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点击“重启”键,获得崭新人生
1.作文
“重启”一词原为计算机操作用语,意为重新启动,而社会生活又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含义。
请以“重启”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议论性的文章。
生活中我们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操作电脑时出了问题,反复查找原因,点击调试,甚至生气上火,都不能解决问题,不得已只好关掉电源,重启,结果问题居然解决了。所以有人说,人生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叫“重启试试”。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文体特征鲜明。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天,一位长者和他的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长者总是随手把门关上。
“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长者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材料中长者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阐述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瑞士皮卡德家族,是个擅长冒险的家族,“变成鸟或鱼”一直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信奉“一切重新开始”,深圳曾举办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其主题口号也是“从这里开始”。
请以“从这里开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重启
班主任总是对我们说:“人生没有重启键 ,从小就要努力,以免老大徒伤悲。”可是我却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那么一个“重启”键,按下这个重启键,就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带来一段新的挑战,开启一段新的征途。
点击“重启”键需要强大的魄力,它会带领我们走向成功。曾经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旁,在他决定自杀前有一位老乡撑舟而来劝他重回江东,重掌二十万大军,东山再起,可他却没有点击“重后”键。 如果他没有自刎,回到江东,痛定思痛,凭借他出色的军事能力与超人的勇气,也许中国的历史就没有“汉朝”了 。
点击“重启”键需要人有自信,有理想。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次次失败,可他没有丧气,没有撒手不干。他为了可以为人类造福,没有点击“关机”, 而点击了“重启” 键,一次又一次失败, 终于让他等来了成功的一天。勾践成为吴国的俘虏后,心灰意冷,可他没有屈服,没有甘心于为吴王做仆人,而是卧薪尝胆,经过努力,回到自己的国家,训练军队,励精图治,最终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勾践点击了“重启”键,最后取得了成功。爱迪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勾践有着一雪前耻的理想,点击“重启”键,最后取得成功。点击“重启”键不是一种儒弱,逃避,而是暂时的退缩,为未来的成功作准备。
点击“重启”键更需要毅力。美国最伟大总统之一的林肯,在当上总统之前经历过26次失败,这一次次失败对于常人都是无法接受的,常人都会“关机”, 而林肯却用自己强大的毅力一次次点击“重后”, 最后当上了总统。有时候,点击“重启”键的过程会很漫长,只要有着非凡毅力的人才能成功。
在现在的生活中点击“重启”键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青年因失恋或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因为这些小事而选择“关机”是很不理智的,他们应该点击“重启”键,走出失恋或是压力,迎接一个明亮的明天!
朋友,人生道路中总会有很多困难,我们可以适时地点击“重启”键,获得-一个崭新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为全命题作文。采用了“引导语+全命题”的形式。题目是“重启”,作文的提示语为我们在审题和选材,上做出了一定的引导。标题是一个词语,这个词语也就是作文的文眼。结合提示语“意为重新启动,而社会生活又赋予了它更为丰富的含义”可知,“重”的意思就是“重新”,指“再一次”,“从头再开始”;“启”的意思就是开启、开始的意思。因而“重启”表明结束现在,重新开始出发或行动。根据对题目词义的理解,可以有两个写作方向。一是写人记事,创作记叙文。写自己因为某事遭遇了挫折,然后在老师、家长或朋友的后发下,放下了负担,再次向着梦想出发的经历。二是议论说理,创作议论文。以“人生需要重启”为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以富有逻辑和思辨的语言向读者传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可以按照“为什么要重启?怎么样重启?重启的目标是什么或目的地在哪里?立了新目标的经历,进而表达人生应该永远积极进取,把每一天都当作新起点的主旨;立意还要尽量做到深刻,例如作文可以突破个人“重启”的思路,不仅说到“小我”,还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说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也应该学会“重启”,从而使文章的思想更有深度和广度。
【立意】1.按下重启键,就可能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带来一种新的挑战,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2.重新向目标出发;收拾心情,重新出发;调整心态,重新行动。
3.重启就是忘掉过去就是放下负担,再次前行,就是不忘初心,重新出发。
【素材】1.美国的著名总统林肯,在当选总统之前遭受了失业,竞选州议员失败,企业倒闭等种种挫折,在1835年,林肯订婚,但未婚妻却在婚礼前几个月不幸去世,这对林肯精神上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1838年, 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又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然而,林肯并没有服输,一直在努力。虽然他后来又经历了两次失败,但在他的不断努力下,他终于成功了。1860年,他当选为了美国总统。
2.居里夫人为了提取纯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尘和污渍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她终于获得了成功。
3.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给孩子当起了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勇敢面对挫折,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按下重启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信心。当你按下重启键时,你会获得一个崭新的人生。
2.例文:
重启试试
一个人的曾经也许很黯淡,很多人追回于昔时的失败,怨天尤人。他们的余生因为过去而被禁锢,他们走不出过去的影子,终碌碌无为。所以,人就应该适时的忘却过去,让时间淹没曾经的成功或失败,把握住现在,重启人生,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对,面对失败我们不妨“重启试试”。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该气馁,要微笑着打败它,战胜它。换个角度看,其实失败对我们来讲未必就完全是一个厄运,也许它倒是磨练我们意志的一块难得的砺石呢!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人生在世,谁能不失败呢?有谁又是常胜将军呢?
