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15课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 概括二战主要进程等活动,了解第二次世界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战事。
2.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意义,进而探究二战胜利的原因, 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精神。
目标导学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背景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霸权。
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材料二: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必须以战争“获取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②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材料三: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③直接原因: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政权上台;
材料四:英法美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引向苏联)的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④催化因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加速大战的爆发。
2.二战全面爆发——德国闪击波兰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
标志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英法宣而不战“西线无战事”波兰覆亡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奇怪的战争”
1939年9月3日,英、法两国因德国进攻其盟国波兰而被迫宣战。战争之初,德国在西线有23个师,英法有110个师,很有获胜的把握。但两国宣而不战,西线法军无所事事。法国总理甚至发1万只足球供士兵在此消遣,打发时间,坐视波兰灭亡。
法国士兵悠闲的在马其诺防线站岗
问题思考: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非“开始”?
1.在亚洲: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三省,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由此拉开序幕。
2.在欧洲: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在北非:
1936年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1936年意大利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权。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1)东方主战场
日本
日本
VS
中国
(2)欧洲西线战场
德国
VS
丹、挪、荷、比
法国
英国
(3)欧洲东线战场
德国
VS
苏联
(4)北非战场
意大利
德国
VS
英国
法国
(5)太平洋战场
日本
VS
美国
3.二战的进程
①欧洲西线战场——欧陆沦陷
德国侵略扩大
※二战初期, 德国35天灭亡波兰后,卢森堡不战而亡。
※1940年4月德军攻占北欧的丹麦、挪威(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月德军首先对荷兰、比利时发动进攻,荷兰、比利时先后投降(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
※5月下旬,德军绕过法国坚固的 “马奇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0年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投降(敦刻尔克大撤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希特勒打败法国后,便拟定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为保障渡海登陆作战,德军企图首先夺取制空权,以摧毁英国的防御工事,消灭英国空军,并钳制住皇家空军。
“ V”字手势到今天都是成功、胜利的象征……
1940年7月开始,德军连续3个多月轰炸英国,共出动飞机4.6万多架次,投弹量约6万吨。英国居民死伤8.6万多人,但德国始终未能达到迫使英投降目的,英国取得“不列颠空战”的胜利,极大地消耗德军
②欧洲东线战场(苏德战场)--二战规模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不宣而战。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民奋起反抗,开始了卫国战争。标志着二战规模扩大。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
550万大军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集结兵力共190个师550万人,数以千计的飞机和坦克,兵分三路,突然袭击苏联,企图用闪电战在六个星期至两个月内击败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莫斯科保卫战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红场演说
结果:在斯大林的指挥下,苏军共歼灭德军50万人,击毁坦克1300辆、汽车1.5万辆,缴获火炮2500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意义: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太平洋战场——二战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2月8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对日宣战,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至此,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④二战之东方主战场
1938年台儿庄战役
1940年
1938年武汉会战
1939年长沙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面对如此严峻的战争形势,如何才能扭转战局呢?
1942年欧洲形势
1942年亚太地区形势
德国法西斯已控制欧洲大部分地区
日本法西斯已控制西太平洋地区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时间:
地点:
国家:
文件:
意义:
1.联合——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
1942年1月
美国华盛顿
美英中苏等26个国家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协同作战,逐渐扭转战争形势。
2.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
①欧洲战场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单是空袭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
决不后退一步!谁若是将这片神圣的领土让给敌人,那便是莫大的耻辱!
——斯大林向苏军下达死命令
在持续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②太平洋战场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1942年,美国的情报人员破译了日军的电报密码,预先做好伏击,轰炸日本的飞机。战斗持续了一天,四艘航空舰被击沉,300多架飞机被炸,日本也不能发动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也发生转折。
中途岛
③北非战场转折点——阿拉曼战役
阿拉曼战役(英国为主的盟军VS德意联军)是二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街头
1943年9月3日,意方代表在西西里岛希腊库扎附近的盟军司令部签署停战协议
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④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美国陆军上将艾森豪威尔的领导下,从法国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也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使二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诺曼底登陆
苏德战场
作用:盟军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目标导学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 、罗斯福、斯大林
1、雅尔塔会议
会议
目的
时间
参与国
内容
评价
雅尔塔会议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2月
美、英、苏
①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
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作战。
我们应该如何全面评价雅尔塔会议呢?
会议期间,美苏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磋商,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主权收到严重伤害。美苏的秘密协定具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积极影响: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德、日法西斯的灭亡。也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2、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德国投降
1945年4月,苏军与英、美军队分别从东西两面进入德国本土作战。经过10多天的激烈巷战,苏军逐渐攻入柏林市中心。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的飞檐
目的
时间
参与国
内容
3、波茨坦会议
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年7月
美、英、苏
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
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开罗会议:
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宣言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满洲、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必须全部归还给中国。
4、取得胜利—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广岛横尸遍野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大反攻
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9月2日,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结束。9月3日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 一战 二战
战争持续时间 四年零三个月 六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国家 60多个国家
参战人口 10.5亿 20多亿
作战区域面积 400万平方千米 2200万平方千米
动员武装力量 7000万人 1.1亿人
材料二:据统计,世界人口的80%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总兵力高达1.1亿。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苏联死亡人数超过2700万。这次战争的直接军费消耗有1.1万亿美元,占所有参战国当时国民总收入的大半。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①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和人口卷入其中,给人类带来巨大破坏和灾难。
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如何正确认识科技与战争的关系?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科技成果用于战争,毁灭性更大
科
技
科技是把双刃剑
战
争
③二战客观上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材料三: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受到严重消弱,取而代之的是美、苏两个大国,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在欧亚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存在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②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认为,二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启示?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援
二战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捍卫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
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打结的手枪
我们要热爱和平,避免战争;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人民群众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2.经过
5.影响: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全面爆发:
(2)规模扩大:
(4)转折:
(5)结束: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9.2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带来了,,拯救了,,恢复了,,推动了,,。
3.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启迪: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可以合作
(3)规模最大:
4.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课堂小结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爆发标志 1914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
结束 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法西斯同盟战败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两极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课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