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提升素养,净化心灵(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提升素养,净化心灵(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5 15: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提升素养,净化心灵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也有人说“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浓缩着人生成长的经历与经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所谓礼射,就是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是在起源于商周时期“射礼”基础上,用于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的练习射箭技艺的一种方式。射者在开弓射箭过程中,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通过长期的练习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有人认为,射箭应该追求“百发百中”,不拘泥于“礼”;也有人认为需要“礼射”,应该讲究谦和、礼让,注重道德。
在激烈竞争的今天,你更认同以上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多数人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外在的、社会的、包装了的,一个是内在的、本质的、真实的。有人喜欢前者,有人钟爱后者,有人让两个自己不时地进行交流、融合……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干净?“干净”在字典中的基本含义就是“没有尘土、无污染、无污垢”,也称做“清洁”。人们大都追求外表的干净,为了获得清洁的身体,人们常常舍得花时间、费力气去洗澡、做美容。我们重视外表的干净固然无可厚非,然而将内在的“干净”抛之脑后却是糊涂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内在的“干净”更加值得我们孜孜以求,如高尚的心灵……
【注意】请联系上述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的内在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周国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
1.例文:
内修本领,乘势而起
有人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也有人认为“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私以为,与其纠结自身与外界环境谁更重要,不如跳出这些“矛盾”将其融合化归。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要自身强大,也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内修本领,乘势而起,方成一番大业。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面对波诡云谲的世界,我们要辨清“势”而知所向,乘“势”起而知所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质量的不断发展、AI技术的遥遥领先、信息的大爆炸……世界为我们造“势”,而我们要擦亮双眼,从中选取对我们有利的部分积极利用,摒弃糟粕。且看勾践卧薪尝胆、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贤皆乘历史发展潮流之势,成就一番大业。
古人如此,当今世界的人们亦然。华为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时机,致力于为国家的创新发展事业做出贡献。在各国封锁芯片技术的当下,他们逆势而上,“鸿蒙”系统、Mate60横空出世,世界震惊。以上种种,都是辨清时势、乘势而上之所得。如果不加以选择,来者不拒地接受外界所造之势,必然是深陷泥潭自取灭亡。一些高官身居高位,享受着权与利的双丰收,在这繁乱的美好中迷失自我。他们乘着腐败之势,一步步走向深渊,令人叹息。
光有外界所造的势就能获得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处于外界给我们营造的良好环境中,我们更要增强自己的本领,踔厉奋发,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张桂梅校长所创立的华坪女子高中,为大山的女孩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可是,如果女孩们不努力学习,而是浑浑噩噩地度过三年,那她们的命运还能被逆转吗?华为固然拥有国家各项政策和民众的大力支持,可是,如果他们只是原地踏步而不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研发,那么它还能有这样的成就吗?chatGPT的发明,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也有许多人因它失业,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不被AI所取代。在“势”的基础之上,我们更要发奋图强,增强自己的本领,才能达到更远的彼岸。
身为青少年的我们,拥有良好的物质资源和学习环境。我们要勤奋刻苦地学习知识,以蓄力乘势而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不仅要“自身硬”“手绵巧”,也要“乘于水、乘于风、乘于时”,内化本领,乘势而起,青春才能焕发光彩,人生方能熠熠生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总共两句话。第一句引用两句俗语,交代写作内容。前以铁匠打铁、绣花手巧为喻,提醒青年要锤炼自身,向内审视;后用自然物象与其外在条件(如凭借物、时机等)的关系,强调青年应善假于物,向外借力。第二句总结概括,点明立意思路。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无论是锤炼自身还是善用外物,这都是青年人生成长必不可缺少的双向努力。
