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工业流程题
1.(2023春·全国·高三统考专题练习)氨是最重要的化学品之一,我国目前氨的生产能力位居世界首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数据计算反应的ΔH = kJ·mol-1。
(2)研究表明,合成氨反应在Fe催化剂上可能通过图2机理进行(*表示催化剂表面吸附位,N表示被吸附于催化剂表面的N2 )。判断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即速率最慢步骤)为 (填步骤前的标号),理由是 。
图2反应机理
(i)N2(g)+*N
(ii)N+*2N*
(iii)H2(g)+*H
(iv)H+*2H*
(v)N*+H*NH*+*
……
(…)NHNH3(g)+*
(3)合成氨催化剂前驱体(主要成分为Fe3O4)使用前经H2还原,生成α-Fe包裹的Fe3O4.已知α-Fe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a=287pm,密度为7.8 g ·cm-3,则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 (列出计算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4)在不同压强下,以两种不同组成进料,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与温度的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一种进料组成为,另一种为。(物质i的摩尔分数:)
①图中压强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②进料组成中含有惰性气体Ar的图是 。
③图3中,当、时,氮气的转化率 。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 (化为最简式)。
2.(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1)三氯乙醛常用于制造农药。化学反应原理是4Cl2(g)+C2H5OH(g)CCl3CHO(g)+5HCl(g)。一定温度下,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Cl2和2molC2H5OH(g),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
B.平衡后再充入少量Cl2反应正向进行
C.加入高效催化剂,能提高氯气的平衡产率
D.平衡时三氯乙醛体积分数可能等于15%
(2)SCl4是一种化工产品。已知有关反应如下:
①2S(1)+Cl2(g)=S2Cl2(1) ΔH1=akJ·mol-1
②S2C12(1)+Cl2(g)=2SCl2(1) ΔH2=bkJ·mol-1
③SC12(1)+Cl2(g)=SCl4(1) ΔH3=ckJ·mol-1
④S(1)+2Cl2(g)=SCl4(l) ΔH4= kJ·mol-1(用含a、b和c的式子表示)。
(3)工业上,曾用催化氧化氯化氢法(俗称地康法)制备氯气:
4HCl(g)+O2(g)2Cl2(g)+2H2O(g) ΔH
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一定条件下,投料比是提高HCl平衡转化率和反应速率以及提纯氯气的关键条件。若投料比太小,有利的是 ;不利的是 。
(4)已知Arrhenius经验公式为Rlnk=-+C(Ea为活化能,k为速率常数,R和C为常数,活化能不随温度变化)。为了探究催化剂对地康法制氯气的影响,某小组选择ZnCl2、CuCl2为催化剂,探究其对氯化氢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信息获知催化效能较低的催化剂是 (填化学式),其理由是 。
(5)在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HCl(g)和1molO2(g),分别在恒容恒温、恒容绝热条件下发生反应:4HCl(g)+O2(g)2Cl2(g)+2H2O(g)ΔH,测得气体压强变化与时间关系如图2所示。
①气体总物质的量:n(a)_ n(b)(填“>”“<”或“=”,下同)。
②a点Qp== (kPa)-1(结果保留2位小数)。b点Kp a点Qp。
3.(2023·江苏连云港·连云港高中校考模拟预测)研究的资源综合利用,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有重要意义。
(1)电催化转化合成气。
①电催化(纳米Au颗粒)还原的机理如图所示:
该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的步骤为 (填“Ⅰ”、“Ⅱ”或“Ⅲ”)。催化剂选用(是指含有55个原子的Au纳米颗粒)的理由是 。
②电催化时还可以使用一种无机固体电解质作催化剂,其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组成,该物质50.7℃以上形成无序结构(高温相),50.7℃以下变为有序结构(低温相),二者晶体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说明:图中,〇球为负离子;高温相中的●深色球为正离子或空位;低温相中的球为离子,●球为离子。
ⅰ.这种无机固体电解质的化学式为 。
ⅱ.“高温相”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其主要原因是 。
(2)铜基催化剂Cu—M(M为ZnO、ZnO/、ZnO/等)是加氢制甲醇常用的催化剂,部分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其中催化剂上有两个活动点位(位点、氧化物载体位点),分别在中碱位()、强碱位()吸附发生反应。
①请写出中碱位()上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 。
②上述加氢制甲醇的过程可描述为 。
(3)氧化制水煤气。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下,将的混合气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加入催化剂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
①450~750℃时,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比略大的原因是 。
②反应中积碳是反应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对附着积碳的催化剂a和催化剂b在空气中加热以除去积碳(该过程催化剂不发生反应),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重整反应中能保持较长时间催化活性的是 (填“催化剂a”或“催化剂b”),判断的理由是 。
4.(2023·湖北荆州·沙市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减少氮的氧化物在大气中的排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Ⅰ.一定条件下,用催化还原可消除NO污染。
已知:①
②
(1)和完全反应,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NO时,吸收8.9kJ的热量;则 H= kJ·mol-1。
(2)将2mol NO(g)、1molO2 (g)和1mol He(g)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压强p条件下进行反应②和。平衡时,若、与三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则NO转化率为 ,反应②平衡常数 (用含p的代数式表示,不考虑)。
Ⅱ.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可利用如下反应处理: ,实验测得,,(、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3)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 (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
Ⅲ.近年来,低温等离子技术是在高压放电下,O2产生O*自由基,O*自由基将NO氧化为NO2后,再用Na2CO3溶液吸收,达到消除NO的目的。实验室将模拟气(N2、O2、NO)以一定流速通入低温等离子体装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等离子体技术在低温条件下可提高NO的转化率,原因是 。
(5)其他条件相同,等离子体的电功率与NO的转化率关系如图所示,当电功率为30W时,NO转化率达到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
Ⅳ.一种隔膜电化学法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6)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 。
5.(2023春·江苏镇江·高三江苏省镇江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我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研发二氧化碳被转化为多种基础化学品,如一氧化碳、甲烷、甲醇等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方法。二氧化碳催化加氢部分热化学反应式如下:
Ⅰ.
Ⅱ.
Ⅲ.
