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两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5 10:38:16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太阳系八大行星由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据此可知地球位于金星、火星之间,图中②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应该是金星,①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应该是火星,故选C,ABD错误。
2、答案:D
解析: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则甲——日冕层、乙——色球层。故选:D。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速度可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速度快,横波速度慢,纵波可以在三态中传播,横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若发现石油,则横波会消失,纵波波速下降。A项正确。
4、答案:B
解析: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回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而无左右摇晃。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5、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臭氧在25—30km处浓度最高,位于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于受到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臭氧浓度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对地面生命的生存造成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7、答案:C
解析: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图中③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正确;①为太阳辐射,②为穿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④大气逆辐射,ABD错误。故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9、答案:C
解析:由表中内空可知,11月4日,该地出现霾、雨天气,云层厚,云量多,空气中杂质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图中⑤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⑥为散射作用,C正确,D错误;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不会因云量的多少而变化,A错误;云量增加,④大气逆辐射增加,会使气温高,与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不符,B错误。故答案选C。
10、答案:D
解析: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下水位下降,A错误;蒸发由40%下降到25%,蒸发量减少,C错;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汛期洪峰流量加大,B错误,D正确。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对比城市建设前后图可看出,地下径流由50%下降到32%,地面径流由10%增加到43%,主要原因为植被覆盖率下降,降水下渗量减少,B错误,C正确;地面径流受生活用水量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较小,A、D错误。故选C。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据此可推知,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下渗环节影响最直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可以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据此可知,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海绵城市的建立能够增加绿地面积,从而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减缓城市热岛效应,②错误,③正确;据材料可知,海绵城市能对雨水进行吸纳,故可以增加城市可利用水资源,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世界海水密度的因素,据图可知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弱,温度减低,海水吸收的热量减少,因此密度不断增大,A正确。故选A。
15、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谷是"V"形谷。"V"形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水流湍急。故选A。
16、答案:C
解析:流水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和发育初期,会使河流不断加深和延长。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并非河流源头,该河段所受的主导作用以流水下切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并形成"V"形谷。故选C。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地质作用。魔鬼城是西北地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与气候密切相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所以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故D正确,ABC错误。
1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形成的自然原因。魔鬼城的地貌是风蚀地貌,风力作用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光照充足,多大风天气,故C正确,ABD错误。
19、答案:B
解析:北京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形成的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正确;针阔叶混交林是亚寒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地带,C错误;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植被,A错误,针叶林为寒温带植被,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D
解析:根据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而喇叭沟门却有天然白桦林分布,具有非地带性现象,图示喇叭沟门附近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发生变化,生成天然白桦林,D正确;喇叭沟门较东北地区纬度位置低,不应该出现白桦林,A错误;大气环流都是季风环流,海陆位置差异不大,BC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答案:(1)太阳;大气;地面长波;大气逆
(2)③;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解析:(1)读图分析,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③表示地面长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2)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③地面长波辐射,大气温度升高,同时④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22、答案:(1)温度;盐度
(2)赤道;两极;副热带
(3)高;低
解析:(1)图中曲线①代表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曲线②代表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
(2)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水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而海洋表层盐度变化为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海区递减。
(3)一般说来,低纬度海区的水温比高纬度海区的水温高;同一海区的水温,冬季低于夏季。
23、答案:(1)喀斯特;流水;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2)石灰岩;沉积作用;地壳运动
(3)夏季风带来充足降水;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易下渗;缺乏
