环流、下垫面(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人类活动作答。据图所知,葡萄牙北部多山地高原,该地位于所处纬度受盛行西风影响,西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山地阻挡抬升,气流上升,多地形雨;北部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雨季较长。
(3)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主要从光照、热量、水分、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作答。葡萄牙南部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位于大陆西岸30°到40°之间,是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营养物质的积累;纬度低,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影响小,低温冷害气象灾害对葡萄种植影响小。
27.【答案】(1)雅库伊河等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受海浪、潮汐的顶托泥沙沿平行于海岸方向堆积(2分);受巴西暖流的影响沙坝并向西南方向延伸,逐渐形成高出海平面的狭长沙坝(2分)。
(2)盐度不断降低(2分)。原因:随着沙坝延长,湖泊封闭性增强,(澙湖与大西洋联通水道逐渐变窄),大西洋海水进入湖泊受阻,进水量逐渐减少(2分),流入澙湖的河水不断稀释海水,使得湖水盐度不断降低(2分)。
(3)有利影响:沙坝阻挡海上风浪,使澙湖成为天然避风港,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2分)。
不利影响:河流带来的泥沙不断在澙湖淤积,航道变浅,船舶通航吨位降低(2分);随着沙坝的延伸,出海口变远,增加通行时间与成本(2分)(不利的影响任答1点得2分)。
28.【答案】(1)有春汛、夏汛(或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或凌汛)(1分);年径流量不大(1分);有结冰现象(1分);冬季有断流现象(1分);含沙量较小(或洪水时含沙量大)(1分)等。 (任答3点得3分)
(2)类型:陆地内循环(1分)。过程:南部山区少量大气降水、大气冷凝水及冰雪融水等下渗,形成地下水(1分);地下水沿断层渗出地表,补给湖泊水(1分);湖泊水通过蒸发外泄(1分)。
(3)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成露水,通过沙粒缝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2分);断裂带分布多,地下水易渗出,补给水源稳定(2分);周围高山分布多,冰雪融水补给多(2分);沙漠气候干旱,年内蒸发量差异小(2分);湖泊补给水量与蒸发(支出)保持平衡(2分)等。(任答3点得6分)
【解析】(1)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和凌汛等。黑河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少,河流有断流现象。
(2)巴丹吉林沙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陆地内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环节,主要过程是:南部山区少量大气降水、大气冷凝水及冰雪融水等下渗,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沿断层渗出地表,补给湖泊水;湖泊水通过蒸发外泄,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3)湖泊冬夏水位恒定、水量不增不减的原因,应该跟水汽的蒸发量和湖泊补给量相差不大有关。由于巴丹吉林沙漠地处西北,昼夜温差大,夜晚候水汽凝结成露水,通过沙粒缝隙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当地多断裂带,地下水沿着断裂带渗出,补给湖泊,补给水源稳定;巴丹吉林沙漠周围多高山,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多,补给湖泊量较大;虽然沙漠气候干旱,但是年内蒸发量差异小;湖泊水量收支平衡也是稳定的重要原因等。
29.【答案】(1)植株白色绒毛发育,有利于保温,说明生长环境气候寒冷(2分);毕生仅开一次花,说明生长缓慢,土壤贫瘠,土壤水分少(2分);植株矮小,说明生长区风力强劲,大风天气较多,植株矮小不容易被强风摧毁(2分)。
(2)风力传播(1分)。理由:气候高寒且旱,依靠动物或流水传播条件欠佳(1分);高山大风天气多,风速大,利于种子向远方扩散(1分)。
(3)高寒地理环境植被稀少,植物群落少,植物生长慢(1分);保护雪兔子利于维持高寒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或维持当地生态的稳定性或多样性)(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析】(1)结合材料和图示可知,雪兔子植株矮小,一般植株高约30厘米左右,说明生长环境多大风,高大植株易被大风毁坏;雪兔子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毕生只开一次花,说明雪兔子生长缓慢,生长环境热量、水分、土壤环境较差;茎叶白色绒毛发育,酷似棉袄,利于保温,说明其生长环境低温严寒。
(2)高海拔山地,气候严寒干旱,其他传播媒介(如昆虫、动物、流水等)较少,但山地大风天气多,风速大,利于种子向远处传播,寻找更优的生长环境。因此雪兔子种子的传播方式为风力传播。
(3)高寒山地热量、水分、土壤环境较差,适合生存的植被群落少,生态环境脆弱,而雪兔子植株能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其存在为周边生态系统提供了稳定的媒介,利于保持高寒山地脆弱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