(1)二氧化碳与甲烷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下列事实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相同时间内形成C—H键和H—H键的数目相等
B.相同时间内消耗和形成CO的分子数目相等
C.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
D.体系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消除NO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用将NO还原为和。
①还原NO的总反应为,其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每还原1mol NO,应 (填“释放”或“吸收”) kJ能量。
②研究表明上述反应历程分两步:
Ⅰ.;
Ⅱ.
该总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 (填>,<或=)生成物的总键能。
(3)电渗析法淡化海水(在直流电源作用下通过离子交换膜对海水进行处理)
①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减缓海水中钢铁设施的腐蚀。若开关K置于M处,则电极X可选用的物质是 (选填“石墨块”、“锌块”或“铜块”),钢铁设施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若开关K置于N处,则a极为电源的 (选填“正极”或“负极”)。
②用NaCl溶液模拟海水淡化,电解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淡水从 室(填Ⅰ、Ⅱ或Ⅲ)流出。
6.(2023·江苏扬州·统考三模)烟气中的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NOx的吸收处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1)还原吸收法
方法1:直接使用尿素[CO(NH2)2]溶液吸收烟气中的NOx。
方法2:先用合适的氧化剂将NOx中的NO氧化为NO2,再用CO(NH2)2溶液去还原吸收。
还原吸收等量的NOx,消耗尿素较多的是 (填“方法1”或“方法2”)。工业上选择方法2处理NOx的原因是 。
(2)水吸收法
NO2和N2O4均能被水吸收,不同初始压强下,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被水吸收前和吸收达平衡后,气体中NO2和N2O4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混合气体中与水反应的主要成分是 。达平衡后,气体中的NO2和N2O4的体积分数之和远小于100%,原因是 。
(3)配合物吸收法
钴氨配合物吸收NO的主要原理如下。对NO的配合能力很强,而对NO的配合能力极低。
①与NO反应的和与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②钴氨溶液经过多次循环吸收NO后,其吸收NO的能力会降低,为了恢复钴氨溶液吸收NO的能力,需采取的方法是 。
(4)NO与在某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的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能形成被吸附的O(用O-Site表示),接下来的机理可能有两种:
机理1:
机理2:
上述两个反应均为基元反应。保持温度和NO的浓度不变,测得NO与在该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初始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能合理解释图中曲线变化的机理为 (填“机理1”或“机理2”);判断的依据是 。
7.(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模拟预测)CO2资源化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有效应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并且能充分利用碳资源。二甲醚(CH3OCH3)是现代社会比较清洁的能源。下列是利用CO2制备二甲醚的主要反应。
( i )CO2(g)+H2(g)CO(g)+H2O(g) ΔH=+41.0 kJ·mol-1;
( ii )CO(g) +2H2(g)CH3OH(g) ΔH =-90.4 kJ·mol-1;
( iii )2CH3OH(g)CH3OCH3(g) +H2O(g) ΔH = -23.4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i)(ii)(iii)得3CO(g)+3H2 (g)CH3OCH3(g)+CO2(g)的 ΔH = 。
(2)某二甲醚/双氧水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电池工作时,A电极名称为 ,该电极附近溶液的pH (填“减小”“增大”或“不变”);电极B的电极反应式为 。
(3)CO2催化加氢合成二甲醚。
反应Ⅰ :CO2(g)+H2(g)CO(g)+H2O(g) ΔH =+41.0 kJ·mol-1
反应Ⅱ :2CO2(g) +6H2(g)CH3OCH3(g) +3H2O(g) ΔH = - 122.5 kJ·mol-1
①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在恒压、n(CO2):n(H2)=1:2的条件下,CO2平衡转化率和平衡时CO的选择性(CO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T°C时,起始投入3 mol CO2、6 mol H2 ,达到平衡时反应Ⅰ理论上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 。合成二甲醚时较适宜的温度为260 °C ,其原因是 。
8.(2023秋·湖北武汉·高三武汉市育才高级中学校联考期末)人体内尿酸含量偏高时,关节滑液中产生的尿酸钠晶体会引发痛风和关节炎,相关化学平衡有:
①
②
某课题组拟配制“模拟关节滑液”并进行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时,,,
②时,模拟关节滑液,
(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尿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填字母)。
A.溶液显碱性
B.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 时,等浓度的尿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D.溶液与溶液完全反应
(2)时,向溶液中加入溶液配制“模拟关节滑液”,溶液中 (填“>”“<”或“=”)。
(3)时,向模拟关节滑液中加入至时,通过计算判断是否有晶体析出,并写出判断过程: 。
(4)关节炎发作大都在脚趾和手指的关节处,夏天症状减轻,冬天症状加剧,依据平衡判断:反应②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5)对于尿酸偏高的人群,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多喝水,多食用新鲜蔬果 B.饮食宜多盐、多脂
C. 适度运动,注意关节保暖 D.减少易代谢出尿酸的食物的摄入
9.(2023秋·福建龙岩·高三校联考期末)工业上常用和合成尿素,反应可分两步进行:
① kJ mol
② kJ mol
(1)以、为原料生产尿素的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①为快反应,需在高压冷凝器中进行,采用高压冷凝的原因为 。
(3)一定温度下,将和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容积恒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总反应。20 min时达到平衡,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能说明体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C.和的转化率相等 D.水蒸气的浓度不再变化
②25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的和1.5 mol ,在45 min时重新达到平衡。45 min时的总转化率为 (精确至0.1%);再次平衡时总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③请在图中画出25~50 min内的浓度变化曲线 。
(4)用尿素溶液吸收氮氧化物,可用于处理汽车尾气。NO和不同配比混合气通入尿素溶液中,总氮还原率与配比关系如下图。
①用尿素水溶液吸收体积比为1∶1的NO和混合气,可将N元素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随着NO和配比的提高,总氮还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10.(2023春·河南周口·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甲醇燃料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有利于降低温室效应。
已知:①
②
③
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的 。
(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能够说明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反应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浓度与浓度的比值不再发生变化
D.