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看待锤炼自身与协助外物的关系,启示我们,既要重视个人能力,不断提升个人实力,壮大自身力量,也要善于借助外力,抓住机遇,乘势而起。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的内涵与实质,二者的辩证关系,各自的重要性,如何正确对待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各自的重要性”时,可以从个人成长、企业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述“如何正确处理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的关系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打铁还需自身硬”,以锤炼自身为本,提升自我素质,方能行得更远;以借助外力为翼,抓住机遇,乘势而起;锤炼自身与借助外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人生发展。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俞敏洪大学期间熟读800多本书,提升自身实力,并抓住时代机遇获得成功的事例,论证提升自我与善借外力相辅相成,共同助力成功。也可以引用《三国志》中“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的名言,论证借助外力的重要性。
立意:
1.内修本领,乘势而起。
2.接他木之枝,开自我之花。
3.提升自我能力是成功的前提。
2.例文:
礼射铸精神,胜负非标准
一张一弛,一呼一吸,尽显礼之谦和,射之规范。礼射作为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本就旨在修养身心,不必本末倒置追求“百发百中”的结果。正如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长期成功比短期效益更能持久,动力比压力更有力量。
关注长期成功比关注短期效益更重要。礼射提倡“发而不中,反求清己”的道德修养,即利用练习铸造人冷静、谦和的优良品质与自省的习惯。冷静、谦和使我们待人处事不卑不亢,成熟自然;自省使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自己,不因人不知而愠怒,如同心中始终有一盏明灯照亮前路。这难道不是一种长期的人格成长上的成功吗?若我们追求一心想只百发百中,追求肤浅的胜利,那就成了只关注短期效益,不在乎长远计划的杀鸡取卵之人了。
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如果把我们的人生比作一场未知的礼射,你是愿意仅仅知道最后你练成了百发百中的技艺,还是愿意得知在练习中你的心绪如何由杂乱到平静,你的精神如何由混沌到清明呢?相信后者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这说明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礼射不是决一生死的竞技,要去练习,去进步,去感悟。人生也不是比赛,要去感受,去体悟,去认认真真地活。同理,在学习中,更应关注的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不应以成绩“论英雄”。更何况认真专注的过程常常会得到好的结果,而只关注结果有可能到最后没有体验,也失去了所谓的结果。
关注动力比关注压力更重要。如果把礼射放在“内卷”盛行的现在,必定有忽视礼而盲日“卷起来”,追求百发百中的人。但这样真的好吗?追求百发百中带来的压力与焦虑,会让人怀疑自己,将幸福与冷静拱手让人,早已与以外修体魄内铸精神的目的的本质背道而驰。与其受外界压力的影响而被动努力,不如修炼自身内在的动力,主动迎接挑战。而修养心性,注重道德自省就是培养动力的好方法。明白自己为何而努力,不仅能避免恶性的攀比竞争,还能让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有力。
人生就是千千万万场礼射,我们千千万万次地深呼吸,千千万万次地练习,不仅仅是为百发百中,更是为体验过程,为修炼动力,为铸造人格。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本题共有两段材料,第一段讲述的是“礼射”的内涵,第二段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题干要求体现学生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第一段两句话,第一句介绍“礼射”的内涵,涉及起源、性质;第二句讲其功用目的。本段对礼射的情感倾向是肯定的、赞许的。第二段两句话,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射箭不应循“礼”(约等于否定礼射),一是认为“礼射”具有借鉴意义。
材料中有两个关键句需要特别明确。其中,追求“百发百中”,不应遵循”礼”,是强调竞争结果的成功,不接受道德礼法的约束。强调事功的赢取,忽略人的心性修炼。主张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应该舍去礼法约束。而,“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射箭如果没有射中,就回过头来在自身上找原因。这句话包含了人我关系(不抱怨他人,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也包含了对待自己的态度(在“不中”的挫折中,自省反思)。
综合材料含义:从属性看,礼射是一种传统礼仪文化,是一种射箭技艺,历史悠久。从其功用看,礼射“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修身养性”。从其要求看,射者“每个步骤张弛有度,礼仪严谨,行为规范”“长期的练习”讲究谦和、礼让、庄重,‘发而不中,反求诸己’,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注重人的道德自省”。从对其评价来看,有人只要“百发百中”不要“礼”(否定礼射);有人认为“礼射”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有学习借鉴意义。
在当下弘扬民族文化,坚持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命题人用“礼射”材料命题,显然有从传统文化中寻求解决当下社会问题、青少年发展问题之良方的良苦用心。将“射者正己”的观念根植于处事、待人、接物之上,从而塑造懂礼节、知进退、具有强烈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的现代青年学生。充分感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建议读此类材料时,应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看。不建议用否定的角度去写作。材料中出现的否定礼射,可以处理为要我们去批驳负面认识。
行文构思上,首先明确“射礼”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可以围绕“礼射”来谈修养身心,开篇由材料引入,由“射箭之道”引申到“人生之道”,如为学、修身、治国,依次递升,最后回归材料,呼应开头。
立意:
1.追求完美,成就自我。
2.反复自省,静心修为。
3.提升素养,净化心灵。
4.内外兼修,正心正己。
5.射箭之道,人生大道。
3.
