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复习课件及导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复习课件及导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5-20 16:57:24

文档简介

《 居民与聚落 》导案
学校:辛寨初级中学 编制人:韩祥雷 审核: 终审:
第一标:设置目标(2分钟)
【课堂目标】(2分钟,示标、释标、读标,组织课堂)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3.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4.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5.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6.运用图片描述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别。
7.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关要求】
做到精神饱满、充满自信、面带笑容走进课堂。
由班长带领大家大声宣读《三标高快课堂自主歌》及本班的班名、班训和班级宣言。
第二标:达成目标(28分钟)
任务
活动及评价
【任务1】1.读图、析图、总结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1)左图,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 ,此后世界人口 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 速度持续增长。
(2)右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与 有关: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人口增长 。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 和 决定的。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 ,最慢的大洲 。
2.读图、析图、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人口稠密区
人口稀疏区
分布地区
分布规律
分布原因
试题链接: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比较稠密的四个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码)。⑥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⑧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
(2)①处居民以________人种为主,④处居民以___________人种为主,⑥处居民以__________人种为主。
活 动
1.根据课本地图和资料,A、B、C三层的同学,分别对应解决1、2、3三个问题;
2.各层同学解决完自己的问题后,相互交流问题的答案;
3.组长监督、协调,共同确定本组的统一答案,最后展示。
评 价
1.每层同学能积极投入,认真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能热烈交流自己的看法;
2.展示的同学,答案标准、合理按规定记分,能对同学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有力反驳奖励2分。
3.时间:10分钟
【任务2】读图,指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试题链接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地主要讲 语,B地主要讲 语,C地主要讲
语,D地主要讲 语。
2.源于A地的宗教是 教,B地的人主要信仰 教,C地的人主要信仰 教
【任务3】1.读图分析城市与乡村聚落的差别

聚落形式
人口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交通状况
城市
密集
乡村
分散、多低层建筑
农业
不便
2.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聚落形成的主要条件:地形 、土壤 、水源 、气候 、自然资源 、交通 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2)聚落的位置: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例如,南方的许多聚落位于河湖沿岸,山区的聚落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聚落的建筑:墙体厚、窗子小、双层玻璃的建筑主要分布在 地区;墙薄、门窗大,有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 地区。
试题链接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聚落可分为甲 和乙 两大类。
2.丙图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
3.丙图中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C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若在C处建立一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
活 动
1.组内同学两两对应,互相检查所指的分布地区;
2. 组长监督、协调,共同确定本组的统一答案,最后推举1人展示。
评 价
1.每层同学能积极投入,并能热烈交流自己的看法;
2.展示的同学,答案标准、合理按规定记分,能对同学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有力反驳奖励2分。
3.时间:8分钟
活 动
1.A层同学解决第2个课标,B、C两层的同学解决第1个课标;2.各层同学解决完自己的问题后,相互交流问题的答案;
3.组长监督、协调,共同确定本组的统一答案,最后推举1人展示。
评 价
1.每层同学能积极投入,认真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能热烈交流自己的看法;
2.展示的同学,答案标准、合理按规定记分,能对同学观点提出质疑并进行有力反驳奖励2分。
3.时间:10分钟
第三标:反馈目标(10分钟)
任务
活动及评价
【达标检测】
读下表,回答1~3题。
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600
1.2
0.6

8000
1.9
0.4

1000
0.6
0.8

56
3.2
1.2
1.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表中的丙地区最可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拉丁美洲 D.亚洲南部
3.表中各地,一年自然增长人口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世界三大宗教均发源于( )
A 亚洲 B 欧洲 C 非洲 D 美洲
5.每个礼拜都去教堂做礼拜的教徒信仰(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清真教
6.下列国家把英语作为母语的是( )
A 印度 B 巴西 C 澳大利亚 D 瑞典
【反思升华】
1.本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
2.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有什么收获?
3.不足的地方有哪些?
先自主作答,再甲乙互换,老师或学生念答案,互批互改,签名赋分。
组长检查,教师抽批。15分或15分以上为 A,6-14分为B, 6分以下为c.(8分钟)
学科班长主持,老师抽取同学谈收获与不足。(2分钟)
【教学反思】
今天这节课,基于初一学生基础较浅、学习积极性较高、展示欲望强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复习流程设计为:自主复习、交流展示、学以致用、知识梳理、达标检测。自主复习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复习学案,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交流展示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一人提问一人指图回答的形式进行,之后让学生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在细致的基础知识掌握好的基础上,我设计了知识梳理这一环节,引领学生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并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日后的地理学习;最后一个环节:达标检测。通过检测,可让学生对自己这一节课的复习情况有一个直观评价。利于及时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许遗憾,如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前紧后松,交流展示的题目不够全面等。