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桂花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3. 能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
1. 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我们都见过桂花,它是一种十分小巧的花,通常有白色、黄色等颜色。桂花的香气非常浓郁,当它盛开时,整个空气中都会弥漫着它的芬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桂花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是在下一场美丽的桂花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桂花有关的课文――《桂花雨》。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描写家乡的桂花,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那美好的桂花雨吧!
二、生字学习
1. 箩:luó(箩筐)
造句:他背着一个装满了农产品的箩筐。
2. 杭:háng(杭州)
造句: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有很多名胜古迹。
三、书写指导:
1. 懂:“懂”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忄”旁,右边是一个“董”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忄”旁的竖要写得长一些,右边的“董”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2. 兰:“兰”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艹”字头,下面是一个“阑”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艹”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一些,下面的“阑”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3. 箩:“箩”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艹”字头,下面是一个“罗”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艹”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一些,下面的“罗”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4. 婆:“婆”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波”字,下面是一个“女”字。写的时候要注意“波”字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一些,下面的“女”字要写得稍微小一些。
5. 糕:“糕”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米”字旁,右边是一个“羔”字。写的时候要注意“米”字旁的横要写得短一些,右边的“羔”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6. 饼:“饼”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饣”字旁,右边是一个“并”字。写的时候要注意“饣”字旁的横钩要写得短一些,右边的“并”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7. 浸:“浸”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氵”,右边是一个“侵”字。写的时候要注意“氵”的第二笔要写成提,右边的“侵”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8. 缠:“缠”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纟”旁,下面是一个“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纟”旁的第三笔是提,下面的“廛”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9. 茶:“茶”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一个“艹”字头,下面是一个“木”字和一个“人”字。写的时候要注意“艹”字头的横要写得短一些,下面的“木”字和“人”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10. 捡:“捡”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扌”,右边是一个“佥”字。写的时候要注意“扌”的横要写得短一些,竖钩要写得长一些,右边的“佥”字要写得稍微宽一些。
四、作者简介
琦君(1917 年 7 月 24 日―2006 年 6 月 7 日),本名潘希真,浙江温州瓯海瞿溪人,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家。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中国农村社会的朴实生活图景。
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她以温柔敦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术世界。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 30 余种,包括《烟愁》《琦君散文》《琦君精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为英、日、韩等文字。
五、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提到了中秋节和桂花这两个元素,并通过它们引出了一种特定的情感和记忆。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这个节日与家庭团聚、赏月和吃月饼等习俗紧密相连。
桂花的象征意义:
桂花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高雅、纯洁和吉祥。在中秋节期间,桂花盛开,为节日增添了一种特殊的氛围。
情感与记忆的关联:
作者提到“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暗示着这个时节对于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桂花和中秋节一起,成为引发作者情感和回忆的触发点。
文学手法与表达效果:
通过这种简单的描述,作者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读者可能会回想起自己的故乡、家庭以及与中秋节相关的美好记忆。这种表达方式简洁而富有感染力。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中秋节和桂花的象征意义,巧妙地引发了读者对于家庭、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它展示了作者对于故乡和传统文化的深深眷恋,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温馨的情感氛围。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作者对花的态度:
作者一开始表示自己小时候对任何花都不懂得欣赏,这反映了作者当时对花的无感或是不懂得欣赏花的美丽和价值。
作者对桂花的特别喜爱:
尽管作者对其他花并不感兴趣,但他特别提到了桂花,表示自己喜欢桂花。这是因为桂花的独特之处,它的样子虽然笨笨的,不像其他花那样有姿态,但在开花时,它的香气非常迷人。
桂花的描述:
作者描述了桂花的特点,如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需要仔细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这些描述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
桂花的香气:
作者强调了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这是桂花最吸引人的地方。桂花的香气成为了作者喜欢它的主要原因,也体现了作者对桂花香气的深刻印象和感受。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特别关注和欣赏。作者对桂花的描述和赞美,也反映了桂花的特点和魅力。通过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真挚情感和喜爱。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作者故乡的台风季节和母亲的担忧,以及她对邻居的关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故乡的环境背景:
作者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这个背景为下文提到的母亲担忧台风提供了合理的理由。
母亲的担忧:
由于故乡靠海,台风季节对当地的影响可能非常大。母亲担心台风会带来破坏,特别是会影响到桂花收获。
母亲的行动:
母亲每天都会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叨着希望不要有台风。这个细节展示了母亲的担忧,她密切关注天气的变化,希望有个好收成。
母亲的心愿:
