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22:1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文中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风景,描写了深秋时节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充满了童真童趣,饱含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平常生活之美,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尤其是将落叶想象成“金色的巴掌”,为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结尾既呼应开头,又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教学过程中可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读懂每个自然段所描写的景物,身临其境地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每一个深秋特写镜头的美。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2.能运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3.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2.教学难点: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尝试仿照课文或课后“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写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
2课时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
2.能运用“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早晨起来,背上书包,走在落满黄黄的树叶的道路上。”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生活经历呢?试着说说你的感受吧。(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相关落叶的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3.引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呢?
预设:
“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呢?(引导学生读课文,找答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难理解的词语,标注自然段序号。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4.教师出示生字新词,学生认读。
铺满 水泥道 亮晶晶 水洼 湿漉漉 院墙 印着 熨帖 排列
规则 凌乱 增添 棕红色 雨靴 迟到
4.出示下面的词语,学生找出其在课文中的位置,读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想他们的意思。
明朗 熨帖 凌乱
可以用联系上文的方法理解“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因为上一个自然段,有句话“天开始放晴了”。
“熨贴”就是紧贴的意思,遇到无法理解的词语的时候,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弄清楚它的意思。
“凌乱”就是杂乱无条理的意思,我是通过上文的“他们排列的并不整齐”猜想到的。
5.书写指导
(1)出示课文会写字,学生齐读,并组词。
(1)着重分析指导“铺、泥、晶、院、墙、印、迟”。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铺”: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甫”中竖应有力,宜长。
“泥”:左右结构,“氵”第三笔提短一些;“史”撇要长。
“晶”:品字形,三个“日”大小相近,横竖布白要均匀。
“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阝”的竖宜长;“元”在“宀”下方。
“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部第二横托上盖下。
“印”:左右结构,左右疏密均匀,左高右低。右部竖要直而有力。
“迟”:半包围结构,“尺”的捺变成点;“辶”的平捺长伸。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1.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可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在落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上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自由提问,留待下节课进行自主探究)
预设: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过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
1.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能仿照课文或者“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难点)
1.词语听写。
铺满 水泥道 亮晶晶 院墙 脚印 排列 规则 凌乱 棕树 迟到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美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一)读第1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1.指名读,齐读。
2.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学生根据句子回答早上,去上学的时候等。)
3.说一说你在秋天的早晨,上学的时候会看见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第2-9自然段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教师出示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2.自由朗读第2-9自然段,思考: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天气晴朗,变得凉爽了,地面潮湿,露出了蓝天,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等。)
3.找出文中的“明朗”“熨帖”“凌乱”等关键词语,回顾上节课讲到的内容,试着用
不同的方法理解着三个词语,并总结用到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课件出示课文6、7自然段。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指名读这两段话,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2)班级交流感受,教师适时总结。
(作者把这条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水泥道想象成一块彩色的地毯,把这一片片梧桐叶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和梧桐叶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3)教师过渡:欣赏了水泥道的美丽,连我们也要忍不住上去走一走了。真羡慕作者啊,看看他走在水泥道上的真切体验吧!
4.出示课文第8自然段。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找出其中的比喻句,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读后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
比喻句: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感受:作者把“小雨靴”比作“小鸟”,形象生动,表现了“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欢快的心情。
(2)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再读这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害怕破坏美丽的景色)
(三)学习第10-11自然段
1.自由朗读着两个自然段,想一想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非常喜欢雨后的水泥道。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2.带有赞叹的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3.出示课文的第1、2自然段,对比阅读课文的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首尾呼应,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形成一种回环起伏的美。)
1.课文主题探究。
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像金色巴掌的梧桐树叶铺满了门前的水泥道,给这条水泥道增添了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出示课后“阅读链接”。
(1)读一读,想一想,这位作者在上学下学的路上都发现了什么呢?
(在上学下学的路上,我会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
(2)作者看到这些的感受是什么呢?(百看不厌)
(3)教师总结引导:课文是对一种景物进行细致的描写,而阅读衔接的内容是对多种景物进行简单大致的描写。
3.发现身边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这是多么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请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手法,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