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胡风汉雨下的中国政治
581
618
907
916
1038
1206
1227
1115
1234
1125
960
979
1127
1276
1368
1616
1644
1840
1912
隋
唐
五代
十国
辽
西夏
北宋
南宋
金
蒙古
元
明
清
后金
中国历史纪年表(隋—清)
1368
政权时间?
辽209年
夏189年
金119年
战争时间?
宋辽历时25年
宋夏不到10年
宋金历时16年
长时段并存
基本保持和平
五胡十六国?
135年间16个政权混战
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宋神宗
北魏政权?完全汉化
一方面认识到农耕文明的特点;
另一方面保有本民族特性
一、辽朝
——契丹族
(一)起源
契丹族(与鲜卑同源),辽河上游,游牧、渔猎。
(二)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
一、辽朝
——契丹族
(三)统治制度
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1.南、北面官制
特点
意义:
①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
②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辽朝统治,推动经济发展;
③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经验。
一、辽朝
——契丹族
(三)统治制度
2.四时捺钵制度
四时捺钵 主要地点 时间 活动内容
春捺钵 长春州 鱼儿泺 正月上旬 捕鹅、钩鱼
夏捺钵 永安山 炭山 四月上旬—七月中旬 避暑、议政、放鹰
秋捺钵 庆州伏虎林 七月中旬 入山 射鹿
冬捺钵 永州广平淀 十月以后 避寒、议政、
猎虎
行营-(捺钵)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
——《辽史·营卫志序》
二、西夏
——党项族
(一)起源
党项族(羌人的分支),唐末在陕北、宁夏一代形成藩镇,宋初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二)建立
1038年,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三)统治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一套制度,两套称谓)
枢密-领卢
三、金朝
(一)起源
——女真族
女真族,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主。
农牧并举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宋。
女真
金
三、金朝
——女真族
(二)建立
1114年,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三、金朝
(三)统治
——女真族
1.迁都
1153,迁都燕京(中都)
?
(北京成为王朝都城的开始)
“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亡辽虽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币。...京都之选首也”
——《金史·梁襄传》
基本沿袭唐宋
(“汉雨”)
&
制度建设
(“胡风”)
三、金朝——女真族
(三)统治
2.政治制度
兵农合一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
——《金史·兵志》
三、金朝
(三)统治
3.盛衰
——女真族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
“小尧舜”
(1161-1189在位)
宋孝宗
“乾淳之治”
(1162-1189在位)
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四、元朝
——蒙古族
(一)建立
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铁木真
2.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忽必烈
四、元朝
——蒙古族
(二)统一
1.蒙古汗国时期:
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远征中亚、西亚、东欧。
铁木真
2.元朝时期: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忽必烈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
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
吐蕃地区:萨班归附,设宣政院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元代急递铺令牌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是中国现代省制的开端。
四、元朝——蒙古族
(三)巩固统一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经、文的发展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
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
吐蕃地区:萨班归附,设宣政院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
是中国现代省制的开端。
“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四、元朝——蒙古族
(三)巩固统一
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经、文的发展
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边疆治理特点:
①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
②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书省
(行政)
元:中书省一省制
御史台(监察)
枢密院(军事)
左丞相
右丞相
平章政事
相权反弹
四、元朝
——蒙古族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民族政策:
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等级 名称 民族
一 蒙古人 蒙古族
二 色目人 主要是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契丹、女真人等
四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表现
“四等人制”(后人概括)
回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此四阶级在政治上之待遇,显分优劣。汉人、南人不为正官。
——钱穆《国史大纲》
激化民族矛盾
元朝滥发货币,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
1351年,北方白莲教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号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
最后,还是蒙古
人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鞑靼,元朝彻底覆灭。
四、元朝——蒙古族
(五)覆灭
胡风汉雨下的中国政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
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
——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