(3)在时,将和通入恒容密闭容器中制备甲醇,后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后测得的体积分数为0.3.则内 ,的转化率为 ,化学平衡常数为 (平衡常数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工业上用和也可以合成甲醇,反应为,若将合成气以通入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其中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反应的焓变 0(填“>”“=”或“<”);压强和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在和时,起始的,则平衡时的转化率 50%(填“>”“=”或“<”)。
(5)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在 (填“正”或“负”)极发生反应。
(6)在允许自由迁移的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中,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
11.(2023·湖南·校联考三模)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合理应用NOx,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在催化剂表面分解过程如图甲所示。从状态A到状态C的过程中,能量状态最低的是 (填“A”“B”或“C”)。已知:N2(g)+O2(g)=2NO(g) ΔH=+177.5kJ·mol-1。
(2)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试剂,已知:2NO(g)+Cl2(g) 2ClNO(g) ΔH<0。在t℃、aMPa条件下,向一恒压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2:1通入NO和Cl2的混合气体,体系中气体的含量与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反应20min达到平衡,试求0~20min内ClNO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 MPa·min-1,该反应的Kp= MPa-1(Kp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均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
②若起始条件相同,在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则达到平衡时NO的含量符合图乙中 点(填“a”“b”“c”或“d”)。
(3)用焦炭还原法可除去烟气中的NO2,发生反应:2NO2(g)+2C(s) N2(g)+2CO2(g) ΔH>0。
①一定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2,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能够使上述反应正向进行的是 (填字母标号)。
A.加入催化剂 B.增加活性炭的质量
C.缩小容器容积 D.升高温度
②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足量活性炭和2molNO2,经过相同时间,测得各容器中NO2的转化率与容器容积的关系如图丙所示。a、b、c三点中,已达平衡状态的有 。
(4)某同学利用图丁装置,既解决了CO和NO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又实现了在铁饰品上镀铜。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撤去质子交换膜,一段时质子交换膜间后,溶液的pH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实现铁饰品上镀铜时,铜电极是 (填“c”或“d”)电极。
12.(2023·山东德州·统考三模)苯乙烯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原料。
I.在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乙苯直接脱氢可制得苯乙烯,反应如下:
(1)已知部分化学键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413 436
则键能与键能之差为 。
(2)实际过程中,保持体系总压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通常向乙苯中掺入水蒸气,其原因:①防止催化剂表面产生积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 。
(3)100kPa下,反应气组成n(乙苯):分别按照1:1、1:4、1:9投料,乙苯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
①图中M点的正反应速率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 (填“>”“<”或“=”)。
②已知:(乙苯);,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各组分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50℃、100kPa条件下,按投料时, kPa(用最简分数表示)。
Ⅱ.常压下,乙苯和经催化剂吸附后才能发生反应。控制投料比分别为1:1,5:1和10:1,并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乙苯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4)乙苯平衡转化率相同时,投料比越高,对应的反应温度越 (填“高”或“低”)。
(5)850K时,反应经tmin达到图中P点所示状态,若初始时乙苯的物质的量为nmol,则v(苯乙烯)= 。
13.(2023·四川内江·统考三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以煤炭为主要原料可生产乙醇、二甲醚、丙烯等重要的化工产品。
(1)制合成气CO、H2.C(s)+H2O(g) CO(g)+H2(g) ΔH=+131.3kJ·mol-1,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制备乙醇。
①主要反应:3CO(g)+6H2(g) CH3CH2OH(g)+CH3OH(g)+H2O(g)ΔH= (用含ΔH1、ΔH2、ΔH3的代数式表示)。
已知:i.2CO(g)+4H2(g) CH3OCH3(g)+H2O(g) ΔH1
ii.CH3OCH3(g)+CO(g) CH3COOCH3(g) ΔH2
iii.CH3COOCH3(g)+2H2(g) CH3CH2OH(g)+CH3OH(g) ΔH3
②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CO(g)和7molH2(g)仅发生反应3CO(g)+6H2(g) CH3CH2OH(g)+CH3OH(g)+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混合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达到平衡时,CH3CH2OH体积分数可能为25%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人少量CO,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加入高效催化剂,乙醇产率保持不变
③醋酸酯加氢制乙醇是一个乙酰基产物制备乙醇的路线。醋酸酯加氢的催化效能如表所示:
实验组 催化剂 原料 反应条件 反应性能
温度/℃ 压力/MPa 转化率/% 选择性/%
1 Cu/SiO2 醋酸甲酯 190 28 96.1 99.0
2 Cu-Cr 醋酸乙酯 250 2.8 接近完全 93.8
3 Cu/ZnO 醋酸乙酯 185 1 56 99.0
4 Cu/SiO2 醋酸乙酯 280 4.0 94.6 96.6
上述实验中,催化效能最好的实验为 (填序号),与之对比,实验组3中,醋酸酯平衡转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从表中所给条件的角度分析)。
(3)制备丙烯。
合成气转化为二甲醚后,再转化为丙烯。主要反应为:
I.2CH3OCH3(g) C2H4(g)+2CH3OH(g)
II.C2H4(g)+CH3OCH3(g) C3H6(g)+CH3OH(g)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CH3OCH3发生反应,初始总压为p0,反应到达平衡时总压为1.1p0,且n(C2H4):n(C3H6)=1:1.则平衡时CH3OCH3转化率α(CH3OCH3)= ,反应II的平衡常数Kp= 。
14.(2023·北京海淀·清华附中校考三模)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蓝紫色)、(绿色)、(橙红色)、(黄色)等形式存在。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可与强酸、强碱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在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和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的溶液中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 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化学分析中采用为指示剂,以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利用与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已知、的分别为和)。则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
