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乐观地面对生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乐观地面对生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15: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乐观地面对生活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超负荷的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陈旧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生命垂危的乞丐,在荒野里踽踽独行,最后倒在一片草丛里,这时一颗大而晶莹的露珠掉在了他的掌心。
乞丐赶忙把手掌移到唇边,对露珠说:“你知道我要做什么吗?”“你将把我吞下去。”“看来你比我还可怜,生命全部操纵在别人手里。”“你错了!”露珠说,“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与创造,另一是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阅读上面这些话,你产生了哪些感想 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作文。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宿构,不得脱离材料的中心和含意的范围。
4.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了一幅非常特别的画。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妙笔,被画家挂在了墙壁正中最为显著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然一片空白。我向画家请教,画家说:“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我的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吗?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我说:“按照你的说法,这张画应该是一张白纸。”他说:“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略了的那部分。
参考答案:
1.例文:
快乐源于乐观的态度
快乐是一种心态,它会给人一种力量,一种能改变命运,获得幸福的力量。
一个快乐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的,最有权势的,同样,一个快乐的人也不一定是最聪明的。
但是,这个快乐的人有一个与别人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是快乐的,他会把自己的快乐带给需要快乐的人,让身边的人感受自己的那份最最简单的快乐,哪怕在别人的眼里,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自己的快乐远远能胜过更多的财富。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了为了灿烂。
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了为了种子。
有人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倒不同意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可能不与人发生各样的关系的,也不可能不拿自己的境遇和别人做比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比较与否,而在于如何比较。一种比较可靠的比法是,不比人有自己无的,只比别人没有自己有的,就像曾经有人开玩笑说,你不要与象棋冠军比下象棋,你要与他比游泳。或许,有人会说这样做有点阿Q精神,可是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如果这样做,能让自己快乐就足够了,学学阿Q的精神又有何妨呢?保持一颗平常心,让自己快乐一点。
当然,人也应该与自己的以前相比较,看看,自己是不是进步了,是不是还要尚须改变的事情,自己哪些事情做的还欠妥的,等等了。只有不断的与自己的从前进行比较,才能不断的进步,人才能不断的找寻到快乐的资本,快乐也就自然不自然的形成了一种习惯。
一个在面貌上流露出的情感是最真切的了,流露习惯了,就会在脸上留下持久的痕迹。一个常常皱着眉头的人是很难有一张舒展的脸的。一个快乐的人,会将富有魅力反作用于他人身上的,使自己变得更加的从容而自信。
快乐是对自己的热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宽容。
快乐的人是不会与自己过不去的,也不会很苛求于别人的做法的,因为这样的人,一般来说都是豁达乐观向上的。
一个快乐的人,是不会把自己的脸上挂满了春秋战国的阴影的,因为这样做只会影响到他人的情绪,也会影响他人的心情。
快乐是一份责任,快乐是一种方式,快乐是才华的代名词。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比了一位富人和一位穷人的生活状态,富人富有但忙碌且状态不佳,穷人贫穷但快乐且状态良好;第二部分写了人们了解了这位富人及穷人生活状态后的反应:“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从富人和穷人生活的对比,可写一写财富与快乐的关系,有钱不一定幸福,没钱一样可以快乐;从穷人不再敌视富人,可写一写与其仇视不如自己奋斗;从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可写一写快乐源自心态、知足常乐;人们看了电视上的镜头开始改变态度,可以写一写相互理解,是和谐的基础等。