母亲的心愿是将收获的桂花送给邻居,尤其是糕饼做得多的人家。这表明她不仅关心自己的家庭,也关心周围的邻居,愿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故乡的风土人情和母亲的担忧与关心,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回忆和对亲情的感悟。通过母亲的行为和心愿,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淳朴、善良和分享的精神,这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香味以及摇桂花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桂花的香味传播:
作者用“香飘十里”来形容桂花盛开时的香味传播范围之广。通过这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突出了桂花香味的浓郁和传播距离的远。
邻里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作者进一步强调,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能沉浸在桂花香中,这表明桂花的香味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影响深远,使得整个社区都沉浸在花香之中。
摇桂花的必要性:
作者提到桂花成熟时应当“摇”,这里的“摇”可能指的是摇动桂花树使桂花掉落。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而如果桂花自然开过或被风雨吹落,其香味就会差很多。这说明摇桂花是一种确保桂花完整、新鲜并保持其最佳香味的方法。
与自然脱落的桂花的比较:
通过比较摇下来的桂花和自然脱落的桂花的香味,作者强调了摇桂花的必要性和优势。摇下来的桂花能够保持其完整的形态和新鲜度,从而散发出更浓郁的香味。而自然脱落的桂花可能受到风雨的影响,导致香味变差。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桂花的香味传播和摇桂花的必要性,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深入了解和欣赏。通过比较摇下来的桂花和自然脱落的桂花的香味,作者突出了保持桂花完整、新鲜的重要性,从而强调了摇桂花的必要性和优越性。这种细节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关注和情感。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摇桂花的期待和兴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摇花的重要性:
对于作者来说,摇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此他总是催促母亲早点摇桂花。这表明摇桂花对于作者来说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可能与其香味和童年的快乐体验有关。
母亲的担忧与提前行动:
母亲会观察天气情况,如果预见到台风即将来临,就会提前摇桂花。这显示了母亲的细心和周到,也反映出她对桂花的重视和对家庭的照顾。
摇桂花的情景:
作者描述了自己和家人一起摇桂花的情景,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感觉就像下雨一样。这种描述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期的欢乐和兴奋,与桂花的香味紧密相连。
比喻的运用:
作者将桂花落下比喻为下雨,形象地描绘了桂花落下的情景。这种比喻突出了桂花的数量之多和香味的浓郁,也传递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期对摇桂花的期待、母亲的担忧、摇桂花的情景以及比喻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桂花的深厚情感和对童年欢乐的怀念。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桂花摇落后的一系列处理和用途,以及它对整个村庄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桂花的处理:
桂花摇落后,需要挑去小枝小叶,然后晒上几天太阳。这样的处理步骤,是为了保证桂花的质量和香味。晒干后的桂花可以保存更久,并且方便后续的用途。
桂花的用途:
桂花晒干后,有多种用途。它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也可以在过年时用来做糕饼。这种多功能性显示了桂花的美味和实用性,也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
桂花香气的传播:
桂花不仅在摇落时能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而且其香气全年都能弥漫在空气中。整个村子都沉浸在这种香气里,表明桂花香气的广泛传播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桂花的象征意义:
桂花的这种香气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愉悦的感受,还象征着整个村庄的繁荣和富饶。桂花的存在和其香气的传播都与村庄的生活紧密相连,成为村庄文化和记忆的一部分。
总结:
这段文字详细描述了桂花摇落后的一系列处理和用途,以及它对整个村庄的影响。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展示了桂花的多功能性和实用性,以及它对村庄生活的重要性。同时,桂花的香气和存在也成为了村庄文化和记忆的象征。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以及母亲对桂花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作者在杭州的赏桂花经历:
作者在念中学时,全家搬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满是桂花树,花开时香气四溢。作者经常去那里赏桂花,感受桂花的香气。
作者对桂花的情感:
作者喜欢桂花,不仅因为它的香气,还因为它带给他的美好回忆。他愿意将这种美好分享给母亲,因此常常捡一大袋桂花回家给母亲。
母亲对桂花的情感:
然而,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与作者不同。母亲认为,尽管杭州的桂花很香,但它们无法与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相比。这显示了母亲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情感上的依赖。
家乡情感的表达:
母亲的话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情感和记忆。即使在异乡,她仍然怀念家乡的桂花,那种独特的香气和与桂花的情感联系成为她对家乡的记忆和情感的象征。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描述作者在杭州赏桂花的经历和母亲对桂花的情感,展现了家乡的情感纽带和人们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尽管身在他乡,但家乡的情感和记忆仍然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童年摇桂花和桂花雨的回忆,表达了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
“摇花乐”的情感体验:
“摇花乐”是作者童年时期的一种快乐体验,与桂花紧密相关。通过摇动桂花树,作者能够享受桂花纷纷落下的场景,感受桂花的香气,这种体验对于作者来说是美好而难忘的。
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离开了家乡,但童年时期的“摇花乐”和桂花的香气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深深怀念,以及桂花的特殊地位在作者心中的重要性。
情感与记忆的关联:
桂花、摇花和童年的欢乐记忆紧密相连,成为作者情感和记忆的触发点。每当作者想起这些场景,他都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幸福,这种情感与记忆的关联突显了童年和家乡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回忆童年时期的“摇花乐”和桂花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和家乡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与记忆的关联突显了家乡和童年对人们情感和成长的影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总结:
《桂花雨》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总结:
1.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回忆童年时期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和家乡的怀念之情。
2. 写作特点:文章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以“桂花雨”为线索,通过回忆“摇花乐”等童年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3.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写桂花,展现了作者儿时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4. 学习要点: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