(4)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将废液中的还原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5.(2023·四川南充·统考三模)间溴苯甲醛是一种重要有机合成中间体。实验室以苯甲醛、液溴为原料,在无水AlCl3催化下加热制备间溴苯甲醛,反应原理和相关物质部分性质如图:
①反应原理 +Br2 +HBr
②相关物质部分性质
物质 溴 苯甲醛 1,2-二氯乙烷 间溴苯甲醛 无水AlCl3
沸点(℃) 58.8 179 83.5 229 178升华
溶解性 微溶于水 微溶于水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遇水水解
I.催化剂的制备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无水AlCl3(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烧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实验时应先点燃 (填“A”或“D”)处酒精灯,F中盛有碱石灰,其作用是 (填字母标号号)。
A.吸收HCl B.吸收Cl2 C.吸收CO2 D.吸收H2O
Ⅱ.间溴苯甲醛的制备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间溴苯甲醛(夹持及加热装置已省略),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将一定配比的无水AlCl3、1,2-二氯乙烷和10.6g苯甲醛在三颈烧瓶中充分混合后,升温至60℃,缓慢滴加经浓硫酸干燥过的足量液溴,保温反应一段时间后,冷却。
步骤2:将反应混合物缓慢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搅拌、静置、分液。有机相用10%NaHCO3溶液洗涤后,再用水洗涤。
步骤3:向洗涤后的有机相中加入适量无水MgSO4固体,放置一段时间后,过滤。
步骤4:减压蒸馏有机相,收集相应馏分,得到16.28g间溴苯甲醛。
回答下列问题:
(3)步骤1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到 。实验装置中仪器a的主要作用是导气和 。
(4)步骤2中稀盐酸的作用是 ,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 (填仪器名称),使用该仪器首先要 。
(5)间溴苯甲醛产率为 %。
16.(2023·河北衡水·河北衡水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中国科学院宣布在入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该技术未来有望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经济发展。
(1)入工合成转化为淀粉只需要11步,其中前两步涉及的反应如图1所示。
①该流程中所涉及含碳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有 。
②反应: 。
(2)反应Ⅰ进行时,同时发生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物质的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3)乙烯是合成工业的重要原料,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①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催化剂下,保持其他初始条件不变,重复实验,经相同时间测得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所示。
在催化剂甲作用下,图2中点的速率 (填“>”“<”或“=”),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 。
(2)一定温度下,该反应正逆反应速率与的浓度关系:,(是速率常数),且或的关系如图3所示,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反应进行分钟后达平衡,测得,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用含的计算式表示,下同),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1·min-1。
17.(2023春·山东聊城·高三山东聊城一中校考期中)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我们不仅关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进行的程度等。
(1)断开1mol共价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mol共价键释放的能量数据如表:
共价键
能量变化/() 436.0 390.8 946.0
进行反应,当生成时,将 (填“吸收”或“放出”) kJ的能量。
(2)在体积为5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气体X、Y、Z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0-2min内Z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③2min时的与5min时的的大小关系为: (填“”“”或“”)。
④下列描述能表示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
A.Z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18.(2022秋·四川资阳·高三四川省资阳中学校考期末)工业上常以水煤气为原料制备氢气或甲醇,其主要反应:,称为催化变换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25℃时:
则25℃时催化变换反应的 。
(2)某温度下催化变换反应平衡常数为9,反应开始时和的浓度都是,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在该温度下,若起始时,反应后,测得,则此时该反应 (填“>”“<”或“=”),这段时间内以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为 。
(3)恒温恒容条件下,判断催化变换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有 。
A.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中的浓度与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的生成速率与的生成速率相等
E.键断裂的同时有键断裂
(4)在催化变换反应的产物中补充氢气可以用于工业制备甲醇:,当起始投料时,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体系中甲醇物质的量分数为,如图所示,a线表示在下的、b线表示在下的(温度)。
①根据图像判断该制备甲醇反应 0。
②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压体积分数,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则250℃时,当时,计算该反应 (只需列出计算表达式,不必计算结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1)-45
(2) (ⅱ) 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N的键能比H-H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
(4) P1
【详解】(1)在化学反应中,断开化学键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能量,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的差,因此,由图1数据可知,反应的,故答案为:-45。
(2)由图1中信息可知,的ΔH=+473 kJ·mol-1,则N≡N的键能为946 kJ·mol-1;的ΔH=+654 kJ·mol-1,则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N的键能比H-H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故答案为:(ⅱ);在化学反应中,最大的能垒为速率控制步骤,而断开化学键的步骤都属于能垒,由于N≡N的键能比H-H键的大很多,因此,在上述反应机理中,速率控制步骤为(ⅱ)。
(3)已知α-Fe属于立方晶系,晶胞参数a=287pm,密度为7.8 g ·cm-3,设其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x,则α-Fe晶体密度,解得,即α-Fe晶胞中含有Fe的原子数为。
(4)①合成氨的反应中,压强越大越有利于氨的合成,因此,压强越大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越大。由图中信息可知,在相同温度下,反应达平衡时氨的摩尔分数P1当、时,,解之得,则氮气的转化率,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其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则该温度下,因此,该温度时,反应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P12.(1)AB
(2)(0.5a+0.5b+c)(合理即给分)
(3) HCl平衡转化率较高(合理即给分) 产品纯度低(或产品提纯困难)(合理即给分)
(4) ZnCl2 直线斜率较大,活化能较大(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5) > 0.08 >