参考立意:知足常乐,快乐源于心态,仇视他人不如自己奋斗,相互理解社会和谐,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文体上看,本题要求写议论文,考生要注意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论据新颖典型。
2.例文:
乐观地面对生活
人们常说境由心生。是的,乐观的人看山山青,看水水秀,看天天蓝;而悲观的人则看月月缺,看花花残,看人人悲。露珠属于前者,“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露珠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它感受到的便是幸福。
如果我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风雨,笑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被盗,丢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罗斯福换了一种心态角度去看待人生中的失意与不幸,他是一个乐观的人。是的,遇到挫折可以用乐观的心态对待,那样你才能战胜它。
乐观地面对生活,你就能在平凡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力克·胡哲,出生时没有四肢,因为他天生罹患海豹肢症。但他却看淡自身缺陷。他无法挠痒,只是打趣地说道我没有那设备。没有四肢的苦难生命,被他轻描淡写地说为“只是少了一些零件”。生活对他来说是残酷的,但他却忽略自身不足,拥有了自己的一家公司,出了两张畅销全球的DVD,写了一本书。是乐观让他拥有了今日的幸福。
还记得海伦·凯勒吗?这位熟悉的人物已被当下人们传颂许久。她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人啊,以至人们都为她抛洒同情。可是她本人却不这么想。虽然先天性耳聋,失明给她带来内心无尽的摧残,打破她那内心底处的痛。但那只是暂时。这些痛苦并未让凯勒舍弃生命,并未让她自暴自弃过一生。相反,她却微笑生活,当然生活给了她回报。她凭借自己毅力,顽强不屈于伤痛,认真专注于著作。困难挡在前面,她解决,那是从内心的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她成功著作出《海伦·凯勒》《珍爱生命》等等。她被我们歌颂,被我们赞扬。只是因为她那犹如大地般的厚重,天空般的宽阔。她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并由此发展出另一种美。这使她成功了。
要把人生中的不足与挫折放在脚下,让它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你会发现,幸福远处不在。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材料为一个寓言故事,记叙一个乞丐和一颗露珠的一段对话,关键句子是露珠的话“我还不懂什么叫可怜,我曾滋润过一朵丁香花蕾,并让它美丽地绽放。现在我又将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我无怨无悔”,从露珠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揭示出人应该乐观,自信,乐于奉献的道理。考生写作时要围绕这些方面立意。注意写出深度,比如自信,可以写什么样的表现叫做自信,为什么要自信,自信与自傲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得到自信等。
审题立意可从乞丐与露珠两个角度出发。从乞丐的角度:①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对未来悲观失望;②困境中对未来要充满信心,要积极争取。从露珠的角度:①生命的意义、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在于心甘情愿的奉献;②乐观面对暂时的困境乃至绝境,放大眼界,放宽胸襟。
审题立意或行文中可能出现的偏差:①从小小的露珠救人一命出发,谈小与大的关系;②从露珠救乞丐一命出发,谈珍爱生命;③从乞丐准备吞下露珠出发,以自私自利为话题;④从乞丐可怜露珠出发,谈慈悲为怀、为他人着想;⑤脱离材料,泛泛地谈快乐与幸福。
结构层次:开头列举生活中关于乐观与悲观的现象,提出论点:露珠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厄运,它感受到的便是幸福。接着以罗斯福家被盗为例,论证如果我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风雨,笑对人生的悲欢离合,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然后以尼克胡哲为例,论证乐观地面对生活,你就能在平凡中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然后以海伦凯勒为例,论证乐观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并由此发展出另一种美。最后说明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人生,你会发现,幸福远处不在。
参考素材:
1、当你遇到烦恼时,什么是最好的办法?哭?有用吗?毫无一用,不过是浪费时间罢了、怒?有用吗?没用的,不过是给自己增添烦恼罢了、急?有用吗?百无一用,不过是增添意思麻烦而已.
