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
基础巩固与运用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4分)
汤匙(chí shí) 掺和(chān cān) 炽热(chì zhì)
黄焖鸡(mēn mèn) 菱角(líng lín) 骡马(luó nuó)
榛子(zhēn qín) 翡翠(fěi fēi)
二、 看拼音,写词语。(8 分)
rán fànɡ bǎi tān zhǒnɡ zhànɡ jiān áo
bǐ cǐ rǎn ɡānɡ wǎn zhǎn suàn tóu
三、 将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4 分)
①万象( )新 ②( )然不同 ③独出心( ) ④师传身( )
1. 下列词语和词语③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1 分) ( )
A. 史无前例 B. 别具一格
C. 千篇一律 D. 殊途同归
2. 南方的早春已然呈现一片 、生机盎然的景象。(填序号) (1 分)
四、 选择题。 (12 分)
1.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陈醋 眨眼 B. 霄夜 轿车
C. 骆驼 恰好 D. 褐色 肮脏
2. 下列选项中对画横线部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迢迢牵牛星(遥远的样子) B. 纤纤擢素手(伸出)
C. 初旬(十日为一旬) D. 轻烟散入五侯家(五位权贵)
3. 下列词语中,和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A. 规则 B. 规律
C. 习惯 D. 规章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B.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C.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D.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
5. 下列诗句按时间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A. ④③②①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①②
6. 下列对京味儿语言特点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儿化音多,如“玩意儿” “零七八碎儿”。
B. 有些音节的实际发音,变成了轻声,如“闲在”的“在” ,“玩意儿”的“意”。
C. 老舍先生是“京味儿语言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他少有作家用京味儿语言创作。
D. 融入了北方方言词汇,有特定的意思,如“阿哥” ( à ge,指儿子) 、“言语” ( yán yu,指打个招呼)
五、 句子练习。 (6 分)
1.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 (改成肯定句)
.
2. 锅中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用相同修辞手法写句子)
.
3. 据研究,茶叶对许多人体的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 分)
1.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 。 在他的笔下,北京的年在 的时候街上挤满了人,到了 时却全城都在休息,真有意思。
2. 在《腊八粥》这篇课文中,作者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写 的情景上,而是详写了 的过程,让读者与八儿一起不断地诱人的腊八粥
3. 《寒食》用“ , ”两句点明了寒食节所处的季节,以及这个时节的典型景物。
4. 长歌行 中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要趁早刻苦上进,以免日后懊悔的名句是:
“ , ”!
七、 阅读理解。 (26 分)
(一)迢迢牵牛星(10 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脉脉不得语。
1. 请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 分)
2. 诗歌细致刻画人物,有动作描写,如“ ”,有神态描写,如“ ” ,还有心理感受的直接抒发,如“ ”。 (3 分)
3.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这首诗以“迢迢牵牛星”为题,大部分诗句也都在对“牵牛星”进行描写,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B. 诗的三、四两句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表现出织女的心灵手巧和兢兢业业
C. 诗的五、六两句写织女织布难成与泪如雨下的画面,让人深感她的思念之苦。
D. 诗的第十句中,叠词“脉脉”写出了织女的离愁哀怨的形象。
4. 有人认为,“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这两句诗与第一句的“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是矛盾的,你觉得它们矛盾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二)端 午 日(16 分)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上午 11 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炮。 ∥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 30 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
1. 选文一共写了三个场面,请简要概括画面并判断其属于详写还是略写.(5 分)
场面一:概括 图 (详 略)
场面二:概括 图 (详 略)
场面三:概括 图 (详 略)
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2 分)
2. (1)短文中 3 个加点的“莫不” ,写出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 。 (2 分)
(2) 3 个加点词“ 莫不” 可以替换成: 、 、 。 (3 分)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A)参考答案
一、 chí chān chì mèn líng luó zhēn fěi
二、 燃放 摆摊 肿胀 煎熬 彼此 染缸 碗盏 蒜头
三、 更 截 裁 授 1. B 2. ①
四、 1. B 解析:应为“宵夜”。
2. D 解析:五侯:泛指权贵豪门,不是特指
3. C
4. C 解析:根据语意可知两句意思为递进,句子还未说完,故“元宵节”前“。”应改为“ ,”。
5. D 解析:①指的是中秋,在农历八月十五。②指的是重阳,在农历九月初九。③指的是清明,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④虽然没有学过,但从正月中旬可知是元宵节,在正月十五。 因此顺序为④③①②,选 D。
6. C
五、 1. 这很奇怪,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
2. 示例:冰层下的河水,偷偷地向前跑着。
3. 据研究,茶叶对人体的许多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 1. 老舍 除夕 初一 2. 喝粥 等粥 期待
3.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4.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七、 (一)1. 札札弄机杼 盈盈一水间 2. 纤纤擢素手 泣涕零如雨 相去复几许
3. A 解析:“大部分诗句也都在对‘牵牛星’进行描写”错误,全诗大部分诗句都在写“河汉女”。
4. 示例:不矛盾。 “迢迢”的意思是遥远的地方,“河汉清且浅,相去
复几许”指仅仅是一水之隔。 虽然现实距离不远,但是因为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他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二)1. 河边看船 龙舟竞赛 众人逐鸭 略写 详写 略写 采用有详有略的写
法,使中心突出。 龙舟竞赛是茶峒端午节最重要、最盛大、最热闹的民俗
活动,也最能体现茶峒人的精神面貌,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
2. (1)数量很多盛大场景 (2)一律 无不 全都
3.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把龙舟竞技的场面写得具体而详细,让人感受到茶峒人民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精神。
4. C
5. 示例:水里热闹极了。 众人纷纷使出浑身力气,双手不停地划水,朝着各自认准的鸭子奋力游去。 而鸭子们受到惊吓,展翅乱飞。一时水花四溅,欢声四起。
八、 指导: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结合题干来看,需要写民风民俗。 首先明确自己要写的是什么,某个民族的一种风俗,可以是自己家乡的,也可以是其他地区的。 然后写出这个风俗的主要特点和相应的活动,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开头:开门见山或对比式。 正文:具体写出风俗习惯,可以结合事件进行细致阐述,交代清楚其特点所在。 结尾:抒情或总结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