【详解】(1)A.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等于气体总质量除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因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故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不相同,因此只有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才保持不变,此时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才不变,A正确;
B.恒容时充入氯气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B正确;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C错误;
D.4molCl2完全反应时三氯乙酸的体积分数才为1/7=0.143,故平衡时三氯乙酸的体积分数小于0.143,D错误;
故选AB。
(2)根据盖斯定律可找出ΔH4=0.5ΔH1+0.5ΔH2+ΔH3=0.5a+0.5b+c。
(3)投料比越小代表氧气的量相对氯化氢来说越多,此时会促进反应正向进行,使得氯化氢的转化率增大;但过量的氧气会和产物氯气混合在一起,导致产品提纯困难。
(4)由图及Arrhenius经验公式可以得出直线的斜率代表的就是活化能,ZnCl2的斜率大所以其活化能也大,故催化效能较低。
(5)曲线乙的压强不断减小,故曲线乙代表恒容恒温,则曲线甲代表恒容绝热,开始时压强增大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故曲线甲所代表的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不断升高直到平衡,故b点的温度高于a点,但两点的压强相同,根据PV=nRT可知在压强和体积都相同的情况下,温度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成反比,故n(a)>n(b)。
根据PV=nRT,,x=0.6mol
Qp=; b点已经达到平衡,a点未平衡且a点气体总物质的量大于b点,故b点Kp>a点Qp。
3.(1) III 活化能低 A2BX4 “高温相”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与大量的四面体空位有关,它们为正离子的流动提供了运动通道。
(2) CO2 和 H2在强碱位()上吸附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3) 反应II消耗CO2的量大于反应III消耗CH4的量 催化剂b 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越大,说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质量越小,催化活性保持时间就越长,根据图像可知催化剂b的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大于催化剂a。
【详解】(1)由图可看出步骤I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4变成+3、步骤II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由+3变成+2、步骤III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始终为+2,故答案为III。如图可知,纳米Au55活化能降低的更多,催化效果更好,反应速率更快;
由低温相的晶胞图可看出离子有4个, 离子有2个,离子有8个,故其化学式为A2BX4;“高温相”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与大量的四面体空位有关,它们为正离子的流动提供了运动通道。
(2)由图可以看出中碱位()上参与反应的反应物为CO2和H2,生成的产物为H2O和CO,故中碱位()上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由图可以看出CO2 和 H2在强碱位()上吸附发生反应生成甲醇和水。
(3)①由于CO和H2的物质的量分数比较大,且比较接近,其次反应II消耗CO2的量大于反应III消耗CH4的量,所以450~750℃时,平衡体系中CH4物质的量分数比CO2略大;
②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越大,说明催化剂表面的积碳质量越小,催化活性保持时间就越长,根据图像可知催化剂b的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始固体质量的比值大于催化剂a,所以重整反应中能保持较长时间催化活性的是催化剂b。
4.(1) 1155.5
(2) 60%
(3)<
(4)NO与O2反应生成NO2是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5)当电功率小于30W时,随功率增大,产生更多的O*自由基,NO更易被氧化为NO2,NO转化率增大;当电功率大于30W时,随功率增大,N2和O2在放电时会生成NO,NO转化率减小
(6)2HSO+2e-+2H+=S2O+2H2O
【详解】(1)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24L(标准状况)NO时,吸收8.9kJ的热量,则生成2mol NO吸收热量,即热化学方程式为:③ ,根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③整理可得 。
(2)由题目信息可,设平衡时,,根据N守恒可得,根据O守恒可得;解得,。NO转化率为;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反应②平衡常数。
(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k正增大的倍数(4)NO与O2反应生成NO2是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在低温条件下可提高NO的转化率。
(5)当电功率小于30W时,随功率增大,产生更多的O*自由基,NO更易被氧化为NO2,NO转化率增大;当电功率大于30W时,随功率增大,N2和O2在放电时会生成NO,NO转化率减小。
(6)由图可知,电极A使转化为,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电极A为阴极。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
5.(1) AC
(2) 释放 332 <
(3) 锌块 正极 Ⅱ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IIx2-I得, CO2(g)+CH4(g) = 2CO(g)+2H2(g) ;
A.由反应知,平衡时形成4个C-H键同时形成4个H-H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选项A正确;
B.由方程式系数可知,平衡时在相同时间内消耗CO2和形成CO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 2, 选项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选项 C正确;
D.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在恒容容器中反应时,V不变,由于质量守恒,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也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故密度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选AC;
(2)①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故每还原1mol NO,应释放332kJ能量;
②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总反应的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3)①若开关K置于M处,则电极X与铁置于海水中形成原电池,铁只有作正极才能受保持,故X只能为比铁更活泼的金属,可选用的物质是锌块,钢铁设施表面发生吸氧腐蚀,电极反应为;若开关K置于N处,为了保护钢铁设施,钢铁设施应该连接阴极,所连接电极b为负极,则a极为电源的正极;
电解NaCl溶液,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Ⅱ中钠离子通过a膜进入Ⅲ室,氯离子通过b膜进入I室,最终Ⅱ可得到淡水,而Ⅰ室中氯离子无法通过a膜进入正极区,钠离子无法通过b膜进入Ⅱ室,所得溶液仍为氯化钠溶液;同理Ⅲ室中氯离子无法通过a膜进入Ⅱ室,钠离子无法通过b膜进入负极区室,而阴极生成的氢氧根里可以通过b膜进入Ⅲ,所得溶液仍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故答案为:Ⅱ。
6.(1) 方法2 在水中溶解性好,与尿素溶液反应速率快;的氧化性强于NO
(2) 和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O
(3) 将还原为
(4) 机理2 机理2认为反应速率与O吸附量和NO吸附量有关;浓度较小时,增加,O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较大时,增加,O吸附量增大、NO吸附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详解】(1)先用合适的氧化剂将NOx中的NO氧化为NO2,再用CO(NH2)2溶液去还原吸收,NO和NO2均被CO(NH2)2还原为N2,已知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后者消耗的尿素更多,故还原吸收等量的NOx,消耗尿素较多的是方法2,NO转化为NO2后在水中溶解性好,与尿素溶液反应速率快;且NO2的氧化性强于NO,故工业上选择方法2处理NOx,故答案为:方法2;NO2在水中溶解性好,与尿素溶液反应速率快;NO2的氧化性强于NO;
(2)水吸收法
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水吸收过程中N2O4的初始和平衡气体的体积分数变化比较明显,而NO2的变化不明显,即可推知混合气体中与水反应的主要成分是N2O4,已知3NO2+H2O=2HNO3+NO,3N2O4+2H2O=4HNO3+2NO,即NO2和N2O4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O,导致达平衡后,气体中的NO2和N2O4的体积分数之和远小于100%,故答案为:N2O4 ;NO2和N2O4与水反应后生成了NO;