例文:
不朽的青春
漫漫人生路,几多青春可堪留。行走在这旅途,相遇青春,握个手,打个招呼,就这样相去渐远。渐渐流去的青春韶华,不曾发觉,只能感觉到,已经失去。既然遇到了,何不留下它,或者借故再次相遇,就这般丢掉,不甚可惜。青春不是年岁,而是状态,无关岁月。
从最初始来,青春是年轻生命的闪耀点,激情澎湃。在这青葱的年纪,活泼行路时,初次遇到同样青葱的青春,两方意气相投,结伴而行。前方无限未来,青春绽放无数花朵,铺就一条缤纷路,花花世界,红尘纷纷。在这热血的年纪,坚守初遇时的纯真,向着与青春的同一目的地,不挠前行。这是青春的考验,它不愿虚度,若是你误入歧途,被这花海陷了脚步,被这红尘侵了心志,它会悄然而逝。误的越深,青春离的越远。
青春专属于年轻人,这也是多数人所认同的吧 这世间多为无常,一概而论,总是难圆其说。年老苍苍,岁月将要尽头,青春不是不搭理他们,是他们自己无视它的注目;年纪轻轻,却有暮年意,心地失去青春昂扬,也不在少数。青春不是看这岁月,而在内心。理想,自信,坚定,无畏,无一不是青春的寄居地。在心地引一朵昂扬之火,不灭不熄,要跟青春相遇,有何难,要与青春相伴,怎不能成。
命运滚滚向前,让我们与青春相遇,是为了体悟这人生,明了人生的路标,积极而行。不是挥霍这擦肩而过的相逢,不过路人,不会任由你攫取。倒不如认真的对待青春,讨得一颗种子,种在心地,用这所有的积极,浇灌它,发芽,生长。心里青春,无论二八花甲,这透身而出的意志,扫去加身的颓废衰败,岁月凿刻肌肤,生活打磨皮囊,也不过表面。坚定勇敢的心境,气贯长虹,压倒这岁月枷锁,即使垂垂老矣,也有不灭的积极青春,撑起身躯,欢乐笑颜。
青春不是流逝的岁月,也不是年轻的表象,它是生命最深处不腐的意志,是无尽的理想,积极不屈的心态。流去岁月老身躯,有不老心,乐观意,花甲皮囊少年心。花面留身心志空,有堕落心,消极意,不是垂老似暮年。与青春相遇,泡杯清茶,邀其入座,用最积极乐观的芬芳,让青春流连,岁月老去,青春不逝。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关键是“朽”与“不朽”。从具体的材料来看,这两则材料实际是对立的,第一则小材料是言与其它任何事物相比,“青春才是不朽”的观点;第二则小材料是否定青年人“青春不会老”的观点,说“青春不老”是天真的,是自欺欺人的,一句话,“青春是短暂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对比中分析,什么是“朽”,什么是“不朽”。写作立意可以是“青春不朽”“永恒的青春”,也可以是“生命短暂”“青春不再来”,更可以写“青春的不朽与短暂”的辩证关系。
具体写作时可首先思考什么是“朽”和“不朽”,接着追问青春会不会“朽”或“不朽”,最后再思考怎样才能使青春“不朽”。有了这样的思考深度,再来挖掘对于青春的态度、价值观或是人生追求,自然就能扣准材料,并增强了思辨性。
点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①读文题。要研读文题,明确考试范围,了解写作要求。②读材料。粗知材料内容,初步理解含义,以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析”:析读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这个过程需要认真地咀嚼、品味、联想、提炼。
4.例文:
时时清理,保持心灵的干净
眼下电脑与智能手机都已经呈现出普及之势,而所有使用过电脑与手机的网民都清楚,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将电脑和手机清理一遍,因为里边的垃圾太多太多了。他们不仅占据了不少的内存,影响电脑与手机的正常使用,而且这些垃圾所包含的内容还会时时给我们造成视觉污染,甚至,因为那些垃圾信息往往又充满着诱惑,一不留神,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诱惑之下做出伤人害己之举。所以清理电脑与手机这是确保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步骤。电脑与手机如此,我们的心灵何尝不是这样?如果不想被那些垃圾占据心灵的内存,如果不想被那些垃圾所包含的信息,污染我们的精神世界,如果不想被那些垃圾所包含的信息所诱惑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那么,从现在开始,清理自己的心灵吧。
西方有一句哲言,“只有上帝与野兽喜欢永远的独处”,我们不是上帝,我们也不想成为野兽,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与他人接触和交往。同时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以及“跟好人学好,跟叫花子学讨”的俗语,也都时刻提醒我们,身边的各色人等与大量的信息,已经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心灵,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痕迹,而这些痕迹当中,无疑存有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信息,他们就是污染我们心灵的恶之源。
不要小看了这些污染的危害,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已经发生的许多悲剧,都向我们透露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在他人的影响之下,一些人迈出了微不足道的第一步,结果却再也无法回头。事后,他往往对“交友不慎”而痛哭流涕。这样的痛哭流涕是显然存在着,为自己开脱的表演,但是也必然有一部分是发自肺腑的忏悔。所以时时清理,以保持心灵的干净,这是确保我们不重蹈蹈“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这一覆辙的根本所在。
为自己的心灵,按下清理的确认键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就是清理污染心灵的垃圾的关键步骤,夜深人静之际,扪心自问,这一天我们受到了哪些污染?如果有,那么即便这些污染还没有左右我们的思想与行为,就请果断的按下“清理”的确认键。如此,在旭日东升之时,我们就能够神清气爽的迎接崭新而美好的一天。一天如此,一生如此,适时清理,保持心灵的干净,于人于己,于家于国都是大有裨益的。
