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 单元同步训练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酸和碱 单元同步训练卷(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5 10: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同步训练卷
一、单选题
1.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不变色、变蓝的是
物质 酱油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4.8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一氧化碳 有毒 冶炼金属
B 活性炭 吸附性 作冰箱除味剂
C 生石灰 与水反应放热 自热饭盒
D 稀有气体 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制作霓虹灯
A.A B.B C.C D.D
3.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
B.锌和银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银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能使石蕊变蓝的一定是碱溶液
4.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洗洁精清洗餐具油污 洗洁精能溶解油污
B 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隔绝可燃物可以灭火
C 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溶解碳酸钙等沉淀
D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炭包 活性炭能吸附异味
A.A B.B C.C D.D
5.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P点时的溶液呈碱性 B.N点时的溶液呈红色
C.N→P过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6.研究氢氧化钠性质实验中的部分实验及现象记录如下,其中现象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 现象
A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B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D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产生黄色沉淀
A.A B.B C.C D.D
7.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合理的是
A.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溶液的酸碱性时,要将试液的胶头滴管伸入待测溶液中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蒸发食盐水时,将食盐水全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闻浓盐酸的气味时,将鼻子尽量凑近试剂瓶口去闻
8.做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到盛有氧化铜的容器中
②a点表示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③a点和b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④a点和b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不相同
A.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应用中和反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Fe2O3+3CO=2Fe+3CO2
B.稀盐酸除铁锈:Fe2O3+6HCl=3FeCl2+3H2O
C.用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
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2NaOH+SO2=Na2SO3+H2O
10.取四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各取少许,用稀酸或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不能做酸碱指示剂的花汁有
花的种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大红花 粉红色 橙色 绿色
玫瑰 粉红色 粉红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雏菊 无色 无色 黄色
A.万寿菊 B.大红花 C.玫瑰 D.雏菊
11.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
食物 葡萄 牛奶 面汤 苹果汁
pH 4.0~4.4 6.3~6.6 7.6~8.0 2.9~3.3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葡萄 B.面汤属于酸性食品
C.葡萄和牛奶均为酸性食品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强
12.物质的检验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为了达到目的,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样,观察颜色
B 区分和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溶液中少量的 加过量的镁粉,过滤
D 除去中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足量生石灰
A.A B.B C.C D.D
1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他在滤纸条上每隔一定距离滴一滴酚酞试液,在棉花上滴加几滴浓氨水,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和棉花上的浓氨水都变红
③若试管放在冰块上,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也会变红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14.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氯化钠放入水中,很快就“消失”了 氯化钠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中扩散
B 溶液间的反应比固体间的反应快 参加反应的粒子在溶液中接触机会比在固体中多
C 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 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 蔗糖溶液是混合物 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A.A B.B C.C D.D
15.同学们在实验室中利用无色溶液a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a中的溶质一定属于碱
B.步骤中胶头滴管每次使用后应洗净
C.步骤所得的无色溶液不一定呈中性
D.步骤中析出的固体一定是氯化钠
二、非选择题
16.请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当我们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热天我们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由此可知,要增大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方法是 、 。
(2)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10%的NaOH溶液;B、5%的硫酸溶液;C、5%的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 (填编号,下同)画上花,再蘸 画上叶,将白纸挂上墙,用 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化学原理是 。
(3)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加热后变浑浊的原因是 。
(4)工厂常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
(5)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铝、铁、铜、锌的金属活动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通过观察,小明同学很快判断出锌、铁、铝活动性强弱,据你分析,小明同学做出判断依据是 。
17.如图所示,电子秤上的量筒中分别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请回答:

(1)A中示数 ,原因是浓盐酸具有 性;
(2)B中示数变大,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可作为某些气体的 剂;
(3)在化学实验中用到的一般都是稀硫酸,所以需要将浓硫酸进行稀释,写出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步骤 ;
(4)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 ,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5)如果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来测硫酸的pH,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8.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中都用到了水,但是用水作用是不同的,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 (填字母)归为一类,理由是 。

A B C D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氧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价、+2价。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价、+1价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氧元素通常显-2价,但有时也会显-1价,如过氧化氢中氧元素化合价为-1价,由此推测Na2O2的名称为 。
19.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请回答以下有关中和反应的问题.
(1)图1图像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进行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按照图2 (填甲或乙)图所示进行的,曲线上M点表示 .
(2)图3是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图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①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
②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 .(填“改变”或“没有改变”)
③ 和 离子实质上没有参加反应.
(3)根据乙图进行的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4所示:
①由图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恰好中和时溶液温度达到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C
6.D
7.B
8.C
9.D
10.A
11.B
12.B
13.B
14.B
15.C
16.(1) 压强 温度 增大压强 降低温度
(2) B A C 硫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3)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结晶析出
(4)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铝片、锌片、铁片表面均产生气泡,且产生气泡的速率:铝片>锌片>铁皮
17.(1) 变小 挥发
(2) 吸水 干燥
(3)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4)氢离子/H+
(5)偏大
18.(1) D 水均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2) Hg2O 过氧化钠
19.(1) 乙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2) H+与OH-结合生成H2O 没有改变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3) 放热 最高/B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