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训练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09: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训练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2.化学的学习使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宏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热胀冷缩﹣﹣温度升高,微粒变大;温度降低,微粒变小
B.电解水分子分解,生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此时,CO2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很大差异是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3.、CuO的固体混合粉末ag,在高温条件下与一定质量的碳恰好完全反应,得到金属混合物,将生成的气体用足量澄清石灰水吸收后得到白色沉淀。则a的数值为
A.3.21 B.4.01 C.3.59 D.7.41
4.碳元素是世界上最大的元素家族。下列有关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B.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CO中毒
C.CO能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可燃性
D.在一定条件下,CO和CO2可以相互转变
5.下列实验方案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
B 除去KCl中的KClO3 充分加热
C 证明甲烷(CH4)中含有氢元素 点燃甲烷,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D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加入MnO2
A.A B.B C.C D.D
6.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事实或实验现象与相关解释或结论一致的是
选项 事实或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干冰能制造舞台云雾 干冰升华吸热
B CO2可用排水法收集 CO2不溶于水
C CO2可使燃烧的蜡烛熄灭 CO2不供给呼吸
D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液体变红 CO2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A.A B.B C.C D.D
7.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出现白膜
②通过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使刚刷过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燥,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时墙壁反而更潮湿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三个反应均能放出热量
C.三个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9.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10.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三种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组成不同
B.化学性质相似
C.硬度、导电性不同
D.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 电解水
B.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C. 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
D. 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12.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观察到a试管中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B.刚开始预热,b试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
C.碳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1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③久未开启的菜窖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二氧化碳能使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碳足迹”(见图)标示着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一般情况下,人们消耗的能源越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下列做法不能有效减小“碳足迹”的是(  )

A.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
B.绿色出行,多采用自行车和步行方式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处理
二、非选择题
15.小致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了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应 (填“缓慢”或“快速”)倾倒气体;
(2)实验B,向装满的软塑料瓶中倾倒约体积的澄清石灰水,迅速盖好瓶塞,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C中湿润的石蕊小花变红,原因是 。
16.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应用广泛。如图①②③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④⑤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1)以上各图中只涉及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有 ;
(2)如图③所示在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迅速倒入少量蒸馏水,盖紧瓶塞并振荡,实验现象是 。
(3)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利用二氧化碳有 的性质制成的。
17.碳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和化合物.
(1)如图是几种常见的碳单质的结构。
①石墨的结构是 (填字母)。石墨在一定条件下生成金刚石属于 ( “物理”或 “化学”)变化,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2)通过上述讨论,我们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请利用该理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净水过程中常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 的结构。
②CO和CO2性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
③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墨中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具有的性质是 。
18.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转化过程中, (填“原子”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 。
(2)写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该过程可缓解 ,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
19.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分类角度,CO2属于 (填字母)。
A 单质 B 氧化物 C 有机物
(2)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3)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4)变化角度,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间转化图。
实验室中常用CO2→CaCO3检验CO2气体,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 。
(5)应用角度
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字母)。
A 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 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C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B
4.D
5.A
6.A
7.A
8.D
9.A
10.A
11.C
12.D
13.B
14.C
15.(1)缓慢
(2)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与反应生成碳酸)
16. ①⑤ 软塑料瓶变瘪了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7. B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疏松多孔 分子的构成不同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8. 原子 氧元素(或O) CO2+2H2O2O2+CH4 温室效应(或CO2的排放)
19. B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