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沪教版(五四学制)8.34《孟姜女》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沪教版(五四学制)8.34《孟姜女》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0 16:5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孟姜女的传说教学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和反映的民族心理。
2、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欣赏中国名间故事的艺术魅力。
初探主旨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
历史上“筑长城”的苦役,
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徭役的
繁重和人民生离死别的痛苦孟姜女的概述 孟姜女的传说一直以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20世纪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动下,她才被纳入到研究者的视野中。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将孟姜女传说的原初形态一直上溯到《左传》上的一个故事。《左传》记述这个故事是想褒扬杞梁妻(也就是后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际,仍能以礼处事,神志不乱,令人钦佩。 故事来源 有人认为孟姜女的故事来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的齐国武将杞梁的妻子,无名无姓,称为杞梁妻。“即杞梁之妻要求齐侯在宗室正式吊唁杞梁。其中既没有“哭”,也没有长城或者城墙、更无“城崩”、“投水”等情节“哭”的情节早在《礼记·檀弓》记曾子提到“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刘向的《说苑·善说篇》加上“崩城”的内容:“昔华周、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厄。” 接着刘向《列女传》又加上“投淄水”的情节:“杞梁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乃枕其夫尸于城下而哭之,内诚感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城为之崩。既葬,曰:‘我何归矣?’……亦死而已,遂赴淄水而死。”杞梁后来讹化成万喜良或范喜良,其妻成为孟姜女。    从开始的杞梁妻故事到最后的孟姜女传说,其间有两千余年。一个故事能长时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并不断的被改造、加工,并不是偶然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故事代表了整个人类的共同愿望,抒发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心声。那就是:向往和平,追求稳定,渴望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安宁。故事演变故事梗概 —连环画很久以前,江南一家姓孟的夫妻没有子女,只有一对燕子。有一天,燕子衔来一颗葫芦籽送给孟老汉,孟老汉笑着表示感谢。孟老汉把葫芦籽种在墙根下,葫芦籽发芽伸出长长的藤蔓,爬到隔壁姜家,姜家给它搭起架。不久结出了一个大葫芦。两家人一起撬开它,没想到从葫芦里蹦出一个小姑娘,聪明伶俐,十分可爱孟家夫妇收养小姑娘做了女儿,给她取名叫孟姜。孟姜一年年长大,心灵手巧,又能写诗,又能绣花,还孝敬老人。孟老汉夫妇非常疼爱她。这时候,秦始皇正下令修万里长城,征了十几万民夫,修了好几年还未修好。奸臣赵高上奏说,苏州有个叫万喜良的人,力大无比,一人能顶一万人,秦始皇立即下令到苏州去抓万喜良。万喜良是个忠厚老实的小伙子,父亲早逝,靠它打短工奉养母亲。有人给万喜良报信,说秦始皇要抓他去修长城。万喜良没有办法,只好告别母亲,逃到外地去躲一躲。这天,万喜良逃到孟家庄,坐在湖边树下休息。恰巧孟姜女来到湖边游玩,她用手绢捕蝴蝶,一不小心,手绢掉在了荷叶上。孟姜女伸手去拿手绢,一不小心就掉进水里。万喜良在一旁见有人落水,赶紧跑过来把孟姜女拉到岸上。孟老汉闻讯赶来,他感谢万喜良救了女儿,特地请万喜良到自家做客。万喜良向孟老伯诉说了自己的身世。老人觉得万喜良为人忠厚老实,有意把女儿许配给他。万喜良流着泪说:“多谢老伯厚爱,可现在我性命难保,怎能连累您的女儿呢?”孟老汉再三劝说,万喜良只好答应下来。当天晚上,孟、姜两家就忙着张罗喜事,让万喜良、孟姜女拜堂成亲。在洞房里,万喜良取出一个玉坠送给孟姜女,孟姜女也把自己亲手绣的荷包系在万喜良的衣带上。天快亮的时候,突然响起砸门声。几个公差闯进来,要捉拿万喜良。孟姜女气愤地说“我的丈夫没有犯罪,你们凭什么抓他?”公差不由分辩,抖起锁链,套起万喜良就走。万喜良被抓去修长城,转眼间已过了三年。一天,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万喜良生了重病还被监工打骂。孟姜女从梦中惊醒,大哭起来。哭声惊动了父母。孟姜女把梦中的情景告诉了他们。孟姜女要去看望丈夫,父母不放心,百般劝阻。可孟姜女决心要去,父母只好答应。这天。孟姜女背上给丈夫做的寒衣,告别了父母,含泪上路了。孟姜女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山海关,但她找了三天也没找到丈夫。她坐在石头上伤心地哭泣,路上走过几个拿着香烛纸钱的民夫,孟姜女赶紧上前询问万喜良的下落。他们把孟姜女领到一座石碑前,一个年轻人对她说:‘大嫂,喜良哥去年的今天已去世了……“孟姜女一下子扑倒在石碑下,放声痛哭起来,一直哭得天昏地暗,乌云满天。这事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派赵高找到了孟姜女。