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温暖就在身边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寒夜中,总以为被子是暖的。被子阻隔了外面的寒冷,保住了我们的体温。一切温暖都来自我们体外,比如太阳、火炉。也有人认为,被子本身并不暖,也不会产生温暖,我们的心就是一颗太阳、一只火炉。当我们处于寒冷、孤独、寂寞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自己温暖自己。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以“温暖来自自身”或“温暖来自他人”为话题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跋涉在人生旅途中,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霜雨雪,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和画面让我们一次次驻足回首,感受永不褪色的温度。多少往事,总在不经意间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②不少于800字。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们,当我们用敏锐的双眸去细心地观察生活时,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温暖和温情:冬天的阳光是温暖的,春天的和风是温暖的;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是温暖的,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是温暖的;伤心时一句安慰的话语是温暖的,困境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是温暖的……家庭,没有温暖便是一碗淡而无味的清茶;社会,没有温暖便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
以“温暖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字迹工整(2)不得抄袭(3)不要在文中透露自己的相关信息。
4.写作
冬天的阳光最温暖,春天的和风最温暖,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最温暖,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最温暖,伤心时的一句安慰最温暖,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最温暖……生活中充满着温暖的种种情景。
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散文。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也许有很多的陌生人给予过我们无私的帮助,或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或许是一句真诚的话语,或许是一个帮助的动作,虽然至今我们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但只要想起给我们的帮助,我们会真切的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请你以“陌生人的温暖”为话题,结合你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例文:
伸出手温暖他人
社会发展,杂念、善念交错,在这个空间里生存已久,许多双手已变冰冷,道德与善良在缺失。伸出手吧!去温暖他人,去帮助他人。
早前在广东省发生的“小悦悦”事件让人不禁感叹,如今的社会人心竟变得如此生硬,生硬得叫人畏惧。一个弱小的孩子躺在路中央,十几人从她面前走过却无一人伸出缓助之手,让她呻吟,痛苦,只有一位清洁老奶奶伸出手,来温暖这已冰凉的身躯。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渐渐麻木于利益,金钱之间,渐渐忘了去伸手,忘了手中的温度足以温暖人心。
雪莱曾在《论爱》里说道:“当爱逐渐死去,人心不过是活着的墓穴。”当爱与善念走远,社会不过是装满躯壳的坟场。伸出你的手吧!去温暖他人,去唤醒那些沉睡了的心,去让杂念堆积的冰山融解,去让道德在社会中重新燃烧。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特蕾莎将获得的20万美金全部捐给印度的贫困儿童,并申请将筹备晚会的6000美金也全部捐出。而特蕾莎修女自身朴素,临终时只身着最普通的修女装,手握一本圣经。她的一生简单却不平凡,她伸出她的手去温暖了无数印度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爱与希望,让他们相信善念仍存于世,让他们学会今后也要伸出手去温暖更多的人。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张丽丽老师在货车撞向学生时,伸手奋力推开学生,结果被撞倒,下身高位截肢。北大教授倡导扶起老人,若被索求赔款,学校承担费用。日本企业巨人稻盛和夫伸出双手扶起涉临破产的航空企业,握住每个员工的手,用温暖的心去唤醒员工们的斗志。
他们,这些抱着善良之心的人,在生活的小事中,伸出自己的双手,去帮助他人,去救援,去保护,去温暖他人。社会,国家的运行稳定需要这些人的扶持,需要这些人来带动他人的伸手举动,需要这些人来让道德观念在人群中传递。
别去吝惜自己的帮助,别去埋怨社会的黑暗与阴霾,别让你的手长期放在口袋里,别让你的善良与爱心和道德和时间一样流逝。
社会发展,杂念,善良交错,在这个空间生存已久,纵使许多双手已变冰冷,却仍有温暖之人愿伸手去维护道德,去温暖他人。做个温暖的人,伸出手温暖他人!
【详解】试题分析:立意指导:准确理解“温暖”的含义。“温暖”可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是动词,“温暖”我们(他们)的心田,“温暖”我们(他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他们)的生命。温暖的内涵可以是乐观、坚强、宽容、理解、信任、感恩等理解了“温暖”的多重含义,写作就容易找准切入口。2.作文分值:一类文:观点鲜明,立意健康向上,有深度,能将温暖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对温暖的含义理解正确,所选事例典型、准确,富有感染力、表现力,论据充足,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简练、通畅;二类文:观点鲜明,立意健康向上,有深度,能将温暖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对温暖的含义理解准确,所选事例典型、准确,结构完整,有条理,语言通顺;三类文: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有温暖,但温暖的含义笼统,内容单薄,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四类文: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文中没有温暖的词语,没有什么内容,感情虚假,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审题时要抓住关键语句重点思考。针对题中材料内容特点,可采用“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或分析其中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来,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如此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十、寻互补法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此题主要运用抓关键句法。
2.例文: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
有一种记忆很温暖,那是童年。若说往事成风,那必定也是暖洋洋的春风。
——题记
那大概就是自我懂事起第一次经历的生死离别吧!