(3)①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Co(NH3)6]2++NO=[Co(NH3)5NO]2++NH3,2[Co(NH3)6]2++O2=[(NH3)3Co-O-O-Co(NH3)3]4++6NH3,[Co(NH3)5NO]2++[(NH3)3Co-O-O-Co(NH3)3]4++6NH3+H2O=[Co(NH3)5NO2]2++2[Co(NH3)6]3++2OH-,由此分析可知,与NO反应的[Co(NH3)6]2+和与O2反应的[Co(NH3)6]2+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答案为:1:2;
②由题干信息可知,[Co(NH3)6]2+对NO的配合能力很强,而[Co(NH3)6]3+对NO的配合能力极低,钴氨溶液经过多次循环吸收NO后,其吸收NO的能力会降低,为了恢复钴氨溶液吸收NO的能力,需采取的方法是将[Co(NH3)6]3+还原为[Co(NH3)6]2+;
(4)由题干两个基元反应信息可知,机理1认为反应速率与O吸附量有关,而与NO的吸附量无关,而机理2认为反应速率与O吸附量和NO吸附量有关,结合题干图示信息可知,当O2浓度较小时,增加c(O2),O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加快;O2浓度较大时,增加c(O2),O吸附量增大、NO吸附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机理2能合理解释图中曲线变化,故答案为:机理2;机理2认为反应速率与O吸附量和NO吸附量有关,当O2浓度较小时,增加c(O2),O吸附量增大,反应速率加快;O2浓度较大时,增加c(O2),O吸附量增大、NO吸附量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7.(1)-245.2 kJ·mol-1
(2) 正极 增大
(3) 0.3mol 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则CO选择性过大导致二甲醚选择性减小
【详解】(1)盖斯定律可知,-(i)+2×(ii)+(iii)得:3CO(g)+3H2 (g)CH3OCH3(g)+CO2(g)的 ΔH =-(+41.0 kJ·mol-1)+2×(-90.4 kJ·mol-1)+ (-23.4 kJ·mol-1)= -245.2 kJ·mol-1;
(2)电池工作时,A电极上过氧化氢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为正极, 反应为,该电极消耗氢离子,附近溶液的pH增大;电极B的电极上二甲醚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反应式为;
(3)①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系数次方与反应物浓度系数次方之比,反应Ⅱ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T°C时,起始投入3 mol CO2、6 mol H2 ,由图可知,达到平衡时二氧化碳转化率为40%,则反应1.2mol二氧化碳,CO选择性性25%,则反应Ⅰ生成1.2mol×25%=0.3molCO,根据反应Ⅰ方程式体现的关系可知,理论上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0.3mol。合成二甲醚时较适宜的温度为260 °C ,其原因是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较慢,温度过高则CO选择性过大导致二甲醚选择性减小,故合成二甲醚时较适宜的温度为260 °C。
8.(1)AC
(2)>
(3)Q=c(Na+)×c(Ur-)=0.2mol/L×4.6×10-4mol/L=9.2×10-5>Ksp(NaUr),故有尿酸钠晶体析出
(4)吸热
(5)ACD
【详解】(1)A.溶液显碱性,说明Ur-会水解,A项能够证明尿酸是弱电解质;
B.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只能表明HUr能电离出H+,HUr溶液呈酸性,不能证明存在电离平衡,B项不能证明尿酸是弱电解质;
C.37℃时,等浓度的尿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说明HUr电离不完全,HUr为弱酸,C项能够证明尿酸是弱电解质;
D.溶液中的HUr和溶液中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Hur和NaOH恰好能够完全反应,与尿酸是否是弱电解质无关,D项不能证明尿酸是弱电解质。
答案选AC。
(2)37℃时,模拟关节滑液pH=7.4,根据电荷守恒,有c(H+)+c(Na+)=c(OH-)+c(Ur-),且c(H+)<c(OH-),因此>。
(3)37℃时,模拟关节滑液中,加入至,则c(Ur-)×c(Na+)=0.2mol/L×4.6×10-4mol/L=9.2×10-5>Ksp(NaUr),说明有NaUr析出。
(4)夏天温度高,症状减轻,说明关节滑液中产生的尿酸钠晶体少,的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5)A.多喝水,多食用新鲜蔬果能促进代谢,降低Na+和Ur-浓度,促进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缓解尿酸症状;
B.饮食宜多盐、多脂会增加体内Na+浓度,促使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导致更多NaUr析出,会加剧尿酸症状;
C.适度运动,注意关节保暖能促进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缓解尿酸症状;
D.减少易代谢出尿酸的食物的摄入能减少尿酸钠的积累,使得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缓解尿酸症状。
答案选ACD。
9.(1)2NH3(g)+CO2(g)CO(NH2)2(s)+H2O(g) △H1=-87.0kJ/mol
(2)该反应正向放热,气体分子数减小,高压低温有利于平衡右移,提高原料利用率
(3) ABD 66.7% 50
(4) CO(NH2)2+NO(g)+NO2=2N2(g)+CO2(g)+2H2O 相对于NO2,NO难溶于水,难与尿素接触反应,未参与反应的NO增多,导致总还原率降低
【详解】(1)以氨气和二氧化碳制备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CO2CO(NH2)2+H2O ③,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反应热为:,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CO(NH2)2(s)+H2O(g) △H1=-87.0kJ/mol;
(2)反应①为放热反应,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小,故采用高压冷凝的原因为:该反应正向放热,气体分子数减小,高压低温有利于平衡右移,提高原料利用率;
(3)①一定温度下,将和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容积恒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总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
A.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少,当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变时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A正确;
B.根据总反应,容器内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时,可以判断达到平衡,B正确;
C.和按2∶1的物质的量之比投料,为总反应的系数比,两者的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判断达平衡状态,C错误;
D.水蒸气的浓度不再变化时,可以判断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ABD;
②由图可列出三段式:,该反应在同一温度下进行,20min与45min达平衡时的平衡常数相同,故;25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2 mol的和1.5 mol ,瞬时浓度为:,此时,平衡正向移动,在45 min时重新达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一边倒后氨气和二氧化碳的起始浓度为0.8mol/L和0.45mol/L,两者达到的平衡为等效平衡,设45min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浓度为xmol/L,可列出三段式:,,x=0.3,CO2的总的转化率为;
③根据分析,25min时NH3的瞬时浓度为0.4mol/L,45min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为0.2mol/L,故25~50 min内的浓度变化曲线为:;
(4)①用尿素水溶液吸收体积比为1∶1的NO和混合气,可将N元素转变为对环境无害的气体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NH2)2+NO(g)+NO2=2N2(g)+CO2(g)+2H2O;
②随着NO和配比的提高,总氮还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相对于NO2,NO难溶于水,难与尿素接触反应,未参与反应的NO增多,导致总还原率降低。
10.(1)
(2)BC
(3) 0.045 75%
(4) < <
(5)负
(6)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3-②-③得到。
