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十二月检测
参考答案:
1. B
2.C
3.A
4.C
5.C
6.B
7.C
8.C
9.A
10.D
11. B
12.B
13.A
14.A
15.A
16.C
17.D
18.C
19.A
20.B
21.D
22.C
23.D
24.A
25.D
26.A
27.C
28.D
29.C
30.B
31.A
32.B
33.A
34.(1)夏秋(夏)季节。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雨季,降水集中;地形陡峭,汇水速度快;地表物质疏松,堆积物丰富。
(2)夏秋季节气温高,冰川融化,降水较多,洪水携带大量泥沙碎石沿河谷奔腾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冲出山口,流速减慢,在沟口形成堆积扇,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等
35.(1)图 6 所示地貌类型为冲积扇,从扇顶到扇缘,坡度逐渐变小,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
(2)临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河流堆积,土壤深厚且肥沃。(3)河流注入海洋时,由于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使得河流流速降低,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处沉积形成三角洲。
36.(1)② ① 地形
(2)高于
(3)植被覆盖率较高的地区,腐殖质厚度较大,阻隔了土壤与空气的接触,冻土的冻结深度较浅,冻土层厚度也相对较大。莱阳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错题再现
壶穴又称“ 瓯穴 ”,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 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 ”壶穴形成阶段;“Ω ”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 ”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壶穴形成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
A . 甲乙丙 B .丙乙甲 C .乙甲丙 D .乙丙甲
3 .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是
A .气温 B .降水量 C .地势 D .基岩性质
初试锋芒
“牛肝地 ”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 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 ”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
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 )
A .黑土 B .黄土 C .红壤 D .紫色土
5 .“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变异 B .地表形态变化 C .过度农业活动 D .土壤肥力变化
6 .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
A .土壤厚度增大 B .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C .土壤肥力提高 D .土壤水分含量增大
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7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
A .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 B .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 .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 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为其能( )
A .对灾情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 B .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C .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 D .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
体验高考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 四个平坦面 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 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 T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 .T0 B .T1 C .T2 D .T3
10 .图中阶地按形成时间,由先到后,排序正确的为( )
A .T0 、T1 、T2 、T3 B .T0 、T1 、T3 、T2
C .T2 、T1 、T0 、T3 D .T3 、T2 、T1 、T0
11.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T1 形成阶段,河流流量最大 B .T2 形成阶段,河流径流量稳定
C .T3 未来厚度会不断增加 D .所在区域地壳处于持续抬升中
巴塔哥尼亚冰原之上的雪山大多由花岗岩组成,多呈塔状,山峰的崖壁近乎垂直,如一 根根针锥插在山上,尖峭挺立。其中位于人烟罕至的菲茨罗伊峰,因其常年笼罩在“云雾 ” 之中,是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峰。下图分别示意巴塔哥尼亚冰原和菲茨罗伊峰位置,和菲茨罗伊峰景观及岩石节理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菲茨罗伊峰形态的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①岩浆喷发②冰川侵蚀③板块挤压④风力侵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3 .巴塔哥尼亚南部峡湾的形成过程是( )
A .冰川侵蚀—海平面上升 B .海平面下降—海浪侵蚀
C .海平面上升—风力侵蚀 D .流水侵蚀—地壳抬升
某地(下左图)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 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 东南向的“ 山—林— 田—村—水 ”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易发山洪,主要是因为( )
A .水流汇集快 B .年降水量丰富 C .河道较弯曲 D .地质条件复杂
15 .从防洪和方便取水的角度,推测该地早期民居主要布局在( )
A .a 处 B .b 处 C .c 处 D .d 处
16 .该地形成的“ 山—林— 田—村—水” 空间格局有利于当地( )
①降低暴雨的频率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③抑制土壤盐碱化④减轻山洪带来的危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溶)蚀
18 .该地地下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石林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19 .该类地貌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主要是( )