人们都知道,爱迪生一生中有许多重大发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经历过多少艰难挫折以至失败呢。他小时曾经被认为是笨小孩。后来,在很长时间里也没有人发现他身上有天才的影子。他是经历了数不清挫折和失败之后才成为大发明家的。他为什么成功?因为他微笑着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垫脚石”,每一次失败之后他都能够重启人生。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够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重启人生,迎接成功。
《傅雷家书》中说:“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平静。”我们只要高潮不过分紧张,低潮不过分颓废,就好了。每个人都有一条人生路。这路并不是洒满阳光,充满诗意,铺满鲜花,常常会有沼泽或荆棘丛生。有人摔倒了,便从此一蹶不振;有人尽管屡战屡败,但每次都能重启人生,屡败屡战,最终获得光彩夺目的成功。
诗人海子因为忘记不了过去的自己,无法融入社会,与现实脱节,竟卧轨自杀,让人扼腕长叹。倘若他能重启人生,忘却那些曾经的伤悲,重新开始,他的人生也可能获得成功。所以当你的人生遇到阴霾时,不妨重启试试,相信你的人生定能走向成功。
生命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河,你和我都只不过是匆匆的渡客,我们穿梭在河的两岸,身后是时间脚步叩响的跫音,眼前是无法预知的新的开端。我们不要驻足凝望,回眸过眼云烟;更不能被郁结囚禁。其实抬头看看前方,把悲伤抛之脑后,重启试试,我们看见的将是依稀可辨的黎明。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此题是比喻类材料作文。材料先叙述“操作电脑时出了问题,反复查找原因,点击调试,甚至生气上火,都不能解决问题,不得已只好关掉电源,重启,结果问题居然解决了”,从电脑出现一些问题时通过重启解决问题,重启表层含义是重新启动,一切归零。用到人生有时候需要重启,比喻人在生活中要有归零意识,懂得适时重新开始,进一步思考,什么时候需要重新开始?两种情况:失败时需要重新开始,成功后更需要有重新开始的勇气;怎么重新开始?失败时需要重振旗鼓的信心和准备,成功时需要戒骄戒躁,勇于回到初心。作为议论文要写出思想和层次来,方为佳作。
点睛:比喻型作文题审题立意三原则: 1、准确把握喻体的特点,弄清喻体的含义。2、既要有整体意识,不能只抓住一点不放;又要选择最佳立意。3、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含命题、话题)中找到理解的突破口(关键词句)。(材料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
3.例文:
作别过去
读徐志摩的诗,最喜欢那一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何其洒脱,何其旷达。就那样轻挥衣袖,作别康桥的波光潋影,然后不再回头,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景致。这不是对过去的冷漠,而是给自己一片更广阔的天空。旅途如此,人生的征程又未尝不是如此?潇洒地告别过去,不论是欢喜还是悲伤,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真正地放下,才有崭新的收获。
作别往日最荣耀的光环,驰骋于无垠的平原,方能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当美好已逝,我们才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冷静地审视自己。季羡林婉辞“国学大师”的美誉,那是一代大家的谦逊,更是岁月积淀于他的睿智和深邃,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饥渴求学的老人。他学贯中西,但那是他继续学习的动力;他辞去“国学大师”,是将自己摆脱曾经的束缚,还原为一个更真实的学者,因为只有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无所旁骛,领会求知的真谛。
作别曾经的痛苦记忆,攀出阴暗的泥淖,方能用坚强的心驱散阴霾,找回阳光。忘却残酷挫败的经历,不是逃避,不是苟活,是用勇气与毅力唤回生命的春天。有一种痛苦叫做生不如死,司马迁承受了这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与痛苦,他放下身心的残破,放下了外人的鄙视,将自己屈辱的身心完全融入历史的汪洋,“成一家之言,通古今之变。”他成功地开辟了一片历史的天空。他放下了身后的一切,他迎接起了生命的地平线上再一次冉冉升起的朝阳!