(2)恒温恒容体系,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气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不变,A项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变少,当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压强也不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压强不变可以判断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项正确;浓度与浓度的比值随反应而变,当不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当时可以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D项错误;故选BC。
(3)设转化的物质的量为,则
平衡后测得的体积分数为0.3,则,解得,以氢气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转化率;平衡常数。
(4)由题可知升高温度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若起始时减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的转化率减小。
(5)甲醇燃料电池中甲醇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6)在允许自由迁移的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中,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11.(1)C
(2) b
(3) D ab
(4) 2NO+4H++4e-=N2+2H2O 不变 c
【详解】(1)由图甲可知,A状态时NO被吸附到催化剂表面,B状态为NO断键形成 N原子和O原子,这个过程需要吸收能量,C状态为N原子和N原子结合形成N2,O原子和O原子结合形成O2,形成新键过程中放出能量;NO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状态最低的是C;
(2)①;;②起始条件相同,在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NO(g)+Cl(g)=2ClNO(g),相对于恒压状态,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NO的百分含量增大,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较长,所以b点符合要求;
(3)①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A 项错误;增加活性炭的质量,不能改变反应物浓度,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缩小容器容积,反应体系的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C项错误;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②容器容积越大,压强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小,相同时间内越不容易达到平衡,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O2转化率减小,b点时 NO2的转化率最高,则c点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a、b点均为平衡点;
(4)左边装置为原电池,右边装置为电解池,铜电极应该作阳极,连接原电池的正极,则c为铜电极。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H2O-4e- =2CO+4H+,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4H+ +4e=N2+2H2O。总电解反应式为 2CO+2NO=N2十2CO2,撤去质子交换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不变。
12.(1)266.5
(2) 总压不变,加入水蒸气,乙苯分压减小,Qp小于Kp,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多,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3) <
(4)低
(5)
【详解】(1)设键能为x,键能为y,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理解为碳碳单键断裂和两个碳氢键断裂,而形成了碳碳双键和氢氢键,其它的化学键没有断裂和形成,则,则,则键能与键能之差为266.5;故答案为:266.5。
(2)实际过程中,保持体系总压为100kPa的条件下进行,通常向乙苯中掺入水蒸气,其原因:①防止催化剂表面产生积碳,利用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②总压不变,加入水蒸气,乙苯分压减小,Qp小于Kp,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多,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总压不变,加入水蒸气,乙苯分压减小,Qp小于Kp,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增多,加入水蒸气,体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乙苯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3)①100kPa下,反应气组成n(乙苯):分别按照1:1、1:4、1:9投料,总压相同,水蒸气量越多,乙苯的压强越小,则相当于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平衡向体积增大即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则a曲线为1:9投料的曲线,图中M点和N点都是次温度下的平衡点,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由于M点乙苯的起始分压小[气组成n(乙苯):按照1:9投料]且平衡转化率大,则乙苯的平衡分压小,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故答案为:<。
②已知:(乙苯);,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各组分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550℃、100kPa条件下,按投料时,假设乙苯、水蒸气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9mol,建立三段式,,则;故答案为:。
(4)投料比越高,说明二氧化碳量越多,平衡向正向移动,乙苯转化率越高,则最上面那条曲线为投料比最大的,乙苯平衡转化率相同时,画一条与x轴相平的平行线,投料比越高,则对应的反应温度越低;故答案为:低。
(5)850K时,反应经t min达到图中P点所示状态,若初始时乙苯的物质的量为n mol,乙苯的改变量等于苯乙烯的改变量,则υ(苯乙烯)=;故答案为: 。
13.(1)高温
(2) △H1+△H2+△H3 AD 1 压强太小,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 25%
【详解】(1)根据复合判据△G=△H - T△S<0反应可以自发进行,该反应为吸热反应,且为熵增加的反应,则该反应在高温下可以自发进行;
(2)①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反应= i+ ii+ iii,则ΔH=△H1+△H2+△H3;
②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且为恒容容器,则压强是变量,则混合气体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B.根据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完全反应完后,生成的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都为1mol,氢气剩余1mol,此时CH3CH2OH体积分数为25%,但是该反应改为可逆反应,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故反应达到平衡时,CH3CH2OH体积分数不可能为25%,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充人少量CO,CO的平衡转化率会降低,C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故乙醇产率保持不变,D正确;
故选AD;
③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1催化剂的选择性高于实验2、4,原料的转化率高于实验3,所以述实验中,催化效能最好的为实验1;与实验1相比,实验3的反应温度与1相近,压强小于实验1,说明实验3的压强太小,不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醋酸酯平衡转化率较低;
(3)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 CH3OCH3发生反应,初始总压为po,反应到达平衡时总压为1.1po,且n(C2H4):n(C3H6)=1:1。设反应I中生成C2H4的物质的量为x,反应II中生成C3H6的物质的量为y,则可建立如下两个三段式:
则(x-y):y=1:1、,从而求出x=0.2mol、y=0.1mol。平衡时体系CH3OCH3转化率α(CH3OCH3)==25%。“反应II”的平衡常数Kp=
14.(1) 3d54s1 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 2Cr+2H+ Cr2+H2O 增大 1.01014 小于
(3)>
(4)5H++Cr2+3=2Cr3++3+4H2O