想想以前的那些古人,孔明在兵临城下时以笑相迎,苏东坡被贬山川一笑写出千古诗,曹操在面临危机时以笑相对……古人们都有这种乐观意识,我们当后人的更要发扬下去。
2、乐观者认为,成长是一节节长长的阶梯,烦恼是阶梯上的绊脚石,跨越它,将使你变得勇敢坚强,将使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将使你的人生更加灿烂辉煌。他们认为,青春是道美丽的彩虹,但分明需要阳光和风雨一起编织,又正如“不如虎穴,焉得虎子”的辩证。在他们看来:一朵花的凋谢,无法使整个春天失去光彩;一棵树的枯萎,无法使整片森林失去生机;一滴水的消散,无法使整片海洋失去威力。世间万事就是如此,所以不必为花的凋谢、树的枯萎、水的消散而悲伤,更不要为成长所遇到的烦恼而哭泣,而应该挺起胸,搓搓双手,奋力拼搏,不断超越。
而在悲观者的眼里,烦恼很残酷,很恐怖,如洪水猛兽,如山崩地裂。他们一旦与烦恼正面冲突,就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甘做成长道路上的逃兵。其实,每个人都清楚,在行军途中作一个逃兵,是多么的可耻,多么的令人瞧不起。由此可见,悲观者们的心灵是何等的脆弱,他们是经不起任何打击的。他们总是说,上帝是如何如何地无情,命运是如何如何地不公平,现实是如何如何地摧残他们。这些对乐观者而言,是多么的可笑和可悲。
3、唐代大文豪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不受主考官欢迎,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那个人,连考题也一成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文章原封未动地写了一遍。事出意外,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嘛,当然中了举。我想请问对方同学,韩愈两次考举的原因是什么 是自信!再问对方同学,韩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还是自信!因为自信,他敢于第一次考砸了再考一次;因为自信,他敢于交一份与第一次同样的答卷!也许你会觉得韩愈太狂妄了,可细想一下,他的可贵之处不正在于他对自己的这一份“自信”吗 所以韩愈的成功,正是基于他对自己的这份自信,对自己的这份执着。
4、有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们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夜以继日的工作,他们在为民族事业做着贡献,他们在为中华民族之崛起做着准备,他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他们是时代的缔造者,他们是人生道路上的启明灯,他们乃是人民教师!如同雷霆贯耳般的响亮。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次教师,教师们的奉献欲罢不能,正所谓根本停不下来就是这个意思吧。他们真是神乎其神,用一个小小的粉笔头,一个破烂的黑色板子,就能让人从懵懂走向成熟走向智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教师承载着无数人的理想,他们也许并不高大,但他们伟大的让你无言以对,他们也许并不漂亮,但他们的心灵让你无可挑剔,他们也许生活不富裕,但他们的充实让你不知所措。站在老师的旁边,就会感觉到一种光环。
3.
例文:
乐观下的生活是释然
每当绝望,都会想起几米的那句话:“我绝望,掉入深渊,却看见水里闪耀着满天的星光。”换一个角度欣赏世界,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伊豆的路况差,到处都是坑洞。你可以把它想像成麻子让我们受累,那么不如诗意地把它看成是迷人的酒窝大道,竟也如此充满意趣。
当我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想寻求更广阔的视野时,我不禁想到了这位坚强到让人心疼的女人——朴槿惠。对,她没有父母、没有丈夫、没有子女,所以她更加笑对人生。她用她的“铁肩”担起了韩国的发展,她是嫁给了国家的孤儿总统。但她有的就是将自己的心交给人民,她也曾风趣地说她是幸福的三无妇女。
这些将生活诗意化、幸福化、乐观化的人们,就像是时常被我调侃的水壶一样,即使烧红了屁股,也能欢快地唱着歌。就像杨丽萍说:“我只是想来这个世上走一走、看一看。”何必严肃地看待世界,倒不如像那位导游一样诗意盎然地欣赏生活呢!