A .丰富旅游资源 B .利于发展水运 C .降低基建成本 D .增加耕地面积
新疆乌尔禾“魔鬼城 ”长、宽约在 5 千米以上,地面海拔 350 米左右,土丘呈西北— 东
南走向,下图为乌尔禾“魔鬼城 ”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是( )
A .沟壑纵横 B .侧壁陡立 C .奇峰林立 D .地势平坦
21 .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堆积 B .流水堆积 C .海浪侵蚀 D .风力侵蚀
22 .常见雅丹地貌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地貌类型( )
A .风蚀柱 B .风蚀残丘 C .海蚀崖 D .风蚀沟槽
江西九连山处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受海拔影响较大。下图
示意九连山不同海拔土壤类型的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壤有机碳含量/(g ·kg )
23 .该山地四类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
A .集聚土壤中部 B .均匀分布
C .集聚土壤深部 D .积聚土壤表层
24 .山地草甸土的有机碳含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其分布区( )
A .海拔高,气温低 B .坡度小,流失少
C .光照强,植被多 D .侵蚀弱,土层厚
林分密度是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影响林下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
下图示意广西凭祥市青山实验场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不同密度林下灌木层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趋势呈现 ( )
A.波动变化的“w”字形 B.波动变化的“M”字形
C.先增后减的“入”字形 D.先减后增的“V”字形
26.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对不同林分密度响应最敏感的是()
A.草本地上 B.草本地下 C.灌木地上 D.调落物
27.杉木人工林间伐强度增大对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带来的影响是 (
A.表层土壤有机质增多 B.表层土壤有效磷增多
C.表层土壤调落物减少 D.表层土壤淋溶性减弱
下图为河北昌黎海岸沙丘位置示意图,该沙丘地处渤海西岸,由多列沙丘组成,沙丘带宽1~3km,沿海岸线延伸约 45km,由滦河口向北逐渐变窄,沙丘高度一般在 20~40m。几百年来沙丘位置总体稳定,但主沙丘链有向陆迁移的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关于海岸沙丘的成因及东西两侧的坡度推理正确的是 ( )
A.海浪堆积东陡西缓 B.海浪堆积东缓西陡
C.风力堆积东陡西缓 D.风力堆积东缓西陡
29.在滨海沙滩地区,营造防护林对海岸沙丘的影响是 (
A.沙丘沿防护林方向延伸 B.沙丘拓宽、增高
C.沙丘西移速度变缓 D.沙丘不受其影响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 2022 年,广东省出生 105.2 万人,死亡 63.0万人,自然增长 42.2万人;2022 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 12656.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 27.2万人。自2007 年以来,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连续 16 年居全国首位。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省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
①气候②地区开放程度③经济水平④水土资源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31.导致 2022 年广东省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A.产业结构调整 B,食品价格增长C.环境质量下降D.户籍管控趋严
2020 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制定出台了《常住户口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户口规定》),实现“零门槛”落户和户籍转移,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随打工者迁入城市入学(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该省新《户口规定》的实施,将会 ( )
拉大城乡发展差距 B.缓解城市老龄化进程流入
C.吸引各地人才 D.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该省新《户口规定》的实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提高城市人口比重 B.提高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C.提升城市教育水平 D.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综合题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的藏东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阻塞河流形成堰塞湖的灾害事件,其中,位于波密县境内的古乡沟,是发育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边缘地区的一条大型冰川泥石流沟,自1953 年以来,这里泥石流频繁暴发,古乡沟是帕隆藏布江的一条支流,泥石流规模大,暴发频率高,曾两次阻断帕隆藏布江,形成堰塞湖。下图是古乡堰塞湖位置。
推测古乡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述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6 分)
描述古乡沟堰塞湖形成过程。(4 分)
为减轻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4 分)3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 b 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 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
(1)据图 b 所示的地貌类型,指出坡度、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点。(2 分)
(2)说明人们常将图 b 所示的地貌开垦为农田的原因。(4分)
(3)说明图 c 所示地貌的形成过程。(4 分)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中D、2示意该小组绘制的两个采样点 0-60cm 土壤剖面。
图 a 中甲、乙两处对应的土壤剖面分别是图 b 中的 和 填“D”或者“2”),影响甲、乙两处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 。(6 分)
(2)东北平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 (填“高于”或者“低于”) 华北平原。(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