放下过去,潇洒地挥手作别,不做枝桠上的蜗牛,背着沉重的硬壳步履艰辛,而应学那直冲云霄的雄鹰,义无返顾,决不回头。成功是过去的纪念碑,失败是过去的墓志铭,他们都不属于今天和未来。居里夫人毫不介意地把诺贝尔奖牌当作玩具送给孩子,那是一种与过去作别的方式;李叔同毫无眷恋地落尽青丝,遁入空门,那是一种作别过去的智慧通达。学会放下过去,学会与过去作别,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分析】
【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审题要点: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就属于叙事类作文,材料给出随手关门事件,抓住材料中关键语句立意。
具体过程:
本题属于材料作文,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过去的事,也许有值得留恋的辉煌业绩,或许也有追悔不及的遗憾,但这都已经成为过去。背负着昨天的痛片、挫折、失败的阴影,无法做到豁达、坦然,只会使步履沉重,最终可能阻碍事业的成功和生命的进程;把昨天的荣耀记挂在心头,也会成为前进的羁绊,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年青时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事业,老了一事无成,就足躺在昨天的功劳簿上睡觉,有的甚至顽固守旧,阻碍了历史或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学会忘却过去,关闭身后的门,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新起点,这样将会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将会迎来新的成功。
抓住材料关键句: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才可以重新开始。
参考题目:《从头再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过去放手》、《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期待未来》、《放下包袱必成大业》
【立意】在这个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忘记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从顺向材料的角度思考,有以下立意:
1.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
2.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
3.悔恨昨天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明天才有更美好的未来。
4.要乐观地对待生活,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和高昂的热情。
5.追悔过去,只会失掉现在;失掉现在,哪有未来。
6.明天蕴含着新的希望,我们要期待未来。
7.愚蠢的人抓住昨天的手不放,聪明的人紧追明天的步伐。
8.要有敢于关门的勇气,如果对已经成为过去的事物恋恋不忘,就会无心前程,无法发现前面路上的美好。
【素材】1.古英格兰的一位王子接任了父亲的王位,率兵出征。临出发前,白发苍苍的老国王交给他一枚戒指,告诫他只能在打完仗后打开看。战争出奇地顺利,新国王志得意满,准备凯旋而归。这时,他想起了父亲的话,打开戒指,却是一行字:“一切都会过去。”国王一下子醒悟了过来,重整军队,谨慎行军,最后挫败了敌人的偷袭。
2.西楚霸王的奉承中,项羽轻狂了,他飘飘然地飞上了云端,满眼俱是山呼万岁的大臣,满耳皆是令人难以自拔的莺歌燕语,他忘记了把这一切关在门外,终败于刘邦之手,而乌江边上,他却又沉湎于失败的阴影,难以自拔,最终落了个自刎江边的下场。而刘邦,这个自起兵以来从没有打过胜仗的人,在人们的冷嘲热讽中,在世人的白眼唾骂中,默默地忍受着,他把这些都扔在了自己的门外,勇敢地走向自己的人生巅峰
3.季羡林婉辞“国学大师”的美誉,那是一代大家的谦逊,更是岁月积淀于他的睿智和深邃,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个耄耋之年依然笔耕不辍,讥渴求学的老人。他学贯中西,但那是他继续学习的动力;他辞去“国学大师”,是将自己摆脱曾经的束缚,还原为一个更真实的学者,因为只有心无杂念的人才能无所旁骛,领会求知的真谛。
4.史上最杰出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平生事迹也无不诠释这一道理。1903 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她头顶盖世荣光,登上了芸芸众生遥不可及的峰项,但她却淡然-笑,把名利抛在了脑后,翻开了崭新的一一页,投入到她无限热爱的工作中去。正是她不恋名利,并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个个失败的懊恼“关”在身后,她才能淡然乐观地开始一个个新尝 试。
5.“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课题,他不畏艰难,反复实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第一人。 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关上名利荣耀的大门,从头开始。正是他将水稻研究过程中的成功的喜悦都“关”在身后,才能在人生暮年朝气蓬勃地不断攀登。
6.从昨日一路奔来,或许沾染了肮脏的污秽;或许保留了伤疤仍隐隐作痛;抑或承载了光荣与辉煌,请“关”上身后的门,从头开始,这样,才能感受更多更美好的喜悦。
【结构】行文时,如果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落脚现实,回归自我或自我群体;如果写成记叙文,不能只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叙写前人或旁人的生活,最好将自己渗入其中,写出自己特有的感悟。