在我们那里,爷爷的爸爸我们是叫姥爷的。姥爷是个爱干净并且有点儿文化的男人,很慈祥。它有三个儿子,其中有一个迟迟未成家。他嘴里常念叨着让身边的大人帮忙介绍着。姥爷是轮着住我叔公家和我家的。大概在叔公家住了三两年吧,后来一直住我家。原因是因为,实在记不清是在哪一年,连他唯一能看的那只眼睛也瞎了,行动很是不方便。也正因为他住我家,所以那些叔公和姑婆们逢年过节带些水果、饼干和糖果来的时候,姥爷总会吆喝着把我们三兄妹叫过去,分给我们吃,对我们来说,却也好像今天的山珍海味。
记忆里的姥爷,总爱穿着一身中山装,显得特别文艺,不过姥爷身上倒也是十分地有文艺气息,听说年轻时候是村里发布票的还是买布的,我记不大清了。总之姥爷在世时每月是有几千块钱退休金领的。小时候爷爷奶奶是从不给我们钱的,我清楚的记得姥爷还能看见的时候,常拄着拐杖来我家闲谈,有一次,我们吵着要吃糖,姥爷从他的胸口袋里掏出十五块,给我们每人五块,你一定无法想象那时我们又蹦又跳的场面。 十四岁那年,我已离开家五年了,其间偶尔回去,姥爷记忆很迷糊神智亦不太清。可他还是会拿桌上的水果给我们吃,也会给我们一点钱。也许没有孩儿时期那么欢呼雀跃,但总会荡起我内心的些许涟漪……
我没能给姥爷送终,在回去办丧事的路上,一些大人说:“一会哭不出要装装。”但其实回去后看见姥爷一副瘦瘦的身子安详地躺在上厅的木床上,我的泪水根本止不住,一个劲地流。家里人很多,是没地方睡的,很多人坐在地上靠着墙睡着了。深夜寂静,上厅姥爷的棺木安详地放置着。我是很怕黑也很怕鬼的,看着棺木的烛火快要熄灭了,我却一点寒颤也不打地点着新的烛火换上,又向姥爷叩了三首……我只是觉得,姥爷那么慈祥善良,一定不会成厉鬼的,所以一点也不怕。
姥爷,谢谢你温暖了我的岁月。你是天堂里,我唯一的思念!
【详解】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很煽情的作文题,需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撷取那些曾经感动过我们,震撼过我们的镜头,带着感情一气呵成。
一、理解“温暖”的含义。“温暖”可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是动词,“温暖”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的生命。理解了“温暖”的多重含义,写作就容易找准切入口。
二、善于调动积累。成长的路上,许多点点滴滴足可感人心怀,就选材而言,可写的事例自然很多。重要的是,把握好两个原则:首先,去矫饰,少卖弄,必须是事情真实地回放,是性情真实地流露;其次,所选事例要富有感染力、表现力,力求引起读者共鸣。
三、着力刻画感人细节。细节刻画决定文章的成败。要想让文章打动读者,感染他人,你就要精心选择打动过你的镜头,震撼过你的场面,像电影慢镜头那样一一展现。“超女”李宇春万人痴迷,因为人们记得:她在签字的时候,总是双手接过递来的本子;特级教师李镇西对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心存感激,只是因为:那位学生在借给他笔的时候,把笔尖拧好轻放在他的办公桌上。细节,往往最能打动人;是细节,给生活增添了亮色;是细节,给心灵带来了震撼。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3.