赵高一看她长得美貌,心想,要是把她献给皇上,皇上一定奖赏我。他对孟姜女说:“我要把你送到宫里去侍奉皇上。”孟姜女恨得直咬牙,但转念一想:我的仇还没报,不如将计就计。她说:“要想让我进宫,得依我三件事:一是要给我丈夫重新修坟;二是要在海边修一座长桥;三是要你们君臣到长城下祭奠我丈夫。”赵高急忙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答应了她的条件,下令修坟建桥。不几天完工了,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山海关前,赵高代替秦始皇在万喜良的灵前奉上一炷香洒下三杯酒,文武百官跪在坟前举哀下拜。孟姜女痛哭一阵后,突然起身用衣袖蒙住脸,死命朝城墙撞去,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长城一下子坍倒了八百里。只见孟姜女转身走向桥头,朝着天空喊了一声:“万郎,你等着我,我随你来了!”说完一挥衣袖,纵身跳入大海。从那以后,山海关附近的海面上就涌出了两块礁石。高的像是石碑,低的像是坟墓。人们说,这是孟姜女的精神感动了上天,所以大海中出现了姜女坟。现在,如果你来到山海关,站在姜女庙的望夫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礁石。后世影响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其夫万喜良被魏王征召修筑长城(今卫辉与辉县交界的战国长城)劳累饥饿而死,埋于长城之下。孟姜女寻夫哭至卫辉池山段长城,感动天地,哭塌长城,露出丈夫尸骨。至今在卫辉池山乡歪脑村一带还流传其故事,山上能见到孟姜女哭塌长城的泪滴石。新乡市区有孟姜女河,孟姜女路,孟姜女桥等名称。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孟姜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文物。故居纪念馆 孟姜女故居纪念馆,位于山东涌泉齐长城风景区。相传,齐人姜女为寻夫沿齐长城来到劈山脚下,饥寒交迫,昏睡在劈山下,被一孟姓夫妇搭救,养病半年有余使得康复,为答谢再生之恩,姜女冠以孟姓,并认其为义父义母,因此史传“孟姜女”。姜女住过的孟宅后来也称“孟姜宅”。孟姜女庙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可说是家喻户
晓。后人为了纪念她,便修了贞女祠,俗称 孟姜女庙。
这座贞女祠,坐落在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城东6.5公里处的
望夫石村北凤凰山小丘陵之巅。1956年,被公布为河北
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由长阶、山门、神
亭、前殿、后殿、望夫石、梳妆台、振衣亭、海眼、孟姜
女苑等景点组成,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庙宇四周林木蓊
郁,掩映着青砖红瓦,显得格外古朴清幽。   长阶是
通往姜女庙正门的必由之路,青石砌成,随地势而逐渐增
高,直达山门。长阶共一百零八级,抬头仰望,使孟姜女庙增加了几分庄严。
孟姜女庙相关考证 说认为,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山海关长城修建于秦朝以后,秦始皇时代修筑的长城,距山海关北去数百里。既然当时当地并无长城,哭长城之事自然是子虚乌有。   一说认为,孟姜女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据《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载:齐庄公四年(前550),齐伐卫、晋,回师攻莒时齐大夫杞梁战死。杞梁妻迎丧于郊,相传她哭夫十日,城墙为之崩塌。后世以讹传讹,把杞梁妻说成是秦始皇时代的人,演绎出哭长城的故事。
孟姜女孟姜女故事情节开端: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被征离家。
发展:孟姜女备寒衣,启程寻找丈夫。
高潮:孟姜女哭倒长城。
结局:万喜良入殓,秦始皇祭奠,孟姜女撞死。《孟姜女》主题这个故事寄托着人们对封建社会统
治者横征暴敛的愤恨,对秦始皇修
筑长城的反抗,表现了妻子对丈夫
的关爱、对爱情的忠贞。长城是哭不倒的,但是这个传说为什么把一种不可能的现象作为可能?在当时秦始皇专制统治下,一个人要推倒长城是
不可能实现的,那么,人们只能把这种愿望寄托
在“哭倒长城”的传说上,现实中不能实现,就
让它在美好的愿望中实现吧!因为修筑长城,多
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多少人哭干了眼泪
哭瞎了眼睛,当这种“哭”演变成一种真正的反
抗行为时,人们的愿望是能够实现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上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下联: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姜女庙,文天祥撰联)有关孟姜女的影视20集电视连续剧
1996年上映
《孟姜女》
九尾狐与仙鹤有关孟姜女的民歌
正月个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喜盈盈 ,人家夫妻团圆聚
孟姜女的丈夫去造长城 。
夏夜里银河飞流星,那是牛郎织女点燃的红灯笼 ,孟姜
女望长空泪眼雾蒙蒙 ,我与杞良哥何日能重逢 。
九月里来九重阳,菊花煮酒空相望 ,落叶飘,秋风凉
窗前月如霜 我给亲人做衣裳 ,线是相思针是情 ,针针线
线密密缝 ,再把心口一丝热 ,絮进寒衣伴君行 。
大雪纷飞北风急,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从秋走到年关过
不知丈夫在哪里 ,声声血泪声声唤 ,天也
昏来地也暗 ,哭倒长城八百里 ,只见白骨满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