【点睛】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4.例文:
人生从这里开始
从这里开始,我们将褪去儿时的稚嫩;从这里开始,我们将离别往日的故友;从这里开始,我们将为各自的梦想拼搏,因为我们推开了高中的大门。
一首张学友的《祝福》,将毕业联欢会送到了尾声,同学们都沸腾起来,同窗三年,眼就要离别,不免有些不舍。“这里是终点,但也是起点,从这里开始,大家要离别、要独立、要去更高的学府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去拼搏;会去充实自己的人生;也终会重逢…”说完后,老师的话仍在我耳旁萦绕。从这里开始,我们将步入高中,去寻梦、去思考、去奋发。但从这里开始,更有许多坎坷等着我们。
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初入学府,便是军训,昔日父母和老友在面前消声灭迹,眼前只有陌生的面孔,耳旁尽是陌生的声音。心里本就十分失落与空荡,再加上军训的苦累。唉!此时外面虽然是骄阳似火的酷暑,但我的内心却是寒冷肃杀的严冬。心中思念朋友更加思念父母,悔当初不知珍惜时光,总是虚度年华。不禁掀起了阵阵伤感。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去寻梦;要走自己的路;要学会放下。我相信伤离别,但我们终有重逢之日。
从这里开始,独立之困。走进高中,异地求学,这意味着我们走向了成熟,不能再过度的依赖父母,要开始独立自主生活。这些我们也都知道。但往日刁蛮的我们,不会同他人共处;往日过于依赖的我们,不会照顾自我;往日无主见的我们,遇事不会处理。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都造成了独立之困。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常常思考;要学会处人做事;要明白事理。我相信独立难,但我们终有解惑之能。
从这里开始,求学之苦。步入高中, 压力山大,往日那简单易懂的知识,已不见了踪影。高中的功课,不仅更复杂也更加难懂,老师授课的进度快的离谱,稍走神便望成莫及。并且作业量也成倍增加,再也没有那么多的放松时间,甚至有时时间还不够用。缠绕在我们身上,束缚着我们的便是求学之苦。但从这里开始,我们要去奋发;要以梦为马;要怀揣梦想拼搏。我相信求学苦,但我们终有苦尽甘来之时。
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将会化作动力,独立之困将会化作经验,求学之苦将会化作基石,共同充实人生、圆梦为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首先看材料,材料从瑞士皮卡德家族信奉的“一切重新开始”到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从这里开始”,引出本题的话题“从这里开始”。再来看话题“从这里开始”,本题是话题作文,审题时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关键词语,纵横开凿,以求立意新颖深刻,“这里”可指一个人眼前的境况、现实、心境;可指一个人的困厄、遭际、失败甚至是绝境;也可指一次失败后的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或一次辉煌后的冷静,狂欢后的沉寂;或征途中一次驿站驻留,跋涉中林间小憩。“这里”不仅是时间概念,更是空间集合,确切地说“这里”是个平台,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二是要注意话题中隐含信息的挖掘。“这里”“开始”的隐含意义,“这里”是起点,“开始”是“出发”,是行动,是冲刺。三是话题也有类别,有个体举止,也可是群体行为,既可指物质层面、实体意义上的“开始”,也可指精神领域,灵魂层次的凤凰浴火。
参考立意:
(1)梦想从这里开始;(2)人生从苦难开始;(3)万事开头难。
参考素材:
(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亚圣孟子已经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没错,人生,应该从这里——磨难开始。
(2)磨难面前,有人选择当奴仆,有人选择当主人。驾驭着“磨难”,驰骋沙场;牵制“磨难”,收复山河。被送去赵国的嬴政,寄人篱下,哪能不低头?在这段日子里,“磨难”和他成为了“好朋友”,隔三差五地就来拜访他。他没有屈服,他选择了“经历磨难”。在回秦国的路上,他把“磨难”刻在了心中。磨难,使嬴政成为天下人景仰的“始皇帝”。毫无疑问,若不是磨难,他的雄心壮志即使多么强大,也抵不过几次挫折。嬴政,从磨难开始,走向了“华夏统一”的道路。
(3)他披着散发,佩戴着“秋兰之香”的香囊,来到了汨罗江边,高吟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体随巨石坠入江中,声音却冲上了九天之外,回荡了千年之久。
经历了“茅飞渡江洒江郊”的杜甫,拄着拐杖,望着那只剩框架的“房子”,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从这里开始,从磨难开始,寻找生命的绝唱。从磨难开始,屈原、杜甫划出了一条强而有力、响彻九霄的“豹尾绝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磨难、忧患中开始人生,就会在成功、不朽中结束生命;从奢侈、享乐中开始人生,就会在失败、腐烂中结束生命。
(5)如果李煜从磨难中寻求治国之道,而不是寻求吟诗填词的灵感,何至于落得身死人手的下场?如果刘禅从磨难中寻求安邦之理,而不是寻求歌舞声色的享受,何至于落得断送父业的下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凤凰涅盘,欲火重生;人生苦短,从这里开始,用磨难书写不朽的诗篇。
结构示例:开头引出话题“从这里开始,我们将步入高中,去寻梦、去思考、去奋发。但从这里开始,更有许多坎坷等着我们”;然后具体写以后的过程“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从这里开始,独立之困”“从这里开始,求学之苦”;最后总结“从这里开始,离别之念将会化作动力,独立之困将会化作经验,求学之苦将会化作基石,共同充实人生、圆梦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