例文:
温暖就在身边
温暖无处不在,而发生在我家的这件事,其中就包含了母亲对儿女的温暖……
那年夏天,我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男孩,不是很懂事。一天,吃完晚饭还没有收拾桌子,我就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拿出冰镇的半个西瓜,拿起勺子挖了勺就吃。妈妈看了,笑着从冰箱里拿出一碗没有一点籽的冰凉可口的西瓜瓤。“吃吧,我已经给你挖去籽了。”我看着红里透白、新鲜多汁的西瓜、馋涎欲滴,忙挖起一块放进嘴里,未等嚼完,我便又挖起一块放进嘴里。“慢点,慢点,没人跟你抢。”妈妈站在一旁一边笑着看我吃,一边继续挖籽。
妈妈用右手拿起一把小勺,左手拿着一角西瓜。她先用勺轻轻地把那些依依不舍得离开的西瓜籽从鲜红的瓜瓤上挖下来,然后用小刀把西瓜一块块地削下来,放进碗里。最后,左手端起碗,右手拿起一把小勺,把碗里的瓜先切成小块,再慢慢到捣碎,让它出汁,再如此反复数次,一碗西瓜瓤才弄完,最后,放进冰箱里冷冻,转天,就又有一碗冰镇西瓜。她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就拿了一块最大的西瓜,给我吃。
不知怎的,我忽然问妈妈:“妈妈,吃西瓜不吐西瓜籽”是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妈妈一边挖西瓜籽一边说。
我看见碗里的这些无籽西瓜,突然想到:我现在不就是“吃西瓜不吐西瓜籽”吗?妈妈辛苦地挖着西瓜籽,而我却像个大爷似的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吃着。
我把我的想法跟妈妈做了汇报。妈妈听了,用食指指着我的小鼻子说“这孩子,就你聪明。”说完,她继续挖西瓜籽。嗯,那是什么?是妈妈的手吗?为何变得如此苍老。这双手上长着几道细小的皱纹,像一道细小的裂纹。昨天下午,我想吃水果,可能是妈妈怕我不够吃,就削了许多橙子和苹果。我一看,天哪,那这么多,我哪里吃得下啊!我吃得肚子都快撑着了,也只吃了一点点,没办法,只好把它们放进冰箱里每天再吃。妈妈怕这些水果坏了,今天就把它们都吃了。不能浪费呀,好好的别扔了,怪可惜的。再说了,这些水果是人家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地浇水、施肥、除草,才得到现在的果实。如果浪费掉,那他们的辛苦不就白费了。
前天妈妈给我削梨时,被刀片划破了手,可她却说“没事没事。”看到这双记录了风霜艰辛的手,我觉得心底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往上拱,拱得我喉头发涩、鼻子发酸。于是,我挑了一块最大的西瓜,挖去籽,送到妈妈嘴边,说:“妈妈,您吃。”
妈妈看着我,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温暖”可是形容词,形容语言、动作、眼神;“温暖”可是动词,“温暖”我们的心田,“温暖”我们的记忆,乃至“温暖”我们的生命。理解了“温暖”的多重含义,写作就容易找准切关于温暖的内容很多,你首先要要搜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或美妙的片断,如可以写父母、老师、同学在一起等“温暖”的情景。但如果要想写得不一般,就要不落俗。跳出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的平常题材,学会从“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等方面取材。本题是命题作文,不存在什么审题障碍,可以迅速的联系到我们生活中所感受的种种温暖。可以采取第一人称来抒写,这样可以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也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来写,抒写对亲情,或者友情的渴望和赞美,甚至还可以借此写出对社会某种现象的揭露和批判。也可以荡开选材的思路,写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的题目。“人性是永恒不变的话题”。要求考生理性的认识与对待自己,看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提高人生生活质量的要素,因此众多命题就指向了这个方向。要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来;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写记叙文,可以家庭的温暖让我心醉,陌生人的关怀让我感激,灾民的坚毅让我敬佩,只要人间有温暖,给我天堂又何羡等等;写议论文,可以论述我们身边不缺乏温暖,只是缺乏感受的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温暖也一样,当你用真诚去温暖别人时,你自己也温暖起来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等等。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4.
例文:
温暖
每当夕阳西下,黄昏星闪闪发亮的时候;便守着一颗颗星,看那一弯淡月流着水银的光。我与父亲,乘着晚风,悠悠地走在横的,直的,曲折的道路上。太阳的余晖斜射着父亲,地上立即映出美丽的剪影。
在这安静的时刻,我会慢慢地清点过去。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要知道,能与父亲在夕阳下散步是件多么来之不易的事呀。那些快乐的念珠在爱火中陶冶,不时散发出清香。“爸爸,我们去荡秋千好不好?”我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合身份地提出了不合常理的要求。父亲刚想开口却又紧闭起来,他显然是被“吓”到了。望着他那深潭般的双眸,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掉入深潭的断尾鱼,找不到路;那苍老的青丝正蔓延着。我便开口收回刚刚的话,换来的仍是一片寂静。
人静了,远近的窗里闪着星星灯火。“好吧!陪你玩一次。”父亲最终妥协了。虽然很不习惯,但他愿意为了我的“任性”,配上自己爱女的天性。我拉起父亲宽大而苍老的手走向秋千,这是我小时候和父亲的乐园,但“长大”之后,再也没来过。当我准备坐上秋千时,父亲抢先一步。原来父亲比我还爱玩。可是父亲却拿起口袋的纸认认真真地擦拭着尘土,他还自己先坐上去试试有没有坏了,在稍松的地方又打了一个结。