解析:(1)小明游记中的“峰峦叠嶂,形态各异,溶洞、天坑、天生桥奇异景观”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因此小明游记中反映的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地区经流水溶蚀而形成,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石灰岩分布集中地区——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海拔高,夏季气温相对凉爽,因此该地区成为避暑胜地。
(2)该地区喀斯特地貌必须在可溶性岩石基础上才能发育形成,因此该地区岩石在海洋时期为石灰岩,石灰岩为沉积岩,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沉积作用;该地由海洋变陆地的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运动(地壳抬升)。
(3)夏季,云贵高原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风带来的丰富的水汽是此季节降大雨的原因。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多漏斗、溶洞、地下暗河,虽然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但地表水容易下渗,大量地表径流进行地下,使得地表径流量不大,不易形成较大洪流。由于地表水易渗漏,由此可推断该地地表水缺乏。向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在向斜构造谷地储水是针对云贵高原地表水缺乏这一问题的解决措施之一。
24、答案:(1)乙;丙;甲;丁
(2)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被和附生植被;有茎花和板根现象。
(3)特征:枝叶退化为针状。成因: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
(4)甲秋冬季落叶,丁四季常绿。
解析:(1)读图可知,乙为热带雨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均属于自然植被;甲为苹果树,丁为柑橘树,均属于人工植被。
(2)乙为热带雨林。回答出雨林植被的典型特征即可。
(3)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退化为针状,以抗寒抗旱。
(4)甲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甲、乙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是落叶阔叶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固镇汉兴、怀远禹泽2023-2024学年度高一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卷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钟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3分)
1、读下图,判断地球公转轨道相邻的行星相对位置,①②分别代表的行星是( )
A.水星、土星 B.金星、火星 C.火星、金星 D.火星、水星
2、下图为“两个不同地理事物及其界面示意图”。完成下题。若图中界面为太阳大气层分界面,且由甲至乙代表由外至内,则( )
A.甲——光球层乙——色球层 B.甲——色球层乙——日冕层
C.甲——光球层乙——日冕层 D.甲——日冕层乙——色球层
3、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A B.B C.C D.D
4、2013年4月20日,中国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此次地震,理论上雅安居民感觉到( )
A.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只上下颠簸 D.只左右摇晃
读“地球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臭氧主要分布于(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层大气
6、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逐年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A.降水减少 B.地面温度降低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大气污染严重
如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读如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白天最高气温 天气
11月2日 19℃ 晴
11月3日 17℃ 霾——多云
11月4日 16℃ 霾——雨
7、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①~④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
A.①——地面辐射 B.②——大气辐射 C.③——太阳辐射 D.④——大气逆辐射
9、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
A.辐射①减弱 B.辐射④增强 C.作用⑤增强 D.作用⑥减弱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11、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遵义市海绵城市建设预计在2030年全面建成,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最直接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13、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增加城市可利用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下图为世界表层海水密度分布图。读图,影响图中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深度 D.海水运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读“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关于该河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为“U”形谷 B.水流湍急 C.为“V”形谷 D.水深壁陡
16、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 )
A.流水溯源侵蚀 B.流水侧蚀 C.流水下切侵蚀 D.冰川侵蚀
读“新疆准噶尔盆地著名的乌尔禾魔鬼城景观图”,完成下题。
17、形成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流水沉积 B.风力沉积 C.冰川侵蚀 D.风力侵蚀
18、乌尔禾魔鬼城地区地貌的形成的自然环境关系最密切是( )
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 B.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
C.深居内陆,降水少风力强 D.冬冷夏热,降水季节变化大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北京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针 C.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
20、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
二、读图填空题(共40分)
21、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空2分)
(1)①表示__________辐射,②表示射向宇宙空间的__________辐射,③表示__________辐射,④表示__________辐射。
(2)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__(填图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__(填图中数字)增强,_________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22、读海洋表层盐度、温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空2分)
(1)图中①代表_________曲线,②代表_________曲线。
(2)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表层温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水温由_________向_________逐渐降低。而海洋表层盐度变化为盐度从南北半球_________海区,分别向两侧的海区递减。
(3)一般说来,低纬度海区的水温比高纬度海区的水温_________;同一海区的水温,冬季_________于夏季。
23、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每小题4分)
(1)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_______和_______,属于人工植被的是_______和_______。
(2)乙类植被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3)指出丙类植被的典型特征及其成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