诚然,又有多少人看见了半杯水还能欣慰地说道“真好,还有半杯”呢?写下了《夜莺》的作家王尔德,本是贵族,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当他不幸入狱时,却完全消沉了。不但他的身体被囚禁,桎梏的心也让他从此颓废,再无佳作问世,就像笼中的夜莺,已困于心,衡于虑了。
若他能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必能从千千万万的束缚中,感受到生命的拥抱。行走于地坛的史铁生,他是乐观、坚强的。起初,坐上轮椅,他怀念可以奔跑的日子;得了褥疮,怀念坐轮椅的安逸;后来有了尿毒症,他又怀念得褥疮的日子。于是他看清了生活,与其后知后觉,不如现在就看轻一切,享受生活的惊喜。
平静释然,淡定从容,或许才是最美的姿态,最好的风格。对于生活,不要看得太轻,也不要看得太重,不轻不重的背后是一种释然,是一种对人生的诗意化。因为生活是不会嘲笑你的,生活是不会嘲笑任何真诚而乐观的面孔的。
俯仰之间,角度的变化,我看见了天地。行走于酒窝大道上,深深浅浅的酒窝没让我受累,却只让我带着酒窝感受生命最初的拥抱。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中萧伯纳的名言及哲理性构思立意。得到与没得到都是悲剧;没有得到后的探索与创造,品味与体验均为快乐;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不同的理解。据此可参考以下立意:1.为希望与梦想而去追求与创造;2.要学会去品味生活和体验生活;3.人生重在追寻的过程。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例文:
拥抱快乐
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家屋里,有一张特别的画,白纸中间偏上的位置有一块黑渍。画家给这幅画起名叫《快乐》。很多人都不理解,说除了看到黑渍之外,丝毫没有看出快乐的样子。画家解释道:“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你们都只看到了痛苦的黑渍,却没有看到背景的快乐。我们总是对许多快乐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
“我们总是对许多快乐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多么睿智的话呀!我们似乎已经在快乐幸福中不会感到快乐,却只是一味的寻找快乐了。我们总爱盯着痛苦,更多的快乐却被我们忽略。其实,快乐就自我们的身边。
我们讨厌偶尔恶劣的天气,却不肯赞扬长久舒适的环境;我们抱怨一时的不顺,却从不为顺利的坦途而祝福。快乐是凹透镜下的大象,而痛苦则是显微镜下的蚂蚁。我们每天都在抱怨着、牢骚着,但细细想想,那些事真的值得我们如此花费时间去抱怨它,盯着它不放吗?我们为何不抛开烦恼,去寻找自己觉得快乐的事呢?我们为何不抛开烦恼,去感受身边快乐的事呢?
也许是太多的快乐让我们麻木了,这就如阳光下我们往往烦恼于阳光的刺眼,然而在黑暗中寻找出路,只要豆大的光亮就可以令我们欢呼雀跃。既然如此,为何不怀着感恩的心好好享受一下这灿烂的阳光呢?总不能总等到黑暗之中了才想起阳光的美好吧?
花也曾衰败,花也曾凋零,花儿还会再度开放。乐观者赞美花儿的每次开放,悲观者却总是伤感花的每一次凋落。人生亦如此,一生漫漫长路,总会遇到风吹雨打。有人就说过: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也是不完整的人生。我们不祈求困难,但我们不应惧怕困难。该来的总会来的,我们要在困难面前坚定的昂起头,相信风雨过后就是美丽的彩虹。
人生总要前进,总要追求完美,也就难免有失意有不顺。但我们不要把自己的目光限制于那黑渍之中,毕竟没有这小小的黑渍也就没有更多的快乐。有光就有影,不能因为影的黑暗而否认光的存在。让我们放下心头的烦恼,伸出双臂,去感受去拥抱那被我们忽略了太久的快乐吧!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构思,“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没有痛苦,我们便见不到快乐。”是材料的关键,可理解为:快乐总是与痛苦相伴的。没有痛苦的磨砺,怎会享受到快乐呢?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快乐,特意放大痛苦。其实,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因此,痛苦是经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快乐与痛苦。可以写快乐是怎样造成的,可以写怎样对待痛苦,也可以写如何赢得快乐,减少痛苦等等。只要围绕快乐与痛苦这个话题写作即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