我小心翼翼地坐在上面,父亲轻轻地推着,我嫌太低了,要再高点。父亲只是轻声地应了一句,给我增加了一点力。没过多久,我又开始嚷着要有飞起来的感觉。父亲停下来,用极其温柔的预期说:“那样太危险了,要是掉下来可不好。”我若无其事,还胸有成竹地告诉父亲“不会的”。父亲仍不放心,从他那焦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害怕。因为曾经我也摔过一次,还摔到了脚。
为了不让我受伤,他用枝条和绳子绑住我,像安全带一样。我荡起来的那一瞬间,望见了最后一抹夕阳,在花园里柔和的绿荫上,泄下了红色的余晖。转瞬间,周围一切都明显暗了下来。但在我身旁,却有一颗温暖的太阳,正给我音乐般温暖动人的气息。
父亲,在每时每刻总能给人以太阳般的温暖,即使是黑暗时,也有一丝光辉。父爱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老藤树昏鸦”的沧桑。它永远注定是在时光打磨和世事变迁中潜滋暗长的情感。
【详解】试题分析:温暖,它可能是冬日里父母为你端上的那一杯牛奶,也可能是考试失利时老师向你投来的那一束鼓励的目光;它可能是你获得帮助后的那份感动,也可能是你得到表扬时的那份惊喜。这类情感极为丰富的话题作文,首先要摆脱那种“爸爸关心”“妈妈呵护”的平常题材,学会从“遭遇挫折后同学的关心”、“生活贫困时陌生人的照顾”等方面取材。继而要学会挖掘新颖角度: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写自己生日那天不同寻常的经历来;用引出误会的方法,描写师生之间曲折的经历;用童话的形式,畅想动物对人类的感激;用日记的形式,逐一展开自己与父母沟通的故事。例文《今夜长明灯没亮》仿名着《灯》而作,仿中有创,情感真挚;《别样的幸福》则用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离异家庭里子女的独特感受。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1.想象。不管是话题还是命题,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那么,你要搜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美妙的片断呢?2.选材。这种感到“温暖”的情景,是与父母在一起的一个片断,是与老师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与同学在一起的一个片断,还是在社会上?这种温暖是你自己感受到的爱的温暖,还是你看到别人的幸福与温暖?这两种都是可以选的。或者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暖切近的?总之是被人关怀的,给人感染的材料。3.变通。“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接得比较近的,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的时刻是十分温暖的。你写过“幸福”与“感动”有关的作文吗?变通一下也可。
5.例文:
陌生人的温暖
如果让我遇见你。
——题记
岁月从指缝间溜走,年华在不知不觉间老去,往事如烟,记忆终将会湮灭。你给予我的温暖,是如此重重的镌刻在我的心中…。
就是有这样一位陌生人,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虽然如今,凛冽的风依旧呼呼吹着,偶尔也会看到一两片枯黄的叶子从枯老的树枝上飘下,我依然还可以感受到那份温暖,那份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一直埋藏在我的心底。
可能那位陌生人的奉献在现在算不了什么,甚至可能说是廉价的。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份温暖的感动是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我都不会忘记的。这件事在记忆的古匣已浸润了一段时间,回忆的时钟飞快的向后转着……
那是一个假日,我和妈妈去逛超市。走着走着,走到了饮料货架旁。我想要拿一瓶可乐,但是可乐与我的距离有些遥远,于是我便踮起脚去拿。手没有拿稳,可乐便“啪”地一声从货架上掉下来,正好砸的我穿着凉鞋的左脚上。顿时,左脚的指甲裂开,血流如注,钻心的疼痛向我袭来。妈妈立刻叫售货员拿创口贴过来,而售货员则一脸无辜的表示,超市里面没有创口贴。
突如其来的疼痛使年幼的我哭起来。妈妈很着急,随手拿了一包超市里面出售的面巾纸,当时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妈妈拆开面巾纸的包装,抽出面巾纸轻轻覆盖在我的伤口上。这时,一双手递来一个创口贴,我抬头,是一个穿着短裤、胖胖的叔叔。就是这一举动,让我铭记了至少6年。每每看到脚上永远都不可能去除的伤口,我就会想起那位叔叔,尽管我早已记不清他的模样,但是我永远记得那双递过创口贴的手,那双胖胖的手。它告诉了幼小的我,什么叫感动,什么叫奉献。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这位陌生的叔叔,就是一片叶吧!
如果让我遇见你,我也会尽我所能帮助你,尽管是陌生人,将这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一直传递下去……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面对这个题目,首先指向的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感觉。一种让我们心里春日艳阳般暖洋洋的感觉。那么,你要搜寻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情景,场景,美妙的片断。 这种温暖是你自己感受到的爱的温暖,还是你看到别人的幸福与温暖?这两种都是可以选的。或者你没有温暖,渴望温暖,热点话题有没有与温暖切近的,总之是被人关怀的,给人感染的材料。
点睛:“温暖”与“幸福”“感动”是接得比较近的,一般让人幸福或感动的时刻是十分温暖的。变通一下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