【详解】(1)Cr是24号元素,则基态Cr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1;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可知Cr(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解在强碱NaOH溶液中。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首先发生反应产生Cr(OH)3灰蓝色固体,当碱过量时,可观察到沉淀消失;故观察到的现象是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2)①随着H+浓度的增大,Cr转化为Cr2的离子反应式为2Cr+2H+ Cr2+H2O;
②溶液酸性增大,平衡2Cr+2H+ Cr2+H2O正向进行,Cr的平衡转化率增大;A点Cr2的浓度为0.25mol/L,根据Cr元素守恒可知Cr的浓度为0.5mol/L;H+浓度为1×10-7mol/L;此时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1014;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方向放热,则该反应的ΔH<0;
(3)当溶液中Cl-完全沉淀时,即c(Cl-)=1.0×10 5 mol·L 1,根据Ksp(AgCl)=2.0×10 10,此时c(Ag+)=;此时溶液中c(Cr)=;即二者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4)利用NaHSO3的还原性将废液中的Cr2还原成Cr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r2+3=2Cr3++3+4H2O。
15.(1)MnO2+4H++2C1-Mn2++Cl2↑+2H2O
(2) A BD
(3) 水浴中 冷凝回流溴蒸气,提高溴的利用率
(4) 抑制AlCl3水解,便于后续分离 分液漏斗 检查是否漏液
(5)88
【分析】A装置中制取氯气经过B装置除去氯气中混有的HCl气体,C装置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经过D装置 与Al反应制取AlCl3,最后用碱石灰吸收多余的氯气;
【详解】(1)根据分析,A装置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故答案为:;
(2)实验时应该先点燃酒精灯A,使产生的氯气充满D试管将杂质气体排进,后再点燃D处的酒精灯;根据分析,F的碱石灰吸收多余的氯气并将吸收E中的水蒸气,防止水蒸气进入D装置;
故答案为:A;BD;
(3)为了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到水浴中;球形冷凝管a的作用为冷凝回流溴蒸气,提高溴的利用率;
故答案为:水浴中;冷凝回流溴蒸气,提高溴的利用率;
(4)AlCl3易水解,故加入稀盐酸可以抑制氯化铝水解;分离有机相与水相需要用到分液漏斗;使用前需要检查其是否漏液;
故答案为:抑制AlCl3水解,便于后续分离;分液漏斗;检查是否漏液;
(5)根据方式式 可知,,生成的间溴苯甲醛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间溴苯甲醛产率为;
故答案为:88%。
16.(1)
(2)11.1
(3) > 催化剂乙、反应温度 或
【详解】(1)①该流程中所涉及含碳化合物中CO2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CH3OH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杂化,HCHO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②反应I:,反应Ⅱ:,反应Ⅲ:,反应Ⅳ:,由盖斯定律,反应I+Ⅱ+×Ⅲ+×Ⅳ可得反应: ++×+×;
(2)设平衡时物质的量为x,C2H4的为y,列三段式:、,容器体积为1L,达到平衡时,,则4-x-2y=x+4y①,,则6-3x-6y=1.2②,联立①②式解得x=0.8mol、y=0.4mol,则物质的量分数为;
(3)①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由图可知M点乙烯的转化率低于同温度下催化剂为乙时乙烯的转化率,说明M点时反应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还在正向进行,故>;
根据图1所给信息,催化剂为乙的时候乙烯的转化率高,故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乙、反应温度200℃;故答案为:>;催化剂乙、反应温度200℃;
②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正速率与乙烯的浓度有关,逆速率与丙烯的浓度有关,故v正的斜率更大一些,由速率公式可得:lgv正=lgk正+3lg c(C2H4),lgv逆=lgk逆+2lgc(C3H6),由图可知当lg c(C2H4)和lgc(C3H6)均为0时,lgv正=a,lgv逆=b,则lgv正=lgk正=a,k正=10a,lgv逆=lgk逆=b,k逆=10b,则T℃时,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正c3(C2H4)=k逆c2(C3H6),则平衡常数K=;
设向容器中充入xmol/L C2H4,平衡后测得,则有三段式:
K=,解得:,则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C3H6)=
故答案为:;。
17.(1) 放出 45.4
(2) ABE
【详解】(1)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键能和减去生成物键能和,故反应的焓变为,故生成生成时,将放出的能量。
(2)①由图可知,反应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6mol、0.2mol、0.4mol,且反应后三种物质均存在,为可逆反应,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由图可知,0-2min内Z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③由图可知,2min时,反应仍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5min时达到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故>;
④A.Z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A符合题意;
B.反应为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没有说明是正还是逆反应速率,且物质反应速率比等于反应系数比,故该等式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
D.容器体积和气体质量始终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D不符合题意;
E.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m/n,气体质量不变,但是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随反应进行而改变,所以M会发生改变,当M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E符合题意;
故选ABE。
18.(1)
(2) 75% >
(3)DE
(4) <
【详解】(1)在25℃时,第三个热化学方程式减去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再减去第二个热化学方程式的得到CO(g)+H2O(g)CO2(g)+H2(g)即CO催化变换反应的△H= 394 kJ mol 1 ( 111 kJ mol 1) ( 242 kJ mol 1)= 41 kJ mol 1;故答案为: 41 kJ mol 1。
(2)某温度下CO催化变换反应平衡常数为9,反应开始时CO(g)和H2O(g)的浓度都是0.01 mol L 1,设至平衡时转化CO的浓度为xmol/L,则,,解得x=0.0075,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在该温度下,若起始时c(CO)=0.01 mol L 1,c(H2O)=0.02 mol L 1,反应10s后,测得c(H2)=0.005 mol L 1,则此时c(CO)=0.005 mol L 1,c(CO2)=0.005 mol L 1,c(H2O)=0.015 mol L 1,,反应正向进行即此时该反应υ正>υ逆;这段时间内以浓度变化表示的速率为=;
故答案为:75%;>;;
(3)A.该反应是等体积反应,压强不变,因此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平衡时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容器中H2O(g)的浓度与CO2的浓度不一定相等,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体积,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因此密度始终不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选项C不符合题意;
D.CO的生成速率,逆向反应,H2的生成速率,正向反应,两者速率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因此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选项D符合题意;
E.2 mol H O键断裂,即消耗1mol水,正向反应,同时有1 mol H H键断裂,即消耗1mol氢气,逆向反应,能作为判断平衡标志,选项E符合题意;
答案选DE;
(4)①根据图像b曲线,温度升高x(CH3OH)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向是放热反应,因此该制备甲醇反应△H<0;故答案为:<;
②250℃时,当x(CH3OH)=0.10时,设至平衡转化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ymol,根据题意建立三段式,,,解得y=,此时二氧化碳、氢气、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依次为0.2、0.6、0.1,由图a知总压强为9×105Pa,则反应Kp=;故答案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