【详解】试题分析:本次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这个材料的立意角度有:
从正面立意:就实写实,只写自己追求干净,做一个服装、身体洁整洁的人,虽然也基本符合题意,但就会落入俗套,构思陈旧; 写家乡的改变,表现某县城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带来的街道整洁的巨变,表达通过清扫来提升周边环境,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主旨,立意大了些,构思新了些。写自己追求外表干净到追求内心干净心路变化过程,表现净化心灵的主旨,立意健康而积极,构思新颖;写干净背后的力量,表现干净于人、于集体、于国家的好处,干净是个人的立足、集体的发展、国家的腾飞的前提和基础,立意独到,构思独到;还可以写一个人,应该在肮脏的地方干净的生活,出淤泥而不染,表达永葆本心的主旨。
从反面来立意:可以写物质污染相对而言较好整治,而精神污染正在无形中毒害人们的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全社会需要积极行动起来,打击精神污染,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洁净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写针砭,外身干净与心灵肮脏的现象;揭示乱丢垃圾带来的危害及其根治措施,可以批评伦敦奥运会中的黑哨现象,可以透析当今医患关系越来越糟糕的原因等等。
确定主题后或写经历故事或寻找材料议论说理。组织材料时,最好选新颖典型或以情动人的材料,都能达到写作的要求。
点睛:上述材料的中心词是“干净”。关于“干净”这个话题,虽然看起来熟悉,其实写出新意来,是要花些脑筋,要选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命题“干净”,浅层次意义为:没有尘土杂质等;形容说话、动作不拖泥带水;比喻一点不剩。“干净”还有更深刻的意义,结合材料提示,“内在的干净”是最好的“干净”一句流露出命题人的考查倾向,应当把它作为写作的重点,以此来锁定我们的材料范围。古今中外,那些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的备选材料。
5.例文:
用心看世界
其实,人用来看世界的不只有眼睛,还有心灵。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看见物质的同时,看到精神。
仰望海燕,就看到了搏击风浪,迎难而上;
俯察蜘蛛,就看到了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远眺鲨鱼,就看到了痛苦孕育的欢乐;
近瞧河蚌,就看到了缺陷铸就的辉煌;
……
生活中不缺少美,却匮乏发现美的眼睛。正因如此,用心看世界才更显得难能可贵。
心灵可以回望历史。
在战火弥漫的战国,忠心事君的屈子,承受了毁谤,遭遇了流放,漫步汨罗江边,一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以兮为鬼雄”,何等悲壮!
我的心看到了那个崇高志洁的灵魂,那颗玉壶中的冰心。屈子在用生命诠释:生命纵可抛,精神永不倒!
他是一位词人,追求功名,却蒙冤乌台诗案,可是挫折没有将他打倒,反倒使他豪气冲天。“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面对人生,他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面对官场,他选择“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面对自己,他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我的心看到了为人要有豁达的精神,“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心灵同样可以展望未来。
中国正像一匹摆脱了沉重负累的千里马,驰骋在新世纪这片广阔的草原上。你看,遨游太空的,有我们的神五;你听,那震天的呼喊,是在庆祝申奥成功;你再看,世贸大门已向中国开启;你再听,百年睡狮一朝梦醒,它在怒吼!
心灵的视角,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有的人看到了希望和爱,他就拥有幸福与成功;有的人只看到了奸诈狡猾,他就临近了罪恶的深渊……
我们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我们不可以预知明天,却可以把握今天;我们不能苛求事事顺利,但能够事事尽心。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用心看世界,用心去读懂人生这部大书。
不仅要用心看,更要用心做。心灵可以描摹历史勾勒未来,但人生更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实践。正如,面对困难,我们当如海燕,迎难而上,克服它;面对痛苦,我们当如河蚌,忍受着,去孕育快乐;面对残缺,我们如鲨,利用它走向成功;面对挫折,我们如蜘蛛,永不言弃……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而今,我想说:“心灵给了我智慧的眼睛,我要用它走向辉煌!”
用心看世界!
【详解】试题分析:立意角度:不忘初心,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形象与本质;珍惜内在的精神世界;保持纯正的追求;人类的高贵在于有灵魂地生活着。
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这是一道单则名言的题目,注意分析名言的内涵,然后提取中心立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